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 February 2019

自度与度他,孰重?

净空老法师开示

各位同修,今天早晨,悟道师问我一个问题,他说我们修行,到底是弘法利生重要,还是自己求生净土重要?我们利用这个机会,就以此为话题,我们来说说。
佛在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,他说“假令供养恒沙圣,不如坚勇求正觉”。这话的意思就是明白的告诉我们,求正觉比供养恒沙数的诸佛菩萨还要紧。弘法利生是属于供众,是我们对广大群众的法供养,而求正觉就是成佛。因为经上是用偈诵的体裁,文字受了限制,这个“正觉”就是“无上正等正觉”,不能把它看成是阿罗汉所证得的正觉,那就与大乘法不相应了。所以这也就是说成佛要紧。
其实它的意思包含着,凡夫若要成佛,要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,实实在在说,只有念佛求生净土,你这一生当中才圆满成佛。所以这一句话的含意很深、很广,我们要能够细心体会,彻底的明瞭,然后才晓得,我们在这一生当中,应该怎么做法。
弘法利生重不重要呢?重要,非常重要;而求生净土则更重要。这二桩事情可以并行,但是宾主要分清楚,弘法利生是宾,求生净土是主。为什么佛要这么说法?我们可以从四弘誓愿里体会到这个意思,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具体的落实。我们常讲“发大菩提心”、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”,那个发心的样子是什么?发心和不发心有什么不一样呢?发心的样子一定是断烦恼,学法门,成佛道。这三条都是手段,目的是度众生,所以第一大愿是“众生无边誓愿度”,这是心愿,这是目的。
怎样才能普度一切众生?一切众生,不仅是我们这个地区,不仅仅是我们这个地球,这点大家都晓得,经上讲的是尽虚空遍法界。普度,而且是平等的普度,诸位想想,这个一定要圆满的智慧,要究竟的德能。你没有智慧,你没有能力,度自己都度不了,怎么能度别人?
由此可知,后面的三句是手段,真正发菩提心的人,一定是自己先断烦恼。为什么呢?烦恼不断,你决定不能契入法门;也就是说,你学法门,你不会开悟。开经偈上“愿解如来真实义”,你做不到,你一定会把如来的意思错解了、扭曲了。为什么呢?因为你有烦恼,烦恼是障碍。障碍什么呢?障碍你开悟,障碍你见性。见性就是成佛,见性就是证果。破一品无明,见一分真性,这个人就是圆初住菩萨。破十品无明,见十分真性,这个人就是初行位的菩萨。那叫证果,见性就是证果。这个道理与事实,我们都要清楚明瞭,然后我们读佛的这些教训,才有深刻的体会,才能真正得到受用。
所以我们为的是什么?为的是度众生。现在这个身体在世间,我们要穿衣,要吃饭,要保养这个身体,为的是什么呢?为的是藉身体,身体是工具,藉这工具去普度众生。由此可知,你穿衣吃饭,保养身体不是为自己,是为佛法,是为众生,这就对了。
我们在一切大乘经上所看到的,释迦牟尼佛、诸佛如来、一切菩萨、祖师大德,他们在世的时候,一生的行谊就是做样子给我们看哪!他们不但讲经说法,而且真的是做到了,做我们在生活上、修行上最佳的榜样。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,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谊就是自行化他两者并重。
自行,他教给我们要深信切愿,求生净土。佛出现在这世间,第一部开讲的是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》自始至终就是劝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。全部的经文,清凉大师将它分成四科,四个大段落,四个部分,信、解、行、证。信解这部分是讲理论,行是讲方法,证是做出来给我们看,表演给我们看。我们在这里面看到,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第一个善友,我们现在读的《四十华严》,吉祥云比丘,教他什么呢?念佛法门,他讲了二十一种念佛门。这二十一种念佛门,各位仔细去观察,包括了整个的佛法,没有一法不是念佛门,门门皆是。
既是门门皆是,吉祥云比丘他修的是哪一门呢?经上告诉我们,善财童子是在别峰见他的,别峰就是另外一个山峰,代表特别法门,不是普通法门。他修什么呢?般舟三昧。般舟三昧的方式就是经行,我们现在讲“散步”,在念佛堂里是绕佛,他就是用绕佛的方法。他不是坐着,也不是站着,他是走着。念什么呢?专念阿弥陀佛,真的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,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诸位要知道,他对于所有法门都通达明瞭,而自己是选择这个法门,你看这个含意多深。因为只有这个法门,能教我们在一生当中,有把握且快速的成就,比其他的法门方便。其他法门在理论上讲也都是念佛;念佛就是念觉正净,觉正净就是佛,不一定念阿弥陀佛。念觉正净就是念佛,修觉正净也都是念佛。所以这个念佛法门就含盖了一切法门,而吉祥云比丘在此为我们特别指出了一个路子。
到最后,善财见到普贤菩萨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你们看看这部经的味道,一个开端,一个结束;开端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,圆满是往生西方净土,这不是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将修行的诀窍显示给我们看吗?
