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 November 2021

孝亲

 (发明)甚矣,孝之难言也!《诗》曰:“欲报之德,昊天罔极!”我之所以致于亲者,其能胜于天乎?古今劝孝书,所在多有,姑述其罕见罕闻者。
(发明)孝的内容真是说不尽啊!《诗》说:“所要报的恩德,就好像苍天一样无边无际啊!”我能送给父母的,可以胜过广大的天吗?古今的劝孝书,已经很多,在这里姑且记述那些罕见罕闻的事情。

人而不知有后世,不信有因果,是犹盲而无见,聋而不闻,真天下之穷民,而无告者也。何则?自己不知后世,则亦不知亲有后世,而所以欲致其爱敬者,暂矣!自己不信因果,则亦不知亲有因果,而所以欲去其苦患者,小矣!余见母鸡之伏雏,而尝惕然自凛也。方其舒翼而护子也,子母甚相爱也。曾几何时,而次第被杀,子母各不相顾矣。吾辈为人,亦复如是,父子夫妻,方其聚首时,则难割难舍,一到生死分途,则疾病不能相代,罪业亦不能相代,甚有冥间方万苦千愁,而阳世正欢呼畅饮者矣!锦衾徒在,欲扇枕以无从;双鲤空陈,卧寒冰而何用?古人云,孝子不忍死其亲,正以吾亲实未尝死耳!岂特虚设此想乎?
人不知道有后世,不相信有因果,就等于看不见的瞎子,听不见的聋子,他们真是天下最可怜的人,不可救药啊!为什么呢?自己不知道有后世,就不知道亲友有后世,想要使大家互相敬爱,就很难坚持了;自己不相信因果,就不知道亲友有因果,想要为亲友减轻苦难,只是微乎其微。我看见母鸡展翅保护小鸡,就突然有所警策,在它舒展羽翼,想保护雏子的时候,母子之间是多么亲爱啊!哪里会想到有朝一日,一只只被杀死,各自不能相顾了。我们作人也是这样,父子夫妻,在一起的时候,就难舍难分,一到生死关头,疾病不能相代,罪业也不能相代了。甚至有的在阴间正受尽痛苦,而阳间正欢呼畅饮。绣枕虽在,却不能重申孝敬;双鲤空奉,卧寒冰还有什么用?古人说:孝子不能忍受亲人的死亡,正因为他的亲人还没有死啊!难道仅仅是空想吗?

佛言:父母之恩,世莫能报。假令左肩担父,右肩担母,大小便利,随之而下,亦不能报。又使尽世间珍羞,供养父母,经恒沙劫,亦不能报。由是观之,然则佛门之所以报亲者,必有道矣。
佛说:父母之恩,累世难报。即使左肩担父,右肩担母,大便小便,随之而下,也不能报答。即使用尽世上所有的珍宝佳肴,供养父母,经过恒河沙劫那么长的时间,也不能报尽。从这里看来,佛门提倡报答父母的恩情,就一定有它独特而确实的方法了。

补充:佛门报父母恩的方法,就是引导父母学佛,超出轮回,了脱生死,直至成佛。

下附征事(原文译白六则)

五母悲哀
(摘自《五母子经》)

从前有一个小沙弥,只有七岁,就出家得道,看到了自己的前世,感叹的说:“我这个身体,曾经拖累五位母亲悲哀苦恼。作第一世母子的时候,邻家也生了一个小孩,而我却短命死了,母亲看见邻家儿子长大,就引起悲哀苦恼。作第二世母子的时候,我又早死,母亲看见别人给孩子喂奶,就产生悲哀苦恼。作第三世母子的时候,我十岁就死了,母亲一看见别的孩子吃饭像我,就生起悲哀苦恼。作第四世母子的时候,我还没有娶媳妇就死了,母亲一看见同辈娶媳妇,就有了悲哀苦恼。现在正是第五世的时候,七岁就出了家,我母亲非常思念,时时悲哀苦恼。如果五位母亲相会,各自说出自己的遭遇,都要更增悲哀苦恼。我想,生死轮回这样痛苦,就应该更加努力发奋修道。

(按)父母一生的精血,大半被自己的子女耗尽,其中怀胎十月,乳哺三年,以及推燥就湿的苦楚,作母亲更多。自己看看这个没有出息的形体,花费了亲人多少心血,而我又报答了亲人多少呢!我从无量劫来,所吃的母乳比大海水还多,所沾污亲人的大便小便也比大海水还多,甚至于生下来短命,母亲痛哭所流下来的眼泪,也比大海水还多。这些痛苦的根源,都是因为生死轮回,辗转投胎的缘故。即使世世尽孝,得亲人欢心,终不及不花费父母的心血最好啊!孔子说:“判决案件,解除纠纷的能力,我没有超过别人的地方,我要作的是断除产生这些事情根源。”就是这个意思吧!

