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 January 2025

弃法受赂。

【解释】抛弃法令,接受贿赂。

【分析】从“弃法受赂”到“见杀加怒”,都是就官府审问刑案来说,凡是衙役书吏也在其中,并非专指审案官员而已。太上在说“曲直轻重”时,首先就谈“弃法受赂”。因为“曲直轻重”本有其依循的法则,只因想得到钱财,所以就任意接受贿赂人的请求,因而颠倒是非判案。好像不知道有法律存在,随意判定犯人生死,使人民无所适从而不知所措,难道没想到这会导致天怒人怨,而必遭奇祸吗?
明朝的颜茂猷先生说:“考取功名当官的人,都是熟读诗书礼乐,那会不知应要崇尚廉洁!只因看惯官场文化,升官得要送礼,才能受到提拔,而借来送礼的钱,又须靠收贿偿还,不这样做就没办法!刚开始贪污时还会有点分寸,觉得不好意思,久而久之越贪越多,这时的性情已被染污得和腥膻一样臭秽不堪而习以为常。而且人心往往贪得无厌,贪得了百金,就想贪得千金;贪得了千金,一定想贪得万金。
更超过的是,权势已很显赫,财宝已有很多,已经积存到财物都很陈旧,还不能满足,连旁观的人都觉得好笑,但他本人却浑然不觉,实在是因为已经爱钱成癖了!他们大都为子孙长享富贵而打算,却不知道历来有多少愚痴豪门子弟,因此而遭灭门之祸;而有许多清白贫穷子弟,却凭自己努力发达富贵。何况福禄本有定数,如以不法手段,多取不义之财,只会留下冤业债给子孙偿还而已,这并非所谓的福气!
至于当官的人,要盖祖庙祭祀,帮助宗族,救助穷困亲友等,这些本来都是好事;然为想要尽快完美达成,致使违背良心贪得更多更凶,那还不如积德行善招来吉祥福报,当官久了自然就会富有,这样的福报岂不更能绵远流长!凡是当官的人,喜欢喝酒,爱好女色,喜好杀戮,都因贪财而起,而贪财的毛病,都起于放纵自己贪念变成习惯;习惯既已养成,心性也就改变,拼死也要去贪,不管贪来的钱财有没用到。有些刚作官的人还能保持操守,到年纪大了,却把持不住而随波逐流;只因渐渐已以官场为家,把钱当作自己生命了。然而这种人总比那些一当上官就迫不及待,像拿锄头畚箕装土一般大贪特贪的人,要好得多了。”

【再析】凡要使人来贿赂,一定就要用酷刑,那些人认为不用严刑拷打,大家就不怕,就不会送来贿赂的财物。要使人来贿赂,必须就要蛮横,那些人认为不把是非曲直颠倒,理智恐会胜过权势,人们就有依恃而不怕,当然不会来贿赂。要使人来贿赂,就须亲近帝王亲信,揣摩迎合他们的意向,那些人认为不把这些人聚成一股恶势力,则所发出的威令,就会不受重视;若不偏私庇护自己人,则发生过错就没人帮扛。况且把柄既然被他所挟持,内心暗中难免有所顾忌。
而一个贪官就会养出百个酷吏,一个酷吏又会养出百个党羽。唉!百姓怎么不会变得贫穷而去当盗匪呢?最令人难过的是,连关在狱中的抢劫强盗,也可用金钱买通放出,且为掩盖其贪赃枉法,表面上变得执法更严以树立威望。所以不过是偷窃商店货品的小案,却被当做大案来严刑屈打成招。至于那些官位愈大,管辖愈众的,当他一人接受贿赂,就有千人违法讲情;若有十人玩弄法令,则有万人造假违法。就像唐朝的元载私藏胡椒八百石,宋朝的贾似道私藏糖霜八十瓮一样;这种做法固然已使天下大乱,然而他们私下积藏的东西,最后又在哪里呢?