这个要紧啊,因为你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换句话说,你得有本事真正断见思烦恼,超越六道轮回,你才算是有成就,你所修的才叫“功德”。你在修行下了功夫,你得的是什么?得的是超越六道轮回,你得到了小果,证阿罗汉及辟支佛果都是小果。
无论你修行修得再好,你要是不能出离六道轮回,给诸位说,那就不叫功德了,没有功德。那叫什么呢?叫“福德”,你有福德而没有功德。功德绝定是与戒定慧三学相应,绝对与清净平等觉相应。我们穿衣吃饭,一切造作,能够与清净平等觉相应都是功德,与此不相应的就是福德。
福德不能了生死,连禅宗六祖惠能都讲过,《坛经》上有记载。这个事情,就是指了生死出三界的事情,福不能救。福报再大,人间享福,天上享福,最大的福报就是当大梵天王。所以福不能了生死,不能出三界。
因此,一切诸佛如来他们修的是功德,他们修的不是福德。功德里虽有福报现前,但是他们绝定不享福。所以早年佛陀在世,他们的僧团,就是佛跟他的学生们,经上常说的“常随众”,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他们的生活是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过这个生活啊。真的告诉我们,看破放下了,彻底放下了,所以他们就不是六道轮回里的人了。
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去体会,要在这个地方去深入的观察,然后自己才能醒悟过来,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法。
念佛求往生了生死,我们在没去之前,这个身体还在世间,那我们也要效法佛菩萨利用这个身体,把佛法,把净宗法门,全心全力的介绍给广大的群众。我们自己也要像佛菩萨一样,做个好榜样给世间人看。让世间人看到了,听到了,接触到了,他慢慢会觉悟,会从迷惑当中醒悟过来。这是诸佛菩萨所做的,我们身为佛弟子,也是应当要做的。
这个做法对于念佛往生有没有妨碍呢?给诸位说,没有妨碍,是相辅相成的。你看,念念念的是西方极乐世界,依正庄严;我们将这事情为别人介绍一遍,我们自己也就复习了一遍;介绍二遍,我们自己就复习了二遍。大势至菩萨所说的,“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。”,我们将这部经讲一遍,就是对于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又温习了一遍,又薰习了一遍。薰习的遍数是愈多愈好。自己一个人在家诵经薰习,不如和大众一起薰习,自他两利。
弘法利生绝定感得名闻利养,所以过去和现前,多少讲经的法师,原来是发的好心,以后名闻利养一摆在面前,就眼花撩乱了,在这个里面就起了分别,起了贪着,于是堕落了。这一点,我们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防范。你看近代倓虚法师给我们讲的,谛闲老和尚早年一个参禅的徒弟,这个故事你们都听了好几遍了。
这个徒弟他也很用功,功夫也不错,几年之间就被住持方丈老和尚赏识,从亲众慢慢往上提拔为首座和尚。这一当了首座和尚,皈依的信徒就多了,供养多了,名利心就起来了。这一起来之后,道心退转,护法神再不照顾他了,于是他的冤家债主找上门,最后堕落去当个土地公。
这些都是事实,为什么会落得这种下场呢?名闻利养摆在面前,自己没有定力,没有智慧,把持不住,被外面境界诱惑而动了念头,这大错特错。
所以古大德教导学徒,连我在台中接受李老师教诲的时候,李老师都一再嘱咐,四十岁以前绝定不能够出去讲经说法,就是怕这桩事情。所以他一再提醒我,到外面讲经说法一定要四十以后。年岁大了,头脑比较清晰一点,希望能把持得住,这是老人对于后人的爱护。
我是很早就讲经,我三十三岁出家,出家就讲经,在哪里讲呢?在佛学院讲,这个没关系,不接触大众。在台中自己的道场里讲,这也没关系,因上有老师督促,下有同修们切磋琢磨,也不能离开自己团体,接受别人邀请,就是防范这一招,没有别的意思。自己对于经教体会了,瞭解透彻了,心里面有把握了,就知道自己这一生应当怎么做法,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。
佛在入灭之前,留给弟子的教诲,有两句话很重要。佛不在世了,“以戒为师”,这个戒是广义的,不是狭义的,大家不要看了“戒”字,哦,大概都是戒律,戒律固然在其中,但你这个范围太狭窄了。这个戒是教诫,就是佛在所有经论里的教诲,我们要依靠这个,所以教你读诵大乘。要能够记住,要能够体会这个意思,真正把它做到。
又告诉我们“以苦为师”。诸位能够持戒,能够不怕吃苦,你就不会被诱惑了。你只要有这两个看家的本事,有这两个大护法,在当今的世缘之中,妖魔鬼怪种种的诱惑,你也不在乎了。你的头脑会很清醒,不会上当,不会动摇。
在现前这个时代,这个时代很不好,有始以来最糟糕的一个时代。你看人心,邪知邪见及贪瞋痴慢,普遍地加速在成长,这是过去历史上没有见到的。天灾人祸的频繁,也是空前没听说过的,我们处在这个时代啊!
