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 July 2018

【施恩不求报,与人不追悔。】

【解释】布施恩惠,不求回报;赠送给他人后,不再追溯后悔。
【分析】施人恩惠要求回报,这是贪心还未忘掉;赠送了又后悔,这是吝啬心还没有化除。贪吝是君子所不为。《金刚经》说:‘修学菩萨行的人,在修法上应以无贪的心去行布施。’又说:‘若菩萨不着相布施,他的福德不可思量!’由此可知,人若能以财物救济别人,而做到了内不见能布施的我,外不见受布施的人,中不见所布施的财物,这就叫做三轮体空。只要能保持一心清净,那么一斗米也可以种下无边的福报,一文钱也可以消除千劫的罪。如果稍微有希求回报的心,虽然施舍万镒的黄金,也无法得到圆满的福报。至于追悔这两个字,更是人生的大关键处,所做的恶事若能追悔,那么将来的恶念会渐渐停止;所做的善事若是追悔,那么将来的善念就无从生起。
【故事】从前有位官吏曾救过一个人的命,后来这个人渐渐富裕,而官吏却变穷。官吏偶然经过他家,全家人都出来拜谢,并且恭敬地留他吃喝。官吏酒酣之际大声地说:‘你若不是靠我的帮助,那么妻子婢仆,以及眼前看得到的东西,哪一样会是你的呢?现在你富有而我变穷,这是什么道理呢?’说完就睡在他家。这个人暗自盘算着说:‘他希望我回报的心太过分了,要报答也不能满他的意;若不报答,灾祸必定降临身上,不如把他杀了。’于是用绳子把他勒死。
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》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 流通处:莲池净宗学会(No.16, Jalan Temenggung 19/9, Bandar Mahkota Cheras, 43200 Batu 9 Cheras, Selangor),2008年12月恭印

