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 September 2018

【负他货财,愿他身死。】

【解释】欠他人的债务,却希望他早日死亡。
【分析】负就是贫乏时向人借用,但时间一久就辜负恩情而不还。《中诫经》说:‘欠他人的债务,眼前还无法偿还,就要经常放在心上,努力设法偿还。如果因为不想偿还之故,反而希望他人快死,以消除欠债的事实;这一种存心,现世就是豺狼,来生岂逃得过出生犬马的果报,这实在是愚痴到了极点。’
【故事】白元通欠杨筠四千五百文钱,杨筠屡次催讨都不还。杨筠死了以后,这件事就没有下落了。后来杨筠家里生了一只驴,忽然作人的话说:‘我是白元通,因为欠你家四千五百文钱,才变成这样。现在西市卖驴的店家也欠我钱,刚好是这个数目,可以赶快把我卖到他家,得到的钱偿还你们,债就可以了结。’杨筠的儿子依言照办,卖后两天,驴子就死了。
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~集福消灾之道(精简本)》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 流通处:莲池净宗学会(No.16, Jalan Temenggung 19/9, Bandar Mahkota Cheras, 43200 Batu 9 Cheras, Selangor),2008年12月恭印

*** 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
净空老法师讲述

“负”是欠的意思。凡是借别人的器用,没有偿还的意愿,都属于这一类,此属偷盗的业行。
借而不想还,是现代人常见的心态,这样的心态后果不堪涉想。用偷盗的心,怎么能发财?怎么能过幸福的生活?
依佛家讲,偷盗的范围非常广泛。古德称盗戒为“不与取”。凡是有主之物,主人没有表示赠送,无论用什么手段得到,都犯这条戒律。向他人借财物,如果不想归还,就是盗心。如果还希望别人早死,罪过就更大了。佛说,生起这种心念的人,已经是畜生了,来生的果报必堕恶道。世人眼光短浅,只见现前小利,不知后患无穷。
佛经说:三恶道易入而难出。三恶道的业因是“贪、瞋、痴”。佛教导我们:“勤修戒、定、慧,息灭贪、瞋、痴”,目的就是不堕恶道。
一个人一定要守住做“人”的根本。佛家讲五戒:“杀、盗、淫、妄、酒”。儒家讲五常: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。这些都是人道的基本条件。如果把这些基本条件失掉了,来生绝不能得人身。我们这一世能得人身,是过去生中五戒十善的业因,这一生中又遇到缘。父母与我们有缘,属于增上缘。
我们这一次到人道来,相当不幸,社会环境不好,没有人教导我们。古人重视教育,尤其是家庭教育。纵然古人念书的机会比较少,很多父母不识字;但是他们受到社会教育的薰陶,懂得做人的道理,懂得为儿女做好榜样。
圣贤的基本教诲是“五伦”、“五常”。五伦,是人与人的关系。五常,是做人的基本道理。“仁”,讲推己及人;即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对待任何人,都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:别人这样对待我,自己如果不能接受,我就不可这样对待别人。“义”指为社会,为他人服务,不求报偿,尽义务,就像佛教道场的义工一样。“礼”指有分寸,有节制,自卑而尊人。“智”指理智,不感情用事。“信”指信用,人无信不立。
现代科学技术发达,物质文明有了大幅度的进步,可是,人们的精神文明并未与物质文明相配合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紊乱了,伦理道德被人们疏忽,甚至被遗忘了。尤其,现代社会提倡竞争,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都不讲了。这个时代是乱世。
我们与人相处,如果有恩,希望再加厚;如果有怨,要化解;自己欠人家的债,欢欢喜喜地偿还;别人欠自己的债,一笔勾消。常常存这种心,就是好心;常常行这些事,就是好事。如果别人有恩于自己,一旦他有小小不如意,就忘恩负义了;如果别人有怨于自己,就念念在怀,总想报复;欠别人的债,不想还;别人欠自己的债,想尽方法去催讨。这些都是造罪业,果报必定在三途。
人与人之间,绝没有谁占便宜,也绝没有谁吃亏。你占他人的便宜,将来要还债。欠命的要偿命,欠债的要还钱。《红楼梦》讲,欠别人的水,要还眼泪。真正修行人不与任何人有债务上的纠纷。别人欠自己的债,不要他还。如果要他还,来生还要向他讨债。自己欠别人的债,要赶快还清。冤亲债主不来刁难,菩提道上就少障碍,往生就走得潇洒、自在。
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~改过修善灾消福来》,新加坡净宗学会印赠,(净空法师于1999年在新加坡净宗学会早餐开示中讲述录音,整理成书),赠书处:新加坡净宗学会(No. 2, Lorong 35,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),承印者: C.W. Printing

*** 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~改过修善灾消福来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