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 January 2025

射飞逐走

【解释】射杀飞禽,追捕走兽。

【分析】所谓“射”,不只是用弓箭射,凡用火鎗、鸟铳、药弩、弹弓、粘竿、扣索、网缦等都是。有人为了卖钱,有人为贪口腹,就四处佈下陷阱,使得飞禽丧命;有的头被斩断,使得群鸟受惊,有的胸被贯穿,骨髓都流出来,这是何等痛苦!有仁心的人应加倍发起慈悲心。吃牠们肉的人,怎忍心结下这种将来必遭报复的冤仇,却只充当我本可减免的菜肴呢?以杀生为业的人,何苦造下无穷的冤孽,来满足我们有限的利益呢?

故事一:从前有位董某喜欢用网捕捉飞禽,捉到后就用竹子贯穿脑部,并用稻草烧烤后出售,所杀飞禽不计其数。到了老年得到怪病,遍体长出粗皮,粗皱就像树皮,痒的时候就用稻秆来烧;又患头痛毛病,每每叫人用竹子打他的头,最后因此怪病而死。又有一位刘冬儿,专用弩箭射杀飞禽,伤害的物命非常多。有一天他靠在门边射麻雀,突觉耳朵发痒,就用箭头搔痒;忽然起风吹门而撞到手臂,箭就穿过耳朵,血流如注而死。

【再析】唉!拿箭弩来射自己,用稻秆来烧自己,每样都像他自己平时所做的恶事,报应的回复真是何等巧妙!

故事二:唐朝的韦皋①,养了一只鹦鹉,每次听到念佛,就会非常安分,专注地倾听;叫牠念佛,就会大声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。有一天,牠就端立着往生,而且没倒下来,火化之后得到十颗舍利,韦皋就为牠建塔埋葬。又宋朝哲宗元祐年间,有位僧人养了一只鸲鹆②,常随着僧人念佛,有一天低着头收了翅膀站着就往生了,住持怜悯牠,就把牠埋葬。忽然就在牠埋葬的地方长出了一朵青莲花,而且异常芳香,大家感到奇怪,就挖开土堆来看,发现这朵莲花竟然是从鸲鹆的舌根长出来,全郡的人都前往参观。太守还特别为牠作诗说:“天产灵禽八八儿,解随僧口念阿弥;飞禽尚证无生忍,我辈为人岂不如。”(意即:上天生下这只八哥,会随着僧人念阿弥陀佛,飞鸟尚且能证得无生忍③的境界,我们身为人,怎可不如牠呢?)

【说明】
①韦皋:为唐朝万年(今江西南昌市东)人。贞元初代张延赏为剑南西川节度使,经略滇南,封南康郡王,卒谥忠武。
②鸲鹆:读渠育,属鸟纲,雀形目,身体黑色,剪其舌端令圆,能模仿人说话,俗称八哥,又称八八儿。
③无生忍:悟入诸法不生之理,而安住其境。

【再析】从这两个故事来观察,天下的大小物类,都是生灵,而我佛慈悲,全都平等摄受爱护,然人类为何还要戕害物类生命呢?
明朝的颜茂猷先生说:“现在很多人都说上天生养动物,是来养活世人,理当捕杀来吃;却不知道,人也是天地间的一种动物,若能修养真性、善护生灵,才配称为万物之灵,不然跟动物有何差别?而人若没照正道修持,则六道轮回在所难免。今生做畜牲的,前世或许是人;而今生是人,前世或为他类众生。因此贪瞋贪杀,藉此互相吞食,在这生死关键,最是让人恐怖。而一旦进入阴间,那么现在追捕动物的人,又怎知不会被所杀的走兽追逐呢?”要好好思考啊!
有的人会说:“如果人都不杀生食肉,那禽兽不就充满整个世间?至于像豺狼虎豹又会吃人,这岂不是养动物来害人吗?”我回答说:“佛说:‘人若具有慈心功德,所有刀兵水火灾难,都不能伤害到他,一切恶兽毒虫,也不能伤害到他。’”以前有位坏国王,驱使猛象要害佛,但佛生起慈悲心,怜愍恶王和大象;只见佛陀五指变化成狮子大吼,于是所有猛象都屈服倒在地上。所以《涅槃经》极为赞叹慈心功德,原因在此。因为慈心到了极点,就能感化天下最残暴的禽兽。

