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卷●二000年九月七日
诸位同学,大家好!请掀开《十善业道经》第十面,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看起:
【四。柔和质直心。】
这是「离开嗔恚」所得「八种喜悦心法」的第四种。由此可知,三毒烦恼对于菩提心的障碍有多大。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面告诉我们,菩提心的体是「直心」,它的作用是「深心」与「大悲心」。体与用,是一不是二。直心对自己,就是好善好德的深心。直心对一切众生,就是大慈大悲。世尊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里面跟我们讲,菩提心的体是「至诚心」。我们把这两部经论合起来看,意思就特别明显:《起信论》里面讲的直心就是至诚,真诚到了极处。而三毒烦恼是虚妄的,不是真诚。不能够离开三毒,决定没有菩提心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
所以,菩提心不容易发,菩提心一发,就是圆教初住菩萨(初住菩萨叫发心住)。由此可知,菩提心不发则已,一发就超越十法界。经论里面都跟我们说,小乘阿罗汉、辟支佛都没有发菩提心,道理在此地。菩提心的标准,是见思、尘沙烦恼都断了,无明烦恼也破了一品,这是菩提心的功德,菩提心的作用。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,「离瞋恚」才能得到『柔和质直心』。「质直心」还不是圆满的直心,但是与直心已经接近了,这个关系,我们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【五。得圣者慈心。】
这个『慈心』不是六道与天道里面的慈心。我们知道色界有十八层天,除了修上品十善、四种禅定之外,他还要具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,才能够生到色界天。这个地方讲的『圣者慈心』,超过了色界、无色界的凡夫天人,最低的水平,也是四圣法界声闻、缘觉、权教菩萨的慈悲心。从这些经文,我们能够体会到,三毒烦恼是修行成就最严重的障碍,它的果报:瞋恚是在地狱,贪欲是在饿鬼,邪见是在畜生,这是三恶道主要的业因。我们要远离三恶道,要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圣道,十恶不能不离,十善不能不修。
修道人所以没有办法断十恶、修十善,原因虽然多,总不外迷于世间的五欲六尘,迷得太深,迷得太重,深深的执着不能放下,原因在此地。无论做什么事情,或是做一点点好事,一定要居功。这样不但会遭人嫉妒,还会跟人结冤仇,也损自己的性德。损性德,就是障碍自性的智慧德能。佛家讲德相,比德能的范围还要广,我们对这个道理没有能够透彻理解,不但是功德不能保全,实在讲,功德就不能成就,会造成修学菩提道最严重的障碍。
我们现在算是知道了。是不是真的知道?没有,充其量只可以说,现在我们听说了,并不是真信。如果听说就真信,就是回头了。换句话说,一定要离贪瞋痴,才是真信。如果不离十恶,只可以说是听说而已,听佛菩萨有这么一个说法,还不能完全相信。大经大论都说「信为道元功德母」,信心的建立很不容易,千万不要以为我们是佛教徒,我们就是信佛;或者是我们出家、受了大戒,就是信佛。不见得。
我曾经在讲席里向大家报告过几次。我在台湾出家两年之后才受戒,受了戒之后,回到台中去看李老师。这是一般普通的礼节,礼谢老师。老师看到我远远的走来了,就跟我招手,大声的叫道:「你要信佛!」叫了好几声,我愣住了。我走到他面前,然后他跟我解释:「不要以为出家受了戒,你就信佛了。有许许多多的老和尚,到八十、九十岁,甚至到死都还不信。为什么说他们不信?没有做到。信,哪有做不到的?信,决定做得到。没有做到,就证明你不信。只能说你是听说而已。」我这才恍然大悟。
佛说:「信为道元功德母。」这个意思很深很广,我们往往粗心大意看过,觉得这个好像很平常,是老生常谈,三岁小孩都知道,没有什么希奇。殊不知,成功、失败的关键,就在其中。净宗修学求愿往生,头一个条件就是信。净土的三个条件叫三资粮,大家都很熟悉:「信、愿、行」。信没有,愿、行都是假的。好比一栋三层的大楼一样,信是第一层,愿是第二层,行是第三层。第一层没有,哪来的二层、第三层?