补充:世俗之孝,在于供养父母色身,不知道物质利益是暂时的。要真正报答父母的大恩,就必须断除六道轮回的因子,要断除六道轮回的因,就只有学佛了,学佛人才是世上真正的大孝子。


举国孝养
(摘自《杂宝藏经》)

很久以前,有一个很可恶的国家,名叫弃老。这个国王制定国法,凡是年纪大了的老人,就要被抛弃。有个大臣,最讲孝顺,偷偷作了一个地室,把父亲藏在里面,尽心供养。有一天,来了一个天神,手里拿着两条蛇,问国王说:“能够分出这两条蛇哪是雌哪是雄,就保护你的国家平安,否则就要消灭你的国家。”国王非常忧虑,访遍了朝廷所有的人,没有人能够识别。那个很孝顺的大臣就偷偷去问自己的父亲,父亲说:“把它们放到细软的东西上面,性情躁的就是雄,性情柔的就是雌。”这样就答复了天神的问题。天神又问:“谁是迷睡的人,又是醒悟的人?谁是醒悟的人,又是迷睡的人?”大臣问父亲,父亲说:“比丘和凡夫相比,比丘是醒悟的人;比丘和罗汉相比,则又是迷睡的人。”天神指着国王的大象问有多重,大众又不能回答。大臣回去问父亲,父亲说:“把大象放到船上,记住船的水位,然后把石头搬到船上去,落到原来的水位上,石头有多重,大象就有多重。”天神又问:“怎么使一捧水,比大海多?”大臣的父亲传出话来:“如果能够以至诚的心,以一捧水,布施佛僧或者父母及陷入困境的病人,那么他得到的福报无量无边。海水虽多,但只不过一劫的寿命。”天神变化成一个饥饿的人,皮包骨头,拄杖而来,问道:“有比我更痛苦的饿人吗?”没有人能回答。父亲说:“世人如果吝啬、贪婪、嫉妒,后世就堕落到饿鬼中,百千万年听不到水浆的名字,身体一动,骨节中就冒火。如此身出饥火的人,痛苦超过你百千万倍。”天神又变化成一个人,脚镣手铐,脖子加锁,身中出火,全身焦烂,问大家说:“世上有比我更苦的吗?”大臣父亲说:“如果不孝顺父母,逆害师长,诽谤三宝,后世堕落地狱中,一天一夜,万死万生,那种惨景超过你百千万倍。”天神变成一个美女,非常端正,来问大家说:“有比我更美的吗?”大臣父亲说:“如果有人敬信三宝,孝顺父母,布施忍辱,精进持戒,那么他就会生到天上,外表端庄美丽,超过你百千万倍。你和他比,简直就是一只瞎猴子。”天神拿来一根旃檀木,四面方正,问道:“哪头是树根,哪头是树尾?”大臣的父亲说:“放到水里,根那一头就会向下,尾那一头就会向上。”天神又牵来两匹白母马,体型颜色没有一点差别,问道:“谁是母?谁是子?”大臣父亲说:“拿草去喂,母马一定会让草给子马吃。”很多的难题都被大臣的父亲解决了,天神非常高兴,就答应保护国土。这个时候,国王大喜,问大臣说:“回答这些问题,是你自己知道的,还是别人教你的?”大臣就把实情告诉了国王,国王就请出他的父亲来供养,尊他为国师。大臣说:“陛下应当向全国宣布,不准再抛弃老人,一旦发现有不孝敬的,就要判大罪。”从此以后,恶法消除,人人都知道孝养老人了。

(按)佛说:“那个时候的父亲就是我的前身,那个时候的大臣就是舍利弗前身,那个时候的国王就是阿阇世王,那个时候的天神就是阿难。”


异香远闻
(摘自《法苑珠林》)

唐朝慈州刺史王千石,天性仁孝,朴实谨慎,精通佛典。贞观六年守父丧,哀伤程度超过了一般人。他给父亲作了一个坟,自己在墓坟的左边搭了一个草棚,每夜必诵经,以增加父亲在阴间的福报。他诵经的地方,常常能够听到钟磬的声音,非常清晰,还飘出一种奇妙的香气,几里远都能闻到。

