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 December 2021

勿唆人之争讼

(发明)争与讼有别,争者,仅形之于口角;讼,则直见之于词状矣!从来善斗者必死,好讼者必亡。一经失足,身家荡尽。如蛾赴火,欲悔无由。究其所以致此者,大抵非因田房起见,即为斗殴兴波。为田房者,无不爱惜钱财,岂知一经对簿,必致费尽钱财。为斗殴者,无不欲顾体面,岂知一跪公庭,翻成削尽体面!彼讼而败者,固已烂额焦头;即讼而胜者,亦复惊心丧魄。与其身亡家破,始悔横逆之当容,何如理谕情饶,先绝公门之片纸?忍耐者方为智士;唆人者岂是良民?
(发明)争是和讼有区别,争是仅仅在口头上,讼就出现在状纸上了。自古以来,喜欢斗争的人和喜欢告状的人,都逃脱不了悲惨的结局,最后走向死亡。一失足成千古恨,身家荡尽,实在可悲!好像飞蛾扑火,再后悔也来不及了。之所以到达这样不可挽回的境地,大抵都是因为田产房屋的纠纷开始,斗争不止,一浪高过一浪。世人无不爱财如命,为了田产房屋,可以不顾一切,他怎么不去想想,一旦告状,就要浪费钱财!世人无不顾惜自己的面子,在斗争中总想要做个赢的,他怎么不去想想,一旦跪到公堂,就扫尽体面!败诉那一方,当然已经焦头烂额;即使胜诉那一方,也搞得丧魂落魄。弄到家破身亡时,方才后悔当初不能忍耐,为什么不能事前互相说明道理,互相宽恕,不去告状呢?能够忍耐的人才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,教唆别人斗争的人怎能是好人?

唆人争讼者,非欲蚌鹬(音:遇)相持,从中取利,即是私仇公报,借刀杀人耳!究竟风息浪平,灼见此中之构斗,岂不枉为小人,自伤阴德乎?
教唆别人斗争的人,不是想得渔人之利,就是私报公仇,借刀杀人。直到风平浪静,才清楚这种斗争完全不必要。气量小的人,不能忍耐一刻,却丧失了自己的阴德啊!

下附征事(原文译白三则)

累世未讼
(据《师古编》)

唐雷孚,天性仁慈,与世无争,从先祖枢那一代起,就以忠厚传家,到孚这一代,已经十一代没有告过状了。后来孚考上了进士,做官清白,地位升到太子太师,人们都认为是积善的报应。

(按)要想培养宽宏大量的品德,首先要学会忍耐,忍耐的功夫做得久了,度量自然能够放宽。从前有个谢逑,天性不爱告状,邻居侵夺了他的地盘,别人都劝他告状,他笑着说:“他能霸占土地,难道能霸占上天吗?”就不与对方计较。量小的人怎么能够这样呢?


见机免祸
(据《汇纂功过格》)

和州某村,一家居民养了一百只鹅。有一天,鹅吃了邻居的稻谷,被邻居打死了五十多只。鹅主的妻子看见了,顿时怒火冲天,但她突然转念一想:“假使去告状,以自己的力量难以告赢,一定要告赢,就要花费很多的钱财。现在我的丈夫正醉卧在床,一旦知道了这件事,就会起来打人,必定惹出大祸,不如暂时忍耐。”于是就立即叫人把鹅醃起来。第二天早晨,邻居忽然暴死,丈夫酒醉醒来,知道了这件事,说:“如果昨天早使我知道,我就会乘醉打人,今天一定就会家破人亡了!”

(按)人在愤怒的时候,忽然能够退一步想,就可以保全身家性命,消除烦恼冤家。看看村民妻子的一忍,所得到的利益不是很多吗?从前范文正公说:“心中愤怒不如休,何必告县告州?纵然费尽千般计,赢得猫来输了牛。”


贵子忽夭
(据《感应篇》)

苏州官吏何应元生了一个儿子,取名为绅,四岁时到外祖母家去,路中经过凌家山,夜深人静,忽然看见远方有灯火人马来,遇到绅时,急忙回避说:“何家的少爷在这里,我们应当回避。”于是人马灯火,都从其他的道路上去了。奶妈回来,讲述了这件事,应元听了认为儿子将来一定显贵。绅十七岁时,忽然双目失明。应元非常愤怒,听说直塘有道士能够招神,就把他请来。神附在人身上说:“你的儿子本来会考中作官,只因为你为官时,接受了别人的贿赂,使无辜者入狱,上帝就断绝了你的后代,这个孩子就要生到其他有德的人家去了!”没有多久,绅果然就死了。

(按)与我有缘,才会成为我的子孙。有缘的人中,贤愚都有,招来的是贤是愚,决定于人心的是善是恶。赫赫显贵的后代,竟因为陷人入狱而夭折,怎能不使人感到痛心呢?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安士全书~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解》,承印者:和裕出版社,印赠者:华藏净宗学会,2004年10月初版
*** 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安士全书~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解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
 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