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 October 2023

轻松学佛法●第6篇:修心篇

学佛从哪里学起?
1 人在一世当中,能够过得最幸福、最美满是什么人?知足的人!

2 一生过得最有意义、最有价值、最幸福的人,不一定是大富大贵,不一定有财富,不一定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。

3 像祖师大德所示现,我们社会一般人看的是贫贱,他在社会上没有地位,这叫贱,贱是没有地位,贫是没有财富,但是他过得最幸福。

4 世间大富大贵的人,有地位、有财富,没有他幸福,没有他自在,没有他快乐。所以你要想成就究竟圆满、幸福自在,首先要懂得知足。

5 知足是大富,知足是大贵,世间人不晓得!何以说知足是大富大贵?知足的人全心全力帮助别人,帮助别人是种善因;既种善因,后面必定有善果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

6 知足之人决定修布施,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,他样样都在做,热心在做,他舍己为人地在做,所以他的果报就无比的殊胜。

7 不知足的人不肯布施,吝啬!贪吝是一切众生根本烦恼,所以佛教菩萨断烦恼,头一个就对准这个根本烦恼,教菩萨学布施。

8 六度,布施在第一个;四摄法,布施也是在第一个。知足的人能施,不知足的人不能布施,所以把布施摆在第一。我们要细心去观察,深深体会到这个意思,那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?自己就晓得了,从知足学起!


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我执
1 “无我、无私”,我常常念着这两句话。我们学佛,转恶为善、转迷为悟、转凡成圣,就从这个地方转。

2 众生念念当中,希求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这是恶,我们怎样帮助他断恶?我们自己先把它放下。你看,你们要的,我都不要;你们求,我都不求。

3 你们世间人要求富贵、要求名利,你看释迦牟尼佛示现的,他是王子出身,他要不出家,可以继承王位,他舍弃掉了。

4 世间人所希求的荣华富贵,释迦牟尼佛全都得到,统统舍得干干净净,为什么?那个东西是假的,不是真的,希求这个、享受这些,你冷静去思惟,那是造业。

5 你造的是善业,也不过是三善道的果报;造的是恶业,那就更可怕了!总而言之,你脱离不了六道轮回。

6 名闻利养,释迦牟尼佛连边都不沾!他饮食起居得大自在,别人供养什么就吃什么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、没有选择,这个人叫佛。

7 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,不仅仅是言教,身教、意教,三轮教学,真正做到“无私、无我”。我们今天最困难的头一关,就是有“我”。起心动念,念念有我,这就完了!

8 念念有我,这是轮回心,轮回心所造的业是轮回业。我们生生世世,无量劫来,都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,根本的原因就在此地。我们要怎样把轮回心转过来?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,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我执。


我执不破,你不能入门
1 古大德教我们,修行要从根本修。根本,就是要转贪嗔痴三毒为戒定慧,这是如来世尊教导我们的。三毒是烦恼的根,戒定慧是一切善法的根,这是善、恶两个根本。

2 修行要从根本修,我们要知道,根本说的是什么?根本从哪里下手?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常说的,根本的根本就是“我执”,“我执”不能不破。

3 世间人我执相当重,起心动念决定不把我忘掉,凡是做一桩事情,于我有没有好处,这是第一个念头。破我执是真实智慧,只要有我执存在,在整个佛法里面,大家都晓得,我执不破,你不能入门,大小乘都不能入门。

4 我们学佛学了多少年,功夫不得力,天天还在生烦恼。为什么功夫不得力?你没有去真干。天天读诵、天天讲解、天天研究讨论,不管用,这是在信解里打转转,没有去行。要行才能证,你不行怎么能证?所以真正肯行,这就是真实智慧。

5 真实智慧给我们带来两种殊胜的利益:一个是开悟,智慧现前;第二个,你得“真实之利”。真实之利,我们讲,是物质上的享受不缺乏,圆满了。

6 你得两种利益,福慧二足尊,这才有一点像佛,距离究竟佛虽然很远,但是你已经有这个样子,你已经像了。如果见思烦恼断不掉,不像,你还是十足的凡夫,无论怎么样修行,你都出不了六道轮回,修得再好,也不过是人天福报而已,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的。

7 人天福报不算是果,在佛法里讲,超越六道轮回才算是真的有了结果,所以真正佛法是三乘:小乘是声闻(阿罗汉),中乘是缘觉(辟支佛),上乘是菩萨、是佛,这才是真正的果报。

8 真实的果报,都是由断见思烦恼开始,我们今天如果不把自私自利舍弃掉,怎么行?佛的教学,最重要的是破迷开悟。什么是迷?我执是迷、自私自利是迷。我们执着自己的根身以为是我、执着自私自利,这是迷,这不是悟!


你能放下是真实慧
1 我们现在还没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我们在这个世间,不能离开社会,不能脱离人群,我们在生活当中,应该要怎么做法?佛教给我们,要守住“六度”。这六个守则,你要能守住,那就不错了。

2 六度,第一个是“布施”,布施就是放下。换句话说,处事待人接物总要看淡一点,不要太认真、不要太执着,这就是布施。你样样都认真、样样都执着,你的烦恼、妄想不容易断;你能把这个世间一切万法看淡,就容易断。所以,一定要放下。

3 念佛堂里头常常说“放下身心世界”,只提起这一句佛号,这个佛才能念得好,才能念得相应;又念佛又想前想后,这个佛号念不好,念得不会相应。所以一定要放下万缘,放下万缘就是布施。

4 为什么叫你放下?从事实真相来说,一切都是虚妄的,不是真实的,正如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、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”。这是佛在三千年前说的,三千年后,这个世间最聪明的科学家把这个话证明了。

5 在从前,都承认有物质,现在的科学家不承认了。这个世间没有物质,这些物象是什么?他们现在发现,这些物象是震动,就是光波波动的现象,不是实在的。如果是波动的现象,那不就是梦幻泡影?“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”,现在科学家发现的,跟经上讲的完全相同。

6 既然知道了物质不存在,你在这里面执着分别,那真的是妄想!不是事实,这是从理上跟你讲,你要放下;从事相上讲,俗话说“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”。“黄泉路上无老少”,不要以为你还没死,你能保得住明天还在?没有一个人敢说:“我能保得住!”

7 明白这个事实真相,我们就要把握着每一分钟的命光,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学习、去修行。佛为什么教给我们要放下?放下是真实,你放不下是虚妄;你能放下是真实慧,你放不下是无明邪见。

8 真正念佛的人,平常处事待人接物,样样都要看淡一些,不要太认真、不要太执着,得过且过就好。要紧的是什么?在人事当中,不动贪嗔痴的念头。你一生的功夫,就在临终一刹那做最后的决定!你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还是又回到六道轮回,就在那一刹那之间,这是平常不可以不留意的!


