2 November 2023

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●第四十七卷

第47卷●二000年八月二日

诸位同学,大家好!请掀开《十善业道经》第八面,经文倒数第三行,从最后一句看起:

【五。得不坏善知识。不诳惑故。是为五。】

这一段是说明「离两舌」所得到的五种殊胜福报。前面四种介绍过了,最后这一种是第五种,『得不坏善知识』。善知识是我们的老师,是我们的同学伴侣,对於我们学业、道业的成就关系最密切,可以说在增上缘里面,是第一个重要的增上缘。佛在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里面头一条就告诉我们,要亲近明师,就是此地讲的「善知识」。「明」,不是说这个老师名气很大,知名度很高,这不见得有效果。佛家讲的「明」是明心见性,真正有修、有学、有证。当然最好他是证果的,纵然没有证果,也是有真修实学,亲近这样的老师,我们决定得利益。

可是善知识很难得到,自古以来所谓是「可遇不可求」。「善知识」到哪里去求?愈是真善知识愈谦虚,决定不可能自赞毁他,说「别人不如我,我什么都行」,这种善知识古时候没有,现在很多,现在都是赞叹自己、毁谤别人。我们要晓得,凡是自赞毁他决定不是善知识。善知识都非常谦虚,处处都忍让,绝对不会任何场合都站在别人前面争著出风头,他们决定不会干这种事情。真正修道人,说老实话,他们的态度是「多事不如少事,少事不如无事」,他们的生活环境是极清净的。所以只有我们凡夫去找他,他才很慈悲的教导我们。如果我们不找他,他不会主动找我们。所以自古以来世出世间法,大家都听说「求学」,学是我们要去求的,善知识不会主动来教你,没有这个道理。

佛法是师道,师道一定是尊师重道,你才能求得到。求的态度要真诚、要恭敬、要谦虚,这三个是必须具备的条件。没有这三个条件,诸佛菩萨来教导你,你也得不到利益,这个是一定的道理。可是真正善知识,无论是世法、佛法,决定是仁慈的,你只要具备「真诚、恭敬、谦虚」的条件去求,他绝对不会拒绝的。他要拒绝你,一定是你这三个条件当中缺一个,他才会拒绝你;三个条件统统具足,没有拒绝的理由,他会很认真的帮助你、成就你。

我在年轻的时候,曾经亲近很多善知识,没有一个拒绝我的。我有作学生的良好态度,真正想学,所以得到善知识特别的教诲。一九四九年我到台湾,常常想著人间的苦难,常想着要如何帮助自己、帮助别人。想了许许多多的问题,到最后得出一个结论,都是人的关系。古人讲得好:「人存政举,人亡政息。」於是我才真正体会到,制度是次要的。很多人问我:「法师,你到底赞成君主,还是赞成民主?」君主、民主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什么?好人。这个领导人是好人,君主也好、民主也好,大家都享福。这个人不是好人,君主、民主大家都遭难。都是人的问题。

研究人的问题,那就不能不去研究哲学了。怎么做个好人?怎样开智慧?我这才一心一意想学哲学,也亲近了几个老师,最后我选定方东美先生。他很慈悲,我原先的目的,只是希望他准许我到学校去听他的课,我就很满足了。我对老师恭敬,态度非常谦虚,百分之百的接受教导,他看出我确实有诚意想学。所以他不让我到学校,而在家里教我。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上课,学生就只有我一个。一个老师、一个学生,在他家里小客厅的小圆桌,泡一杯茶,这样上课,我的哲学是这样跟他学的。他对我特别爱护。他的学生很多,为什么要特别照顾我?因为我具足「真诚、恭敬、谦虚」这三个条件。具足这三个条件的学生不多,可遇不可求。学生要找老师不容易,老师要找学生也不容易。以后很多同学们知道了,对我都很重视、很赞叹,说:「方老师眼睛长在头顶上,没有瞧得起任何人。他能这样对待你,你一定很不简单。」

香港的同修,大概在都知道唐君毅先生。唐君毅是方先生的学生,非常有成就。方老师对唐先生也非常爱护,常常跟我提起。所以,我们自己本身要具足求学的条件,也就是说,要懂做学生的道理。你是个好学生,自自然然佛菩萨、上天就会给你安排个好老师。如果你不是个好学生,遇到好老师也枉然,你也得不到利益。

以后我接触佛法了,我亲近章嘉大师,亲近李炳南老居士,都得到特别的照顾。由此可知,我们自己能不能有成就,得不得到善知识、善友的帮助,全靠自己。自己要有真因,外面才有好的助缘。因、缘都具足,果报才会现前。凡事怨天尤人,决定不会有成就。总觉得自己是对的,别人是不对的;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,连老天爷也对不起我,就没救了。为什么?所有善知识、善缘看到你敬而远之,不敢碰你。「真诚、恭敬、谦虚」,处处忍让,这个道理要懂。