处在这个时代,我们心理上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理念,不但我们要持戒,要守法,不怕苦,而且要不贪生、不怕死,我们的道业才有保障。贪生怕死,这是一切众生统统都有的,一个大灾难来临了,西方有许多预言,说第三次世界大战是核子战争,我们怕什么?我们不怕啊。如果想怎样躲避逃避才能够避过灾难,给诸位说,纵然避过,之后也是生不如死,你生的时候造罪啊!所以我们先要有心理建设,绝不贪生,绝不怕死。
不学佛的人对于事实真相不瞭解,学佛后深入大乘,我们对于佛所说的有信心,佛所讲的绝定没有一句是妄语,句句真实。佛给我们讲事实真相,一切众生没有生死,哪里有生死?生死是怎么回事情呢?是境界和时空的转换,这是真正的真相。
这个肉体不是我,大家将肉体当作我,大错。见思烦恼里,将它列为第一个,身见。这是错误的见解,这哪里是我呢?如果身是我,那身死了,我不就死了吗?身不是我,身是什么?身是我所有的,跟衣服一样,那衣服不是我,是我所有的。衣服脏了破了,你很欢喜,把它脱去丢掉,不要了,再换一件新的。同样一个道理,这个身用旧了,有损坏了,身不要了,再换一个身哪,这才是事实真相。
这正如现代人所说的精神不灭,佛也告诉我们,我是永存的,我是不生不灭的,那是真我。世间人迷惑颠倒,把身当作我,这是第一个错误的见解。
所以这个身有什么好贪的呢?会贪生怕死都是把这个身当作我。十法界都是我们生活的空间,都是我们生活的环境,明白这个道理,瞭解这个事实,我们就不会贪生怕死了。而且我们会有所选择,我现在这个身体丢掉了,我希望换一个比它更好的。十法界里,天人的身体就比我们殊胜太多了,经上讲的,天人虽有生死,但他不老不病,这个就太殊胜了。
天人是化生,我们人间是胎生,胎生就有胎育之苦,我们能生天,那我们就换一个更美好的身体了。怎么样才能取得生天呢?你要积功累德,你要断恶修善才行。如果继续造恶,如果继续搞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,那你将来换身,就会换的比现在更差。现在是人身,换一个畜生身,那就差劲了;换一个饿鬼身,那就更差了。
所以你要晓得,世间人所谓的生死,实在讲,就是换一个身体,就好像换一件衣服一样。你明白了这事情,你对于生死之事就没有恐怖了,也没有忧虑了,《心经》上讲的,“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”,真的就离开了,那我们的生活多自在啊。
这是事实真相,所以一定要明瞭没有生死。佛经讲“了生死”,“了”是什么?是对于生死的事实真相,你真正彻底明瞭了,这叫“了生死”。世间人因为不明瞭,所以他有恐怖。凡是心有恐怖死的,死了以后身体僵硬;僵硬是由于恐怖紧张,走的时候有恐怖紧张。走的时候如果很自在,不紧张,不恐怖,他的身体是柔软的,至于他将来到哪一道,这倒不一定。
凡是走时没有紧张,没有恐怖,不会堕三恶道。为什么,因为他很清楚,至少来生他又到人道来了,这是至少。到了人道,他的福报一定比这一生要大,这点我们也可以肯定。他这一生当中一定做了一些好事。这些事实真相都摆在我们眼前,稍稍留意一下,你就会看的很清楚、很明白。
好事,什么是好事?弘法利生是世间第一等好事。我们过去在台中求学的时候,跟李老师经常在一起,也可以说是李老师的常随弟子,他到哪里去,我们一定跟着一道去的,真的是一天都不会舍离,任何一次机会都不会空过的,无论他到哪里,我们这一帮人一定跟着去的,常随众大概有四、五十人。
这四、五十人当中,也有福很薄的人,寿命很短。这个短命的相也能看的出来,这个相很薄,我们当时那些学生当中就有;我在当时也是属于没有福报这一类的。所以李老师对于这样的学生就特别关怀,劝我们发心讲经,他倒是不劝人出家,他老人家一生不劝人出家,只劝人发心出来讲经,讲经的功德最大。如果不能往生,则是讲经的福德最大,可以转变你的业力。也就是说,你修这种功德或者福德,可以积福,可以延寿,这是真实不虚。所以老师对我们这些福薄的人特别勉励,我们对他老人家深深的感激。