统统用一个真心
1 佛菩萨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都是用真心,都是至诚恭敬。我们对人对事对物,是不是至诚恭敬?如果是至诚恭敬,这个人就是佛、就是菩萨。

2 佛菩萨对人事物恭敬,决定是平等清净,没有高下的。凡夫的心不清净,也不平等,他是我的长辈、我的亲戚,我对他恭敬一点;那个人是我的冤家对头,我就恨透他,这是什么心?这是妄心。妄心是轮回心,不是真心。

3 如果你对待一切人还有分别,我喜欢这个人,我讨厌那个人,你这个念头是迷、是惑,是在造业,你没有觉。觉心是真心。你不是用真心,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,你还是生死凡夫,正是古德所说“喊破喉咙也枉然”,没用!

4 你想早一天成佛,希望成佛的道路上不要有障碍,要怎样才能办到?对人对事对物,都用一个真心。对你亲爱之人、对你讨厌之人、对你的冤家对头,统统用一个真心,决不用第二个心,那你就是佛,你就是菩萨。


用真心来布施,果报不可思议
1 同样是布施,事是一样,用心不一样、目的不一样,结果就不一样。

2 如果用真心来布施,如理如法的布施,布施的物很少,只有一点点,果报不可思议!这是我们没法子想象的,诸位要读《华严经》,你就晓得。

3 很小一点财物布施,变成无量无边的果报,为什么?称性布施。用的是真心,也就是以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布施,那个果报不可思议。

4 佛教给我们,布施度悭贪。悭是悭吝,自己已经有的,舍不得放下,这是大病。贪是什么?没有的想贪得,有的丢不掉,这是修行人的病根。


功德要自己修
1 什么是“功德”?“功德”这两个字的解释,一定要辨别清楚!现在很多学佛的人,把这两个字搞错了,他以为在佛门里面出点钱、出点力叫做功德,这个错了!

2 有些寺庙里摆了一个箱子,叫“功德箱”,大家以为放一点钱就是“功德”,这也是错了!

3 “断恶修善”是功德、“戒定慧”是功德,你丢一点钱进去,你的恶有没有灭?你的善有没有生?你的戒定慧有没有提升?不见得。这个“布施”,与“功德”毫不相关,所以这个是种福,“广种福田”,不是功德。

4 当年达摩祖师刚刚到中国来,梁武帝是佛门的大护法,他以国家的力量,替佛教建了四百八十多座寺庙,凡是喜欢出家的人,他一律都护持,所以不知道度了多少人,他自以为功德很大。

5 达摩从印度来,所谓“外来的和尚会念经”,大家都很尊重他,梁武帝便向他请教,说自己替佛门做了很多的善事,问他“功德大不大”,达摩祖师回答他一句:“并无功德!”

6 梁武帝他所做的,都不是功德的事情,所以以后梁武帝对达摩祖师很冷淡,没有护持他,这是话不投机,没有缘分。

7 实在讲,梁武帝所做的是福德,他如果问达摩祖师,“福德大不大”,达摩一定说:“很大很大!”

8 功德跟福德不一样,福德可以给别人,我的福报很大,我可以分一部分给别人享受;功德不行,功德就是我们的智慧、我们的才艺,这个无法给人;我的禅定、般若、持戒,也无法给人。所以,功德要自己修,别人没办法代修!


随喜的功德大
1. 世间善恶事情太多太多了,佛为什么特别提出“随喜功德”,实在讲,这一条的意义很深。
  
2. 佛知道一切众生的烦恼、习气是无量劫累积的,每个众生都有。什么习气?贪嗔痴慢。傲慢、嫉妒,这是与生带来的习气,不要人教的。
  
3. 你仔细去观察婴儿,两个差不多大的婴儿放在一起,一个婴儿有糖吃,一个没有糖吃,没糖吃的那一个,嫉妒心就起来了,谁教他,没人教他!
  
4. 随喜功德就是对治傲慢、嫉妒的,特别是对治“嫉妒”。嫉妒、傲慢是造罪业;极重的罪业,一念之间转出来,就变成无量的功德。一念之间,转过来就是功德,佛跟凡夫差别就在此地!
  
5. 众生就转不过来,随着烦恼流转生死六道;诸佛菩萨一念之间转过来了,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,所以,我们要学着会转,要转得快!
  
6. 转过来之后,人家修积多大的功德,你随喜的功德跟他一般大,决定没有差别!绝对不是说,这个人修积功德,他的功德大,我随喜的功德小,没这回事情,决定是一样大。人家修积真是很辛苦,你一随喜,功德跟他一样大,你看你的便宜占了多少!
  
7. 你懂得这个道理,佛教给我们,我们可以把阿弥陀佛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。怎么转法?佛教给我们“受持、读诵、为人演说”,你只要把这三句话做到了,你就转阿弥陀佛无量劫当中的功德,变成自己的功德。
  
8. 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讲,与阿弥陀佛同心、同愿、同德、同行,把弥陀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,这才是世界第一等的聪明人!


随喜功德,不可思议!
1 佛常常给我们说,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,破坏别人是伤害自己~~折自己的福,折自己的寿,你说冤枉不冤枉?这个道理很深,一定要透彻地理解,决定不干这个傻事情。

2 佛教给我们随喜功德,别人修多大的功德,只要我们随喜,我们随喜的功德跟他一样大。

3 他为社会、为国家、为众生做好事,我们没有嫉妒,决定没有障碍,我们还能够随喜,随喜是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他、促成他,这个功德跟他的功德一样大。

4 那他的功德是不是被我们占了一分?不是的。他好比一支点燃的蜡烛,我们也是一支蜡烛,藉他的光把我的蜡烛也点燃,这叫随喜。他的光明一分一毫没有减少,我的光明跟他一般大~~随喜功德,不可思议!


我们所获得的功德跟他一样大
1 善恶的标准,总的来说,就是“利他”跟“利己”。一定要记住:“利他”是善,“利己”是恶。这句话很多人听不懂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!

2 为什么说“利己”是恶?学佛,如果对佛法稍稍有一点契入,他懂得,为什么?利己,你“己”没有忘掉,“我”没有忘掉,你还有我执;我执不除,你三界出不去!你说,“利己”是不是恶?

3 佛法头一个教我们学习的,就是“忘我”,《金刚经》上教给我们,“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”。学佛,先从“无我相”下手,从“无我见”下手!

4 无我,只有别人没有我,这个人修行容易契入,他契入佛境界的条件有了。念念执着我,你要晓得,有我,连带的,就有贪嗔痴慢、就有名闻利养、就有嫉妒障碍。

5 看到别人比我好,心里难过,严重的,“怎么样去障碍他,怎么样去破坏他”,那你就造恶业。你自己造的业,你自己要受果报!

6 你障碍别人的道业,你自己决定不能够开悟、决定不能够证果;你障碍别人的教学,你的果报一定得愚痴。如果我们能把念头转过来,看到别人有好处,能生欢喜心、能生随喜心,那功德就无量。

7 所以,我们要把念头转过来。从哪里转起?从自私自利转起。我们的心里头,不要有自己、不要有自私自利、不要跟一切人事物对立。我们的念头里面,不能有嫉妒、不能有控制、不能有占有。

8 佛法教给我们“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”,所以我们看到别人做好事,要生欢喜心、全心全力去赞助;没有能力赞助,口头上要宣扬,要赞叹。要晓得,我们随喜赞叹他、帮助他、成就他,我们所获得的功德跟他一样大!