故事三:在东汉光武帝时,弘农郡(今河南量宝县南,即秦朝时的函谷关)辖内多虎为患,太守就命百姓多挖陷阱,并用弓弩来射杀,但虎患却更严重。到了刘昆①担任该郡太守时,就说:“老虎为患乃暴政所致。”于是下令百姓,各将陷阱填平,弓弩折断,积极推行仁政,体恤百姓疾苦,于是老虎就一起渡河离去。

【再析】其实刘昆并未修行证道,只是发出一念仁心,马上就能平息暴虎之患,何况是学习佛陀慈悲的人呢?又像证道圣僧,能够降龙伏虎②,历历可见可闻,绝非捏造虚构。
若人人都能学佛学圣僧,纵然虎豹等类猛兽充满世间,也都不能危害世人,所以何必忧虑禽兽会害人呢?因为残暴的人都化为慈悲,那么害人的猛兽也都化为麟凤(吉祥的动物)。可见动物虽极凶猛恶毒,但也有可受感化的地方,只怕人自己不够慈悲罢了!

【说明】
①刘昆:后汉东昏(今河南兰封县东北)人。担任江陵令时,县里连年火灾,刘昆向火叩头,能够降雨止风。旋迁弘农太守,先是殽黾驿道多虎为患,行旅不通;刘昆为政三年,仁化大行,虎皆负子渡河。帝异之,征为光禄勋,并召问其事,对曰:“偶然耳。”左右皆笑其质讷。帝笑曰:“长者之言也。”累官骑都尉,以老乞休。
②伏虎降龙:是指释道两家以法力制御龙虎等猛兽。

故事四:从前德兴(在江西省境内)有一程氏人家,世代都以打猎为生,所杀物命不计其数。有一天到街市上,买了几张鬼脸面具,回家后分给孙子们戴上。忽然间,他养的数十只猎犬看到鬼脸,就争相向前扑击咬食,赶都赶不走,孙子因而全被咬死。

故事五:有一个人到山中,捉得一只小猿猴回家,猿母就跟随在后追到家里,此人就将猿子绑在树上给猿母看,猿母哀伤地向他用力叩头乞求,希望能放猿子,只差嘴巴无法说话而已!但这人就是不放,最后竟然杀了猿子,猿母极为悲伤,就蹲在地上死了。而这家人却在半年内,都感染瘟疫全死了。

【再析】实在说,凡有灵性的动物,都赋有同一觉性,人和兽同样都有父子,哪里只是今生杀生害命的因缘,来生受报不会有差失,就以现在情形来看,当前就有许多可怕的实例。况且我们不是有身家吗?不是有父母妻子吗?假使让那些作父母官的人,用暴政来破坏你的家庭,用酷刑来残害你的身体,让你做丈夫的不能和妻子在一起,当父亲的不能和儿子在一起,这样你能不仰天哀号悲泣,心存难解之深恨吗?
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集福消灾之道(原名:感应篇汇编白话)》,王潮音整理,2010年2月最新版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流通处:加影净宗学会(96, Jalan Reko, Taman Hijau, 43000 Kajang, Selangor, Malaysia)
***  备注:
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集福消灾之道(原名:感应篇汇编白话)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15 January 2025

侵凌道德

【解释】侵犯欺凌有道德的人。

【分析】世间有道德的人,如读书明理的儒者,及刻苦修行的僧人道士。他们的言语可作为世人的法则,他们的行为可作为世人的楷模,是众人之中出类拔萃的人,为天地正气之所聚,敬爱都来不及了,怎可侵犯凌辱呢?

故事一:国清禅师①说法时,有一位分守道②的官向来不信佛教,就将他绑起来,打了二十大板。当晚梦到死去的父亲生气地哭着说:“你为何敢侮辱禅师?阎王为此打了我二十铁鞭,并且削除你的官职!”