(按)刚刚死去的人,神识昏迷不醒,前面一团漆黑,张目不见亲友,四十九天之内,恐怖惊惶,所受的痛苦无法说尽,时时盼望阳世的亲人作福救拔。因此,孝子慈孙,不但要使父母的形体有所归宿,而且要使父母的神识也有所归宿。好像桃李的核,它之所以仍旧能生长成新树,起决定作用的是仁,而不是壳。现在的人只知道把父母的形体放进棺材,必须非常地诚信,而对于父母的神识,反而不去管他的归宿,这难道不是保护好核壳,却抛弃了核仁吗!


出家报父
(摘自《缁门崇行录》)

唐朝谢某,父亲以捕鱼为生,掉进水里淹死了。谢某想父亲杀业太多,必然生到恶道里面去,就落发出家,法名叫做师备,发奋修持,不怕吃苦,盼望早日开悟,报答父恩。有一天,带领大家出山,伤脚出血,忽然大悟。后来梦见父亲来感谢说:“我依赖你出家的力量,心地已经觉悟,现在生天了,所以特意来告诉你。”

(按)《贤愚因缘经》说:“例如,现在有一百个盲人,一个明医治好了他们的病,顿时见到了光明;另外又有一百个人犯了罪,要挖去眼睛,一个人出来挽救了他们,使他们保全了眼睛。这两个人虽然积下了无量福因,但比不上劝人出家和自己出家的功德伟大。”如此看来,儿子能够出家,父母依赖他的力量生天,还有什么怀疑呢?


修忏遇母
(摘自《梦溪笔谈》)

宋朝的朱寿昌,是刑部侍郎朱巽的儿子。他的母亲刘氏出身低微,在寿昌七岁的时候,父亲主管雍这个地方,把寿昌的母亲嫁到了民间。寿昌长大后,天天思念母亲,心中悲痛,最后下定决心,辞官寻母,走遍四方,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。为了报母恩,他刺血书写《水忏》一部,又刻印流通,日夜念诵不断。后来他走到同州的时候,忽然和母亲相遇,两人抱头痛哭,过路的人都受感动。从此就诚心孝养,又出来作了司农少卿,士大夫中为他作传的人很多。

(按)刺血写忏,昼夜念经,多么精诚!忽然相遇是理所当然的事。《小学》①这本书反而把这件事忽略了,没有引用,这是怎么回事呢?

注:①《小学》:中国过去的儿童教育课本,宋朝朱熹、刘子澄编,里面的内容大都有关道德修养。


树德资亲
(摘自《感应篇广疏》)

福建的林承美,幼年就死了父亲,他的母亲守节不嫁,抚养儿子。(后来母亲死了)承美日夜哭泣,深感母恩难以报答。一位禅师很受感动,就劝告他说:“孝子思亲,光是痛哭,亲人并不会得到什么好处,应当想一个报答的好办法。”名言道,作好事,亲人就会得益;作坏事,亲人就会受害。您想要报亲恩,只有戒杀放生,广积阴德,才能使亲人真正得益。承美一听,醒悟过来,发誓戒杀放生,多做好事。后来享受高寿九十六岁,科第为闽中第一。

(按)世上有善于尽孝的人,有不善于尽孝的人。我尽自己的诚心,使亲人得到实际的利益,这就是善于尽孝的人。我尽到了自己的诚心,而亲人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利益,这就是不善于尽孝的人。如果说哭泣就是尽哀,就叫做孝,那么即使泪如泉涌,像决堤的江河一样,对于亲人又有什么利益呢?如果说身披衰麻,就叫做孝,那么任便你积麻成山,坐到里面去,对于亲人又有什么利益?披麻戴孝,痛哭流涕,是人不得已才表达出来的常情。要想使生我养我、任劳任怨的父母得到真实的利益,则要用另外一种办法,不在这种表面形式。

补充:以上已将尽孝的道理说得非常详尽,尽孝的办法不在于外表形式,更不在于死后讲排场,甚至杀生祭拜还以为孝。如果能将以上的道理在生活实践中对照执行,那么这个人就是真正的大孝子。真正尽孝的关键在哪里?归根到底,就是要使亲人摆脱六道轮回的痛苦,要达到这个目的,就只有学佛这条道路了。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安士全书~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解》,承印者:和裕出版社,印赠者:华藏净宗学会,2004年10月初版

*** 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安士全书~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解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