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 September 2023

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●第一卷

第一卷●二000年四月二十一日】

讲经因缘

诸位同学,大家好!昨天我们将《感应篇》讲圆满了。《感应篇》的文字虽然不长,古人汇编的这些公案、因缘,也就是历史上感应的故事,搜集得非常丰富,有理论,有事实,如果详细的介绍是永远说不尽的。过去有很多感应的事实,现在更多,我们在中国、在外国,常常在报纸、在电视资讯里面得到许多这一方面的报导,这些报导确实增长了我们的信心,绝对不可以说,我们没有亲眼见到,我们就不承认。过去李老师常用比喻讲,他说:‘你的爸爸你见到了,你承认。你祖父你见到了,你也承认。你的曾祖父、高祖父要是都没见到,那你都不承认了?哪有这种道理!’我们见不到的事情太多了。以现在科学来说,我们眼睛的功能很有限,只有在适合范围波长的光波我们才能看到,太长的光波我们见不到,短波也见不到。但是今天用科学仪器去测量,确实有长波、有短波,有我们见不到的,见不到不能说它不存在,见不到不能说它不是事实,这就属於迷信,这是属於武断。

佛是非常讲求科学的,他让我们去证明宇宙之大,无奇不有,这是事实。今天科学家知道空间有不同的维次,我们常常听到三度空间、四度空间、五度空间,在理论上讲,空间是无限度的,不同维次的空间,我们就见不到,就无法接触。科学家了解这个事实,确实有不同维次空间存在,但是怎么突破,现在技术上还做不到。佛家做到了,有许多高级的宗教做到了,因为他们知道不同的空间维次,是由于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着造成的,众生的妄想分别执着无量无边,所以空间维次是无量无边的。知道它的根源,如果把这个根源消除,问题就解决了。所以佛家用禅定的方法,让我们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,于是不同维次空间突破了。你放下得愈多,突破的层次愈大,这是我们今天讲的‘神通’,中国人讲‘特异功能’,就是这么回事情。

心愈清净,你能够接触的境界就愈广大;妄念愈多,烦恼愈多,你的圈圈就愈小,你就无有方法突破。人住在三维空间里面,四维空间决定没有分。佛晓得这个事实现象是怎么来的,所以他有方法,佛家讲八万四千法门,那是讲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、手段,全是修禅定。换句话说,全都是消除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,恢复我们的真心。真心是‘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’,‘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’。这个话是真的,不玄,有很清晰、明白的理论依据,这是佛教导我们的。所以诸位同修到此地来参学,最重要的就是从佛法里面学得‘看破、放下’。我常常跟大家讲,我们的根本若是错误,就好像树的根本烂掉了,没有救。根本是真心、本性,我们的真心本性染上了自私自利就完了。

佛经里面告诉我们,真心离念;换句话说,没有妄念的心就是真心,有妄念的心就是妄心。妄是妄念,妄念里头最严重的就是我执,起心动念是我,我的利益,这就完了,你这个圈圈划得太小,只有我,都没有别人。我听很多人说,夫妻彼此都有秘密。有一次,有一位在此地很有名的‘唐城’的一个老板,看到我们‘佛教居士林’这样坦承公开,他很佩服。他跟他太太就有秘密,他有多少钱,太太不知道,太太有多少钱,他也不知道。这个我执还得了吗?真的只有‘我’,‘我’之外一个人都没有。他不相信这个世间有可靠的人,一生不敢跟人说真话,这种人生活在世间多么可怜!这是佛经里讲的‘可怜悯者’。我们学佛的人,决定没有自私自利,对待任何一个人都坦承公开,没有丝毫秘密。

所以学佛想成就,要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亲近阿弥陀佛,如果你有私心,念佛念得再好,都去不了。因为佛在经上给我们介绍,西方极乐世界是‘诸上善人俱会一处’,不但是善,是最善、上善人的俱乐部,我们不善,阿弥陀佛纵然慈悲欢迎,可是那里的大众不欢迎,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‘上善’是决定没有自私自利。你有自私自利,说实在话,再大的福报,你的享受只是一生,你这一生享尽了,就没有了! 要舍弃自私自利,把念头转一转,一切为社会、为众生。这念头还不够大,佛菩萨的心量不只是为我们地球众生,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那个心量才大,才是‘上善’。所以学佛首先要把心量拓开,决定不为自己。

不为自己的好处太多了。你们诸位同修冷静观察,细细思惟,许多为自己的人(也有出家人),他们的形象怎么样?我是不为自己的,每个星期都有两三个团到这里来看我,这是很明显的例子。我要是自私自利,你们决定不会到这儿来看我,也不会有这么多人聚集在‘居士林’、‘净宗学会’。我没有自私自利,一切公开。你们供养我的钱,我转手就布施了。李木源居士手不摸钱的,你对於居士林任何供养,即使是支票,他也叫别人收,他自己不收的,他对这个东西害怕。一切为正法久住,正法是教化众生,帮助一切众生觉悟,一切好事里,这是第一等好事。

所以我跟大家讲过很多遍,社会要安定,世界要和平,一切众生要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,互相尊重,互助合作,整个世界像是一个大家庭。怎样才能落实?政治做不到,武力办不到,经济、科学、技术都办不到,这大家都看得很清楚,几千年的历史,我们看得很明白,能够办得到的只有教育。释迦牟尼佛是王子出身,他可以作国王,他知道这个事情政治不能解决,所以舍弃王位。经典里面记载,释迦佛年轻的时候武艺超群,他可以作将军、作元帅,但是他知道这不能解决问题,所以舍弃了,终身从事於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。释迦牟尼佛的身分,用现在的话说,他是‘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’,他做这个事情。而且是义务教学,他不收学费,他不取人家的供养,过最简单的生活,每天三衣一钵,清净自在,快乐无比,给我们做示范。