【说明】
①国清禅师:又称国清普明禅师,或称普明,南朝僧人,浙江会稽道绍兴县人。俗姓朱,初名法京,属天台宗。陈太建十四年,入天台山,值智者大师讲经,即礼拜智者为师,作其弟子。
②分守道:由布政司的佐官左右参政、参议,各分理一部分府州县的钱谷,称为分守道。

故事二:淳于崇德二十岁时就入学宫读书,他个性偏邪孤僻。凡是有道德的读书人,他必定大肆欺凌诋毁。有一天晚上,忽然见到一位神明对他说:“你千方百计侵犯欺凌有道德的人,所以我来夺除你的智慧。”神明说完就拿刀向他砍去,崇德当场昏倒在地,醒来之后,竟变成傻瓜一样,过没几年就死了。

故事三:汉朝张良年少时,曾到下邳(今江苏邳县南)游玩,在桥上遇一老人鞋掉桥下,他对张良说:“年轻人,到桥下帮我把鞋拿上来。”张良体谅他年老,就强忍心中不满,到桥下取回鞋子。这时老人又举起脚说:“年轻人,帮我把鞋穿上。”张良就跪着帮他穿鞋。老人说:“你这小孩值得教。”于是拿出一卷书说:“你读这卷书,可成为帝王的老师。”说完头也不回就走了。张良一看,原来是《姜太公兵法》,因此就认真研读,后来辅佐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,被封为留侯。

【再析】由此可见,有道德的人可以成就许多人才。那些侵犯凌辱道德之士的人,就像逆风撒灰尘、只手要遮天一样,只让人看到自己多么不自量力而已。

延伸阅读: 射飞逐走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集福消灾之道(原名:感应篇汇编白话)》,王潮音整理,2010年2月最新版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流通处:加影净宗学会(96, Jalan Reko, Taman Hijau, 43000 Kajang, Selangor, Malaysia)
***  备注:
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集福消灾之道(原名:感应篇汇编白话)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14 January 2025

讪谤圣贤

【解释】侮辱毁谤圣贤。

【分析】所谓“讪”,是戏谑侮辱。所谓“谤”,即是毁谤。有两种人会戏侮毁谤,一种是因自己愚痴,不知圣贤对世间有深远影响,这就像蹲在瓮里的人埋怨天空渺小;另外是仗着聪明辩才,煽动他人毁谤圣贤,这就像水中捞月一样,一点作用都没有。
所谓的“圣贤”,是指儒、释、道三教的圣贤。儒教是以“正”来设教,佛教是以“大”来设教,道教是以“尊”来设教。从他们好生恶杀的立场来看,同样都出自一个“仁”心;从他们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的立场来看,同样都出自一个“公”心;从他们能惩止忿恨、窒塞情欲、禁止犯过、防杜错误的立场来看,同样都出自一个“操守修养”的功夫;从他们都像雷霆,震醒众生的迷惑,有如日月之光照破众生昏昧的立场来看,一样都是出自同一“教化”的功能。
大体来说,天下的道理,不过是善恶两条路,而三教的教义,也都是教人改过向善;若从心地法门来说,三教无不是归于一。所以宋孝宗曾对韩愈所作排斥佛道的文章~《原道》一文辩解说:“可用佛来治心,用道来治身,用儒来治理世间。”宋孝宗实在真正懂得心、身、世三者,不容许其中有一样没有调理好。如此说来,那么三教中怎能有一教不存在呢?
现在的儒者,有的以圣人来否定佛教,有的以为佛教凌驾圣人之上;而现在的僧人和道士,有的为了佛教而消灭道教,有的为了道教而非议佛教。总而言之,这些都是我见执着太深,能所对立,导致对大道错误的分别。
哪里知道三教道理,同出一源本无同异,只怕个人随意揣测,用自己意思来推度,用轻浮心态来强辩罢了!而真有高度智慧的人,如能以平等的心,将三教道理融会贯通追根究柢;就会知道佛教讲的明心见性、去迷求悟,道教讲的清心寡欲、积功累行,儒教讲的致知格物、正心诚意,都能教化众生,而且没有冲突。总而言之,都是要引导众人能依真道修行而已,有什么名相可执着的呢?
由此可知三教所倡的正法,同样都是千万年来一切生灵的眼目,修行的准绳,而那些任意讥笑毁谤圣贤的人,为何要自造拔舌地狱的苦报业因呢?至于经典书籍和字纸,乃是圣贤精神所在,如果践踏轻视,罪过与“讪谤”相同。

