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 August 2018

【危人自安,减人自益。】

危人自安。
【解释】让他人承担危险,只顾自己安全。
【分析】千经万论只是论一个‘心’字,现在与他人同处于祸患中,竟想让他人承担危险,而我却居于安稳之地,这已经丧失了本有的良知。于铁樵说:‘舍却危险而就安稳,这是情理之常,而上天为什么要厌恶他呢?并非厌恶他自求安稳,而是厌恶他把危险让人承当。人生所经历的境遇,没有不作安稳和危险的判别的,如果只知求自己安稳,而不顾别人危险,那么杀机就潜伏其中,随时会暴发出来。如果使他的诡计得逞,那么诡诈的人都可以高枕无忧,而忠厚老实的人就没有存活的余地,这哪里是天地的本意呢?
【故事】宋朝的李绪,掌理永安的军务,当时大盗刚开始作乱,他担心自己遭到灾祸,就使诈推荐朋友范铏代理自己的职务;于是范铏就来掌管永安军,李绪得以离任。后来范铏全家都被盗匪杀害。不久,李绪奉调临安就任,在途中遇到匪寇,也是全家都被强盗杀死。

减人自益。
【解释】减损他人,自己图利。
【分析】天下惟有利益他人的人,才能够利益自己。如果无益他人,而仅有益于自己,还不是真正的利益,何况减损他人而自己取得利益呢?这就是只顾自己富裕,不顾他人贫穷。
【故事】明朝崇祯初年,有甲乙两人感情很好,正逢朝廷举办武举人的甄试,二人各自举荐一位参与;甲请托县令帮忙,乙请托司李。按照当时的规矩,录取的人必须付五十两酬谢金。后来甲想到县令的声望不够,所推荐的人必定不能录取;司李的声望较够,所推荐的人一定成功。因此他就想减损乙的利益来利己,就设计对乙说:‘我们两人既然同心,就应同甘共苦,如果只录取其中的一位,不论是你推荐的或我推荐的,我们就平分这个谢金。’乙同意了。等放榜时,请托司李推荐的人竟然落选,而请托县令推荐的人得到录取。而以前所封存的酬金,都放在乙那里,甲不能食言,只是心里很不快乐。
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~集福消灾之道(精简本)》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 流通处:莲池净宗学会(No.16, Jalan Temenggung 19/9, Bandar Mahkota Cheras, 43200 Batu 9 Cheras, Selangor),2008年12月恭印

*** 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净空老法师讲述

遇到有危险的事情,总是想让别人去。看到有利益的事情,总是希望自己多占一点便宜。
“减人自益”就是损人利己。注解说:“千经万典,只论个‘心’字。”不仅佛教,一切宗教都论一个“心”字。
利益众生就是真正的利益自己。诸佛如来为什么要帮助一切众生,而且是无私的、无条件的帮助?因为诸佛如来知道: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体,一个法身。正如人们的左手和右手是同一个身体。左手麻木了,右手自然而然就会去帮助,这就是“法尔如是”。左手并没有想:“我要发慈悲心,去帮助右手。”
无量劫来,一切众生堕落在妄想、分别、执着之中,不了解事实真相,不知道法界是一个整体。因此,看到左手有痛苦,右手不肯去帮助。即使去帮助,也要谈条件,论代价,要问:“我为什么要帮助你?”
在现代社会,世道人心反常,排斥一切善法,趣向一切恶法。人们听到十善业道,摇头;听到十恶业道,点头。人们贪、瞋、痴、慢,欺诳别人,念念想着控制、占有一切人、事、物,干下许多损人利己之事。人们以为损人可以利己,其实,损人必定害己。他现在得到的利益很少,死后却必堕三途,那时就会苦不堪言。如果明白这些道理,了解这些事实,那么当前吃一点苦,吃一点亏,算什么?来生可以享人天福报。觉悟人的选择更为殊胜:念佛往生极乐,去作佛,作菩萨。这才是真正的大利益。
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~改过修善灾消福来》,新加坡净宗学会印赠,(净空法师于1999年在新加坡净宗学会早餐开示中讲述录音,整理成书),赠书处:新加坡净宗学会(No. 2, Lorong 35,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),承印者: C.W. Printing

*** 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~改过修善灾消福来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