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炳南老师编
净空法师讲述
邱淑真记录
净空法师讲述
邱淑真记录
第十讲劝我们修学,从哪里下手?“五戒十善”。这是佛法修学的根本法,无论是三乘或者是二乘,必须以五戒十善做基础。如果五戒十善没有做好,人天资格都没有,他还能成菩萨吗?还能成声闻、缘觉吗?不可能的事情。五乘佛法好像是五层楼,菩萨是最高一层,没有下面四层怎么会有最高一层?所以我们要重视五戒十善,想学佛,想成佛、成菩萨,一定要认真修五戒十善。
甲、五戒
“五戒”:可以取得人道的资格,就是我们一般讲人格,做人的资格,在六道里取得人道的条件。
戒有五条:“不杀生”是“仁”,“不偷盗”是“义”,“不邪淫”是“礼”,“不妄语”是“信”,“不饮酒”是“智”,这是配合中国固有文化而说。中国的社会是伦常的社会,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所看不到的。伦是五伦,五伦是讲我们社会的组织,夫妇、父子、兄弟、君臣、朋友,由一个家庭到社会国家,是五伦组织。五伦组织关系非常的亲密,所谓是四海之内皆兄弟,在社会结构上来说非常的完美,这是西方社会所没有的。维系五伦社会的道统就是五常八德,特别是五常,这是道德的基础;就是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这五条是中国人基本的道德观念,人人都必须遵守。每一个人从小就要接受这个道德教育,所以一般人一生在社会上所作所为,有这个道德规范着,不至于越轨太大。我们民族在这个世界几千年来能够长治久安,一直到今天还没有被淘汰、没有灭亡,就是靠这个伦常的道统维系着。可是中国人现在是礼丢掉了,法也不遵守,天下大乱!所以我们现在比起西方人差远了,远不如西方人。我们自己应当要觉悟、要负责,把中国固有文化复兴起来。
“不杀生”:跟儒家所讲的“仁”意思相同。仁是会意字,是两个人,意思就是推己及人;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这是仁的意思。一切众生,尤其是指有情的众生(动物),没有不爱惜自己生命的,没有一个动物甘心情愿被人杀,被杀是没有抵抗的能力,可是这种怨恨之心不会消失。杀生的人有失仁慈,被杀的众生怀恨在心,念念要报复,这就是佛家所谓欠钱的要还债,欠命的要偿命,冤冤相报没完没了。为什么?两方面都迷。被杀的众生不会想到,过去世我曾经杀他,这是一报还一报;就这样算了,那这个事就完了,就没事;若还要杀他报复是迷,这是没有做还债想。你杀我,我将来有机会再杀你、再报复,报复一次比一次要惨烈。战争是非常残酷的事情,佛告诉我们,杀生招感世间刀兵的劫难。佛法教我们不杀生,不但是不与一切众生结冤仇,同时更是培养自己的大慈悲心。慈悲心是性德,真心里面本来就是慈悲的,养自己的慈悲心。所谓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,是从不杀生上来培养,帮助我们明心见性,这条戒律有这么大的功德。杀生业障非常重,障碍明心见性,障碍我们得一心不乱。因为一个好杀的人,嗔恨心必定重,嗔恨心重的人,念佛怎么会得一心?修禅怎么会得禅定?所以佛法把不杀生列为一切戒条里第一条戒,是有道理的。
“不偷盗”:不偷盗就是“义”,义是义务,不讲求报酬。对一切众生贡献是尽义务,不需要报酬,这是义;不偷盗接近义。“不与取”就是偷盗;不与取是别人没有同意、没有答应,你就取来,这就犯偷盗。这一条戒也是很不容易受持,我们没有得到别人同意,随便把别人东西移动,都是偷盗;不一定说据为己有才是偷盗,佛经里定义不是如此。我的书放在桌子上,你没有得到我同意,故意把我的书拿到另外一边,让我找不到,就算偷盗。而且戒律订得非常微细,就是一草一物、一针一线,再微小的东西都不可以偷盗。这一条戒是帮助我们修学清净的布施,帮助我们放下身心世界,使我们恢复自性清净心。
“不邪淫”:这一条相当于儒家讲的“礼”。不邪淫是指在家人,不是指出家。人天法是讲不邪淫,出世间法是讲不淫欲,这一点有大的差别。“不妄语”:不欺骗他人,这也是根本大戒。“不饮酒”:这一条戒是属于遮戒。前面四条是性戒,不管你有没有受戒,犯了都有罪。遮戒是防止、是预防,它本身没有罪。譬如喝酒,本身不是罪,但是酒醉之后会做出杀盗淫妄;由此可知,佛制订不饮酒,是防止前面这四条戒。过分的酗酒必定误事,社会上许多犯罪与酒几乎都是关联的。