眼前的花报就不可思议
1 我常常告诉同修:“什么时候你佛法通了,你就是菩萨,你的生活、工作,跟别人不一样。”

2 你没有学通,你的生活和工作都是为自己、为一家人的幸福,你一生就干这个事情。

3 如果你真正通达了,一切众生是主人,你是仆人,你会非常努力地工作,绝对不会懈怠。如果你的福报自己不享,让社会大众去享,这个果报不可思议!

4 为自己,果报很有限,纵然修善,善报也很有限,就算你五戒十善都持得不错,也不过是人天两道的福报。如果你一切都是为社会、为众生,现前的花报就不可思议。

5 我没有学佛之前不懂事,自私自利,非常吝啬,生活过得非常辛苦!学佛之后,受章嘉大师的教诲,这个观念改变了。我跟他见面头一天,他老人家就教我“看破、放下”,教我要学“布施供养”。我很听话,我依教奉行。

6 我对自己非常清楚,我这一生不但没有福报,也没有寿命。照佛家因果来说,我过去生中,大概是偏重在修慧,修慧不修福,所以没福报。

7 因为还有这么一点智慧,就是能够孝亲尊师,能够听话,能够辨别好歹。我依照老师的教导认真努力去做,这有五十多年了,你们现在看得到我的福报。我的福报在哪里?不是有钱,我没钱。我得到许许多多人热烈的爱护,我觉得这个福报太大了!

8 我们讲经,利用高科技的传播工具,向全世界传播,全世界的人都能听到。我们大家在一起学佛,至少有两亿人以上,不会在两亿人以下的,眼前这个花报,就是依教奉行所带来的,所以要为众生,不为自己!


四依法,这是佛的遗教,我们一定要守住!
1 释迦牟尼佛灭度的时候,教给我们弟子四依法:第一、依法不依人;第二、依义不依语;第三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;第四、依智不依识。

2 四依法第一条是依法不依人。诸位要晓得,法是性德、是圆满的,如来证到究竟极果,从圆满果德当中流露出来的。

3 为什么不能依人?人修得再好,性德未能全彰。等觉菩萨还有一分无明未破,他所证的性德没圆满,道理是在此地。

4 佛陀在世以音声为教体,佛灭度之后,弟子们将佛所说一切法集结,把它记录下来写成经典,经典就是佛的教科书。

5 经典是佛从性德里面流露出来的,换句话说,我们依经典就是依性德,我们要懂得佛的意思,要依教奉行。

6 现在是末法时期,魔强法弱,魔多佛少。魔有能力障碍正法,不能毁灭正法。所以只要你能接受正法,认真修学,外不着相,内不动心,魔对你也无可奈何。

7 魔喜欢帮助那些迷惑颠倒的人~~不能接受正法的人,增长贪嗔痴慢、增长自私自利,帮助他们造作恶业,看到他们堕阿鼻地狱,他很开心。

8 今天人业障深重,虽然学佛了,还是迷惑颠倒,依人不依法,这就坏了!

9 一定要记住佛的话,依法不依人,法是什么?法就是经典,要以经典为依据,对经典要深信不疑。

10 经典里面所说的这些理论、方法、境界,我们要深信不疑,要依教修行。现在有很多人批评经典、毁谤经典,甚至还要改造经典,那些都是妖魔鬼怪,我们要认清楚,不能上他的当。

11 第二条是依义不依语。“义”是佛讲的意思,“语”记录下来就是文字,文字不过是语言的符号而已。

12 所以我们要依义,语没有关系,多说几句、少说几句无所谓,只要意思对就行了,这是重要的一个标准。

13 佛在经上说了很多名词,名词不同,意思是一样的。一桩事情,佛为什么说许多名词?这是有用意的,这种说法的目的是破执着,是教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,不要执着言说相。

14 第三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。简单的说,能帮助你在这一生当中脱离轮回,了生死出三界,这叫了义;如果这个经典没有办法帮助你这一生超越六道轮回,这个经典就叫不了义。

15 法门也是如此,不能超越三界的,这个法门是不了义的法门;能够超越三界生死轮回,这叫了义的法门。

16 我们今天看看所有的法门,这个法门可以叫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个法门就是了义的法门,这个经就是了义经典。

17 第四是依智不依识,智是智慧、理智,识是感情,学佛的人要依理智不要依感情。依感情,生死一边的事,是轮回!依理智才能超越。所以,时时刻刻待人接物要有理性,不要重感情。

18 今天佛不在世了,我们能守住佛的遗教~~四依法,就如同在佛的身边没有两样。所以修学佛法,无论是大乘小乘,一定要守住佛的四依法。


戒律很重要
1 我最初学佛的三年,亲近章嘉大师,我每个星期跟他见一次面,大概有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时间。这三年当中,他老人家有的时候,轻描淡写、不经意地会说一句:“戒律很重要!”

2 他老人家圆寂之后,我想一想:我跟他三年,学了些什么东西?“戒律很重要”这一句话的印象最深,因为至少听了差不多有三、四十遍都不止,每一次他也不罗嗦,就是这么一句“戒律很重要”。第一次讲的时候,讲得比较详细,戒律,他用一个比喻。

3 他说:“譬如我们从台北到高雄坐火车,坐火车先要买火车票,持戒就像你手上拿着这一张车票,你拿着车票才能上车,中途还要拿着,车上还要查票的,决定不能丢掉,到站之后还要收回;戒律就像这样的,自始至终。”这就说明持戒非常重要,决定不能够疏忽。

4 因此,我们对于戒律才重新去肯定,重新去认识。大小乘经上,世尊都说过,“因戒生定,因定开慧”。我们要求的是定慧,戒行是定慧的基础,没有这个基础,定慧决定不能成就,这也就说明现代人学佛,何以不如古人,原因在此地。

5 戒律有“止”、“作”两种方式:“止”是禁止,决定不能做的,做了就破戒;第二种是“作持”,你一定要做,你不做就犯戒;所以有“止”、“作”二持。像五戒、十戒都是属于“止持”,决定要禁止的。戒律的精神我们要记住,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!“止”是诸恶莫作,“作”是众善奉行。

6 凡是有利益于众生的,那就一定要做,不做那就犯戒,这在大小乘戒律里面都有例子。我们今天读戒本,戒本上只是举例而已。戒条是不是有修正的必要?有。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!

7 根本大戒,超越时间、超越空间,不需要修订。譬如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这五条戒超越时空,三千年以前这样做正确的,三千年以后的今天还是不能改变的,这叫“根本大戒”。

8 除根本大戒之外,戒律当中多分都是生活规范;生活规范,当然因时因地就不一样了。所以每一个道场,都有它自己的规矩,都有它的常住公约,这个就对了,这就正确了!