确实有效果,我记得经国先生就任第六任总统的前几天,中国佛教会在善导寺举行了一场“仁王护国法会”,我也参加了。在法会中,我遇到甘珠活佛,他跟我也算是老朋友,他大我十几岁,他是章嘉的学生,我也是跟章嘉大师学的,我们很熟。见面时他就对我笑笑,他说:“你难得了,你的相貌和身体都转变了,你这些年弘法利生有大功德了。过去我们在背后都说你啊。”我说:“说我什么?”,“说你人很聪明,可惜没有福报又短命。”,我说:“说这些?这些我都知道,不必背后说,当面说都可以,我能接受。”。
我很清楚,事实是如此。我家里好几代,我的祖父、父亲、伯父都没有超过四十五岁。所以人家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,我想这正常啊,我家已经好几代都是这样的了。甘珠活佛告诉我:“你不但有福报,你而且还很长寿。”,说这话时,正好祥云法师也在,祥云法师也就问活佛:“你看我怎样?”,甘珠活佛笑笑没说话。
这就是说明了以真诚心,清净心做弘法利生的事业,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功德。如果你没有忘记自己,在这里面还有名闻利养,还有是非人我,你做这个功德就是世间第一等的福报;你要是以真诚心、清净心来做,那就是第一等的功德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将这个功德回向往生净土,绝定得生。
所以我们修积的功德回向菩提,回向众生,回向净土。我们这一生过的快乐,信心充足,绝定往生。为什么呢?对于这世间已无丝毫留恋。刚才说了,不贪生不怕死,随时欢喜往生,随处欢喜往生,那还有躲避什么灾难的,没有这个必要。如果还有这一念心,我还要找个安全的地方去避避难,那你要懂得在劫难逃,你能逃得了吗?不但逃不了,而且还要继续搞三途六道,这叫真错了。
这个人没有觉悟,还是迷惑颠倒。真正觉悟的人,一定是不贪生不怕死,一定是像谚语里所说,“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”。明天劫难就要来了,明天就遭大罪要死了,今天还是快快乐乐的把今天的事情做好,绝不忧虑明天有什么灾难,心里头没有这个东西,这才叫有定、有慧。
有定有慧不但往生,往生的品位也高。我们说老实话,争个什么?我们要争的,就是争往生西方净土,上上品往生。你既然想要上上品往生,你必须要知道,这世间一丝一毫都带不去,你又何必为这个操心呢?
彻底放下啦,生活里,我这一天吃饱了,穿暖了,就没事了。纵然是饿一天,冻一晚上,也是没事,也不要把这个放在心上。饿一天,冻一夜,是消业障,还是欢欢喜喜,不会怨天尤人,不会“我做那么多好事,我为什么还挨饿?为什么还挨冻?”,快快乐乐的消业障。
所以说,一切境缘当中,顺境也好,逆境也好,无不是法喜充满,这才是真正觉悟的样子,真正觉悟的相状。想想,我们自己能不能做到?能做到,觉悟了;没做到,则还是迷惑颠倒。
我们今天要做的是什么事情?我们今天是出家人的身分,出家人的本分事情就是弘法利生,弘法是家务,利生是事业。弘法利生里最切要的,就是帮助人了生死出三界,帮助人破迷开悟,这最关紧要。
弘法利生里最殊胜的,大家都晓得,要想在这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,最殊胜最妥当的方法,就是劝人念佛求生净土。所以读诵净土经论,弘扬净土经论,在弘法利生里是第一等功德。你搞其它的经论,那是第二等的功德,第三等的功德。第一等的功德是净土五经一论,为一切众生讲解清楚,帮助他们认识净土,信仰净土,愿生净土,这个功德就圆满了。
所以我们对于没有接触佛法的人,我们要把佛法介绍给他,让他认识佛教。已经认识佛教的人,进一步帮助他认识净土。已经认识净土,我们帮助他信仰净土,愿生净土,一步一步的来,才能成就究竟圆满的功德,这是我们的事业。这个做法,利他就是自利;我们劝人学佛,自己的信心会更坚固;我们劝人发愿,我们的愿心会更恳切;我们劝人念佛,自己哪有不念佛的道理?