“开遮持犯”,“遮”是禁止,就是这五条戒决定不能犯。“开”是有开缘,像我前面跟诸位说的杀生,是开缘。在什么情形戒可以开?利益众生的时候。特别是在救度一切众生时,众生有急难,这时候可以开戒。开戒决定不是为便利自己,而是为利益众生;如果不是为了救度众生,而救度众生又不是非不得已时,都不算开缘。要看戒本,才能真正明瞭每一条戒的戒体、戒相、戒行,以及开遮持犯如何修学,这才谈得上受戒。持戒守法一定要懂得戒律的意义,又要记得戒条的条文,还要理解这一条戒的精神,然后才能够如法的修学。“持”是受持,“犯”是破戒。开缘里面,开戒是持戒,并没有犯戒。佛告诉我们,五戒是“人乘之因”,一生能够依教奉行,必定能够保住人身,来生还是人身,不会堕三恶道。
乙、十善
这一段是讲“天乘之因”。生天,天人要修“十善业”。他的德行标准比我们高,我们守五条,他有十条,这十条也就是五戒的扩展。
“身三”:身有三条戒。“不杀”就是不杀生,“不偷盗”、“不邪淫”,是五戒的前面三条。“约身如绳,身业清净”:约是约束,绳是绳墨,从前木匠用来打直线;约束自己身,像绳子一样拉得很直。约束自己,身业清净。
“口四”:口业有四种,这是从不妄语里开出来的。第一、“不妄语”:不说假话。第二、“不恶口”:不说粗鲁的话。第三、“不两舌”不挑拨是非。第四、“不绮语”:绮语是花言巧语,话说得非常好听,可是用意不善,都是欺骗人、诱惑人、迷惑人。譬如近代有一些电影、电视、歌舞、小说,许许多多都是绮语,对世道人心有很大的影响;造作罪业,不晓得罪业深重,还认为那是高度的艺术。佛制戒律,教我们“守口如瓶,口业清净”。特别是要修出世间法的,纵然对众生没有害处,也都是些戏论,为什么不多念几声佛号?你要写一部小说,为什么不写一千万声佛号?天天一张一张写,“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”,写上几十万字,你会成佛,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个功德多大!众生迷惑颠倒,没有把事实真相看清楚;真正明白,才晓得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比念佛更好的,为什么不多念佛!
“意三”:意业有三种,不贪、不嗔、不痴,这个范围也非常广大。“不贪”:一切恶法不能贪,一切善法也不可以贪;因为贪恶法跟贪善法都是个贪心,只是把对象更换一下而已。在人天乘里,贪一些善法还没有关系,因为他并不想出三界,所以贪心并没有断。对一切恶法不贪,心就清净。“不嗔”:欲界天人还有嗔,贪嗔痴都有;色界跟无色界天人没有嗔,贪跟痴没断,但是嗔恚心已经伏住,种子虽然没断,它不起现行,所以色界跟无色界天人不会发脾气,没有嗔恚。如果有嗔恚心,不能得定。“不痴”:不愚痴。对于一切境界不明事理、不辨真妄,这是愚痴。“防意如城,意业清净”:从前城墙筑得很高、很厚,防守盗贼,我们防意就要像守护城池一样,要谨慎,不可以放逸,不可以大意,求得意业清净。
天人的三业比我们人间清净,道德水准比我们高。这十条是生天的基本条件,不能缺少。如果是只修十善,最高只能到忉利天,忉利天以上,单有十善还不行,还要加修禅定,叫未到定。欲界上面四层天,也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。若世间根本禅定成就,就生到色界天。
丙、应辨
第一条是讲因果。“因,有真伪纯杂大小转变”:因,有真有假、有纯有杂、有大有小,所以它会转变。这个转变,譬如真的会变成假的,假的会变成真的,因此果报千差万别。因是这么复杂,所以果~~依报、正报,千差万别。为什么要辨别这个?譬如我们现在都是人,这样说起来我们过去生中一定修五戒,现在我们得人身。虽然得人身,每一个人正报不一样,面貌不一样,身体健康不一样,聪明智慧不一样,生活环境差异更大,这是什么原因?真伪纯杂大小转变,非常的复杂,这是应当要知道的。
第二条讲“有漏”、“无漏”。有漏,这里面带着烦恼、习气,漏是烦恼的代名词。有漏为“世间功德”,无漏为“出世间功德”。有漏是“着相求福”,所求的是福报,在修学时着相。这个福报能不能得到?能得到。“离相去障”:高明的人离相,他不求福,他求的是去障,去障就明心见性;那是真正的功德,是真实的功德,这是觉悟的人。真正聪明人,修学跟普通人不一样,一般普通人多半是求人天福报。佛在经典里面为我们讲许多道理、许多方法,连无上正等正觉都可以获得,都能够证得,何况人天福报?这些是小事,只要肯修学,非常容易就能够获得。