【说明】宋孝宗为高宗嗣子,即位后力图恢复而伐金,但屡次无功,于是再与金人修好。宋朝自靖康之难后,对金称臣,至孝宗乃正敌国之礼,在位二十七年,庙号孝宗。

【再析】请看中国有佛、道、儒三教,就像世间的天地人叫做“三才”,人伦的君臣、父子、夫妇,叫做“三纲”,这些一刻都不能没有。从伏羲氏画八卦,儒教就已开始,儒教在中国能用三纲五常导正社会秩序,人伦关系才能明朗不乱,而礼数、乐理、刑罚、政事四者,才能发挥作用不相违背,最后使得天地万物都能各得其所,它对这个世间的功劳实在太大了!
所以秦始皇焚书坑儒想要灭除儒教,但儒教终究不能灭除,既然不能灭除,怎么能够毁谤?有些人只看到汉朝的公孙弘①曲解儒教来谄媚世俗;唐朝的祝钦明②践踏儒教将五经扫地。汉朝的扬雄虽感悟太玄奥妙,却不能尽忠而谄事新朝的王莽;唐朝的许敬宗明知要忠于皇上,却失节而附身谄事武则天。他们虽然出自儒教,实在都是儒教的罪人,怎可因为他们不肖,就去毁谤讥笑建立儒教的圣贤?
自从老子入关,道教就已开始。道教在中国能使人清高淡泊自守,恬静谦让修持,洗除从前那些纷乱难以清明的习气,最后达到“静默无为”的境界,返回天真无邪的心地,它对世间教化的功劳达到了极点!所以梁武帝想要极力灭除道教③,但道教还是不能灭除;既然不可灭除,怎么可以讥笑毁谤呢?
有些人只看到有行为不当的道士,以“子夜术”来欺骗苏东坡④;宋朝的林灵素用“神霄梦”来蛊惑宋徽宗⑤。自称天上神仙的郑化基不过是大言不惭欺世盗名的道士;而自称地下神仙的何得一,最后还是掩饰欺诈盗取虚名而已⑥。这些人虽然都是出于道教,而实际上却是道教的罪人,怎可因他们用邪术骗人,就讥笑毁谤兴建道教的圣贤?
到了东汉明帝⑦,因梦见金人⑧而感悟,佛教于是兴起。佛教在中国能使人舍弃奢华而趋向实在,去除虚伪而保存真性,从努力修行开始,而达到安于所行的境地,从自利开始而终于利他;最后达到慈悲、普济、一视同仁、怨亲平等⑨,使世人有所倚赖而不致茫然,其功劳实在至为高大。所以魏太武帝⑩极力想要灭除佛教,而佛教还是不能灭除,既然不能灭除,怎么可以讥笑毁谤?有些人只看到胡僧⑪咒术⑫对傅奕⑬不能产生作用⑭(傅奕毁谤佛法,妄造谣言,后人不了解,认为是真实,实在悲哀可怜);石佛发出光芒,程子却是不为所动⑮。佛齿为灵物,却被羚羊角击碎⑯;佛牙很神妙,却被赵凤⑰斧头毁坏⑱。而且白莲教⑲与无为教⑳的恣意作乱,罗清“皇胎儿女回归真空家乡”的虚妄言论,一经提倡而众人就盲从附和成乱象。他们虽都出自佛教,而实际上都是佛教的罪人;怎可因这些人用外道邪魔误人,于是就任意讥笑毁谤宣传正教的圣贤!

