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July 2023

如来应化类(七问七答)

【问】世人产育,必由阴道。菩萨入胎,必从右胁。为什么呢?
【答】凡夫有欲,故由产门。菩萨无欲,故从右胁。

【问】三界至尊,莫如天帝。而如来降生,四王忉利天子,都恭敬奉承。是否太夸大其词了呢?
【答】经上说的六道,诸天也在其中。世人眼光,以为至高无上。佛眼来看,同为未出世的凡夫。故如来每一说法,无量帝释天王,都恭敬礼拜,听受妙义。简略来说,如《华严经》说:“此时天王遥见佛来,即以神力,化作宝莲华藏狮子之座,百万层级,以为庄严。百万天王,恭敬顶礼。”《般若经》说:“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,都应供养。”《大宝积经》说:“四天王天、三十三天诸天子等虚空散华供养如来。”《莲华面经》说:“帝释天王见世尊后,即请佛升上高座,以礼佛足。”《梵网经》说:“十八梵天、六欲天子、十六大国王合掌至心,听佛诵大乘戒。”《圆觉经》说:“此时大梵王、二十八天王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。”《贤愚因缘经》说:“帝释侍左,梵王侍右。”《普曜经》说:“梵天侍右,帝释侍左。”《造像经》说。“梵王执白盖在右,帝释持白拂侍左。”《法华经》说:“此各大梵天王,头面礼佛,绕百千转。”如此之类,不胜屈指。若如来福德,仅仅与诸天相等,则经中不敢说此大话。而梵王帝释,难道会允许此等经典流通吗?

【问】《玉皇经》记载天帝说法,佛来听受。有这么回事啊?
【答】如来经典,佛口亲宣。阿难结集,一言不妄。《玉皇经》出于后人之手,不是玉帝降鸾之笔。虽然其中所言,不失尊崇玉帝之意。但并未知道宇宙中谁是最尊贵的。你听闻佛教的伟大吗?合古今福德最厚之人,不如四王天一天人。合四王天福德最厚之人,不如忉利天一天人。玉帝是忉利天之王。忉利以上,更加殊胜。至他化天为欲界,有四重等级。他化以上,更加殊胜。至色究竟天为色界,有十八重等级。色究竟以上,更加殊胜。至非非想天为无色界有四重等级。都是未出世的凡夫。若出世圣流,有声闻小乘,自须陀洹至阿罗汉,有四重等级。上面还有缘觉。又上,则入菩萨位中,有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等,有数十重等级。又上,得入初地。自欢喜地至法云地,又有十重等级。然后位至等觉,为补处之尊,将成佛了。佛为无上大法王,处于整个宇宙的最高境界,是世界的本体,哪里有玉皇说法,如来反来听受的事呢?莲大师《正讹集》中有详细辨析。

【问】如来降诞,既在周昭王时,则佛法在天竺国,已将近五百年了。孔子为何不闻大概?(此问参见《安士全书白话解》上卷“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”中“初闻佛理”)
【答】孔子已经听说了。从前太宰问孔子说“夫子是圣人吗?”孔子说:“圣人我不敢领受。”又问三王五帝,孔子都不回答。太宰惊骇地说:“那么谁是圣人呢?”孔子很激动地说“我听说西方有大圣人,不用治理而天下太平,不用劝说而自有信仰,不用教化而自然实行,广大无边啊,俗人无法来说明。”(出《列子》仲尼篇)。怎能说孔子不闻佛教呢?

【问】佛教到汉明帝时,才传入中国,孔子凭什么渠道而知道呢?(参见《安士全书白话解》上卷“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”)
【答】如来降生,此地已有征兆。昭王二十六年甲寅(坊本作二十四年)四月八日,日有重轮,五色祥云,入贯太微,遍照四方,大地震动,池井泛溢。王命太史苏由占卜,得乾之九五。由说:“西方有圣人降诞了!过后千年,教法来此。”王命刻石记载,放置在南郊祠前(出《周书异记》及《白马寺碑记》)。孔子所说,自然就有根据了。但教未东来,说得简略罢了。

【问】六经所言,才可为据。《列子》之书,何足为信?
【答】孔子生平所言,传于后世的,百千中之一罢了,怎能保证它全部记载在六经呢?列子学孔子,去圣未远,他的话必然有据。