【说明】元载为相不清廉,请参考卷四“贪婪无厌”故事二。

【结析】当长官的人,怎可只认为自己操守清白就可以了?也应禁止属下的幕僚、官吏、仆役贪污,为什么呢?因为长官耳目有限,而且裁决事情权限,都掌握在衙府人手中,所以平时要常比较,时刻关心刑罚案件;看看其中有无因贫穷遭拖累,因冤枉而背罪名,因愚痴而被人欺,因势弱而受制人的情况,这些人心中都非常悲痛而求诉无门。
只有在衙府中工作的人,下可接受人民隐情,上可通报长官知情。如能在人艰苦危急无助时帮他一分,就胜过他人方便帮他十分;宽容原谅他一次,就胜过他人方便原谅他十次。如能帮人解除贫穷及怨恨,教导扶持愚痴及弱小,不要乘人危急索贿欺骗,不要因受贿赂而行酷刑,不要知情而故意冤枉,不要卖弄文章以违法乱纪;那么一天当中,就可做十多件善事,这样累积三年,就有数万件的善事。
人在困苦危险时受到帮助,有谁会不知感恩?头上三尺的神明,怎会不保佑呢?自然吉庆好事每天都会到来,而子孙就会昌盛。如果不是这样做,恐怕人家因怨恨而给你的财物,虽然到手,也并非福气!又有些穷人因无钱可骗,你就用严刑拷打,这只有暗中减损自己阴德而已,何必为此而积怨呢?不要说古时候了,就是今日的豪杰之士,总有默默置身在衙门中做事的,也常会祭祀孤魂,设坛修斋消灾祈福,收葬暴尸野外的骷髅;也有家庭贫穷无力抚养老人,则为他们争取财物来抚养。这些人都有善心是好人,谁不是孝子或慈父?但只怕看钱太重善事做不出来,或者冥冥中受到上天的责罚可就不会太轻了!不如斟酌自己财力,存心给人方便,稍微收敛官威,不要恣意毒害人取得财物,命里注定有时,最后一定会有,不要非法去取得,这样所得福报才会长久。官僚中如有善良好人,能用如此善意教化开导同仁,功德尤其无量。
在官府当差的人,已习惯写讼状卖弄文章,也习惯用鞭打人,就像以屠宰为业的人一样,时间久了内心杀机愈重,心中仁慈的生机愈来愈少;所以有人刚进衙门当官吏还存有良心,到老就变成老奸巨滑,忘记以前具有的好心性。又有些官差自己还是个好人,但受大众一攻击,就把持不住同流合污而造恶,所以对于从事这种工作的人不可不谨慎。那些丧尽天良的人经常狐假虎威,自以为是豪杰志士,尽是在作奸犯科,而且在恶行上争相夸赞比胆识;却不知在造恶业,让子孙去受恶报,自己来生再偿还,这又有何益处呢?
暂且不谈将来如何,就看目前他害人太多,索骗太过分,这些恶行已被县民所嫉视,到后来有谁不遭国法制裁?其中有人持斋诵经,以赎所犯罪过,固是良心已发现,也能化解一二分;但如认为依靠这种做法就可赎回很多罪恶,而放肆妄为无所顾忌,那就大错特错了!
须知用不义之财来布施,这种布施无益;而且忏悔后又再造恶业,罪业会更深重。不如就衡量自己情况,方便行善,宽待穷人,解救冤枉受苦人;这样人家知道你是忠厚长者,那么信赖你的人自然会多,所得钱财也就充裕。须知近有国法制裁,远有地府谴责,所以官吏在行事时,要好好思考,好自为之。

故事一:明朝耿九畴①在当两淮(淮河南北)盐运司时,操守廉洁远近皆知。有一次坐在河边,有位童子向他说:“河水的清澈,比不上您的清廉。”英宗天顺初年,皇上要推举廉洁官员,以教化天下百姓,就下诏任命他为掌管全国官吏风纪的都御史,后来又当刑部尚书。他的儿子耿裕②遵守父亲教诲,一生以清修为守,官做到太子太保、吏部尚书。

【说明】
①耿九畴:明朝卢氏(今河南境内)人,为永乐进士,宣德间授给事中,议论持大体,有清廉声望。天顺初累迁右都御史,后来石亨用事,九畴就率部属劾他,反被诬告陷害,被放逐外地。石亨事败后,被下狱而死。九畴被召为南刑部尚书,卒谥清惠。
②耿裕:耿九畴的儿子,为景泰进士。孝宗嗣位,历迁礼部尚书,力劝皇上节俭,后来代替王恕为吏部尚书,父子皆以清廉着名。

故事二:从前樊光在当交趾郡(今越南北部东京州)郡佐时,有一天正在官署办公,忽然雷雨大作,樊光、儿子和狗都被雷电击毙;他太太在雷击时,看到一位道士打扮的神仙,用手指将她抓移到别处才免被雷击。有人问她是何原因?她说:“曾有两人来府打官司,一起下狱。无理的那人向樊光行贿,樊光就把他释放了;有理的那人则被严刑拷打,并强迫他认罪,送给人犯的饮食,也全被樊光拿给儿子和狗吃。那人在快饿死时,听说有人看到他在牢里披头散发向天控诉,过没几天就发生这事。”