只管自己,不管他人/戒律是戒自己的
1 佛家的戒律是戒自己,不是戒别人的,所以佛法这个戒律,真正值得我们赞叹。戒律,我们自己守,不管别人,别人守不守与自己不相干。

2 六祖说得很好,若真修道人,不见他人过,不见他人过,你就得定了。自己修行得好,看这个也不顺眼,看那个也破戒了,戒律持得再好再严,不会得定。为什么不得定?心地不清净,心不平等。

3 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定是清净平等心,看到别人不持戒、破戒,心生烦恼,怎么能得定?一定要知道,定是清净平等心,这个很要紧很要紧!

4 一心决定是清净、平等的,如果我常常拿戒律衡量别人,我这个“一心”这一生当中决定得不到。我的戒律学得很好,看到他今天又破戒了,他又犯戒了,我还能得一心吗?不能得一心。

5 佛的戒律真正是伟大,真正是了不起,他的戒律只戒自己,不戒别人。别人犯戒也好、破戒也好、持戒也好,与我统统不相干,我对于一切人决定不起心、不动念,我自己才能得一心。

6 所以佛教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守戒律,不要管别人,这真正是了不起!这种构想非常符合现代人讲的科学精神,纯粹是叫我们自律而不律他。每一个人都能自律,每一个人都能容忍,自己守规矩,不管别人,这个团体当然和合。

7 别人不守规矩的,有,僧团里头有不守规矩的,佛教我们一个方法~~默摈。默摈就是不理他。不要管他,不要理他,我们的心才能保持清净。

8 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清净心,才能达到一心不乱,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。诸位要记住,我们修的是觉正净,学的是戒定慧,只管自己,不管他人,他清不清净、觉不觉悟,我们不要理会;一定要问问自己有没有觉悟,自己有没有清净,这个叫做学佛。  


观察自己,你才能成就
1 佛法的修學,是向自行内求,不是向心外求法,所以佛法称为“内学”。内是什么意思?内是分析自己、观察自己。晓得观察自己,你才能成就。

2 要观察自己,决不能够观察外面;你要去观察外面,在佛法讲,你是外道,学佛学成外道了。什么是外道?心外求法。

3 六祖惠能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讲,他怎么成就? 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”。世间是外,最重要的是返照自己,这才能成就。

4 外面是一面镜子,镜子是照自己的,不是照别人的,这里头含义很深,丝毫都不能错。古往今来,修行的人多,成就的人不多,什么原因?向内照就成就了,向外照就错误了。

5 《楞严经》里面,“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”,菩萨讲他自己怎么修行证果的?他用的是耳根,“反闻闻自性,性成无上道”,你想想看这味道。

6 他耳朵不向外面去溜,接触外面的声音,往里头回光返照,人家用这种功夫证得等觉的果位;我们凡夫的毛病是:眼往外面色相溜,耳往一些音声上溜,都是对外,不懂得回头。

7 菩萨们厉害,他见色,见了之后,他能回光返照,一返照就见到“色”性;耳一回头,就见到“闻”性。那个性是“自性”,禅宗里面讲“明心见性”。

8 所以回头就见到,不回头你就着相了。“色声香味触法”都是相,叫六尘,你着了六尘的相;回过头来,你就见到六尘的性~~佛门所讲的“明心见性”,就是这么一回事情。 

9 着相,决定起妄想分别执着;见性,妄想分别执着就没有了。妄想是无明烦恼,分别是尘沙烦恼,执着是见思烦恼,大乘法用的方法巧妙,不但能断烦恼,它能够快速地断烦恼。我们学佛要在这些地方下功夫。

10 所以真正修行人在哪里修行?佛经上常常讲的道场。道场我讲得很多,一切时一切处,只要你会用功,就是道场。道场不是建筑很庄严的佛殿,不是!

11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没有一切建筑,石窟里头、大树之下、草原之上,佛在那里一坐,大众围绕,就讲经说法,那就是道场。所以要懂得“道场”两个字真正的意义。

12 《维摩经》上,维摩居士讲,“直心是道场”,说得多么简单、多么究竟。换句话说,你起心动念与法性相应、与性德相应就是道场;如果与法性、与性德不相应,就是坐在寺院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塑像面前也不是道场。    


佛是教我的,不是教别人
1 我们展开经卷,一定要晓得,“佛是教我的,不是教别人”,我们要明白这一层道理。

2 教我的,我就得认真好好地学;不是教别人的,别人认不认真与我不相干。所以自己要想成就,首先要肯定,三藏十二部是诸佛菩萨教导我的。

3 我要发心作佛弟子、我要发愿接受佛菩萨的教诲,别人学不学与我不相干,这样你才能真正做到,像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,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”。

4 学佛而不能成就,就是这个地方观念颠倒了,“佛是教你的,不是教我的”。

5 天天责备别人,“你破戒了,你犯戒了”,完全没有想到自己,起心动念都是找别人麻烦,这样造了一身的罪业,最后的结果三途轮转去了,亏还是自己吃,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

6 我学佛,至今已五十八年,我心行在道、在经论上,我没有一天不读经。我读经不像别人,别人读经是增长知识,我读经是学佛。

7 我常说,经典里面的教诲,佛不是教别人,佛是教我的。我下定决心把它做到,把它落实在我的生活当中,这样子我才有受用。

8 我学佛,不是为别人学的,我学佛是为自己学的,是为提升自己的灵性。帮助呢?帮助真正好学的人。对大众讲经这是结缘,他听多少是他的事情,他领悟多少也是他的事情,不能勉强。


管别人的事,烦恼就现前
1 修行人最好不管别人的事,为什么?管别人的事,烦恼就现前。

2 一定要晓得,修行是修我自己,不是修别人!如果拿佛法理论、戒律做一个标准到处去衡量别人,那你就错了。自己顾自己都来不及,所谓自顾不暇,哪有时间去管别人的事情?

3 我也见到有一些持戒很严的人,戒律持得很好,自己觉得很了不起,常常听到他批评“这个人破戒,那个人犯戒”,气得气呼呼的。

4 我就想到,他不可能成就,为什么?他心不清净。看到这个破戒,那个不持戒,他就生烦恼了,他心就不平了,心就不清净了。

5 六祖在《坛经》里面讲得好,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”,为什么不见他人过?因为他只戒自己,不戒别人。

6 他自己守戒,不要求别人守戒,别人守戒也好,犯戒也好,与自己不相干,所以他修道能得清净心。

7 六祖讲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”,世间有没有过?过太多了。什么叫不见?不是你眼睛没看见,不是耳朵没听见;眼也见,耳也听,眼见耳听为何不见?心清净,没有放在心上。

8 我们今天修行之所以不能成就,原因在哪里?天天看别人的过失。眼睛看别人过失、耳朵听别人过失、嘴里头说别人过失,这叫造业!天天不断地在造业,念佛还想往生,这不可能的事情!


无事才是真正的好事
1 佛说法是应机说法,你是什么样的程度,就给你说什么法门。你是下下根人,眼光短浅,你没有想要脱离轮回,佛就教给你“断恶修善”,防止你堕三途恶道。

2 你是中上根性,佛一定劝导你把世缘放下,一心一意念佛求生西方净土,这是佛的大慈大悲!