【说明】
①公孙弘:汉武帝时宰相。淄川薛(今山东滕县南)人,出身贫寒。早年为狱吏,有罪免职,以牧豕为生,四十余岁时开始学《春秋》杂说。武帝即位后征召贤良文学,公孙弘被淄川国推举,以贤良征为博士。后因出使匈奴忤旨,称病免归。元光五年再度应征贤良文学,因对策第一,拜为博士。公孙弘熟悉法律政事,并以儒术加以文饰,每逢朝会,善于体察武帝心意,博得武帝欢心。元朔五年代薛泽为丞相。汉初常以功臣列侯或其后嗣充任丞相,公孙弘是第一个以布衣擢居相位的人,封平津侯。但其为人忌刻,外宽内深,睚眦必报。凡是与他有过节的,虽表面上阳与为善,暗地里却狠下毒手。例如杀掉主父偃,徙董仲舒于胶西,都是他所为。
②祝钦明:为唐朝礼部尚书,颇涉经史,不闲时务,博硕肥腯,顽滞多疑,台中小吏号之为「媪」。媪者肉块,无七窍。担任国子祭酒时,阿附冀用。一日中宗与群臣宴,钦明作《八风舞》,其体肥丑,据地摇头睆目,左右顾盼,令人不堪,皇帝大笑,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:「是举五经扫地矣(谓丧尽儒者尊严)!」
③梁武帝力欲除道:梁武帝姓萧名衍,为南北朝梁开国君主,笃信佛教,有「皇帝菩萨」之称。天监三年宣布舍道归佛,于天监十六年敕废天下道观,道士皆还俗。
④鼠道士以子夜术欺东坡:苏东坡在扬州当知府时,有一天梦到自己行走在山林间,突然冲出一只老虎要吃他,正在惊恐之际,有位身穿紫色衣袍的道士挥动袖子挡住东坡,喝叱老虎使牠离去。隔天有一道士来拜访东坡说:「昨夜出游,不至于惊吓到吧!」东坡喝斥他说:「大胆鼠辈!本想要用杖打你的脊背,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耍弄的子夜术吗?」道士一听,惊惶害怕而退。
⑤林灵素以神霄梦惑徽宗:宋朝温州人林灵素,年少时拜师学佛,因苦其师父打骂,就改当道士,后以方术为宋徽宗所宠信,就向徽宗大言不惭地说:「天有九霄,而神霄为最高,其治曰府。神霄玉清王者,上帝之长子,主南方,号长生大帝君,陛下是也,既下降于世,其帝号青华帝君者,主东方,摄领之。己乃府仙卿,曰褚慧,亦下降佐帝君之治。」时贵妃刘氏方有宠,灵素就向徽宗说,刘氏乃「九华玉真安妃」,帝心独喜其事,赐他号「通真达灵先生」,赏赐难以计算。灵素在京城四年,恣横愈不悛,在道路上遇到皇太子而不回避收敛,太子入宫诉于皇上,皇帝大怒,就把他降为太虚大夫,斥还故里,后又下诏徙置楚州而死。
⑥郑化基、何得一:江西新淦「祥符观」道士何得一,在宣和年间游京师,遇到方士陶光国,陶称当为他办一事。没过多久,宋徽宗在梦中听人说:“天上神仙郑化基,地上神仙何得一。”隔天立刻命人查寻,得知郑化基是何得一的师父,过世已久,就下诏礼请何得一入京晋见。既见对话后,皇上大悦,赐号冲妙大师。没多久金兵入寇,中原大乱,得一就回故乡,不得志而死。其实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庸人,侥幸至此而已。其师父郑化基,其实也只是一介庸流而已。
⑦汉明帝:光武帝第四子,十岁能通《春秋》,后立为太子即皇位。
⑧感梦金人:东汉明帝梦见金人,项有白光,飞来殿堂。翌日早朝问于群臣。太史傅毅进言说:“臣闻周昭王时,西方有圣人焉,其名为佛,陛下所梦,得无是乎?”明帝很欢喜,便派中郎将蔡愔、博士王遵等十八人赴西域取经。后与印度僧人迦叶摩腾、竺法兰来到洛阳,并用白马驮回佛教经典。永平十一年,在洛阳城西建白马寺。
⑨怨亲平等:以大慈悲为本,对于怨敌,心无憎恨;对于所爱,亦无执着,而以平等、爱怜之心接待众人。
⑩魏太武帝:即魏世祖,因长安沙门有某寺内私藏弓箭矛盾等武器,崔浩便奏请太武帝诛杀全国沙门,尽毁寺庙,焚烧佛像佛经。结果魏太武帝竟听从崔浩之言,诏令国内,凡有经像塔寺,全皆击破焚毁,沙门无论老少一概活埋,造成历史上的灭法浩劫。
⑪胡僧:古代泛称西域、北地或外来的僧人。
⑫咒术:旧传诅咒对方,使遭不利的邪术。
