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8卷●2001年三月三十一日
诸位同学,大家好!请看《十善业道经》第十七面,经文倒数第四行,最后一句看起:
【龙王。譬如一切城邑聚落。皆依大地而得安住。一切药草卉木丛林。亦皆依地。而得生长。此十善道。亦复如是。一切人天。依之而立。一切声闻。独觉菩提。诸菩萨行。一切佛法。咸共依此十善大地。而得成就。】
我们看这一段,这一段是本经的流通分。佛举了一个比喻,『譬如一切城邑聚落』。这个比喻好懂,我们住在这个地球上,这个地球上许许多多的城市(「城邑」就是城市,「聚落」是乡镇村庄),都不能离开大地,『皆依大地而得安住』。我们人不能离开大地,离开大地就不能生存。再看『一切药草卉木丛林』,这是指植物也离不开大地,离开大地,它们也不能够生长。这是说明所有一切的生物(动物、植物,统统叫生物),离开大地就不能够生长,这个比喻好懂。「大地」比喻什么?比喻「十善」。『此十善道,亦复如是』,「十善道」就像大地一样,情与无情共同要依靠的。在这个地方,有情众生的部分,我们比较容易理解。
修十善业,能得善果。佛家常说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这个话是实在的。《了凡四训》里面,云谷禅师就讲得很清楚,中峰禅师也说得很明白,种善因决定得善果,这就是有求必应的道理。所以我们的求,要如理如法。世间人求愿的人太多了,为什么没有感应?为什么得不到?因为他不懂道理,他不知道方法,那个求就不如理不如法,所以没有感应。
佛门当中的求愿,也是我在早年学佛的时候,章嘉大师教给我的,他老人家跟我讲:「我们向佛菩萨求愿,如果长久不能够现前,不能满足愿望,这是业障障碍住。我们自己一定要反省,要觉察自己业障之所在,努力把业障消除,我们的所求就能满愿,就能现前。」业障应该怎样消除?大师告诉我,要忏悔,跟普贤菩萨所说的「忏悔业障」是同一个意思。我问他老人家怎么个忏法?他跟我说了四个字,「后不再造。」这一句话说得容易,做起来真是难。儒家讲「不贰过」,也是这个意思,过失只能有一次,不能够重复,这才叫真忏悔。他告诉我,用不着到庙里去烧香磕头、去许愿。那个时候我初学佛,连三皈依都还没有受,他教我无需要到庙里去拜佛,这是章嘉大师教我的,最重要的是「改过自新」。
所以,我们知道自己的过失,发现自己的过失,这就是开悟,人觉悟了。悟后最可贵的,是要修行。修行是什么?就是改过,把自己的过失改过来,这叫修行。所以,修行是修正我们的过失,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,这叫修行。由此可知,修行不仅仅是念经、念佛而已,念经、念佛是修行的方法;真正修行,要懂得把自己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。从哪里修?祖师大德都教我们从根本修。什么是根本?起心动念是根本,这是最高明的修行方法。我说话说错了,下次我改过;我做事情做错了,下次我再也不敢做了,这是从事上、从身上修,不是从根本修。根本是从起心动念,从这里改过,你的身、口自然就没有过失了。要懂得念头才起,就要能觉察到,所以古大德常常教人: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。
念头起来,这是当然之理,人在还没有证得究竟的果位,就是连菩萨也还有念头。所以我们想想,等觉菩萨要不是生相无明念念相续,他怎么会在这个世间?不可能。等觉菩萨的一念生相无明,也是念念相续,所以他才示现出根身世界。一真法界、西方极乐世界,就是这样变现出来的,是无明相续而现的世界。如果这一念无明断了,那就是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上的话,「觉后空空无大千」。那佛还度不度众生?不度众生了。所以从这个地方,我们可以体会到佛的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。佛到这个境界,他最后那一品无明断不断?他不断,他不是没有能力断,是有能力断而不断,这叫「倒驾慈航」,叫「带惑润生」。所以诸位,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,等觉菩萨与如来果地是同等的,同等里头有不等,不等在哪里?等觉菩萨那品无明他没有能力断,佛是有能力断而不断,差别在此地。佛不断,他要是断了,就不能度众生、就不能现相。「应以什么身得度,就现什么身」,是那一品生相无明起作用,这一品无明要是断掉,就不起作用了。所以,「带惑润生」、「倒驾慈航」的意思在此地。
我们用功,真正用功是在哪里?是在觉察自己的过失。在哪里觉察?二六时中,昼夜不间断,在起心动念处觉察。自己念头错了,要痛加忏悔。真诚恳切,过失才能改掉。为什么?习气太深了。众生贪财贪色,贪名贪利,这是无始劫来的薰习,这个习气很深,如果不是痛切忏悔,那个根就拔不掉,常常会起现行,起现行就产生障碍。最怕的是什么?临命终最后一念,这些习气又起现行,完了,你来生又要搞三途六道去了。我们念念想往生,最后却被这些妄念破坏掉,这是很有可能的,我们不能不警觉。千万不要再打妄想,认为现在我还年轻,到老的时候再来真干,恐怕到不了老,你的寿命就终了,就来不及了。这桩事情以前不知道,那就没有话说,无可奈何;现在既然知道了,就要从这一天认真干起。在日常生活当中,要学佛菩萨,事上可以与众生和光同尘,心地上决定不染着。什么叫功夫?这就叫功夫,心地决定清净,智慧决定现前。
何以能不染着?知道相是假的。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外面境界是假的,我这个根身也是假的,这叫看破。唯有真正看破,你才肯放下,甘心情愿的放下,欢欢喜喜放下,再也不染着了,那就是一般宗教里面讲「你得救了」,佛法里面讲「你得度了」,这是真修行,这是真做功夫。我们每天诵经拜佛,做这些仪式,说老实话,这些都是表演作戏接引众生的,这不是对自己的。自己修行,那真正是心地功夫,不在形式。形式做得好看,是为了接引还没有回头、还不知道佛法的人,所以我们表演这些仪式(形式)接引众生,是让他们走进佛门。走进来之后,要把真的东西传授给他,不能一味的去搞表面。
现在居士林这个道场有建筑工程,我们的讲堂与念佛堂都搬迁出来了。现在的临时讲堂,我觉得很不错,四面都没有墙,好!在这里面讲经,有这么多听众,外面来来去去路过的人,看到这么多人坐在这个地方,他也会走进来听听,因此就度了很多众生,比在居士林殊胜。这就是我们给大众制造接触佛法的机会,机会就是佛法讲的缘分。他一生遇不到这个机会,可能一生都闻不到佛法。有了这个机会,他来看看、来听听,他懂了,明白了,慢慢也会觉悟了。所以这种讲堂好,四面没有墙,什么人都能看得见。我想,这个讲堂如果长年下去的话,听众会愈来愈多。将来建讲堂,我觉得讲堂还是在第一层比较好,不要在楼上,在第一层四面都没有墙,非常非常好,我们已经看到这效果。这些处处都是我们学习的地方。由此可知,讲堂无需要建得富丽堂皇,要以能够接引广大众生为目标,不在形式上的庄严。听众多,觉悟的人多,修行的人就多,这是真正的庄严,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这一段就讲到此地。
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:第159卷
资料来自:
《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》,净空法师主讲,印赠处:(台湾)了凡弘法学会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 流通处:马来西亚净宗学会(No. 90 & 92, Jalan Pahang, 53000 Kuala Lumpur, Malaysia.),2003年6月印刷
***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