今天我们读到这一段经文,使我们感慨很深。回过头来想想自己,信了没有?果然相信了,不必人劝,也不必人勉励,自然而然会依教奉行。大乘经上常说「法尔如是」,诸佛如来、法身大士、权教菩萨、声闻、缘觉,有没有人劝勉他们?他们这些人不需要人劝勉,都是自动的去修行。
大乘法与小乘法确实不一样,大乘法是智慧做指导,所以从初发心就与小乘圣者不同。初发心的初信位菩萨,在果位上是比不上小乘阿罗汉(见惑、思惑断尽)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诸位都清楚,圆教初信位的菩萨,在断惑方面,破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,思惑则一品都还没破,只等于小乘须陀洹,但是他的智慧与领悟能力,超过了阿罗汉。所以,佛讲大乘甚深的教义,阿罗汉听不懂,初信位的菩萨听得懂,这是因为初信位菩萨的所知障轻、烦恼障重,因此在断烦恼方面,是比不上阿罗汉,但是智慧方面,超越了阿罗汉。
圆教的十信位菩萨,发的是相似的菩提心,不是真实的,但是非常可贵,他不断的在精进。到了初住位,菩提心才真正现前,「三心圆发」,三心(三心就是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)圆满的发出来了,自利利他,一直到无上道。所以,他们得的是圣者的大慈大悲。
【六。常作利益安众生心。】
四、五、六这三句,实际上都是讲菩提心。第四句是讲直心,第五句是讲深心,第六句是讲大悲心。第五句的「慈心」是自受用,是好善好德的深心。这里的『利益』,是利益众生。『安众生』,是令一切众生得到平安。『常作』,是一切时、一切处,无论顺境、逆境,从来不中断。觉悟的人,在这个世间已经转业力为愿力,就是佛家常讲的「乘愿再来」,是再来人。念头转不过来的人,一生决定受业力主宰,也就是一般人讲的逃不出命运,一生当中的作为、果报都是命中注定的。
诸位要是深读《了凡四训》,你就会明白,确确实实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一个人的命运是注定的,家庭的家运也是注定的,国家的国运还是注定的。整个世界有世运,依旧是注定的。是谁注定的?绝对不是上帝,绝对不是阎罗王,也不是佛菩萨,是业力注定的。个人,是自己的别业注定的。家庭到世界,是大家的共业注定的。一个家庭的家运,是一家人的共业注定的;一国的国运,是这一国人的共业注定的;世界有世运,是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共业注定的,非常有道理。尤其佛在这部经一开端就告诉我们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心想就在造业,业因遇到缘,果报就现前。
一切众生所造的业,善恶混杂。在古时候,一般人都能接受圣贤人的教诲,因此起心动念、一切造作,是善比较多、恶比较少,所以果报很殊胜。现代的社会,我们仔细去观察,一切众生所造的,是恶业多、善业少。这些年来,一切众生造的恶业在大幅度增长。不要说善行了,连善的念头都逐渐的淡薄了,这个很可怕,不是好现象。所以,觉悟的人一定要发菩提心。真正的菩提心发不出来,最低限度,相似的菩提心要具足。至少,此地讲的「柔和质直心」、「得圣者慈心」、「常作利益安众生心」这三种心我们要有,要时时刻刻记住。尤其是第六句「常作利益安众生心」,就是要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。我们看看现在的社会大众,他们的病在哪里?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,给他们做启示,帮助他们觉悟、帮助他们回头,这就对了。所以断恶是积极的,不是消极的。好,今天就讲到此地。
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:第七十二卷
资料来自:
《佛说十善业道经大意》,净空法师主讲,印赠处:(台湾)了凡弘法学会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 流通处:马来西亚净宗学会(No. 90 & 92, Jalan Pahang, 53000 Kuala Lumpur, Malaysia.),2003年6月印刷
***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佛说十善业道经大意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