3 我们世间人心地不清净,什么样的慈悲愿力都是假的;大慈大悲一定要在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圆满成就,禅宗庞居士一家,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。

4 唐朝时候,庞蕴居士非常富有,他学佛之后,把他家里所有金银财宝装上一条船,船划到江中心,砸个洞,船沉下去了。他搞这一套,实在讲,就是教世人一句话,“好事不如无事”。他留这一句话给后人。

5 我们是凡夫,会受外面境界诱惑,那就记住,最好持戒。戒律是什么?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一事不如无事。无事才是真正的好事!

6 要时刻保持你的清净心!清净才会平等,这个要知道,这不是消极。今天社会为什么这么乱?李炳南老居士说得好:“社会上好人太多了!”

7 好人多不是好事吗?老居士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字,“好人好事”,然后把那个“好事”画一个圈,表示那是破音字。好人是什么?“好事”,喜欢多事。每个人都“好事”,都抢着做好事,麻烦大了!

8 真正的好事,佛教给我们“随缘而不攀缘”,永远保持心地清净平等。心地清净、平等、慈悲,你做的事,样样都是好事,那才是真正的好事!如果心不清净、不平等、不慈悲,做的好事,不是真正的好事。


迷时无失,悟时无得
1 我们的自性,它能变现这一切现象;而且这个变现是天然的。“天然”是讲这个妙性,性是本有的,佛学名词叫“法尔如是”。既然是天然的,为什么不写个天然,搞个“法尔”?天然的对面是因缘,总是落在两边,为了使我们不落在两边,所以起了这个名称“法尔如是”。

2 《楞严经》说得好,“非因缘非自然,法尔如是”,两边都不落,不得已称之为“妙性“,它不是修得的,它是本有的,我们现在诸位有没有?有,完全显露在面前;虽然显露,你自己不觉得,这无可奈何。

3 佛菩萨看得清清楚楚,所以佛看你是佛,你跟他没两样;菩萨看你是菩萨,你跟他没有不同,而是你自己迷,这个没法子。怎么叫自己迷?你心不清净,一天到晚胡思乱想,这就是自己迷。佛菩萨为什么不迷?佛菩萨一个念头都没有。

4 释迦牟尼佛天天说法,说了四十九年,一个字没说,你相信吗?不相信。为什么不相信?因为你迷了自性。迷了就不相信,你要是觉悟了,你相信。佛天天在说法,怎么没说一个字?他的心四十九年没动过,如如不动,确实没说一句话。所说的是什么?人家来问,随问随答。几时你能把这个事实真相看出来,你就觉悟了。

5 我们现在迷,我们这个天然的妙性有没有失掉?没有失掉,一天到晚起作用,起迷惑颠倒的作用。觉悟了,起菩提涅盘的作用;迷了的时候,天天起生死烦恼的作用。其实生死烦恼跟菩提涅盘是一不是二,是一桩事情,都是妙性起用。

6 悟了,把它叫个名字,菩提涅盘;迷了,叫它做生死烦恼,只是换名词,还是那个作用。可是迷悟,你的感受大大的不相同,悟了,感受是无比的自在;迷了,那个感受是无边的痛苦,苦海无边!这个不一样。

7 既然迷时不失,所以觉悟了也无所得。《心经》到最后给我们说,“无智亦无得”。智是能证之智,得是所得之果。无智亦无得,为什么?本性既然是天然的,没有得失~~这个里头只有迷悟,没有得失。

8 “迷时无失,悟时无得”,迷是它,悟还是它,你要是在这个地方参透,晓得迷悟不二,你真正入这个境界了。你要是认定迷悟是二法,有迷、有悟,又搞成边见~~这是佛法的难处,很不容易悟入就在这个地方。


法身是真我,法身不生不灭
1 佛法里面告诉我们,法身是光明的,光明遍照法界。法身是无始无终,法身是体,它不是物质,也不是精神。法身无处不在、无时不在。法身没有生灭,所以叫“常”。我们肉身有生有灭,法身是真我,法身不生不灭。

2 宇宙从哪里来的?生命从哪里来的?众生从哪里来的?世间一切法从什么地方变现出来的?从法身变现出来的。能变的这个体,我们就叫它做法身,一切法都离不开它。

3 法身,跟诸位说是共同的,不是某一个人专有的。经上说得很明白,“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”,法身是相同的。我们跟佛是不是共同一法身?当然!法身是平等的,法身是大家都相同的。

4 佛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,“法身遍一切处”,法身是一切万法的理体,当然是遍一切处的,佛证得了。

5 我们要问了,佛怎么证得的?这一点很要紧,证得法身就叫成佛。分证叫菩萨;圆证就叫佛;迷失了法身,这叫凡夫。

6 法身既然遍一切处,我们之所以不能证得,就是我们的心量太小了。我们的心量不能够平等地遍一切处,我们在一切事物里面起分别、起执着,于是遍一切处的清净法身就不能证得了。

7 我们净土法门修行的纲领是平等、清净、慈悲。平等是理,清净是自受用,他受用是慈悲~~清净、平等、慈悲是一而三,三而一。

8 清净、平等、慈悲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,是我们自己法身理体,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它念出来,我们的成就跟诸佛菩萨平等。
 

人有两条命
1 人有两条命,一个身命,一个慧命~~身命得自于父母,慧命得自于老师。

2 我们的智慧,在佛法里头讲“法身慧命”。除身命之外,你要想到你还有慧命;除肉身之外,你还有法身。

3 如何能维系我们法身慧命?我们学佛。学佛,首先要自觉。第一个要自觉,自觉什么?我现在一身的病。

4 什么病?迷是病、烦恼是病、邪见是病、染污是病,太多太多了。

5 佛法把这个病归纳为三大类~~无明烦恼(妄想)、尘沙烦恼(分别)、见思烦恼(执着),这个病不轻!

6 无始劫以来,我们的法身慧命就害了大病,到现在,这个病是愈来愈严重,所以自己一定要觉悟。

7 佛在《华严》上说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佛的智慧德相都起作用,众生虽有,不起作用。为什么不起作用?佛说得很明白,“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”。

8 妄想执着是烦恼,破坏了你的法身慧命,你无量的智慧不能现前,过失在此地!

9 修行,要懂理论、方法,还要知道境界。知道境界好比认识路,我们自己功夫到什么程度,清清楚楚;前面路怎么走,还有多远,也知道得很清楚,决不迷失。

10 有些人不在定慧下功夫,处处炫耀他自己开悟了。还要请大法师给他印证,请密宗上师给他印证,那真是迷了!都给他印证了,这个开悟了,那个证果了,结果都是假的。

11 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浊恶不堪,在这个时代,怎样选择一个无上的法门,帮助我们一生成佛,这是大事。特别是这个时代的佛法,假的多,真的少,正是《楞严经》上所说:末法时期,邪师说法,如恒河沙。

12 你对邪法不认识,把假的当作真的,把不究竟的当作究竟的,你自己修不成,还要把这东西推销给别人,也误了千千万万众生的法身慧命,这个罪过就大了!

13 众生接触外面境界往往先入为主,如果先接受一些邪法,他把这邪当真的,以后遇到正法,他认为正法跟他以前所接触的不一样,他排斥,这是断众生法身慧命!