⑬傅奕:据《法苑珠林》卷七十九载:“唐太史令傅奕,本太原人,隋末徙至扶风。少好博学,善天文历数,聪辩能剧谈。自武德贞观二十许年,常为太史令,性不信佛法,每轻僧尼,至以石像为砖瓦之用,至贞观十四年秋暴病卒。初奕与同伴傅仁均、薛赜,并为太史令。赜先负仁均钱五千未偿,而仁均死后,赜梦见仁均,言语如平常。赜曰:因先所负钱当付谁。仁均曰:可以付泥犁人。赜问:泥犁人是谁?答曰:太史令傅奕是也。既而寤,是夜少府监凭长命又梦,已在一处多见先亡人。长命闻经文说罪福之报,未知当定有不?答曰:皆悉有之。又问曰:如傅奕者,生平不信,死受何报?答曰:罪福定有,然傅奕已被配越州,为泥犁人矣。长命旦入殿见薜赜,因说所梦。赜又自说泥犁人之事,二人同夜阇相符会,共嗟叹之。罪福之事不可不信。赜既见征,仍送钱付奕,并为说梦,后数日间而奕忽卒。初亡之日大有恶征,不可具说。临在殿庭,亲见二官,说梦皆同。”
⑭徒见胡僧之咒术,不能加于傅奕:据《佛祖统纪》卷三十九载:“有西域僧来善咒术,令人死复苏,帝令咒飞骑皆验。傅奕曰:此邪术也,请使咒臣。咒之无所觉。僧忽仆地,若为物所击者,遂不复苏。”
⑮石佛之现光,不能动乎程子:程颢(明道先生)调鄠县主簿。南山僧舍有石佛,岁传其首放光。远近聚观,男女杂处,前政莫能禁。先生至则诘僧曰:石佛现光有诸?僧曰然。先生戒之曰:俟再现必先白吾,吾职事不能往,但取其首观之,自是不复有光矣。(出自王之佐的《宁化邑石佛菴记》)
⑯佛齿灵矣,而碎于羚羊之角:据《佛祖统纪》卷三十九载:“又有婆罗门僧得佛齿,所击前无坚物。奕(指傅奕)谓其子曰:吾闻金刚石者,唯羚羊角能破之,汝往试焉。及往见齿,出角扣之,应手而碎。”
⑰赵凤:后唐幽州人也,少时以儒学知名。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,后唐明宗诏彦温等廷诘,具伏其诈,即斩之。后数日,赵凤奏事中兴殿,启曰:“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。”明宗曰:“此闲事,朕已处置之,卿可无问也。”凤曰:“臣所闻者,系国家利害,陛下不可以为闲。”因指殿屋曰:“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,栋梁柱石之所扶持也,若折其一栋,去其一柱,则倾危矣。大臣,国之栋梁柱石也,且重诲起微贱,历艰危,致陛下为中兴主,安可使奸人动摇!”明宗改容谢之曰:“卿言是也。”遂族彦温等三家。其后重诲得罪,群臣无敢言者,独凤数言重诲尽忠。明宗以凤为朋党,罢为安国军节度使。凤在镇所得俸禄,悉以分将校宾客。废帝入立,召为太子太保。病足居于家,疾笃,自筮,投蓍而叹曰:“吾家世无五十者,又皆穷贱,吾今寿过其数而富贵,复何求哉!”清泰二年卒于家。
⑱佛牙神矣,而坏于赵凤之斧:五代时,有僧游西域,得佛牙以献后唐明宗,明宗以示大臣。赵凤说:“世传佛牙水火不能伤,请验其真伪。”因以斧斫之,应手而碎。是时,宫中施物已及数千,因赵凤碎之乃止。
⑲白莲:是种秘密教派,为伪托佛教的邪教。明朝正德以后,受到罗教(明代罗清所创)之影响,吸取“真空家乡,无生父母”之思想,奉无生老母为创世主,宣称无生老母派弥勒等神佛下凡,将迷失红尘中之皇胎儿女收回真空家乡。元末韩山童、刘福通等伪托弥勒下世,白莲华开,言可救劫。在清朝乾隆、嘉庆间作乱,蔓延湖北、四川、陜西诸省,嘉庆后仍未根绝,义和团亦其支流。
⑳无为教:为中国民间宗教,明清时期白莲教最大支派。又称罗祖教,罗道教、罗教,为山东即墨罗清所创。罗清曾被捕下狱,后经贿通牢卒,并得到太监张永等支持,在狱中写成五部经,呈正德帝御览,帝喜而封他为无为宗师,命经厂刊印其经而颁行天下。明代严禁白莲教,但罗清及其所着五部经之蒙诏宠,除罗清于五部经中大量称引佛、道经籍之外,并竭力诋毁白莲教和弥勒教,以迎合统治者的心理,故得流衍。罗清弟子和再传弟子甚多,其中许多人后来各立宗门,另起名称。正德以后直到清末,数以百计的民间宗教,多是无为支派,有的虽有师承,也把罗祖列入他们的道统,甚至青帮等结社以及理发等行业,也奉罗祖为祖师。一般认为,无为教是由宋元时代白莲教向明清各民间宗教过渡的桥梁。