*** 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净空老法师讲述

此讲布施。布施达到真正圆满的境界,依佛家讲是“三轮体空”。此讲三轮体空的前方便,是三轮体空的初步落实。
注解讲:“施恩求报,贪心未忘。与人追悔,吝心未化。贪而且吝,君子不为。”儒家所讲“君子”,虽然没有断三毒烦恼,但能伏住。
佛教导我们,用布施的方法,拔除自己的悭贪。如果我们有求报、后悔的心念,悭贪烦恼就不能拔除。
布施,不同于布施波罗蜜。菩萨修布施波罗蜜,凡夫所修布施,不圆满,达不到波罗蜜。可是,如果不修布施波罗蜜,就不能超越六道,不能断烦恼,不能开智慧。
常人无始劫来烦恼习气很重。如果他肯布施,就已经很不容易了。求报、后悔,是很常见的现象。一位居士捐出一处讲堂。多年后,他很坦白的告诉我:他曾经后悔过。由于天天听经,逐渐明白了道理,一年半之后他才心安。
财,愈舍愈多。舍是因,多是果,因果必定相应。布施体力,自己的身体就更健康。布施智慧,帮助别人解除疑难,自己就会增长智慧,常常有好的念头、思想、见地。佛陀天天讲经说法,布施智慧,教人破迷开悟,所以他的智慧那样大。自己有点特长,唯恐别人学去,这种人没有智慧。
很多人送书给我,我先看版权页。上面如果印有“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”,我就不看这本书。为什么?作者的心量太小了,能写出什么好内容呢?真正有智慧的人万缘放下,不会保留版权。
注解引佛经:人以财物帮助别人,内不见能施之我,外不牵挂接受布施的人,中间把布施的财物忘掉,称为“三轮体空”。诸佛菩萨都是这样帮助世人。他们以财布施,以法布施,以无畏布施,心地永远清净、平等。他们这样行布施,所施虽少,得福却大。为什么?因为称性。如果把性德开显了,布施一文钱,就可以得到无量无边的福报,就能消除千劫的罪业。凡夫布施一块钱,果报可能只是一块钱,也无法消灾免难,什么原因?凡夫的心不清净,即使布施得再多,与性德依然不能相应。
佛门讲:“施一得万报”。“万”是形容词,不是数词。清净心布施的果报,何止一万倍。有些人错会了意思,以为佛门的生意好做,一本万利。他想错了。意在图利,心量窄小,布施的果报就很有限。
“追悔”是一个大关键。如果做了恶事而后悔,很好!那个恶念会渐渐止住。如果做了善事而后悔,这个善念的根就会断掉,以后再也不会修善了。
注解讲“心施”。谚语讲: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,自己虽然没有能力布施,但常常有布施的心念,常常有帮助别人的愿望,这是心施的浅义。教别人了解真心,使他的真心也因你的演说而有所启发、开显,这是心施的真义。这是最难的,而功德无有止尽。只有诸佛如来、法身大士才能做到。
出家人只要认真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,就是心施。出家人的本分工作是“为人演说”。“演”指表演,自己的言行举止、处事待人接物就是表演。“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。”“说”指讲经说法,为众生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。
我们行布施,一定要以佛法为主,不以财物为主。
我们如果接受布施,财来了,立刻就要转手布施出去,绝对不能存留。如果存留,就会产生流弊,滋长烦恼,增长贪、瞋、痴、慢。
无私的布施,无条件的布施,果报就殊胜。如果布施时附带条件,果报往往不如意。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,美国对世界各国广行援助,但都附带条件。结果,受惠各国纷纷埋怨美国人。什么原因呢?美国人施恩求报。如果美国人布施而不求报,世界各国人民都会感激美国。美国人与外国交涉时,常会强调:“符合不符合美国的利益?”有此症结,无论用什么手段,都解决不了问题。唯有首先考虑符合不符合他国的利益?问题才能真正解决,美国才能获得最殊胜的利益,才能领导世界。
当今许多国际纷争解决不了,什么原因?相关国家考虑的首要问题是:“对自己的国家有没有利益?”而不顾别国的利益。于是各国争相发展新武器,发动战争。如果念头一转:“既要符合本国的利益,也要符合他国的利益。”纷争就容易解决了,就不必搞军备,也不会有战争了。如果用这些财力、物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,就能使社会安定,世界大同,每个人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。
心量一定要拓宽,绝不能只想到自己的利益,而要想到地球一切众生的利益。释迦牟尼佛更高明,他想到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众生的利益。如果只考虑地球的利益,没有为其他星球的众生着想,将来还会有星际战争。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这是佛法的真实智慧。
眼光一定要放远,否则就无法解决廿一世纪的难题。当今,人们的思惟与活动空间不相符。人们的活动空间已经遍及全世界,还跃跃欲试向太空拓展,而人们的思惟却依旧局限在自己的小团体。于是团体与团体之间、国家与国家之间、族群与族群之间、宗教与宗教之间,产生了许多过去所没有的猜疑、误会、矛盾。从前没有这些问题,是因为过去的交通不方便,资讯不发达,彼此不相往来。过去,人们生活的空间小,有些人一生都没出过他的县城。他只考虑他的乡镇,他的县城就足够了。现代人的生活空间是整个地球。人们的思惟必须与实际状况相适应,以整个地球为着眼点,争端才能解决。《华严经》所讲华藏世界的佛菩萨们、众生们的活动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,所以他们所想的范围是虚空法界。
不求报、不追悔是智慧。帮助别人而附带条件,就是没有智慧。注解引《金刚经》:“菩萨于法,应无所住行于布施。”这个境界比不求报、不追悔更高。“无所住”是完全不着相,真正做到三轮体空。经文又说:“若菩萨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”
我们施恩予人,自己不能有施恩的念头。如果有“我施恩”的心念,就着相了。着相是三界六道的善因,与性德不相应。
我们以善心善行帮助别人,对方反而欺骗我们,我们仍旧要以善心善行待他。绝不能因为被他骗,就不再理他了。如果不再理他,说明自己还是在起心动念,还是落在分别、执着上。他人诚意对我们,还是欺骗我们,自己不能不知道。不知道是糊涂。样样清楚,而始终以真诚心待人、帮助人,才是菩萨行。
有位同修问我:“朋友来借钱,要不要帮助他?”我回答:你如果有能力,就要帮助他。但是,要记住:借给他的钱,就要当作送给他了。将来他还你,就接受、欢喜;如果他不还,你一定不要再提起。这样做,你与这位朋友愈交愈厚。如果你想要他还钱,甚至还要去讨债,即使现在是最好的朋友,将来也会反目成仇。
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人,养成自己的厚道,后福无穷。如果常常这样做,你就在社会上建立了公信力。以后,你做事,就会有很多人拥护,有很多人帮助你。你帮助别人是修因,别人帮助你是果报。
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~改过修善灾消福来》,新加坡净宗学会印赠,(净空法师于1999年在新加坡净宗学会早餐开示中讲述录音,整理成书),赠书处:新加坡净宗学会(No. 2, Lorong 35,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),承印者: C.W. Printing, 第页

*** 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~改过修善灾消福来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