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 February 2025

失礼于舅姑

【解释】媳妇对待公婆没有礼节。

【分析】媳妇事奉公婆,就和儿子事奉父母一样,要能低声下气怡色柔声,天冷天热时都能细心体恤,疾病痛痒时也能真诚关心,进出时更要小心扶持,若是稍有失礼之处,就是不孝;这种通天的罪恶,雷火会立即诛灭她。
唉!然而我有更进一步的说明,媳妇对于公婆的关系,是人事上的结合;儿子和父母的关系,乃是天性的结合。自古以来,儿子不孝顺父母,而媳妇还能独自孝顺公婆的,我怕没有这种道理吧!所以凡是媳妇对于公婆失礼,都是因为儿子不孝所引起的,鬼神要诛罚责备,怎能专门责怪媳妇呢?普愿为人儿子的,要好好深思啊!

故事一:明思宗崇祯五年三月廿二日,在淮安山阳县(今属江苏省),有一位毛继宗的妻子冯氏,天性至孝。她的婆婆年事已高而且病危,毛继宗又运粮食到京城去,冯妇就沐浴更衣,于夜晚向上天呼吁,愿替婆婆一死,于是拿出刀子刺进胁下,肝脏的尖处跃出体外。这时忽然听到小儿叫她,她怕惊醒婆婆,就先用手帕掩住伤口,进入屋内安抚小孩;随即又考虑到一点点的肝脏,恐怕治不好婆婆的病,就虔诚祈祷再挖一次。当时月亮还没出来,天上忽然大放光明,星星都灿烂发光,照在冯妇身上,光亮有如白天;冯妇又再割去一叶肝片,随即煮成羹汤拿给婆婆吃。
婆婆才刚尝一口,便觉得味道非常甘美,问她是什么东西?冯妇假托说是邻居捕获野鹿,这是鹿肝;于是婆婆将它全部吃完,病随即就好了。那时是因冯妇至诚感动上天,所以伤口不觉得疼痛,但是血迹难以掩饰,被小姑察觉此事,全家都惊动而传开了;婆婆才知道是媳妇救了自己,当场痛哭,感谢媳妇的体恤。一时之间,乡里中的士大夫都聚集在一起,上书要给皇上知道,但为官吏索求费用所苦,不能将文书传达给皇上。所幸有徽州(今安徽歙县)的秀才江天一,将她的故事写成《奇孝惊天集》流传于世。

故事二:唐朝的贾耽,担任滑州(今河南滑县)节度使时,有位民妇,事奉婆婆很不孝顺,婆婆年老又瞎眼,妇人就用污秽的食物给她吃,婆婆觉得有怪味;刚好儿子从外地回来,婆婆就拿食物问儿子,儿子看到后,仰天大哭。忽然间雷声大作,将妇人的头部截断而接上狗头。贾耽知道此事后,令人牵着她绕行境内,以警惕不孝顺的人。

【再析】唉!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说,妇人像水一样轻浮善变,不可树立教化,这种说法太不合理了!现今女儿还在家未出嫁时,父母就已经没有把握机会好好教养她,当她嫁作别人媳妇时,愚昧的丈夫又不能当她学习的典范;于是就觉得她忤逆淫荡妒忌的恶习,已经无法抑制了。实在是如果她的父母,在她从小到她出嫁时,就以孝顺恭敬柔顺来开导她的心智,那虽然将她嫁给一个没有才能的丈夫,也可以知道自己要如何帮助丈夫成家立业;何况她所嫁的丈夫,又是能尽孝悌之道的善良君子呢!所以教育女儿和教育儿子是同等重要,这个道理应当要为全天下的人说清楚!

延伸阅读: 轻慢先灵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集福消灾之道(原名:感应篇汇编白话)》,王潮音整理,2010年2月最新版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流通处:加影净宗学会(96, Jalan Reko, Taman Hijau, 43000 Kajang, Selangor, Malaysia)
***  备注:
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集福消灾之道(原名:感应篇汇编白话)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无行于妻子

【解释】丈夫对待妻子儿女不义不慈。

【分析】对待妻子应要和气而敬爱,对待子女应要严格而端正。不以礼来对待妻子,就会失去夫唱妇随的真义;不以正道来教导子女,就会伤害生育的恩情,这种不义不慈的行为,都叫做“无行”。现在的人对待太太,不是刻薄寡恩,就是过于亲暱;对待子女,不是过于姑息,必是过于苛责。自己实在没有德行,怎能责备妻子儿女呢?

