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年我住在台北,邻居是天主教教堂,神父是方豪先生,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。我对方神父非常尊敬,他是一位苦学成功的人。当时他在政大教书,七十岁那一年,他说,方东美先生过世之后,将自己所收藏的书籍赠送中央图书馆。我们都参加了赠书仪式。方神父讲,我今年七十岁了,应该把我的书籍捐给政大图书馆。方东美先生身后赠书,自己没见到;我七十岁赠书,自己见到了。
方神父是很有智慧的人,他话中含着很深的意义,七十岁以后要办自己的事。此事从古代典章制度里能看得出,中国古代作官的人都是有学问、有修养、有德行的人。所以“学而优则仕”,说明品学兼优的人应当从政,这也是古代从政的标准。因为有学问、有道德的人肯为社会、为国家、为人民贡献服务,至七十岁就退休;尔后要做自己的事,即佛家讲的“生死事大”。
人生不只这一世,确实有过去世;有过去,当然就有未来。过去世的事对真正有德学的人来说,多少能略知几分;未来世的情形怎样,心里也有全盘的打算。这才是真正有智慧、有学问、有德行的人。世间不可能有不顾前后的智者,我想古今中外见不到这样的人。有智慧的人一定是瞻前顾后,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,给我们高度的警觉。现代无论世法、佛法,许多人一直到老死都不肯放下,这是很大的错误。
我年轻初学佛时就有一个想法,过去讲经时也曾多次提到。以佛门为例,大多数出家都是二十几岁,二十岁至四十岁是出家修学的阶段,要认真努力研究教理,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;四十至六十这二十年中要牺牲奉献,为佛教服务、为道场、为信徒,也就是为常住工作;六十岁以后就应当辞去一切执事,若作住持或当家都该退休;退休之后要办自己的生死大事,也可以接受道场的供养。因为我们曾经服务二十年,所以退休接受供养也是应该的。
此时可以当老师,从事讲经、教学,不担任一切行政部门的工作。因为讲经、教学对自己修行没有妨碍,这是办自己的大事,也顾到佛法的承传,为佛门培养弘法利生的人才。这个想法,我想了很久,可是自己没做到,被迫于时势;实际上,我大概也做到了几成。我出家以后从来不管人、不管事、不管钱,可是还挂个名,基金会挂上董事长的名,华藏精舍住持的名。形式上我还挂了好几个名,但事实上从未管过事。
我想到方神父七十岁时把所有书籍捐献,为自己身后着想,因而联想到这些事对于我们修学,无论在家、出家皆是非常重要的理念。晚年一定要为来生着想,应当将一切事务交付给年轻人,辅导年轻人推动佛教事业;自己则一切放下,老实念佛,求生净土。这才真正是自利利他,圆满功德!
延伸阅读: 《无往生心集》(四十四)
以上资料来自:
《无往生心集》,净空法师讲述,承印处:台湾●福峰彩色印刷有限公司,流通处:菩提净宗学会(加影仙水港村 No.22A, Lorong BA 6,, Bukit Angkat, 43000 Kajang, Selangor,Malaysia),2000年1月版本
***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无往生心集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