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卷●二000年九月三日
开示:「供佛」最重要的意义,是提醒自己向佛陀学习。
诸位同学,大家好!今天居士林的佛七开始,这也是佛门中元追悼纪念先人的法会,意义非常的重大,我们一定很认真的把这个法会做好。刚才我看到一位居士从马来西亚送来一尊佛像,造得非常庄严,令一切众生见到都能生欢喜心。这尊佛像有模子,可以多铸造,它是塑料的,塑料的比瓷的好,瓷的很容易打破。
我们台北华藏图书馆成立的时候所供奉的佛像,是早年赵默林老居士供养的。这一尊佛像原本是瓷的,大概也有两、三百年了,所以保存真的是小心翼翼,唯恐损坏。以后我们用照相的方法把它印出来,印了大概有好几万张,在全世界流通,每个人见到都生欢喜心。四、五年前,台湾才开始以木雕雕出这一尊佛像的模样,大概也雕了不少尊,雕得也很好。到此地来,李木源居士看到也欢喜,在中国就用这一尊佛像的模子去造铜像。原本有计划将来建弥陀村也供奉这一尊佛像,所以铜的模子也造成了。但是铜的佛像很重,我都抱不起来,还是塑胶的好。今天打佛七,等一下我们就把这尊佛像供到佛七的佛堂。我想跟大家介绍,应该每个人都欢喜请到家里去供养。
「供佛」最重要的意义,是提醒自己向佛陀学习。中国古人说「见贤思齐」,看到贤人,我们就要生起一个念头,要像他一样。佛是圣贤中之至圣至贤,确确实实是天上人间至善之人,他没有丝毫的缺陷,值得九法界众生学习,是我们最好的榜样,最好的示范。佛一生四十九年的教学,虽然讲了很多,我们用《般若经》上一句话将它总结~「诸法实相」,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。真相明白之后,就是佛家宗门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。明心见性就是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。明瞭之后,他的心思、行为自然端正。端正的心就是「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」,这是端正的心,是佛心。
诸位要晓得,佛心是我们自己的真心,是我们自己的本心,本来就是这个样子。现在变成不真、不诚、不清、不净,这是错误的。这个错误不是与生俱来的,不是自性本具的,是迷惑颠倒、妄想习气所造成的。我们学佛,就要知道把自己妄想习气薰成的妄心舍掉、永远离开,恢复到我们的真心,恢复到我们的自性。真心落实在生活上、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就是「看破、放下,自在、随缘」。佛这个说法,儒、道,乃至于其它宗教的神圣,确实是异口同音,都是这个说法,我们一定要相信。
儒家教人,我们用一句话把它总结,就是《大学》里头所说的:「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」孔孟毕生教人,离不开这个原则。儒家讲的「大人」,就是宗教里面讲的「圣人」,佛教里面讲的「佛菩萨」,名词虽然不一样,义理完全相同。大人之学,第一个是「明明德」。「明明德」就是明心见性,就是彻底明瞭诸法实相,跟佛家讲的没有两样。明德之后要落实,落实在「亲民」,亲民就是为人民作师作范,「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」,这是亲民。用佛家的话来说,明明德是自度,亲民是度他,自度度他都要「止于至善」,都要做到究竟圆满。佛家的至善,在佛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有个名词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」,那是儒家的止于至善,是我们讲的圆满的佛道,究竟圆满的佛果,这是至善。
儒家讲得好,《大学》上说:「知止而后有定」,你知道止于至善,你的心就定了。为什么?你不会再被烦恼所动摇,不会再被外面境界所诱惑。由此可知,为什么大乘佛法中,世尊一开头就劝人发菩提心?劝人发菩提心的用意,就是儒家讲的「知止」。你有一个向上的方向,有一个向上的目标:我要作佛,发菩提心就是发作佛的心。在儒家讲,就是作圣之心。儒家讲「读书志在圣贤」。为什么求学?为什么读书?是想作圣人。由此可知,儒家作圣、佛家作佛,是止于至善。我要作圣人、要作佛,就决定不能够随波逐流,决定不可以同流合污,所以他的心定了。「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」,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过程。
反过来看看现代的社会。为什么社会这么动乱,人心不安?物质生活条件比过去优越太多倍了,为什么生活得这么痛苦?就是他不知止。换句话说,他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、方向,像一只船航行在大海里面,不知道方向,不晓得要到哪里去,他当然就不安。今天的社会状况确实是如此。
怎样帮助自己、帮助众生,来消除这一个困惑、迷障?现代世界上也有一些真正有学问、有见识的志士仁人,他们喊出来了:「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,只有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。」我们想想不错。孔孟的学说教我们「明明德、亲民、止于至善」,大乘佛法教导我们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、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」这十八个字,末后总结到「念佛」,这是大圆满,决定不落空。所以,儒佛这一个指导,确实使我们在苦海里面找到了方向、找到了目标,不再彷徨、不再迷惑了,这是佛家讲的离苦得乐。儒、佛讲的大纲领,我们应当接受,依教奉行。这两家的典籍都非常丰富,这些全是细节、是细目,我们学到多少,就得多少受用。学得少,得小受用;学得多,得大受用;学得彻底,得究竟圆满的受用。儒、佛如是,其它各家各派、各个不同的宗教,无一不如是,我们清楚、我们明白。
我们今天确实可以肯定,所有的宗教,都是现代人所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。各家各派、各个宗教所讲的确实是一桩事情,是同一个方向、同一个目标,只不过他们所说的,有半、满的差别。儒、佛讲得圆满,其它各家各派、各个宗教没有讲到圆满。这个说法我们不能执着,这正是佛家教人,对于上根利智,讲究竟圆满法;对于中下根人,讲接近圆满法。由此可知,所谓「圆满」,所谓「不圆满」,不是在教学宗旨上的差别,而是在接受教学的众生根性有差别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
现在由于资讯发达,交通便捷,这一个地球变成一个大家庭,这是我们必须要认知的。所以,各种不同的学术、不同的宗教,决定是逐渐逐渐的融合贯通,使一切众生都能够趋向究竟圆满,成就多元文化教学的终极目标。然后我们就会看到世界祥和,社会繁荣兴旺;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,犹如父子兄弟,彼此互相尊重、互助合作;世间的动乱不安可以消除,世间的危机、劫难也可以化解。我们在这个地方认识了教育的功能、教学的重要。
宗教不可以止于仪式,止于仪式是迷信,必须要详细认真的探讨教义、解释教义、奉行教义,落实到我们实际生活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。佛法真的是有利于众生,有无比殊胜的贡献。我们觉悟的人、明白的人,应当认真努力去奉行,去推广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现在我们去参加佛七的法会。
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:第六十八卷
资料来自:
《佛说十善业道经大意》,净空法师主讲,印赠处:(台湾)了凡弘法学会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 流通处:马来西亚净宗学会(No. 90 & 92, Jalan Pahang, 53000 Kuala Lumpur, Malaysia.),2003年6月印刷
***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佛说十善业道经大意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