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解释】不检点自己,反而埋怨上天、归咎他人。 【分析】在这个人世间中,向来就以缺陷著称,世人哪能每件事情都称心如意。那些不能称心如意的人,一定是过去所积累的功德太薄,所以享有的福报也就较薄;惟有谨守本分,反省过失,来修补福禄,这即是千古以来处在穷困中的好方法,也是趋吉避凶的好方法。埋怨上天,那么上天对你就更生气;归咎他人,那么他人对你就更怨恨。这样不但没有好处,而且又会有害处。 【故事】焦俊明在年轻时就考取功名,但很久都没有升迁,因此屡次以仕途坎坷来埋怨上天,又写疏文祷告。当晚有一幅素书掉落在香炉前,仔细一看,乃是上天所写的十六个字。俊明听说何仙姑有道行,就去求问,仙姑却不说。焦俊明苦苦哀求,仙姑才说:‘接受黄金五两,折掉十年寿命;枉杀一条人命,死后再作处分。你有做这种事情吗?’焦俊明答不出话来。 以上资料来自: 《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~集福消灾之道(精简本)》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 流通处:莲池净宗学会(No.16, Jalan Temenggung 19/9, Bandar Mahkota Cheras, 43200 Batu 9 Cheras, Selangor),2008年12月恭印 *** 备注: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 |
净空老法师讲述 由此到“背亲向疏”,讲“无忌惮恶”。 注解说:“阎浮世界,素号缺陷。”“阎浮”是梵语,有欠缺的含义。生活在阎浮世界,“不如意十常八九”,所以称为“娑婆”。人们常常感到诸事不能称心如意,是业因果报~~自己过去造的因不善,累积的福德不厚。 太上勉励人们“积德累功”。如何积累?“六波罗蜜”是积累之道。第一条“布施”,即为社会服务,为众生服务。用财、物布施,是财布施。用自己的劳力服务,作义工,是内财布施。用自己的智慧服务,是法布施。为他人解决困难,是无畏布施。布施做到圆满,含摄六度。布施含摄“持戒”,布施要如法,要合法、合情、合理。为他人服务,也要讲究方法,要有程序,有次第,有条不紊。布施含摄“忍辱”,布施要有耐心。布施含摄“精进”,不断求进步,反省、检讨、改进,以使布施做得更好。布施含摄“禅定”,自己有定见,不为外面境界所动,坚持不懈地布施。布施含摄“智慧”,对一切事理通达明瞭,以善巧方便行布施。布施做到圆满,达到布施波罗蜜,六波罗蜜也都圆满了。 当不称心、不如意时,要反省:自己德薄,福薄。不如意的境界是果报,自己应当承受。在承受果报时,也要深思:如何才能累积更大的功德?如果遇到小小的不如意,就埋怨老天不公平,埋怨别人对不起自己,这就错了!这是造新的罪业。怨天尤人不但不能转祸为福,而且加深自己的罪业,减少自己的福报。 佛说:“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。”为什么我们仍然要造业?因为迷惑。虽然我们常常读经、研教,但仍抵不住世间名闻利养,财色名食睡的诱惑。抵不过诱惑就会造业。造作善业,就有善报;造作恶业,就有恶报。善恶报应不是鬼神加给人们,也不是佛菩萨、上帝、阎罗王加给人们。一切吉凶祸福都是人们自己所造诸业的果报,都是自作自受。只有真正明白这个道理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的人,心才会平静。纵然遭遇灾祸,他也不会怨天尤人。即使受到别人的侮辱、陷害,他也不会抱怨。因为他知道,这是因果报应。如果自己过去不曾得罪别人,今天别人就不会障碍自己。如果自己过去没有陷害别人,今天别人怎么会陷害自己?受人侮辱、诽谤、陷害,都是自己过去造业的果报,自己应当承受。如果能欢欢喜喜的承受,这笔账就结清了。 以上资料来自: 《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~改过修善灾消福来》,新加坡净宗学会印赠,(净空法师于1999年在新加坡净宗学会早餐开示中讲述录音,整理成书),赠书处:新加坡净宗学会(No. 2, Lorong 35,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),承印者: C.W. Printing *** 备注: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~改过修善灾消福来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 |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