做学问的人,没有领袖欲、没有占有欲,他都是非常热心的站在旁边、退在后面帮助别人,所以能与一切人和睦相处。我一生都是帮助人,只要人家愿意接受我们的帮助,他的所作所为是为正法、是利益社会大众的,我们就会相处得很好。过去韩瑛馆长,我们相处三十年。她往生之后,我们接受李木源居士的邀请到新加坡来,我们全心全力的帮助他。因为他们是居士身分,所以我们在一起时,他们总把我摆在第一位,他们在第二位,这是在家人尊重出家人。如果他们两位是出家人,我一定让他们站在当中,我站在他们旁边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谦敬不只是一生,是生生世世。世出世间大圣大贤,永远是谦敬的。《论语》里学生赞叹夫子的德行,「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。」让是忍让,谦是谦虚。处处让,时时让,让是美德。

什么叫「不坏善知识」?你亲近善知识的缘,绝对不会有人破坏,就是你得不坏善知识。亲近善友,特别在这个时代,毁谤嫉妒在所不免。我亲近的三位老师,真的是三位大德。有人知道我跟他们学,因为嫉妒,就来阻碍,劝我退心去找别的善知识。说他们不是真正的好人,说章嘉大师是政治和尚,说李炳南老居士是四宝,说方东美先生厌弃他的元配。说闲话的人很多,我听听皆一笑置之,还是一心一意的跟他们学。轻易听别人两舌挑拨,心就动摇,信心就丧失,这是自己没有福报、没有善根,才会听信谣言。他说的是不是事实,我们不经过调查就轻易的相信,就是愚痴到了极处。到底我们有没有调查的必要?如果你去调查,你的心就已经不诚不敬了。为什么?你产生怀疑。如果对老师真的有信心,就会对这些话听而不闻。要用这种态度,才能保住自己的道学,不至於受到别人的妨碍。

『不诳惑故』,「诳」是欺骗。老师不欺骗我们,我们做学生的人也决定不欺骗老师,以真诚心相待。人生在世,古人都感叹,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若能遇到一个知己,可以没有隐私、没有隐瞒的说话,这一生就值得了。我这一生还遇到好多个。最重要的,是自己要具备不诳惑别人。不但是对老师,对父母、对尊长、对朋友、对一切众生我们都不欺骗,也没有欺骗的理由。我不欺骗别人,别人欺骗我,我也欢喜接受。为什么会有这个果报?我这一生懂得这个道理,不欺骗别人,但是过去生中没有遇到佛法,大概骗了不少众生,所以今天别人才来欺骗我。冤冤相报,帐就这样结掉了,好事情。他骗我,我不骗他;他毁谤我,我赞叹他。帐结掉之后,善缘成熟了。所以总要记住,真正修道人、真正做学问的人,一定要懂得化敌为友,跟人不可以对立。

我也常常劝人,在这个社会不要竞争,我们学佛人要懂得因果,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现在这个世间,所有发明的人都申请专利。我也曾经劝一位科学家,他现在在美国,是一个中国人,他发明的东西也有一百多种,样样都申请专利。我告诉他:「放弃专利,你得的利益更大。你那个专利很小,一点点。要为社会众生造福,你要专利干什么?」这要智慧,要真正想得通。文人的著作也应该不要版权,如果你的东西是好东西,是利益社会的东西,你何必要用版权限制住,「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」?你的善,本来可以扩散到虚空法界,你却把它画个圈圈,死在这个地方,不能够产生广大的影响,这是绝大的错误,都是自私自利害了自己。

圣人、贤人,中国人称圣贤。什么叫「圣贤」?通达明瞭宇宙人生真相的人,称圣人、称贤人,在佛法里面则称佛、称菩萨,他们通达明瞭。通达明瞭的人哪里会有什么专利、所有权?不可能的事情。这是我们要学习的。善知识不诳惑我们,我们也不诳惑一切众生,你才能得真善知识的教诲,你才能够亲近诸佛菩萨。这是五种不可坏法,这五种不可坏法的真因是「不两舌」。这「五种不可坏法」,能成就世出世间一切善业、一切真实功德。

【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】

前面所讲五种殊胜福报,是对不是学佛的人说的。要是学佛,志在无上菩提的人,果报更是殊胜。

【后成佛时。得正眷属。】

『眷属』,是讲法眷属,你的团体、僧团,大家在一块修行,诸魔外道不能沮坏。

【诸魔外道不能沮坏。】

为什么?你没有恶的因。「诸魔外道」虽然是恶缘,你没有恶因,恶缘再多,它也不起作用。因要正,因不能不正,十善业是正因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:第四十八卷

资料来自:
《佛说十善业道经大意》,净空法师主讲,印赠处:(台湾)了凡弘法学会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 流通处:马来西亚净宗学会(No. 90 & 92, Jalan Pahang, 53000 Kuala Lumpur, Malaysia.),2003年6月印刷
*** 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佛说十善业道经大意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