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 October 2018

【弃顺效逆。背亲向疏。】

弃顺效逆。
【解释】抛弃顺道而效法逆道。
【分析】周朝卫石碏说:‘君义臣忠,父慈子孝,兄爱弟敬,这是六顺;卑贱妨害尊贵,年少欺凌年长,疏远者离间亲近者,新交离间旧识,小的加害大的,淫秽破坏义理,这就是六逆。如果抛弃六顺,效法六逆,这只会加速招致灾祸。’
【故事】霸州文安县的赵风子,勇敢又有力气,他与刘六、刘七等,分别聚结匪寇到处行抢,攻打掠夺河南。当他攻进泌阳时,把焦芳祖先的坟墓全都挖开,并说:‘让我亲手杀死这个老贼,来向天下人谢罪。’后来被官兵击败,转向六安抢夺,官兵又再追击,赵风子就夺取一位僧人的度牒,剃除头发假扮僧人,被部将赵成抓到碎尸万段。刘六、刘七逃到通州狼山时,忽然飓风大作,贼寇全部都被歼灭。

背亲向疏。
【解释】背离至亲而心向生疏的人。
【分析】背亲向疏不止是单方面的,例如欺瞒背弃父母,私自托付妻家。对待父母亲人像是平常人,却去厚待妻子亲族;对待兄弟斤斤计较,而对待外人特别慷慨;不顾族人的贫寒,而去冒认他人为自己的宗族。凡是薄待所应厚待的人,厚待所应薄待的人,这些都是背亲向疏。孔子在《孝经》中说:‘不爱护他的亲人,而去爱护其他的人,叫做悖德;不敬重自己的亲长,而去敬重他人的人,叫做悖礼。’
【故事】明朝人白希没有儿子,不以自己的侄儿来继嗣,却抱养一位屠户的儿子。后来白希死了,有客人投宿在他家中,晚上听到有奔走的声音,就起床从门缝里观看,看见男女几辈的人,在那里徘徊东张西望,好像饿了很久;又看到有一个人,腰间插着屠刀,步履踉跄地走进来,一会儿鼓着肚子走出去。那些男女数辈的人跺着脚说:‘这下子苦了!完了!又没得吃了!’神情凄然地离开了。客人到了天亮时问仆人,仆人说:‘昨天晚上我家主人在祭祀祖先。’客人因而悟出,带着屠刀的人,是主人的生父,那些男女数辈的人,就是白家的祖先,以及白希夫妇。客人叹息一声,就离开了。
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~集福消灾之道(精简本)》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 流通处:莲池净宗学会(No.16, Jalan Temenggung 19/9, Bandar Mahkota Cheras, 43200 Batu 9 Cheras, Selangor),2008年12月恭印

*** 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净空老法师讲述

【弃顺效逆。背亲向疏。】

注解引周卫石碏语:“君义臣行,父慈子孝,兄爱弟敬,六顺也。”“顺”,大者,顺真理;小者,顺礼义。佛家讲顺法性。儒家讲顺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。一个人如果顺世法,得世间福报;如果顺法性,得出世间无比的福报。
儒家教学分别亲疏,由亲及疏,逐渐扩大服务的范围,扩大服务的效果。佛陀教导人们由“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”开始,然后再逐步把孝养、奉事扩展到一切众生。可见,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的教学,都讲亲疏与顺序。
两年来,我们与许多不同的宗教、族群交往,有些人批评我们“背亲向疏”。曾经有人当面质问李木源居士。李居士把我们所做的工作告诉他。他听了,承认自己不明瞭事实真相,错怪了我们。我们为华人、为佛教,做了很多事情,只是没有宣扬。做一点好事,何必大肆宣扬!我们与外界交往时,有些见诸媒体报导,多半是对方邀请记者采访,而不是我们的安排。儒家、佛家、道家都注重积阴功,做好事不让他人知道。我们默默地做,尽心尽力地做,没有私心,不求名闻利养。
注解说:“背亲向疏,不止一端”,“如瞒背父母”,爱护妻子的家庭,超过自己的家庭;对岳父母的尊敬,超过对自己的生身父母;对兄弟斤斤计较,而对于朋友、外人却慷慨大方;不照顾清寒的族人,却照顾别人。这就是“薄其所当厚,厚其所当薄。”应该厚待的,却薄待;不应该厚待的,却厚待。这类现象在当今社会上非常普遍。什么原因?不外乎“利害”两个字:“他对我有利,我就对他好。他对我眼前没有利益,我就对他不好。父母年迈,不能照顾我了,我就不理他。妻族能照顾我,我就要特别厚待他们。”这完全是功利主义,不讲恩义。人们不知道报恩,不知道行义,才造成了现代社会的乱象。
佛教导我们:行布施也要由近及远。如果许多地方同时发生灾难,我们一定先帮助靠近的灾民,然后再逐步延伸到较远的地方。
注解引用孔夫子的话:“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,谓之悖德。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,谓之悖礼。”一个人如果不孝顺自己的父母而去孝顺别人,不尊敬自己的师长,而去尊敬别人,必定另有企图。一个人能孝亲尊师,友爱兄弟,对外人也能尊敬、友爱,这是正常的,是真情的流露。
对于违背常理的人,我们一定要警惕,很可能他在骗你。他的目的不外乎名闻利养。与这些人交往,必定受大损害。可是世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多,往往吃亏上当之后,才有所警觉。
做人一定要顺正法,依世间法要顺礼法。中国人常讲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我们处事、待人、接物不违背情、理、法,才能减少过失,事业、道业才能有所成就。
有的同修以信不信佛教定亲疏。佛教导我们:“普度众生”。因为他不信佛教,就不度他,不是“普度”。佛教诫我们:善根成熟的人,要帮助他成就,这是指佛教徒、修行人。有些人善根虽然还没有成熟,但已经向佛了,对佛教已经有信心了,我们也要帮助他。没有善根的人对佛教完全不理解,甚至于排斥,我们也要帮他种善根。唯有这样做,才是普度。“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。”我们要尽可能做圆满。
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~改过修善灾消福来》,新加坡净宗学会印赠,(净空法师于1999年在新加坡净宗学会早餐开示中讲述录音,整理成书),赠书处:新加坡净宗学会(No. 2, Lorong 35,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),承印者: C.W. Printing

*** 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~改过修善灾消福来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