14 我们护持一切众生,是以正法滋养他的法身慧命。六道众生如果不闻正法、不肯念佛,就会断了自己的法身慧命。

15 有很多不学佛的人批评佛教,说佛教是迷信,说学佛的人迷惑颠倒。你问他佛教是什么,他不知道。为什么他说佛教是迷信?大家都说它是迷信。大家说它是迷信,他也说迷信,这个是很危险的。

16 你认为它是迷信,要说它是迷信,必须彻底去把它做一番研究,看它是不是迷信?决定不能含糊笼统随便来批判,这是免不了要造罪业的。

17 你自己误了你自己一生,那是小事,你自作自受;你耽误别人,这个罪过可大了!

18 那个人学这个法门,他一生就成佛了,你劝他不要学这个法门,把他又拉回六道里,这是破坏别人的法身慧命,这个业重了~~这个业是谤佛、谤法、谤僧,果报在阿鼻地狱。

 
这叫回光返照
1 我们凡夫业障深重,对于眼前世出世间一切事物,究竟哪是“真”、哪是“妄”;哪是“正”、哪是“邪”;哪是“是”、哪是“非”,搞不清楚!

2 我们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,天天在造恶业,自己一身的毛病不知道,还处处自以为是。自以为是,这就颠倒了,自己造了一身的罪业都不知道,还以为自己所作所为都是正当的,这个可怕到了极处!

3 现在是末法时期,凡夫的根性下劣,他的观念都颠倒了,为什么?他的心、他的思想、他的见解,从他生下来那一天就开始染污,愈染愈浓、愈染愈厚,他怎么晓得邪正是非?不可能。

4 中国从前念书人,他从小念圣贤书,对于真妄、邪正、是非、善恶,认识得很清楚;现在大家不念圣贤书了,完全凭个人的感情,“我认为这个善就善,我不喜欢的这就是恶”,这个问题就严重了。

5 每个人情绪不相同,每个人善恶的标准不一样,到底哪个是善?哪个是恶?于是乎问题就来了,这问题发展到最后,就是善恶没有标准了。善恶没有标准,那还得了吗?所以今天社会不安、世界动乱。根源在哪里?根源就在此地。

6 中国从前念书人,接受圣贤的教诲,对于一切法的想法、看法、做法,自自然然就有一个标准,古人所谓“读书志在圣贤”。学佛更不必说,学佛,我们的志是要作佛,佛是大圣!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就是去作佛,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!

7 我们对于一切事物的想法、看法、做法像个佛吗?佛是这样想法吗?佛是这样看法吗?佛是这样做法吗?诸位能常常这样想,这叫“回光返照”。佛门常讲“回头是岸”,怎么回头?这叫回头。

8 常常回头、常常反省,我们才会清醒过来。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自己要常常反省,常常回光返照,这样在造作一切业的时候,自然会收敛,不敢放逸。


修行要真修
1 在现代,佛学研究方面起了很大的变化,所谓是科学的方法,用西洋这些做学术的方法来研究佛经,表面上看起来很时髦、很新颖,其实我觉得比不上古人。

2 古人跟我们讲的是佛法,今人跟我们说的是佛学,佛学跟佛法不一样!佛法是教我们了生死出三界,佛学顶多只能把它当作一种学问来看,与了生死不相干、与断烦恼也不相干,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明了!

3 现代人学佛,一接触佛法就要求解,这就糟了!求知、求解,这种方法走的是知识的路子,不是智慧的路子,与“了生死、成佛道”决定不相干。

4 现代无论是出家、在家的这些大德们,他很会讲、他很会写,著作等身,你跟他谈谈,他烦恼一大堆!由此可知,他的著作那么多,说得那么好,烦恼不能断,这就没用处~~不能断烦恼,就不能了生死。

5 学佛要认真地去修学,不要搞花样,不要好奇骛怪,老老实实把这句阿弥陀佛念好就行了。所谓老实就是能够以古人为师,师法古人,不求新花样。

6 佛法里面没有贪嗔痴慢,心是清净的。心地清净,随缘而不攀缘,这是正法;邪法里面有染污,带着贪嗔痴慢、名闻利养这些东西,首先要辨别,我自己所修的是正还是邪?别人修的,搞正搞邪是他的事情,与我不相干!

7 我自己有没有走在邪道,这个与我关系太大了,所以辨别邪正是为自己,不是为别人。我们行为有了过失,把这个过失修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修行要真修!把自己的妄想、毛病、烦恼习气统统修掉,这才叫修行。

8 由此可知,修行与念经、拜佛不相干~~你经念得再多,一天念八个小时,佛拜得再多,一天磕十万个头,如果你身口意三业行为还是一样,那一点用处也没有,那就是古大德所说的“喊破喉咙也枉然”,为什么?有口无心!


真修行是改习气
1 很多人对“修行”这个词严重误会,以为每天把早晚课做好,每天读多少经、念多少佛、拜多少佛,这就是修行。这样的修行,贪嗔痴三毒烦恼没有减少,还是堕三途。

2 这样的修行是有点福报,在畜生就变成人家的宠物,很享福。所以我们一看到人家的宠物,我们知道,前世是念佛的,修行的,愚痴没有改过来。

3 你看到山神、土地神、人家供的这些神,就晓得这是前世学佛的。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?贪心没有断。所以一定要知道,真修行是改习气。

4 佛法重实质,不重形式,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只有讲经教学,没有形式;形式上大众在一起修行,是以后祖师大德们提倡的。修行是个人事情!自己认真努力断烦恼,把自己的贪嗔痴习气除掉,这才叫修行。


历事练心
1 修净土,在修一切法门里面,我自己几十年当中所体验的,它妙!妙在什么地方?不管我们在什么环境里头,待人接物当中,我们就修一心,它没有障碍。

2 顺境里面大家欢喜我,我修一心,没障碍;逆境里,这个恨我、那个讨厌我,这个骂我、那个想打我,我还是修一心不乱,还是不妨碍。这是在自己心地里面修,不受外境影响。

3 但是修别的法门会受影响,譬如初学参禅,你一定要有很静的地方去打坐。念佛人,热闹场中一样“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”,口不念,我心念,不妨碍。行住坐卧都可以念,躺在床上也能念,但是躺在床上念佛伤身体,所以默念就好,金刚持也好。

4 今天说老实话,学佛修别的法门来不及了!不是别的法门不好,别的法门没有这么快、没有这么方便!这个方法是最容易成就的一种修行方法,可以说是毫不受外境干扰,像《华严》里头所示现的“历事练心”,事是什么?境界。在一切境界里练什么?练自己的清净心。

5 面对着外面境界,这个时候就看出自己有没有贪心?有没有嗔心?有没有愚痴心?就能看得出来。面对一切人与事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晓得空假中,这就不愚痴;顺境里面不起贪心,逆境里面不起嗔恚心,这就是一心不乱,这就是真正功夫。

6 所以你修行离开外面这个环境,到哪里修去?没地方修了。修行不能离开社会、不能离开人事环境,不能离开!因为什么?真功夫要从这个地方磨练。就如刀,刀要锋利,不能离开磨刀石。离开磨刀石,你的刀怎么锋利?

