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恶易好。 【解释】把不好的换成好的。 【分析】以恶易好,就是像以铁块换黄金,以石头换美玉,以粗布换绸缎等,这种事情不值得达观的人一笑,但这种心态则接近于偷窃。 【故事】宋朝的苏东坡珍藏了一块美玉,有一位章持的人请求让他观赏,暗中用一块燕石调换。苏东坡当时并没有发觉,等到抵达黄州后打开来看,才知道被章持所换,但他只是付之一笑。不久,章持被流放到台州死了,不知道这块美玉又归于何人所有? 以私废公。 【解释】为了私心而废弃公理。 【分析】以个人的喜怒恩怨,废弃了公理的是非曲直。在上位的人对于忠贞或奸佞都不加以分别,那么朝廷就会有奸臣互相勾结的祸害;在下位的人对于邪恶和正义不明察清楚,那么在朋友乡里之间,就会有同党攻击异己的嫌厌发生。更进一步的,对于喜爱和厌恶的萌生不得当,那么家中的父子,至亲的骨肉也会变成怨家,人情的掩蔽,没有比这个更大的。 【故事】宋朝的赵抃和范镇,因为议论朝政意见不合。等到王安石当宰相,痛恨范镇曾向神宗揭发他的过失,就趁着皇上问他范镇的为人时说:‘赵抃了解他的为人。’皇上就问赵抃,赵抃说:‘他是一个忠臣。’皇上说:‘怎么知道他是忠臣呢?’赵抃说:‘仁宗皇帝有病时,范镇率先请求储备皇太子,以安定社稷民心,前后上书十九次,等候了一百天,头发胡须因此都白了,不是忠臣是什么呢?’退朝时,王安石责备他说:‘你不是和他不合吗?’赵抃说:‘我哪里敢因私人的恩怨而废弃公理呢?’ 以上资料来自: 《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~集福消灾之道(精简本)》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 流通处:莲池净宗学会(No.16, Jalan Temenggung 19/9, Bandar Mahkota Cheras, 43200 Batu 9 Cheras, Selangor),2008年12月恭印 *** 备注: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 |
净空老法师讲述 “以恶易好”。遇到好的,总要自己占有;把次一等的,不好的,推给别人。 注解举例:“以恶易好,如铁易金,石易玉。”这种事很常见,尤其现在的商人,把铁镀金,当作金子来卖,把石头当作玉来卖,骗人钱财。造业最深重者,莫过于制假药、卖假药,伤害人命。眼前他虽然获一点点小利,将来必定堕阿鼻地狱。凡是关乎百姓生计的物品,如果“以恶易好”,罪业特别重。因为,凡是生活必需品,都是生命所依赖的。修善、修德都要从此等处下功夫,怎么能在此等处造恶业呢? 注解引禅宗四祖一段话:“境缘无好丑,好丑从心起。心若不强名,妄情从何起。”佛法修的是清净心,平等心。修行人的心中如果还有好丑、好恶,是烦恼现前。唐朝时,到中国来参访的韩国高僧元晓法师,是位净宗大德。他历尽辛苦,某晚,露宿郊外坟地。半夜,他口渴,看到旁边有水,捧起来就喝,以为是甘泉,喝得非常舒服。天亮一看,原来是死尸流出来的水,心中就觉得噁心、呕吐。这一吐,使他豁然大悟,说:“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。美恶自我,何关水乎?”一切唯心造。心如果清净、平等,尸水也很好喝。 我们要常常反省:自己处事、待人、接物如何?有没有犯这项过失?自己是轮回中人,还是极乐世界的人?如果真是极乐世界的人,就要表现给世间人看。世间人贪爱的,我们施舍。世间人要好的,我们要不好的。人们不要的,我们来要。释迦牟尼佛在世时,佛教僧团出家人穿的衣服称为“粪扫衣”。为什么称为“粪扫衣”?世人破旧的衣服,不要了,丢到垃圾堆。出家人把它捡回来,把还能用的部份裁下来,拼拼凑凑缝一件衣,所以出家人披的衣是一块一块拼起来的。因为资料不同,颜色不一,穿起来很难看,必须重新染一下,所以又称为“染色衣”。世尊做出榜样,教化世人。 佛祖教我们:要修福,更要惜福。世上懂得修福的人不少,而懂得惜福的人太少了。在发达国家,懂得惜福的人愈来愈少;在未开发地区,懂得惜福的人反而多。为什么?因为物资非常缺乏,人们对物力还知道爱惜。 “以私废公”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。有的人一旦有了一点地位、权势,就尽量用来谋取私利。收受贿赂,依佛法是犯盗戒。有人辩解说:“我没有去偷盗,是他送来的。”他不是心甘情愿送来的,是迫不得已。“盗”的手段、方法很多。凡是不应该得到的,无论用什么手段、方法,只要得到了,都犯盗戒。 “以恶易好,以私废公”,要依据事情的大小,影响面的广狭,影响时间的长短结罪。 我们现在流通佛法,无论流通经书,还是流通录音带、录像带,都涉及钱财。如果偷工减料,把财物据为己有,罪过很重。印书时,你有没有认真选纸张?如果希望这本书能传之久远,纸张要好。西方现在高级的圣经纸,可以保存两百年。一般纸张至多保存一百年,超过期限纸就变成粉。中国的纸张不如外国的纸张好看,可是耐久。毛边纸可以保存五百年,宣纸、连史纸可以保存一千年。如果印善本书,由图书馆收藏,希望保存久远,纸张就要好,不能过于计较成本。如果为普及、宣传,希望很多人都能得到,纸张差一点没有关系,量要大。所以,要分别考量,重点在哪里?怎样做才能尽善尽美?让读者拿在手上,生欢喜心。用钱,一分一厘都不能糟蹋,糟蹋就是造罪业。经手的钱财,公私尤其要分得很清楚。 “以私废公”,是完全顾虑到自己的利益,自己的方便,不顾大众。自己多一分方便,大众就会受一分损害。我们要作一个抉择,愿意学佛、作佛,还是愿意继续当凡夫?如果愿意学佛,作佛,就应该把众生摆在第一位,一切为众生,舍己为人,连活在世间都是为众生。 其实,“舍己为人”也是凡夫的观念。佛菩萨无我,没有自“己”,“人”就是“己”。为人就是真正为自己,为自己的法身,为自己的慧命。因此,“舍己为人”已经落到第二义了,已经不是正觉。什么是自己?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。所以,佛菩萨不以自我为本位,而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本位。这是凡圣在理念上的不同之处。 现代社会讲民主,其实,佛法讲民主最究竟。在佛的眼中,众生是“主”。佛菩萨为众生服务,服务时要顺从,正如普贤菩萨十愿所讲:“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”这是佛行、菩萨行。有些同修却以自己为主,要别人顺从自己,这就颠倒了! 以上资料来自: 《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~改过修善灾消福来》,新加坡净宗学会印赠,(净空法师于1999年在新加坡净宗学会早餐开示中讲述录音,整理成书),赠书处:新加坡净宗学会(No. 2, Lorong 35,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),承印者: C.W. Printing *** 备注: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~改过修善灾消福来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 |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