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 February 2025

斗合争讼

【解释】挑拨唆使他人争斗诉讼。

【分析】他人有了争讼,便应好言相劝化解,使大事化小、小事化无,那么两家都会受福。如果因而唆使他们互相争斗,或在暗中挑拨唆使,或是挺身作证,或代为捏造证词,或在衙门包揽诉讼,以便从中谋取利益;这会造成天怒人怨,是造作罪孽违背良心最严重的了。等到业报现前时,就会不堪其苦,悔恨莫及!

故事一:刘愿质的背上长了一个毒疮,用尽各种方术治疗,都没效果。医生说:「我已经尽了人事,恐怕是上天要降灾殃给你。」刘愿质就请道士向北斗星君祷告,晚上梦到神明说:「你触犯天律,纵然向北斗星君祷告,还是不能免除。」刘愿质回答说自己不曾犯罪。神明说:「你在某家教书时,制造事端教唆人争讼,导致两家都破败。」刘愿质说:「那是弟弟愿立做的,并非我刘愿质所为。」阎王就命冥吏再行审核,果真如此,于是免除他的惩罚。第二年,刘愿立就死了。

【再析】唆使诉讼的报应,历来都非常惨重,眼所见到耳所听到的,都极为明显且丝毫不爽。因此奉劝世人,各种行业都能赚钱维生,何苦从事讼师这行呢?近来看《娄东冥案》记载一位讼师到了阴府,冥王对他说:「虽然你从事这种不好的行业,然而你写讼词时,每都劝人要息讼,切莫诬告他人,又在讼词中常暗里减轻他人罪罚;因为你有这种善念,姑且免除你的罪行,判你还阳续命。」看到这个案例,现在还以讼师为业,一时不能改行的人,应要引以为鉴,或可稍微减轻罪过吧!

故事二:休宁(今安徽歙县西)有位童蒙老师,家里虽然很穷,却很努力向学,喜欢研读法律。村中有位富人死了,两个儿子互争财产,哥哥想要将弟弟告到官府,并准备厚礼请求他写诉状。童蒙老师说:「我研究法律,只是为了将来判决诉讼而已,怎能答应为你兴讼呢?」于是为他说了很多关于手足情深,和兄弟相争两败俱伤的事例,来警惕他,哥哥听了之后,深受感动而觉悟;他弟弟来了也是一样劝诫,弟弟也被感化而心服。兄弟两人于是和好如初,同心协力共创事业,终于变得很富有。
有一天,兄弟俩正贩卖沙板,忽然见到沙板上刻有童蒙老师的名字,兄弟两人忽有所悟地说:「我俩承蒙老师劝导而止息争讼,才能幸运成家立业,这个大恩尚未报答,所以上天在沙板上写他名字,就是提醒我们要知恩报恩。」两人约定回家途中,将这些沙板所卖价金,全部赠给老师。回家时,所卖价金总共三百两银子。当时老师因为年纪很大,没再教书,父子两人穷得对坐仅吃麦粥;忽然兄弟两人持银前往拜访,并详细将事情经过为老师述说一遍。老师刚开始时,还推辞不肯接受,兄弟两人就说:「这是上天赐给您的啊!」老师听后才接受赠银。

【再析】于铁樵先生说:「当官的人,对于喜欢教唆他人诉讼,或是善于打官司的人,都要严加惩罚禁止;退居乡里时,对于已经诉讼或尚未诉讼的人,也要苦口婆心地劝止。这是培养国家元气首先要做的工作,这种人是国家的大功臣,也是天地的大功臣。」

故事三:从前有位谢逑,喜欢做善事,个性不喜与人争,非常讨厌打官司。邻居侵占他土地,有人劝他告到官府,谢逑自我解释说:「占得了地,却占不了天。」凡是遇到事情,他都以和气宽厚的态度来处理,大概都像这样子。后来谢逑活到七十五岁,子孙满堂,而且有地位显赫的。

【嘉言】《息讼歌》曰:「词讼不可兴,家业从此废;纵赢一万兵,自损三千骑。讼师摇软桩,干证索厚币;那有善公差?亦无白书吏。官断未可知,危惧如临履;倘然失足时,辱及难遮蔽。每闻变产人,多为争田地;尝见告家私,徒然坏兄弟。为气结讼词,成讼更受气;贪利打官司,反失本与利。婚姻相订仇,空把亲戚弃;失贼更遭官,又送一倍费。仗义代人争,终久到失义;因亲强出头,从此绝交谊。士子误读书,百工忘技艺;农家荒田畴,商贾抛生意。富者因讼贫,贫者因讼毙;小事不周旋,大事杂逃避。弄假遂成真,终难因始易;疲力且劳心,何趣复何味?一时虽兴高,后苦谁来替?我劝世间人,词讼勿儿戏。若非不共仇,切勿相牵系;俚言详且确,万恳牢牢记。」
《息讼歌》的意思是说:「千万不要打官司,否则家产从此会荒废;纵使赢了一万兵,自己也损失了三千骑。讼师专拣容易的下手,为你作证却索取厚金;哪有善良的官差?也没有白写讼词的官吏。判官要如何判案还不知道,所受危险和恐惧,如临深渊如履薄冰;一旦有所闪失时,所受的侮辱难以避免。
每听说有变卖财产的人,大多是为了争田地;经常看到有人为争家产而相告,徒然破坏兄弟之情。为了气闷打官司,打了官司更气愤;为贪利益打官司,反而失去本有的财产和利益。婚姻关系反目成仇,白白地把亲戚关系给抛弃了;财产有如被贼抢走,还要遭到官司缠身,又得拿出一倍的诉讼费。开始时是仗义替人争讼,到最后却是失去道义;为了亲戚而出头争讼,到最后却弄得亲情断绝。
士子读书都耽误,百工也忘了从事技艺;农夫荒废了田园,商人无法照顾生意。富人因争讼而变贫穷,穷人因争讼而死亡;小事不想法解决,变成大事就难解决了。到了弄假成真时,导致困难重重,乃是开始时觉得太容易了;终究劳心又劳力,这又有什么趣味呢?开始时虽一时高兴,后来的痛苦谁来承受?我今劝告世间人,莫把官司当儿戏。若非不共戴天之仇,千万不要互相缠讼;俗话说得详细又真确,千万恳求大家要牢记在心啊!」

延伸阅读: 妄逐朋党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集福消灾之道(原名:感应篇汇编白话)》,王潮音整理,2010年2月最新版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流通处:加影净宗学会(96, Jalan Reko, Taman Hijau, 43000 Kajang, Selangor, Malaysia)
***  备注:
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集福消灾之道(原名:感应篇汇编白话)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