欲知更多关于《佛学十四讲讲记》的讲解,请点击这里:
目录
全文
甲、五戒
“五戒”:可以取得人道的资格,就是我们一般讲人格,做人的资格,在六道里取得人道的条件。
戒有五条:“不杀生”是“仁”,“不偷盗”是“义”,“不邪淫”是“礼”,“不妄语”是“信”,“不饮酒”是“智”,这是配合中国固有文化而说。中国的社会是伦常的社会,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所看不到的。伦是五伦,五伦是讲我们社会的组织,夫妇、父子、兄弟、君臣、朋友,由一个家庭到社会国家,是五伦组织。五伦组织关系非常的亲密,所谓是四海之内皆兄弟,在社会结构上来说非常的完美,这是西方社会所没有的。维系五伦社会的道统就是五常八德,特别是五常,这是道德的基础;就是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这五条是中国人基本的道德观念,人人都必须遵守。每一个人从小就要接受这个道德教育,所以一般人一生在社会上所作所为,有这个道德规范着,不至于越轨太大。我们民族在这个世界几千年来能够长治久安,一直到今天还没有被淘汰、没有灭亡,就是靠这个伦常的道统维系着。可是中国人现在是礼丢掉了,法也不遵守,天下大乱!所以我们现在比起西方人差远了,远不如西方人。我们自己应当要觉悟、要负责,把中国固有文化复兴起来。
“不杀生”:跟儒家所讲的“仁”意思相同。仁是会意字,是两个人,意思就是推己及人;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这是仁的意思。一切众生,尤其是指有情的众生(动物),没有不爱惜自己生命的,没有一个动物甘心情愿被人杀,被杀是没有抵抗的能力,可是这种怨恨之心不会消失。杀生的人有失仁慈,被杀的众生怀恨在心,念念要报复,这就是佛家所谓欠钱的要还债,欠命的要偿命,冤冤相报没完没了。为什么?两方面都迷。被杀的众生不会想到,过去世我曾经杀他,这是一报还一报;就这样算了,那这个事就完了,就没事;若还要杀他报复是迷,这是没有做还债想。你杀我,我将来有机会再杀你、再报复,报复一次比一次要惨烈。战争是非常残酷的事情,佛告诉我们,杀生招感世间刀兵的劫难。佛法教我们不杀生,不但是不与一切众生结冤仇,同时更是培养自己的大慈悲心。慈悲心是性德,真心里面本来就是慈悲的,养自己的慈悲心。所谓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,是从不杀生上来培养,帮助我们明心见性,这条戒律有这么大的功德。杀生业障非常重,障碍明心见性,障碍我们得一心不乱。因为一个好杀的人,嗔恨心必定重,嗔恨心重的人,念佛怎么会得一心?修禅怎么会得禅定?所以佛法把不杀生列为一切戒条里第一条戒,是有道理的。
“不偷盗”:不偷盗就是“义”,义是义务,不讲求报酬。对一切众生贡献是尽义务,不需要报酬,这是义;不偷盗接近义。“不与取”就是偷盗;不与取是别人没有同意、没有答应,你就取来,这就犯偷盗。这一条戒也是很不容易受持,我们没有得到别人同意,随便把别人东西移动,都是偷盗;不一定说据为己有才是偷盗,佛经里定义不是如此。我的书放在桌子上,你没有得到我同意,故意把我的书拿到另外一边,让我找不到,就算偷盗。而且戒律订得非常微细,就是一草一物、一针一线,再微小的东西都不可以偷盗。这一条戒是帮助我们修学清净的布施,帮助我们放下身心世界,使我们恢复自性清净心。
“不邪淫”:这一条相当于儒家讲的“礼”。不邪淫是指在家人,不是指出家。人天法是讲不邪淫,出世间法是讲不淫欲,这一点有大的差别。“不妄语”:不欺骗他人,这也是根本大戒。“不饮酒”:这一条戒是属于遮戒。前面四条是性戒,不管你有没有受戒,犯了都有罪。遮戒是防止、是预防,它本身没有罪。譬如喝酒,本身不是罪,但是酒醉之后会做出杀盗淫妄;由此可知,佛制订不饮酒,是防止前面这四条戒。过分的酗酒必定误事,社会上许多犯罪与酒几乎都是关联的。