故事一:明朝的李卓吾,喜欢毁谤圣贤,经常创造“二人语”。其中一人说:“上天如果不生仲尼,万古就像长夜一样。”另一人则说:“这么说来自从伏羲开始,人都点着蜡烛走路吗?”其次是对孟子,最后到程子朱子,批判他们更严厉,后来因案坐牢死于狱中。

【说明】李卓吾即李贽,晋江人,嘉靖举人,万历中为姚安知府,其后坐妖言入狱,自杀。李贽议论奇辟,行动骇俗,世人以妖邪视之。

【再析】文昌帝君说:“读书人隶属于我簿册管辖的人,都从‘敬重文字’中得来。”宋朝王沂公①的父亲,看到被弃字纸,一定把它捡起,用香水洗过后才烧掉。某晚梦见宣圣②孔子拍他背部说:“你敬奉我的教化,可惜你已年老,所以派曾参到你家出生。”他到晚年才生儿子,因此就名叫王曾,后来成为宋朝名相。又如泸州(今四川宜宾县东)的杨百行,因为坐在经典上,所以全家得痲疯。而昌郡(今四川省境内)的鲜于坤,损坏孟子典籍,遭致全家灭亡。杨全善因埋字纸,五世子孙都当官。李子材也因埋字纸,使他当上显要官位。
这些报应都很明显,能让人们看到听到,难道可以不敬重爱惜吗?有首诗说:“世间字纸和佛教经藏③一样,看到丢在地上不堪使用,才将它用火烧掉,纸灰送入干净河流流走,或埋在干净土里隔绝,这样上天就会赐给你无穷的福气和寿命。”又说:“要敬重爱惜字纸,就将它放水流或用火烧,人人都知这样可得善报;但看看以字纸拿来剪裁当鞋样的,那个人家没用过?应将字纸换成白纸才妥当。”