故事三:侯鉴担任江夏(今湖北省武昌市)令时,和一位僧人很熟,有空就前往拜访。每次拜访时,僧人都已准备好招待事宜。偶有一天去拜访,僧人却未准备好招待,侯鉴问他原因,僧人说:“侯公每次来访前,土地神必会事先通报,这次却没来报,所以才没准备。”侯鉴听了很害怕,就请僧人问问土地神不先通知的原因。当天晚上,僧人梦到土地神说:“侯鉴本应当宰相,但因最近收受胡氏六十两银,枉判一件案子,上天已将其相位削除,只能做到监司而已,和我没有统辖关系,所以才没通报。”

【再析】以六十两贿金,换掉宰相职位,到底聪明呢?还是愚笨?而且神明不会将每件事情全都告诉我们,因此接受贿赂减损福报而自己却不知道的人还很多呢!又如推官(审判法官)魏钊,曾受贿金四百两,故意为人开脱罪行,使得死者含冤莫白,上天因此削去他的官禄和寿命,过了一年就死了。现在人往往认为替人脱罪比不上入人于罪的罪恶,并以此为藉口,那对“法律不可放纵,人也不可冤枉”的道理又该怎么说呢?

故事四:明朝时,秀水(今浙江嘉兴)有位贺灿然,在当审理刑案幕僚时,个性清廉耿直不贪财,办事平和宽恕,对情理法的处置非常稳当;如果罪行可原谅的,常都能宽恕人。有一年正当山东和河南省发生灾荒,贺灿然作疏上书,劝请姚思仁向上级请求赈灾,使得成千上万的人能存活下来。后来他在四十岁时考上进士,官当到吏部尚书。

故事五:从前有位陈公才,曾梦神明对他说:“你是醉魁星降世,考试可一直考中,官可当到巡抚。”睡醒后,就将此事告诉别人,有人说“醉”这个字像是“辛”和“酉”的合字。到辛酉年果然考中,但到京师会试时却落榜。他怀疑梦中所说不准确,又梦见神明说:“天数虽是固定的,但会因人的作为而改变;这就好像皇帝宠信一位大臣,给他优厚的爵禄,如果大臣不效忠,皇帝会不除去他的爵禄吗?有些人依恃宠信就专横放肆,那么他将受到国法的制裁。而天数和国法都是同一道理,你在乡试考上举人后,所作的五件事,接受他人贿赂损德太多,怎可怨恨上天夺去你的福报呢?从现在开始赶快修好德行,或者可以保命,要不然连你的寿命都要夺去。”陈公哭着拜谢后醒过来,从此认真改过迁善,最后只当到训导(明、清时府州县学的副教官)官位。

【再析】当一位举人就应好好爱惜职位,修身养性爱身如玉,且须尽力修善积德,则登科就像登阶梯一样容易。为何要进入势利场中,就只图谋一时之乐,却没想到那些虽具高才,却遇不到机会提拔,功名受到阻碍,甚至削除寿命而夭折的,都是这种人。有志气的人应即时反省,好好修养自己。
至于地方仕绅,是百姓众望所归,平常在家能多行善,就可感悟郡县,教化乡里,培养后进人才,这对人心净化功劳,超过读书人百倍。所以能够亲近贤人,称扬善行移风易俗的人,是为最上等;能够端正己身,作为他人榜样,恬淡清静自守的人,则是次一等。再往下就是只知营置家产而没多大志气的人,更下的是欺负孤儿加暴寡妇的人,再更下的是,只知图谋财利,不顾道义,办事就要拿钱的人。教化的败坏,到此就不敢再说下去了。

故事六:王藻担任刑部官吏时,每天都拿钱回家,妻子怀疑他收人贿赂,就派一位婢女馈赠十块猪蹄给他,等他回来时骗他说:“是送十三块肉。”王藻很生气,以为婢女偷了三块肉,经过严刑拷问,婢女被逼伏罪。妻子就说:“你每天拿钱回家,我怀疑你是屈打成招害人入狱,所以暂且以婢女这事来试探你,在你严刑处罚下,有哪件事会不承认?希望从今天开始不要再拿一分钱回家,须知这些不义之财,死后必遭冥府罪罚。”王藻害怕之下恍然大悟,汗流浃背,顺手就题一首诗说:“枷拷追来只为金,转增怨业几何深;从今不愿顾刀笔,放下归来游竹林。”(意即:上了枷锁严刑拷打,终究只是为了钱,到最后转成怨气,罪业不知有多深;从今以后不愿意在刀笔上下功夫,放下一切回家去,快乐游走山林间)于是散去所有家财入山学道,后来仙证保和真人。