“开遮持犯”,“遮”是禁止,就是这五条戒决定不能犯。“开”是有开缘,像我前面跟诸位说的杀生,是开缘。在什么情形戒可以开?利益众生的时候。特别是在救度一切众生时,众生有急难,这时候可以开戒。开戒决定不是为便利自己,而是为利益众生;如果不是为了救度众生,而救度众生又不是非不得已时,都不算开缘。要看戒本,才能真正明瞭每一条戒的戒体、戒相、戒行,以及开遮持犯如何修学,这才谈得上受戒。持戒守法一定要懂得戒律的意义,又要记得戒条的条文,还要理解这一条戒的精神,然后才能够如法的修学。“持”是受持,“犯”是破戒。开缘里面,开戒是持戒,并没有犯戒。佛告诉我们,五戒是“人乘之因”,一生能够依教奉行,必定能够保住人身,来生还是人身,不会堕三恶道。
乙、十善
这一段是讲“天乘之因”。生天,天人要修“十善业”。他的德行标准比我们高,我们守五条,他有十条,这十条也就是五戒的扩展。
“身三”:身有三条戒。“不杀”就是不杀生,“不偷盗”、“不邪淫”,是五戒的前面三条。“约身如绳,身业清净”:约是约束,绳是绳墨,从前木匠用来打直线;约束自己身,像绳子一样拉得很直。约束自己,身业清净。
“口四”:口业有四种,这是从不妄语里开出来的。第一、“不妄语”:不说假话。第二、“不恶口”:不说粗鲁的话。第三、“不两舌”不挑拨是非。第四、“不绮语”:绮语是花言巧语,话说得非常好听,可是用意不善,都是欺骗人、诱惑人、迷惑人。譬如近代有一些电影、电视、歌舞、小说,许许多多都是绮语,对世道人心有很大的影响;造作罪业,不晓得罪业深重,还认为那是高度的艺术。佛制戒律,教我们“守口如瓶,口业清净”。特别是要修出世间法的,纵然对众生没有害处,也都是些戏论,为什么不多念几声佛号?你要写一部小说,为什么不写一千万声佛号?天天一张一张写,“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”,写上几十万字,你会成佛,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个功德多大!众生迷惑颠倒,没有把事实真相看清楚;真正明白,才晓得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比念佛更好的,为什么不多念佛!
“意三”:意业有三种,不贪、不嗔、不痴,这个范围也非常广大。“不贪”:一切恶法不能贪,一切善法也不可以贪;因为贪恶法跟贪善法都是个贪心,只是把对象更换一下而已。在人天乘里,贪一些善法还没有关系,因为他并不想出三界,所以贪心并没有断。对一切恶法不贪,心就清净。“不嗔”:欲界天人还有嗔,贪嗔痴都有;色界跟无色界天人没有嗔,贪跟痴没断,但是嗔恚心已经伏住,种子虽然没断,它不起现行,所以色界跟无色界天人不会发脾气,没有嗔恚。如果有嗔恚心,不能得定。“不痴”:不愚痴。对于一切境界不明事理、不辨真妄,这是愚痴。“防意如城,意业清净”:从前城墙筑得很高、很厚,防守盗贼,我们防意就要像守护城池一样,要谨慎,不可以放逸,不可以大意,求得意业清净。
天人的三业比我们人间清净,道德水准比我们高。这十条是生天的基本条件,不能缺少。如果是只修十善,最高只能到忉利天,忉利天以上,单有十善还不行,还要加修禅定,叫未到定。欲界上面四层天,也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。若世间根本禅定成就,就生到色界天。
丙、应辨
第一条是讲因果。“因,有真伪纯杂大小转变”:因,有真有假、有纯有杂、有大有小,所以它会转变。这个转变,譬如真的会变成假的,假的会变成真的,因此果报千差万别。因是这么复杂,所以果~~依报、正报,千差万别。为什么要辨别这个?譬如我们现在都是人,这样说起来我们过去生中一定修五戒,现在我们得人身。虽然得人身,每一个人正报不一样,面貌不一样,身体健康不一样,聪明智慧不一样,生活环境差异更大,这是什么原因?真伪纯杂大小转变,非常的复杂,这是应当要知道的。
第二条讲“有漏”、“无漏”。有漏,这里面带着烦恼、习气,漏是烦恼的代名词。有漏为“世间功德”,无漏为“出世间功德”。有漏是“着相求福”,所求的是福报,在修学时着相。这个福报能不能得到?能得到。“离相去障”:高明的人离相,他不求福,他求的是去障,去障就明心见性;那是真正的功德,是真实的功德,这是觉悟的人。真正聪明人,修学跟普通人不一样,一般普通人多半是求人天福报。佛在经典里面为我们讲许多道理、许多方法,连无上正等正觉都可以获得,都能够证得,何况人天福报?这些是小事,只要肯修学,非常容易就能够获得。
欲知更多关于《佛学十四讲讲记》的讲解,请点击这里:
目录
全文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