【说明】
①王沂公:即王曾,宋朝益都(今济南市东)人,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。仁宗立,累拜中书侍郎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封沂国公。正色独立,朝廷倚以为重,卒谥文正。
②宣圣:汉平帝元始元年谥孔子为褒成宣公,此后历代王朝皆尊称孔子为圣人,诗文中多称为宣圣。
③藏经:佛家诸书的汇刻。梁武帝于华林园中,总集释氏经典,共五千四百卷;沙门宝唱撰经目录,是为佛经有藏之始。

故事二:高之绶不信仙佛,总会想尽办法毁谤,曾用《法华经》来糊墙壁。有人送他一尊玉佛,高之绶说:“这佛像可作成装饰品。”因此就把它分割,作成数十枚玉环。后因讥讽诽谤朝廷施政,皇上下诏交刑部审判,被判腰斩于市集上。

故事三:明朝大将戚继光,平日持诵《金刚经》,有一晚忽然梦到一位亡卒,请求为他诵一卷《金刚经》,以增加冥间福报。戚公早晨起来念诵完毕,又梦见亡卒说:“承蒙您的大恩德,为我念诵《金刚经》,然而我却仅得半卷功德而已,因为其中夹杂‘不用’二字。”戚公想了半天,原来那时婢女送茶饼进来,自己挥手示意要她拿走,口里虽没说话,心中却已有“不用”二字了。所以隔天早晨,他就关起门来再诵一次,又梦亡卒来谢说:“我已获得超度了。”

【结语】由此看来,读诵经典尚且不可夹杂一丝妄念,更何况是戏谑侮辱!

故事四:赵居易平日持诵《玉皇经》①,却不戒除吃酒肉。有一天突然暴毙,阎王问他说:“你平日作何善事?”他回答说:“我从小持诵《玉皇经》。”阎王就起立合掌恭敬地说:“这样的功德最大,应延长一纪寿命。”接着又说:“你杀生的罪业很重,为何要以猪羊来烹食?”因而就命冥卒用长钉钉他的头,居易立即默念“玉皇大帝”宝号,忽然一道金光罩住他的身体,于是阎王就令冥卒不要再钉了。当他甦醒后,就弃家修道而去,后来证入仙道。
又听说竟陵王②病危时,因他崇敬信仰《楞严经》,所以金臂神拿药给他喝;卢景裕③关在牢里时,因专心念诵《法华经》,而使手铐脚镣自动脱落。《金刚经》早晚伴随念诵,使得矿工免于受困矿坑的灾难;对《法华经》用心念诵不休,使得苏妾④免受江涛灭顶的厄运。这都说明崇敬信仰圣贤的人,无不获得被圣贤救护的报应。

【说明】
①《玉皇经》:全称为《高上玉皇本行集经》,为道士斋醮祈禳及道门必诵经文;叙述元始天尊灵宝清净不二法门,赞颂玉皇神变化生故事。
②竟陵王:为南朝时齐武帝次子萧子良。据《太平广记》记载:“齐竟陵王崇信内典,得热病。夜中垂死。梦见金像手灌神汤。因遂平复。”
③卢景裕:据《法华经持验记》卷一载:“北魏卢景裕,初为国子博士,坐累系晋阳狱。至心诵《法华●普门品》,余力亦诵全经。俄而枷锁自脱,主者以闻于朝,特见原宥。”
④苏妾:据《法华经持验记》卷一载:“唐武德中,都水使苏长,授巴州刺史。渡嘉陵江,中流风起舟覆,诸人一时同溺。惟一妾常读《法华经》,及水入船,乃头顶经函,誓与俱没。已而独得不沉,随波泛泛。顷之至岸,捧函而上,开视了无沾湿,妾竟以全。”

延伸阅读: 侵凌道德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集福消灾之道(原名:感应篇汇编白话)》,王潮音整理,2010年2月最新版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流通处:加影净宗学会(96, Jalan Reko, Taman Hijau, 43000 Kajang, Selangor, Malaysia)
***  备注:
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集福消灾之道(原名:感应篇汇编白话)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