7 俗话说:要禁得起时代的考验,禁得起这些人事环境考验,在这里头练什么?练一心不乱、练清净心,你这个功夫才能成就。清净心就是自己的真如佛性,要在这个环境里把自己真如佛性给显露出来,一心不乱就是你自己的真如、就是自己的佛性。

8 大乘法里常讲“历事练心”,念佛人的定慧在哪里学?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,在这里面修禅、修定、修慧。明白这个道理,如果我们在境界里面起贪嗔痴慢、起分别执着,就要立刻警觉到,我们的佛性又迷了。如何能常常保持觉而不迷,这是真正的功夫,这是真正修行。

 
临命终时发脾气
1 佛在经上常讲,“火烧功德林”。我们修行,成就功德很不容易~~一生做再多的好事,修积再多的功德,一发脾气,心里一不高兴,一生的功德就全烧完了。

2 一定要知道,凡是会引起你发脾气的,都是魔现前。魔看到你功德修得那么多,没法子破坏,就想办法让你生气。你也真乖、真听话,就把功德烧掉,这是什么?没有智慧。

3 修积功德谈何容易!你想想从什么时候发了脾气,到现在没有发脾气,你就这么一点点功德。昨天发了脾气,你今天努力修积,你的功德只有一天,可见这个事情多难!

4 如果临命终时发脾气,那你这一生就完了!《饬终津梁》里面讲临终的关怀,这个往生的人他的床铺不能碰,为什么?怕他生烦恼~~他一生烦恼,一不高兴,一转眼就到地狱去了!


不能忍辱,这是大病!
1 人与人之间不可以结怨!结怨,生生世世都是麻烦,几世修行,菩提道上的障碍叫魔障,你要受很多折磨,所以佛教我们忍辱。

2 不能忍辱,这是大病!不晓得“不能忍辱”这个烦恼的严重,可以说是非常猛烈的伤害。佛在经上常讲,“火烧功德林”,你一发脾气,你的功德就烧掉了!

3 所以我们一般学佛的人,修福德容易,修功德难,几个人有功德?如果要说功德的话,你想一想,什么时候曾经发过脾气,到现在还没发,你的功德就这么多。

4 如果昨天晚上发了一顿脾气,从今天早晨起到现在,你的功德就这么多,发脾气以前的功德都没有了,这个事情要紧,特别要注意!

5 功德是定慧,积功累德好不容易,一发脾气,嗔恚之火把你的功德烧掉了,你的功德就没有了。你要是修行一辈子,到临命终时发一下脾气,那什么都完了,太可怕了!

6 所以,修行人最怕的就是嗔恚,所谓“一念嗔心起,百万障门开”,发一顿脾气,所有一切障碍统统都来了,业障都现前了。可是几个人能不发脾气?

7 所以说,对别人发脾气,什么人受伤害?自己受伤害。你骂别人的时候,别人受的伤害小,自己受的伤害太大了!

8 不能忍辱,喜欢骂人,别人受的伤害小,自己受的果报大,为什么?那是地狱的业因。你在造地狱的业因,这个麻烦大了!真正有智慧的聪明人,怎么会干这种事情?


看的破,忍不过
1 现在这个社会,五欲六尘的诱惑比古时候不知道要强多少倍,风气之坏,古今中外的历史都找不到。

2 我们今天学佛不能成就,原因在哪里?就是被五欲六尘障碍了。五欲六尘为什么会障碍你?无非是贪着。

3 读经多了、听多了,对于这些事情知道得很清楚,自己也会讲,为什么还会被它障碍?这就是一些人所说的“看的破,忍不过”。

4 为什么忍不过?习气太重,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太重了,我们没有在这上下功夫。


一切法得成于忍,小不忍则乱大谋
1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“一切法得成于忍”,出世间讲道业,菩萨事业,你要是不能忍,就不能成就。

2 连世间法也说“小不忍则乱大谋”,世间种种的事业,事业的大小与你忍辱决定是成正比例的~~你忍耐的力量愈强,你做的事业愈大;什么都不能忍耐,你的前途就有限。

3 佛教给我们许多的道理、许多的方法,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修正自己的习气、毛病,这不是一天、两天能成就的,是要长时间地修学。尤其是像经上讲,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,你没有耐心怎么能成功?

4 所以对于佛法修学,要有很大的耐心,这是属于忍辱。忍辱最主要的,是对治三毒烦恼里面的嗔恚。贪嗔痴,忍辱度嗔恚。

5 经上也常说,“一念嗔心起,百万障门开”,障是障碍,人一发脾气,所有一切障碍都来了,所以学佛,忍辱是功夫,我们一定要认真努力地修!

6 布施、持戒是修福、修功德,忍辱能保持功德;你要没有忍,你随修随失,这个就很可惜了!佛门有一句话说,火烧功德林,功德就好像树林,好不容易培养起来,一把火就烧掉了。这什么火?嗔恚之火。

7 诸位要知道,功德是定、慧,三学你要是得到定得到慧了,那个戒也是功德,戒定慧统统是功德;如果你持戒持得很好,没有得定,这个戒算福德,不算功德,所以定、慧很不容易培养。

8 人一发脾气,定就没有了,慧也没有了,统统没有了!我们讲修福德容易,福德你发脾气没有关系,那个福德在,不会烧掉的,功德就没有了,所以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~~要有耐心,要能忍。  
    

能忍,决定有好处
1 这个世间因为受业力的支配,想做一桩好事不容易,折磨很多!这些折磨从哪里来的?无始劫以来,我们造作的恶业所感。

2 俗话常讲“好事多磨”,为什么多磨?因为无量劫以来,冤亲债主太多了;换句话说,嫉妒你的人太多了,你想做好事,偏偏障碍你,不让你做圆满。

3 弘扬佛法,是出世间的大事,普度众生的大业,所谓“好事多磨”,好事愈大,魔障就愈多,所以“忍辱”是成就的一个关键。

4 “忍辱”,用通俗的话来说,就是忍耐。《金刚经》上一再强调“一切法得成于忍”,这很重要!一定要忍,对人要忍,对事要忍,对修行也要忍,不忍不能成就。

5 我们往昔、今生,造作的恶业太多了,所以在生活当中,在修行菩萨道里面,挫折、苦难是决定免不了的。

6 不要说我们没有办法免除苦难,我们看看过去诸佛如来,他们修行也免不了苦难,由此可见,我们修行要有成就,一定要忍辱。

7 佛在大经上教我们修忍辱,忍一切苦难,忍一切灾害。对于别人的嫉妒、毁谤、侮辱、陷害,我们要能够忍受得住,所谓是“小不忍则乱大谋”,一定要“能忍”。

8 能忍,决定有好处,为什么?能忍,这心清净,容易得定,修道容易成就!


