苟富而骄。 【解释】如果侥幸得到财富,就骄傲自大。 【分析】苟,就是《论语》所说的‘苟富矣’的苟,就是不必等到大富,只要侥幸得到财富就骄傲起来;这分明写出小人突然富有,就无知妄为的情形。因为富有就会骄傲,骄傲就会奢侈,奢侈就会浪费,浪费就会贪取不义之财,剥削别人以自肥;最后必定仗着财势而凶暴倔强,欺凌邻居乡里,轻慢亲戚朋友,自己的享受千金都可以挥霍,待人却是一毛不拔。然而高张的权势容易消尽,天道是忌讳盈满的,骄傲尚未影响别人,自己就先遭到灾祸,这种情形屡试不爽。 【故事】杨溪有一个富翁,性情贪婪粗俗,所累积的金银丝帛财产粮食日益增多。陈栋塘劝他说:‘累积财富而不布施,必定会有奇祸;为什么不做一两件施舍的善事,作为长久的打算呢?’但他却不听劝导。过了两三年,陈栋塘告诉别人说:‘这个人的灾难快要到了,以前他只是贪心,让人觉得粗俗,近来听说更加放肆骄傲蛮横,待人傲慢刻薄,什么坏事都敢做,这不是在加速灾祸来临吗?’不久,果然被盗贼杀害。 苟免无耻。 【解释】如果不应当免除而侥幸免除,却还毫无羞耻之心。 【分析】佛说:‘我有二种白法,能够救度一切众生。什么叫做二白法呢?一个叫做惭,一个叫做愧。’孔子说:‘立身行事要知耻。’《礼记》上说:‘遇到危难时不要随便逃避。’现在许多人遇到事情随便逃避,却又没有羞耻心,人格实在太低劣了。 【故事】唐朝哥舒翰,和安禄山同是唐朝大将,两人经常争执相持不下。当安禄山造反时,哥舒翰被他所抓,安禄山说:‘你以前经常轻视我,现在要怎么办呢?’哥舒翰跪伏在地说:‘臣是肉眼凡夫,不能认识您这位圣人。’安禄山笑了起来,就封他为司空。后来安禄山把投降的唐将全部杀光,哥舒翰竟然也被杀死。 以上资料来自: 《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~集福消灾之道(精简本)》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 流通处:莲池净宗学会(No.16, Jalan Temenggung 19/9, Bandar Mahkota Cheras, 43200 Batu 9 Cheras, Selangor),2008年12月恭印 *** 备注: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 |
净空老法师讲述 “苟富”指稍稍富有,并不是大富。“苟富而骄”指稍稍富裕一点就骄奢了。 “免”指幸免。夫子说:“行己有耻。”人不能不知耻,不知耻的人,永远不会上进。 《礼记》讲:“临财毋苟得,临难毋苟免。”遇到财富、功名、利禄,有得到的机会,要想一想:“我应该不应该得到呢?”这就是有耻。不应该得到而要得到,甚至不择手段地谋取、争夺,就是无耻。 孔夫子说:“知耻近乎勇。”“勇”就是佛家讲的勇猛精进。 不如人就是耻辱。以什么人为标准呢?诸佛如来是标准。我们要与诸佛如来比。佛说:“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、执着而不能证得。”我们不能放下妄想、执着,就是不知耻。“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。我现在为什么没有成佛?为什么落得如此地步?”这样反省,就是知耻。了凡先生劝人发三种心:第一、耻心,知耻;第二、畏心,畏惧天地神明;第三、勇心,勇猛改过。耻心是真心忏悔,勇心是真正改过。世间读书人不能希圣希贤,学佛人不能成佛作祖,皆因缺乏这三种心。 蔡居士说:“让我们来搞一个‘知耻运动’。”我赞成这个构想,组成一个志同道合的“知耻学社”,推动“知耻运动”。知耻的人绝不会作恶。 从前的君子接受过圣贤的教育,纵然有机缘得大富大贵,也能将福报与社会大众共享。在中国历史上,印光大师最佩服的范仲淹,大富大贵,但他将自己的富贵布施给族人、邻里乡党、社会大众。因此,他的家道八百年不衰,至今兴旺,子子孙孙都能守住祖宗的成规。 遇到灾难时,我们要与社会大众共患难,帮助苦难的众生度过灾难,绝不能只求自己幸免。我们要一切为社会安全着想,为众生利益着想,不要为自己着想。社会上多一位这样的人,安全就多一分保障。我们希望富有,富有才有能力布施,才有能力帮助别人。自己要节俭,能节俭一分,对社会就多帮助一分。长存此心,功德无量。我们浪费一分,众生的福利就减少一分。我们浪费,不知不觉就造罪业。纵然是我们本份应当享受的,也不应该奢侈。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的福德是圆满的。佛陀“福、慧二足尊”。他为我们所示现的,仍是惜福、节俭。我们没有看到哪尊佛菩萨浪费。 古人讲:恭敬、节俭是福报的根源;骄奢、傲慢是灾祸的根源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,往往不知不觉地种下种种祸根。当果报现前时,他还不知道凶灾是从哪里来的?于是怨天尤人,以致罪上加罪! 延伸阅读: 《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》:全文;目录 《感应篇汇编白话精简本》:全文 以上资料来自: 《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~改过修善灾消福来》,新加坡净宗学会印赠,(净空法师于1999年在新加坡净宗学会早餐开示中讲述录音,整理成书),赠书处:新加坡净宗学会(No. 2, Lorong 35,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),承印者: C.W. Printing *** 备注: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~改过修善灾消福来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 |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