【问】上古无佛,天下升平。后世有佛,反而世风日下。佛教于人于国又有什么好处呢?(参见《安士全书白话解》上卷“人福有古重今轻之验”)
【答】诸佛诞生,正是为了救度浊世。譬如因暗而点灯,并非因点灯而开始黑暗。乱天下的人,都是凶暴淫虐、最不信佛的人。曾见有人断酒戒荤,反而杀人抢劫吗?寄身寺院,反而弑君篡权吗?刘宋文帝对何尚之说:“范泰、谢灵运曾经说,六经本来是为了救济世俗的人,如果要寻找本性真谛,就必须用佛理作指南,全国都受佛化,我就能轻而易举取得天下太平了!”(出《宋书》)。唐太宗叙三藏圣教,非常钦崇。玄奘法师逝世,高宗对左右的人说:“我失国宝了!”停朝五日(见《高僧传))。玄宗听闻神光师之论,感叹说:“佛恩如此,非师莫宣,朕当生生敬仰!”宋朝太祖、太宗,真、仁、高、孝,都宏扬佛法,有时驾临佛寺,有时内宫问法,成为丛林盛事。(事迹见于唐宋史、稽古略、文献通考、北山录、郑景仲家集等书)所以古往今来,明智之人,大多归向。
深信禅学,有所悟入的人,简略来说,如许玄度(询)、刘遗民(程之)、周道祖(续之)、雷仲伦(次宗)、宗少文(炳)、沈休文(约)、宋广平(璟)、王摩诘(维)、王夏卿(缙)、杜黄裳(鸿渐)、白乐天(居易)、李习之(翱)、裴中立(度)、裴公美(休)、吕圣功(蒙正)、李文靖(沆)、王文正(旦)、杨大年(亿)、尹师鲁(洙)、富郑公(弼)、文潞公(彦博)、杨次公(杰)、王敏仲(古)、赵清献(抃)、周濂溪(敦颐)、邵尧夫(雍)、张安道(方平)、黄鲁直(庭坚)、陈莹中(瓘)、张无尽(商英)、张子韶(九成)、张德远(浚)、王虚中(日休)、冯济川(楫)、吕居仁(本中)、刘屏山(子荤)、李汉老(邴)等。
敬信佛法,又明佛理的人,如羊叔子(佑)、王茂宏(导)、谢安石(安)、何次道(充)、王逸少(羲之)、王文度(坦之)、谢康乐(灵运)、褚季野(寰)、萧时文(瑀)、房乔年(玄龄)、杜克明(知晦)、魏元成(徵)、虞伯施(世南)、褚登善(遂良)、颜鲁公(真卿)、李太白(白)、李邺侯(泌)、柳子厚(宗元)、李浚之(渤)、寇莱公(准)、张敬夫(栻)、吕东来(祖谦)、刘静斋(谧)等。
近代名德尊信,如赵松雪(孟𫖯(俯fŭ))、宋景濂(濂)、周恂如(忱)、徐大章(一夔)、罗念庵(洪先)、唐荆川(顺之)、赵大洲(贞吉)、陆平泉(树声)、陆五台(光祖)、殷秋溟(迈)、薛君釆(蕙)、王弇洲(世贞)、宗子相(臣)、邓定宇(以赞)、冯具区(梦祯)、虞长孺(淳熙)、袁玉蟠兄弟(宗道宏道中道)、陶石篑兄弟(望龄爽龄)、焦漪园(竑)、黄慎轩(辉)、王宇泰(肯堂)、钟伯敬(惺)等。
一代盛名的,如白沙(宪章)、阳明(守仁),二公为道学宗主,而立言都契合禅门宗旨,得其传的人,如王龙溪(畿)、罗近溪(汝芳)、周海门(汝登)、杨贞复(起元)等。
佛法若非最上真乘,有补王化,怎能得昔贤如此钦奉呢?(事迹散见于二十一史及各集、各语录)戒淫之士,愿回欲海之狂澜,不可不留心于此啊!

资料来自:
《安士全书白话解(下卷)~欲海回狂集卷三●决疑论》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 印赠处:阿弥陀佛净宗学会 Amitabha Buddhist Society(No. 51A & 52A, Jalan Pandan Indah 4/6B, Pandan Indah, 55100 Kuala Lumpur, Malaysia),流通处:莲池净宗学会(No.16, Jalan Temenggung 19/9, Bandar Mahkota Cheras, Batu 9, 43200 Cheras, Selangor, Malaysia),2010年7月印刷
*** 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安士全书白话解(下卷)~欲海回狂集卷三●决疑论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