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发明)孤则无父,寡则丧夫,皆孱弱可欺者。此而不矜不恤,正所谓无恻隐之心者也,尚可为人乎?吾力所不能及者,但当存矜恤之念;吾力所苟能及者,务当尽矜恤之实。矜恤不必定费钱财,且如示以所不知,教以所不能,戒其所不可,甚至为其排难解纷,申冤雪枉,皆矜恤也。
(发明)孤儿就是丧失了父亲,寡妇就是丧失了丈夫,二者都是软弱可怜、无依无靠的人。对这种人都不去怜悯关心,就叫做无恻隐之心,那还算是人吗?我的力量不能做到的,就要在心中存有怜悯关怀的念头;我的力量能够办到的,就要尽心尽力去办。怜悯关心不一定就要花费钱财,例如告诉他所不知道的,教导他所不会做的,告诫他所不可想不可行的,甚至为他排难解纷,申冤雪枉,这些都是怜悯关心啊!
下附征事(原文译白三则)
同情孤寡,解囊相助
(据《言行录》矜恤交至)
宋朝范文正公,在越州作知府。有个叫孙居中的,死于为官期间,孩子很小,家里贫困,家属难以回乡。范公就拿出自己的工资,替他们准备船只,派遣下属送他们回去。临走前,又作七绝诗一首,说:“路过关卡盘查,就把我的诗拿出来。”诗文是:“十口相依走河川,来时暖热去凄然;关口不用问姓名,这是孤儿寡妇船。”因此,全家顺利回到家乡。
(按)孤儿寡母,常常受欺,扶弱除恶,全靠仁者。
不顾一切,救护孤儿
(据《懿行录》为主存孤)
明朝李崧是龚氏奶妈的丈夫。奶妈死后,所哺乳的小孩锡爵,五岁就成了孤儿。家中一个仆人想要杀害孤儿,霸占他的家产。崧发现了这个阴谋,就连夜背着锡爵逃跑。走到城门,大门已经关了,崧跪下来哭号哀求,看门的怜悯他,就把他放出去了。在大雪中走了五天五夜,才找到孤儿的外婆沈氏家,安居下来。沈氏看见崧带养外孙有恩,非常感动,命家中奴仆都听他使唤,不可给食剩菜残汤,但崧依然如故,尽职尽责,做一些粗笨活。锡爵后来考上了进士,想念李崧,要他去官府,而崧却不去,仍旧在老家劳动,短衣短衫,跟过去一样。崧去世后,锡爵教育子孙世世代代祭祀李崧,永久纪念,不能改变。
(按)要报李崧的大恩,应当广修福德,回向亡灵,崧才能真正受惠。如果仅仅是祭祀罢了,那么他能否享受,还不得而知。但世俗能够做到的,就是这样罢了。譬如儿童在愤怒的时候,所表达的方式不过就是啼哭而已,除了哭以外,还有什么长处吗?
逼孀改嫁,立遭现报
(据《汇纂功过格》逼孀现报)
明朝崇祯末年,吴江人张士柏的妻子陈氏长得漂亮,年轻守寡。张士柏之兄张士松,密谋卖与土豪徐洪为妾。他考虑到陈氏守节之志不会变,就设下暗计,把陈氏抢到船上。陈嚎啕痛哭,凛然不可侵犯,守节自杀。陈的父亲陈俊向县府告状,县令章日炘,不予理睬。又向直指①路振飞去告状,但徐洪贿赂了某个官员,掩饰其词,反告一状,把陈判以“骂夫”罪,关到监狱里。陈在狱中饮泣三天,不吃不喝,碰上了主管狱讼的司李②,知道了他的冤情,就带他去见直指,陈哭诉后就自杀,路公连忙下堂打招呼,答应一定要给他雪冤,陈才闭上眼睛。当天就向上报告,士松、徐洪立即乱棍打死,其他帮凶都按情节轻重判罪,县令罢官。处理完毕后,第二天那条冤船上的鬼声就没有了。那个受贿的官员,突然得病,变成聋哑,一生都不能说话。
注:①直指:朝廷直接派往地方处理问题的官员,也称直指使者。
②司李:(官名)主管狱讼的官员,也称司理。
(按)这个事情已经写成挽歌流传下来,感叹报应如此迅速。
以上资料来自:
《安士全书~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解》,承印者:和裕出版社,印赠者:华藏净宗学会,2004年10月初版
***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安士全书~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解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