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 September 2023

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●第三卷

第三卷●二000年四月二十三日

【问答●雍正皇帝上谕】

诸位同学,大家好!从网路上传来的问题,汇集起来已经不少了,我想我们另外找时间来答覆。有一些同学这一、两天就要离开新加坡,时间非常宝贵,今天我们开始讨论《十善业道经》,在这一部经典里面,也能把我们许许多多的问题解答了。像此地有一个问题:

【宗教融合是一大盛事,若我们也去听外教的经典,是否与「一门深入」相违背?对於非正教的教派,譬如清海、卢胜彦,当如何应对?】

这个问得好,教确实有邪正,要辨别清楚。可是对於深位的人,他们的见解就不一样了,这些人真正到了不受外境的干扰,所以邪正就没有了。我们现在是凡夫,会受外面环境影响,於是邪正就必须要辨别,要远邪亲正,这是随顺根机来说的。

今天大家请看《十善业道经》,前面有雍正皇帝的「上谕」,我们来看这一篇。清朝的帝王都是佛门的弟子,而且在康熙、雍正、乾隆这三朝是前清鼎盛的时期,我们在记载里看到,他们请法师在宫廷里面讲《无量寿经》,以《无量寿经》的理论教诲来治国,这是非常值得赞叹的。宫廷里面读经讲经,建立了共识,这是非常有智慧、非常高明的作法。皇帝不用自己的意思,不叫别人听他怎么说,而是听佛说;皇帝听佛的教诲,臣子庶民也听佛的教诲,人心平了,所以天下大治。我们看他这一篇,就晓得清朝怎样把国家治好,这个地方透了一点消息。

【上谕】

用现在的话来讲,就是皇帝的训词。

【朕惟三教之觉民於海内也,理同出於一原,道并行而不悖。】

这一段是主旨、总纲,一语道破了。「朕」这个字是上古时代所有一切人的自称,就像现在称「我」,上古时代都称「朕」。自从秦始皇用「朕」自称,就变成皇帝专用,以后一般人称自己就不用这个字,我们要晓得这个字的来源。『朕惟』,用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「我认为、我以为」。

『三教』,是中国古时候「儒、释、道」三家,都是属於教学。诸位要晓得,「教」是教学,不是宗教。在中国确实是很晚才有「宗教」这个名称,而且不是从中国来的,是从日本传来的。所以中国没有「宗教」这个名词和概念,这是从外面传来的。中国讲「教」是教化、教育的意思,怎么样教化众生。「教化」这两个字的意思非常好,教是行为,化是结果,我们接受圣贤人的教导,於是就产生变化,所谓变化气质,化恶为善,化迷为悟,化凡为圣,这是教学的效果。所以中国人用的词汇,「教」是因,「化」是果,意思非常的完美,这是讲儒家、道家、佛家这三种教育。

『觉民於海内』,是教人民觉悟。「海内」是指中国,在中国推行觉民的教育,这个意思多好!决不是迷信,是教众生觉悟。

『理同出於一原』,它的理论根据是相同的,在形式上来看,都是依据孝道、师道。「儒、释、道」三家都讲孝道,都讲尊师,虽然他们说法不一样,方法也有差异,但是他们的方向目标决定是相同的,所以『道并行而不悖』。中国幅员广大,人口众多,在前国家没有立很多的学校,「儒、释、道」三家就担负起教化众生的责任,帮助国家,帮助帝王,帮助社会,使社会大众真正得到安和乐利幸福的生活。这是把这「三教」的殊胜利益,一语道破!

可是人都有分别执著,都有烦恼习气,於是互不相容,这种情形不难理解。这个问题在现代社会更是严重,毛病发生在哪里?雍正皇帝也一句话道破。

【人惟不能豁然贯通】

这是根本的毛病。为什么互不相容,互相嫉妒排斥?就是没有『豁然贯通』。「豁然」是大悟,能够悟入圣贤人的境界,事理「贯通」了,什么问题都解决了。

【於是人各异心】

『异心』就是讲妄想分别执著,每个人妄想分别执著不一样。

【心各异见】

每个人的看法想法不一样,於是烦恼习气现前了。

【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】

『道』就是道教,道教的信徒说佛没有道那么尊贵,这就是尊道贬佛,问题就出来了。

【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】

佛弟子尊崇佛,认为道没有佛大。

【而儒者又兼辟二氏以为异端】

孔子的学生把道跟佛辟作异端,『异端』就是不是正法,比邪法讲得客气一点,不是正道。於是三教就互相排斥。

【怀挟私心,纷争角胜而不相下。】

这个事情自古以来就有,尤其是信徒与信徒之间存在矛盾对立,彼此争胜而不相下。往上面去则没有这些问题。前几天李木源居士还跟我说,从太虚法师的门下弟子跟圆瑛法师门下的弟子互不相容,彼此攻讦不相让。以后两位老法师见了面,非常客气,信徒们一看,「怎么回事情,怎么两位老和尚见面这么客气?」上面其实没有事情,下面彼此不服,总以为自己的师父了不起,别人都不如。现在这种习气更深了,到处都能看见。所以我们读这一篇「上谕」,感触很深。换句话说,上面没有过失,过失都在下面。我们再往下看。