故事一:后汉的张湛,为人庄重严谨很有礼貌,待人处世一定非常恭敬;和妻儿在一起,必定讲些有关礼节的训示,以及嘉言美行来教诲他们,有如庄严的君王在领导群臣一样,所以他的妻儿也能互相勉励督促,在乡里中颇有声望。这个案例很可以当做教导妻子及子女的方法。

故事二:从前有位史堂,在他微贱时就已娶有妻室,等到中榜当官后,自恨不能娶得富家女为妻,非常懊悔,于是天天疏远妻子,不再和她同床睡觉。他的妻子心中郁闷成疾,好几年,史堂不曾去探望她,妻子也怀恨在心。在她临终时,隔着一道墙呼叫史堂说:“我现在快死了,你忍心不来看我一眼吗?”史堂最后还是没去看她。等到妻子死后一年,阴府怪罪史堂的恶行薄情,没有良心,于是削减他的寿命和官禄,结果忽然生病而死。

故事三:涿州(今河北涿县)的王瑶,非常溺爱他的两个儿子,结果养成孩子的恶习,在无法管束他们的情况下,只好告到官府,后来两个儿子都死了,于是没有后嗣。等到王瑶死了,到第二年的二月十五日晚上,本地的城隍庙司祝(祭祀中致祷词的人)刘进,看到有一个人手持状纸,请求清明祭祀,城隍非常生气地说:“你有儿子却不好好管教,自己断绝后嗣,叫谁来祭祀你啊?”于是命令鬼卒将他赶出去,那人就大哭离去。城隍庙的主持隔天到他家去访问,才知道王瑶已经死了一年多了。

【再析】古语说:“孔子家儿不识骂,曾子家儿不识斗,习以成性也。」(意即:孔子家的小孩不知道什么是骂,曾子家的小孩不知道什么叫斗;这都是长期薰陶,而养成了这种性情。)
又说:“养子弟如养芝兰,既积学以培之,又积善以润之。」(意即:养育子弟就像培养芝兰一样,既要积习学养来培育他,又要积存善德来滋润他。)
父亲不可过分地溺爱小孩,自小就要严格约束他,以法理来纠正他,那么长大后,就不会因为他的不肖而后悔。又说:“一家如果生有几个小孩,对于他们饮食衣服的照顾,不可不公平;长幼尊卑的辈分,不可不严格;贤愚是非的区别,不可不分辨。小时候教导他公平,那么长大后就不会有争财的忧患;小时候能以礼严格的要求他,那么长大后就不会有悖逆傲慢的忧患;小时候能教他分别善恶,那么长大后就不会有当盗匪的忧患。”综合前面所说,世人也就知道要如何去做了。

延伸阅读: 失礼于舅姑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集福消灾之道(原名:感应篇汇编白话)》,王潮音整理,2010年2月最新版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流通处:加影净宗学会(96, Jalan Reko, Taman Hijau, 43000 Kajang, Selangor, Malaysia)
***  备注:
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集福消灾之道(原名:感应篇汇编白话)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常行妒忌

【解释】经常争宠妒忌。

【分析】妒忌之心,男女都有。男人看到他人拥有功名,就会妒忌;看到他人拥有富贵,就会妒忌;他人地位逼近自己,就会妒忌;才能胜过自己,就会妒忌。这些都是心胸狭隘所造成的。至于妇人因为争宠而结怨,往往会祸及全家,甚至绝子绝孙,这种罪过更是难以说尽。在世时,人人都会对她切齿痛恨;死了之后,永远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,如此才能抵销她所造的恶业。因而要端正身心,以为世人的表率,难道一定只要求男人做到吗?

【再析】战国时,魏国将军庞涓(曾与齐人孙膑同学兵法于鬼谷子),因为妒忌孙膑的才能,藉机砍断他的脚。后来在齐魏交战时,被孙膑逼困于马陵而自杀。
唐朝时,宦官鱼朝恩、程元振等人,妒忌郭子仪功勋显赫,地位崇高,时常都想设法谋害,进谗言毁谤他;最后两人都获罪,鱼朝恩被诛杀,程元振流窜而死。
宋朝时,韩侂胄妒忌文公朱熹当焕章阁待制,于是结党来排斥朱熹,称他为“伪学”,当时正人君子都被排斥压抑,后来韩侂胄被史弥远所诛杀。
北齐时,释明琛平时看到别人能力超越他,都非常妒忌;后来在树林中变成大蟒蛇,向山谷奔去。
据说梁武帝得到“止妒方”时,左右群臣建议说:“希望陛下能将此方广赐群臣,这样可使没有才华的人,不会妒忌有才华的人;有私心的人,不会妒忌没私心的人;同流合污的人,不会妒忌清高的人;贪婪的人,不会妒忌廉洁的人。这也是一种劝化的方法。”梁武帝欣然同意。由此可见,妒忌岂只是妇女才会这样呢?