这就说明了利他就是自利,不要把自利和利他分作两截,《华严经》上特别强调这个理念,自他不二,教我们入不二法门。自行化他是一桩事情,不是两桩事情,利他就是自利,自利就是利他。自利方面,刚才我们讲了,我们要穿衣,我们要吃饭,我们要养身体;为什么要穿衣?为什么要吃饭?为什么要养身体?要利用这个身体去帮助一切众生。由此可知,我自利还是为利他,绝不是为自利享受,是需要这个身体作工具去做弘法利生的事业。换句话说,我们活着就是为利益一切众生,活着就是为弘扬佛法。这是就我们的身分及本分的事业上来讲。
你懂得这个道理,你就可以依此类推,你在这一生当中,你在这社会上,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身分或从事于哪种行业,都一样,都可以循着这个原理原则行菩萨道,修菩萨行。
过去我在休士顿讲演,有一段我举了一个家庭主妇的例子。你是家庭主妇的身分,你每天忙着你的家务,家务就是你的事业,如何就你的身分及事业来修菩萨道,学菩萨行?这是举一个例子。你懂得这个原理原则,任一个行业或任何生活方式,都不需要改变。无需改变身分,无需改变生活方式,无需改变生活环境,就在本位上圆满菩萨行,圆满菩萨道,就成菩萨,就成佛了。这才是佛法平等,佛法广大,佛法值得人赞叹,道理在此地。
所以有很多人不瞭解,以为学佛一定要出家,错了。你在家不会修,出家还是不会修。那为什么我们选择出家呢?选择出家就等于我们世间人选择行业,我喜欢这个行业。喜欢的事情,那你就做的有兴趣,做得很快乐,这个不是勉强的。我愿意从事这个行业,我在这个行业里完成菩萨道。
所以大家一定要记清楚,自行化他是一桩事情,但是这个里头有重点;我们不是菩萨,不是神,不是再来人,重心是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也就是一定要成佛。成了佛之后,还是为众生。我为什么要成佛?为度化众生而成佛;因为你成佛,你度化众生才圆满。我们今天要度众生,说老实话,这个众生过去生中干些什么?不知道;过去再过去,就更不知道了,所以说法不契机。
如果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作菩萨,作佛了,我们的能力就有了,有如来果地上特殊的十种能力。我们观察众生,知道他过去生生世世的状况,他干哪一个行业?他学的是些什么东西?他的阿赖耶识里储藏的是些什么东西?我们都知道啊!那么说法就契机了,几句话一点,他就觉悟了,跟他的阿赖耶识过去生中的习气相应。这样度化众生就方便了,就没有过失了,而且度化众生也快速。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干什么?学法门,成佛道。都是为了度众生,不是为自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受去享乐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
今天我们世间人所说的“养老”,这个不能说是错误,这是应当的。我们学佛的人有无养老呢?释迦牟尼佛八十岁入涅槃,是老人哪,他有没有养老?没有。修学佛法的人,活一天干一天,养老是世间人的观念,学佛没有养老这个念头。
我们今天也发心做安老院,安老院是照顾老人,不是照顾自己,是度化老人。一般人年轻的时候在事业上拼命,把学佛忘掉了,也没兴趣,现在退休了没事干,让他听听法,劝他念念佛。所以把这批老人集合,我们养老是度化老人,是帮助老人往生西方净土的,是帮助老人来生比这一生更要殊胜,这就叫“行菩萨道”。
所以诸位要记住,永远要像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,不为自己求安乐,一切都是为了利益社会及众生,绝对不为自己求安乐;活到一百岁,也不为自己求安乐。有了为自己求安乐的念头就错了,为什么?因为里头有自私自利,后果不好。
道师问的很好,我们把这简单的意思说明,希望同修们细心去体会。今天就讲到此地,谢谢大家。

资料来自:
《种善因得善果》,净空法师主讲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 印赠及流通处:马来西亚净宗学会(No. 90 & 92, Jalan Pahang, 53000 Kuala Lumpur, Malaysia.),2014年2月印刷

*** 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种善因得善果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