故事七:从前有位张一索,在京师刑部当差役,常向司里谋取拘票捉人,并动辄随身带着一付非常大的铁索。遇到犯人给钱,让他心满意足时就放人;如果稍微不合他意,不是私加刑拷,就是妄加罪名,并且禀告长官,说这人行迹可疑,应送监牢关起来。而他还向上勾结文书官吏,向下勾结守监狱卒,对犯人妄加陷害,恐吓诈财,无所不为。经过三年就变得很有钱,人人都很怕他,所以称他为一索。当被孔巡按①察访之后,将他捉拿处死,并将财产没入军中,妻女都被发放到教坊②。

【再析】现在衙门中的官吏差役等人,磨利牙齿在吸百姓血汗钱,像一索这种人的非常多。所以奉劝各位,未进衙门当差,最好从事农耕或经商,已入衙门服务,就应改除收贿的恶习,且要多做善事。凡是亲朋好友,都要小心注意。

【说明】
①巡按:为明朝的官名,每省派遣监察御史巡察州县的巡按,每三年更换一次,清朝初期仍旧因袭此一制度。
②教坊:唐代开始设置左右教坊,专门负责教习和管理宫禁中的优伶和歌妓;凡是宫中宴会,都用女乐歌舞表演,所以官妓也称教坊。

故事八:从前张和思担任狱官时,贪赃枉法滥施酷刑,每次在对囚犯问案,必将所有刑罚全部施用,戴上枷锁拷上手铐脚镣,使囚犯非常痛苦;当囚犯看到后,没有不被吓破胆的,大家都称他为生罗刹。而他所生的子女,都戴着肉枷锁及肉手铐出生,而且生下之后就死亡,后来张和思也因犯法被杀。
又有一位狱卒,为了贪取钱财,就虐待所有囚犯,囚犯不堪痛苦,他则非要拿到钱财以后,才肯稍停施虐;后来生的小孩,身上也有肉枷,活不了几年就死了,而这位狱卒也被杖刑打死。

【再析】活在世上的人,被关牢里是最痛苦的,其中又以牢房堆满脏物,在炎夏流行痢疾瘟疫时最痛苦,所以京师每年都奉旨热审①,到各牢狱作巡视减刑的工作。尚未按规定去做的,如果恰遇仁人君子担任此项工作,即可定为先例。未按规定减刑的,要将案件清理一番。尤其对关在狱里的重刑犯,务必派遣适当的幕僚官吏打扫监狱洗净枷锁杻械,以宣扬圣上好生之德。
在炎热夏天里,不可随意听取供词,不可轻易羁留人犯候审;要随时调阅监狱名册,查看囚犯人数,严禁所属官吏差役,不可随便入人于罪。须让眼前像火坑的监狱,化作清凉世界;这都只要当权者念头一动,舌头一动,笔头一动,短时间内就可实现。

【结语】唉!像上面所说诸案例,可见官吏差役酷刑害民的弊病到处可见!而治理百姓的官员,在衙府内熟睡作梦时,也曾想到这些事吗?朱胜②先生说得好,他说:“文书官吏贪污,我问讼词时就不委任他们;隶卒贪污,我更不可妄加拘留杖打;狱卒贪污,我更不可轻易将人关入牢中。”

【说明】
①热审:为清朝所制定,于每年农历夏天的小满后十日起,至立秋前一日止,在这段期间内审讯犯人称为热审。热审时,杖罪的犯人可获减刑。
②朱胜:为明朝汤溪(今浙江境内)人,永乐举人,累迁知苏州,廉洁沉静精细敏锐,属下不能欺骗他,由是公庭清肃,民安而化之。担任知府七年后,超迁江南左布政使。

延伸阅读: 以直为曲,以曲为直。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集福消灾之道(原名:感应篇汇编白话)》,王潮音整理,2010年2月最新版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流通处:加影净宗学会(96, Jalan Reko, Taman Hijau, 43000 Kajang, Selangor, Malaysia)
***  备注:
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集福消灾之道(原名:感应篇汇编白话)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