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游学五印度,印度分五个区,那时都是小国,没有统一,跟中国周朝时候一样。周朝时候,我们在书上念到有八百诸侯,就是八百多个小国。大的国,大概像现在一个县那么大;小国,则像一个小村镇的大小。这些小国当然有矛盾、冲突,当然有战争,释迦牟尼佛教学把这些问题都化解了。所以我们在书上看到,当时十六大国王都皈依佛法,都依释迦牟尼佛作老师。

中国古圣先贤也懂这个道理~教育。佛教是后汉明帝时传到中国,在还没传到中国之前,古老的中国就提倡孝道、师道。汉武帝制定国家教学的方针,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教育政策,是根据《礼记●学记》而实施的。这是中国古老的教育哲学,里面有两句话,‘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’。诸位要知道,一个国家治乱关系在教育,家庭兴衰关键也在教育。你这个家能不能兴,看你家的小孩。做父母的要知道小孩的想法、说法、作法,你要了解他,一切的错误要帮助他纠正,这是教育。最重要的是教他不可以存自私自利的心,要努力,要好学。学习里面最重要的是德行,智慧、技能学成之后,为社会服务,为国家服务,为全世界人类服务,这些都是父母从小就要教。

有些愚痴的父母,只知为自己的家庭赚钱、家庭享受。谚语说得好,‘一家饱暖千家怨’,你一家很富裕,不照顾别人,别人都是你的冤亲债主,恨你入骨,到你运衰的时候,群起而攻之,你这个家就灭亡了。所以要布施恩德,自己有能力、财富,就要知道布施贫穷的人,你的家道永远不衰。因为贫穷人拥护你,认为‘你是好人,你肯帮助我们,我们希望你发大财,你发大财我们沾光’,各个人都帮忙你。你要不照顾别人,你发财,人家就恨你,你家失火了,他绝不来救火,还说‘烧得好!烧得好!’你家里要被强盗抢劫的时候,他在旁边看,也说‘抢得好!该抢!’都会变成这个现象,这是人之常情。所以一定要帮助别人,要帮助社会。我们帮助别人,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,别人也会帮助我们,互相帮助,一定要懂这个道理。

我也遇到很多同参道友,甚至於一些老法师来问我:‘净空法师,我要跟你学习。’

我说:‘学什么?我有什么好学,我什么都没有。’

他说:‘你的法缘殊胜,你教教我。’

我说:‘这个很简单,布施。你布施,法缘就好;你不肯布施,你哪来的法缘?’

我在台上讲经今年四十一年了,我们的录像带、录音带、光碟以及书本,版权页都是‘欢迎翻印’,绝对没有‘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’这个字样,所以我们的东西流通到全世界,法缘这么殊胜。假如我也印上‘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’,法缘就完了。今天在世界上产生这么大的影响,很多同修告诉我,最保守的估计超过两亿人受益,就是没有版权,大家欢喜流通。你要版权,能拿的钱太有限了。我们是利益社会大众,不要版权,人气多旺!

我住在新加坡,每个月都有几百人从国外来看我,来看我的都会带一点供养,钱太多了,比版权收入不知道超过多少倍,这都是事实。我们拿这些钱做更多的东西,跟全世界各个地方结缘。所以钱多多做,钱少少做,没有钱最好了,我没有事,可以找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去隐居,去读书,去念佛,多快乐!所以你们送这么多钱来,我要想办法很快地把它用出去,绝不能留。财是古人讲的通货,通货要流通才行,像流水一样,一定要流通,大去大来,小去小来,不去就不来了。佛在经上讲‘积财丧道’,财不可以积,一积就错了,道就没有了。所以财一定要流通,特别要帮助苦难的人。我们要多做利益社会、利益大众的事情,这是真实功德,这一生才没有白来。

诸位到此地来,最重要的是‘自私自利’放下,‘名闻利养’放下,‘贪瞋痴慢’放下,只要把这十二个字放下,你学佛就决定能成佛。你学佛不能成佛,这十二个字当中总有几个字没放下,造成障碍。佛菩萨之所以能成佛菩萨,他们这十二个字完全没有了。学佛,大家听说诸佛菩萨乘愿再来,什么是‘乘愿再来’?我们如果发个愿,愿力超过我们的业力,我们现在就乘愿再来了。佛菩萨是什么愿?我们知道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,这个身体是为大众服务的,不是为自己。我们今天得这个身体,念念是为我的,为我是业力。身体不是我的,身体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一个工具,你就是乘愿再来,你跟佛菩萨没有两样。所谓凡夫跟佛只在一念之差,一念迷,迷这个身是我,一切都为我,这是凡夫。佛菩萨觉了,身体不是我,身体是为众生服务的工具,尽量发挥这个工具,为一切众生造福;就这么一个念头,转过来,凡夫成佛了。不为自己,自己的福报无量无边,智慧无量无边,我们在这里做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,学佛在这一生当中肯定成就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::第二卷(问答)

资料来自:
《佛说十善业道经大意》,净空法师主讲,印赠处:(台湾)了凡弘法学会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 流通处:马来西亚净宗学会(No. 90 & 92, Jalan Pahang, 53000 Kuala Lumpur, Malaysia.),2003年6月印刷
*** 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佛说十善业道经大意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