故事一:周朝时宋国的苏鲍,娶妻女宗(可为模范的妇女),事奉婆婆非常孝顺;苏鲍到卫国当三年官,在那里又娶了一位妻子,苏鲍的嫂子就将此事告诉她。女宗说:“当人家的太太要以专一为贞节,以善从为顺,怎可专私丈夫之爱为善呢?按照礼制,大夫可娶三位太太,士可娶两位太太,我的丈夫是士,所以他有两位太太,不也是很恰当吗?而且妇人有七出之条(古时候男子休妻的七个条件),妒忌正是第一条;大嫂你不以为人妻室的道理告诉我,反而要使我做出可以被丈夫遗弃的行为吗?”宋国国君听到此事后,就表彰她所住的地方,号称为“女宗”。

故事二:从前有位卢弁,他的伯父当湖城(今属河南省)县令,卢弁前往探望他。晚上梦见到一处场所,那里放置十枚大磨,大磨旁有无数的妇女,大磨不停地自转,有牛头鬼卒以大簸箕抄起妇女丢入大磨孔中,随即被大磨磨出,变成粉碎的骨肉,哀痛之声让人难以听闻。卢弁在众妇女当中,看到他的伯母,也就是湖城县令的夫人,相见时悲喜交集,卢弁问她:“为何要受这种罪罚?”她说:“这是犯妒忌之罪的人,要到此地受惩罚。”唉!地狱中对犯妒忌罪的人,要施予如此严厉的恶报,真是可怕啊!

故事三:从前有位梁仁裕,宠幸家中一个婢女,他的妻子李氏很妒忌,就虐待此婢女,将她绑起来,痛击她的脑部,婢女痛得大声哀号说:“在下只是个低贱的婢女,受制于人而不自由,娘子妳为何要锁住我的颈部,那么狠毒!”婢女死后一个多月,李氏就生病了,常为婢女的阴魂所苦,头上到处都生毒疮,痛得大声号哭哀叫,最后头部溃烂而死。

故事四:晋朝贾充的妻子郭氏,生性善妒,曾经生了一个儿子;有一天,当乳母抱着小孩时,贾充趁机抚摸她,郭氏就将她鞭杀了。儿子因为思念乳母,竟然痛哭而死,贾充就这样绝后了。

【再析】贾充是个误国的大奸臣,所以上天就让他娶了一位妒妇,来灭绝他的后代,这是天道所使然。然而世上因妒忌而绝后的人,还真不少呢!那些妒妇,纵使没有想到她的罪恶深重,将来的地狱恶报难逃;难道也不想想眼前这些没有后代来扫墓的荒冢,尸骨到处流散,风雨都为墓中的魂魄感到凄凉,墓地成为牛羊践踏放牧的场所。每当寒食、清明时节,谁来祭祀一杯清水?在这野外荒草丛生没有人烟之处,只能听到厉鬼啾啾地悲泣!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呢?
真是悲哀啊!我说到此地,也禁不住替这些人感到怜悯悲痛,而哭泣长叹啊!凡是为人妻子的,应该及早想想。然而我再详细说明贾充此一案例,他的绝后本是天道使然,而妒妇出现在他家中,这也是属于恶报的巧妙。所以身为丈夫的男人,岂可不想想多积些阴德,以挽回天心,而只是一味地责怪妇人的妒忌使然呢?

故事五:后魏杜昌的妻子柳氏非常善妒。家里有位婢女叫金荆,有一天杜昌洗头后,命令她理发,柳氏就将她的双指切断。过没多久,柳氏被狐狸咬到,两指都脱落了。又有一位婢女名叫玉莲,很会唱歌,杜昌很喜欢她,柳氏就将她的舌头割断,后来柳氏的舌头也生疮烂掉了。等到事情很紧急时,柳氏就到稠禅师处请求忏悔。禅师说:“夫人妳截断婢女的双指,妳的双指也已脱落;又割断婢女的舌头,妳自己也断舌了。现在唯有真心悔过,才可以免于报应。”
柳氏向上天顶礼哀求,经过了七天,稠禅师令她把口张大,念以咒术,此时有两条蛇从柳氏的口中爬出,有一尺多长;禅师急忙念咒,于是蛇落地上,柳氏的舌头回复原状,从此她就不再妒忌了。

【再析】须知悔过改恶向善,神人都会欢喜,就算你曾经造过无边的罪恶,只要从此忏悔改过而永不再犯,以前所犯的罪业就会消除,这个案例就是最好的明证。世人能看到此案例而忏悔,实在是非常幸运。

【说明】稠禅师:北齐僧,昌黎(今河北唐山市)人,俗姓孙,博通经史,二十八岁投僧寔法师出家。乾元元年四月示寂,世寿八十一岁,遗有《止观法》二卷行世。

【结语】唉!妇人的怨恨没完没了,妇女的性情容易与人结怨,所以惨毒阴贼的事情,在她身上不知不觉就做出来,而她却不会有丝毫犹疑。因此只有妇女在自己父母兄弟家中,还未出嫁时,就要事先教导她;已经出嫁了,就要婉转地抑制她而不可助长她的气焰。或许这样她的妒忌之心,才能稍微减少一些。但要从中尽到调停感化的责任,则又落在丈夫身上;如果丈夫贪爱女色,导致悍妻发飙,君子则认为只以淫夫的罪名加在他的身上,未免太轻了吧!

延伸阅读: 无行于妻子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集福消灾之道(原名:感应篇汇编白话)》,王潮音整理,2010年2月最新版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流通处:加影净宗学会(96, Jalan Reko, Taman Hijau, 43000 Kajang, Selangor, Malaysia)
***  备注:
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集福消灾之道(原名:感应篇汇编白话)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