【朕以持三教之论,亦惟得其平而已矣。】

这是雍正皇帝自己说的,他对於三教的看法跟别人不一样,可见他对三教都下过功夫,这就是前面讲的「豁然贯通」。「亦惟得其平而已矣」,「平」是平等,「三教」确实平等。

新加坡现在是九个宗教,过去这九个宗教彼此不相往来,也是各个以为自己第一,别人总是不如,在佛法里面叫「自赞毁他」。「自赞毁他」这一条在《瑜伽戒本》里面是重戒,《梵网戒本》里也列入了戒条,表示不容许的。「自赞毁他」是在造业,你对别人并不了解就轻易毁谤,这个罪很重。「自赞」是傲慢,是属於贪瞋痴的一分。真正有智慧的人,知道法法平等,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说,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有些人说佛讲「法门平等」,大概是指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教。这是我们这样想法,是不是佛的意思?谁也不敢讲。我们今天读《华严》,从《华严》里面的启示来说,佛不是这个意思,佛讲的「法门平等」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皆平等,包括所有宗教,还包括邪法,这样才能与「大方广」相应,邪法不包括在里头,就不是「大方广」。

邪法与正法也平等,这个道理很难懂。为什么说它们平等?因为它们「同出於一源」。正法是心现识变的,邪法也是心现识变的,离开心识,世出世间无有一法可得。我们大乘经读多了,晓得与法性相应的是正,与法性相违背的是邪,我们姑且不去讨论相应与否,但是根是一个,都是从法性生的,我们要深明这个道理。然后回过头来观察自己,我们一念善心是正,一念贪瞋痴是邪,邪正就在本身。一念恶,是妄想分别里头变现出来的;一念善,是正知里头变现出来的。妄想跟正知是一不是二,迷的时候叫妄,觉的时候就叫正。由此可知,正法、邪法就是觉迷而已。觉悟了,邪法就变成正法;迷了,正法也变成邪法,这才是真正明白道理。所以「三教」教人都叫觉,觉就是正法,教人转迷为悟。迷了的相是六道三途,觉悟的相是四圣一真,现相不一样,果报不一样;迷的果报苦,觉悟的果报乐。

【能得其平】

以清净平等心来看。

【则外略形迹之异内证性理之同,而知三教初无异旨,无非欲人同归於善。】

你真正明白通达,你就不在乎形式,而著重它的内涵与实质。我头一次与纳丹总统见面的时候,他就跟我说,他在所有宗教里面,最尊敬的是佛教,他说:「佛教重实质,而不重视形式」。这个话内行,不是外行人说得出来的,所以我们对他很尊敬。能透过这一关,不但世出世间的的宗教平等了,一切诸法都平等,我们的平等性智才能够现前,分别执著才能放下。大乘法里面讲,「圆人说法,无法不圆」。又跟我们说,「哪一法不是佛法。」一切法都是佛法,没有一法不是佛法,妖魔鬼怪也是佛法。佛是觉的意思,你只要通达明瞭、觉悟了,这个法就是佛法;你要是不明瞭、不觉悟,迷在其中,那么经典、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也不是佛法,要明白这个道理。「法」是一切诸法,这是我们平常解释宇宙人生一切道理的总代名词。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彻底通达明瞭,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「佛」,他对於一切法不迷惑。

佛法的标准是「觉、正、净」,与「觉正净」相应的就叫佛法,与觉正净相违背的叫邪法。法没有邪正,邪正在迷悟,悟了就是「觉正净」,迷了就是「迷邪染」。觉的对面是迷,正的对面是邪,净的对面是染。如果这个法教我们「迷邪染」,这就不是正法,我们称它作邪教、邪法;他教给我们的是「觉正净」,这是正法。我们没有明心见性,所以我们在十法界里面要学正法,要远离邪法,等到我们超越十法界,到一真法界里面去了,邪正就没有了。在十法界里头有邪正,一真法界里面没有,一真法界是圆满大觉,这个道理要懂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这个「上谕」后面还有一大段,我们明天接著再讲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:第四卷

资料来自:
《佛说十善业道经大意》,净空法师主讲,印赠处:(台湾)了凡弘法学会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 流通处:马来西亚净宗学会(No. 90 & 92, Jalan Pahang, 53000 Kuala Lumpur, Malaysia.),2003年6月印刷
*** 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佛说十善业道经大意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