不能忍的决定不是人才
1 自古以来大凡老师教学生,也就是讲“五年学戒”,五年学戒最重要的科目是修忍辱波罗蜜。你去看看《高僧传》,看看各宗的语录,你会发现非常普遍,学生拜老师,五年当中老师什么都不教他。

2 六祖惠能大师拜五祖之后,碓房里舂米八个月,八个月跟五祖没见过面。一般人说,我拜他做老师,八个月都见不了面,走了,我要跟他干什么?碰到这种人,祖师一定合掌,阿弥陀佛,早点走好。为什么?不能成就,他不是材料。所以头一个就是训练你忍辱,能忍他就有定。定之前方便是忍,没有忍哪来定,没有定,你怎么开慧?

3 由此可知,这么长的时间锻炼你忍辱,就是他在那里教学。他天天在教,虽然不跟你见面,他天天观察,天天注意你是不是真在用功,是不是真的在听经。开头就是训练,所以不能忍的决定不是法器,决定不是人才,走得再多都不可惜!如果对他挽留觉得可惜,那是你颠倒,是你的知见错误。

4 真正有智慧的人,他的看法、做法跟我们普通人不一样!普通人迷惑,普通人有感情,感情用事。真正有智慧的人,他是智慧观照,他不感情用事,他能忍。能忍就得定,这时候很容易一部经、半部经他就开悟,就大彻大悟,世出世间法一切就通达。

5 一个好老师要求的学生是这样的人,不是普通人,普通人你教一辈子也教不会。教他一样他就会一样,教他两样就会两样,不教他都不会,这个,你想想,一个老师他一生能教几个人?一个人也教不出来。一百年三万六千日,教三万六千桩事情,不教他全不会,这有什么用处?没有用处。

6 孔老夫子教学,“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”,老夫子不教,不收这个学生。为什么?死脑筋,木头脑筋。教一个会一个,孔老夫子不教。他教给你一样,其他的你都会通,这样的学生老夫子才肯教。所以孔老夫子教学也不是个个人他都收作学生,不可能的事情!他还是要考试,还是要有条件的。

7 佛家取材,就是取人取定,不管是显教、密教,不管是哪一宗,只要是真正的佛法,决定是取人取定。邪法那就不论了,邪法它的目标是在名闻利养,所以他不会对你有这么严格的要求。他只要你来,只要你捧场,只要你能送供养来,他目的就达到了。真正的佛法,这些东西统统不要,名闻利养全部都不要,道场也不要。

8 黄念祖老居士的看法,跟我们完全相同。道场不要大,不重形式,不重外表,不重人多,不搞热闹,同修贵精不贵多。修行重见性,不重感应,不重神通,不搞这些东西!念佛,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,修一心不乱;凡是障碍一心不乱的,我们一定要远离。能忍、有定,念念都求一心的,十方如来都欢喜、都赞叹!


怎么才能成就?忍就能成就
1 我们学佛修什么?无非是去“贪嗔痴”而已。《金刚经》上说,“一切法得成于忍。”《金刚经》上六波罗蜜,它是教诫初学先修两样,一个布施、一个忍辱。

2 布施是放下,绝对不是说我有钱赶快拿去布施做好事情,那你可把佛的意思全搞错了,这个不是布施的真正意义。

3 真正的意义是要把你的见解放下,把你的烦恼放下,把这个布施掉~~把你的贪嗔痴布施掉,把你的身见、边见、见取见,戒取见、邪见布施掉,是这个意思。

4 单单把你的钱财布施掉,你来生得福报。现在我们世间有钱的人、有势力的人很多,过去生中就是修这个因得来的。你看他现在有了钱,道心没有了,不再修行了,不再念佛了,这个问题严重!

5 佛教给我们布施,是教我们放下一切知见,放下一切烦恼,是教我们把这些东西统统布施掉!所以修行功夫就在这个地方用。

6 《金刚经》虽然讲六度,只有布施、忍辱讲得最多,其他的略略带过去,可见得六度里面这二度是非常的重要。

7 “布施是度贪心、忍辱是度嗔恚”,一定要学忍辱,何况经上告诉我们:一切法得成于忍,世出世间一切法,你要想成就,怎么才能成就?忍就能成就。

8 中国佛教古大德的教学,你看看《禅林宝训》里面,有很多是专门教学生修忍辱,其他的他什么都不教,你就明了了。“一切法得成于忍”,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,要常常拿这个反省检点。


开头学是要忍,慢慢的,忍都没有
 1 学佛,首先要学忍辱。忍辱是菩萨的大宝,在菩提道上许许多多障碍,忍辱能化解。

2 你看《金刚经》里,忍辱仙人修六波罗蜜,那时他是菩萨,遇到歌利王,歌利王把他凌迟处死。

3 忍辱仙人他被歌利王割截身体,如如不动,欢喜接受,没有一点嗔恚心,没有一点报复心。

4 没有嗔恚心,忍辱波罗蜜圆满;没有报复心,持戒波罗蜜圆满。

5 忍辱、持戒这两个波罗蜜圆满,连布施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统统圆满,所以忍辱仙人提前成佛。

6 歌利王成就了忍辱仙人,忍辱仙人知恩报恩,对他发了个大愿:“我将来成佛,第一个度你。”

7 菩萨说话算话,所以在鹿野苑第一个得度,第一个在世尊会下证阿罗汉果的是憍陈如尊者。憍陈如尊者的前身就是歌利王,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就是忍辱仙人。

8 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,这个故事的详细介绍是在《大涅盘经》里面,《金刚经》只是引证举例,没有细说。世尊给我们做这样的示范、这样的表演,慈悲到极处,我们应当要学。

9 我们遇到冤亲债主,总是过去今生有不愉快的事情,今天遇到了,他才来伤害,决定不能怪他。

10 我们要学忍辱,忍人之不能忍。别人没学佛,看不到三世,我们现在看到三世,他迷惑,我不迷惑,我要跟他一样,就大错特错了。

11 我们的烦恼习气非常重,如果不下定决心克服,这一生虽然有机缘闻到佛法,来生还是搞六道轮回,所以一定要学忍辱。

12 有人来欺负你、侮辱你,甚至于陷害你,这是好事,你要能忍,什么原因?替你消业障。如果你不知道报恩,还要报复,那你学什么佛?你根本就是在学三途。

13 我们要学佛,一定要能忍。开头时勉强,真正能忍,慢慢的就变成自然。开头学是要忍,慢慢的,忍都没有。

14 我学佛之前,修忍,忍得很苦。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,不要忍了,怎么样?化了,得受用。忍是属于定,这一化了,智慧开了。

15 能忍,然后才能得定,才能得清净心;不能忍辱,这个人在佛法里面修学,充其量将来当个佛学家而已。

16 佛学家对于大乘经能够理解,也能言善道,说得天花乱坠,但是不肯修行,将来该怎么轮回,还是怎么轮回。

17 在《金刚经》里面,佛虽然讲六度,只有布施、忍辱讲得最多,其他的略略带过去,可见得六度里面这二度是非常的重要。

18 布施是叫你放下,是修积功德;忍辱是成就功德,这个功德就是定慧。一定要学忍辱,何况经上告诉我们,一切法得成于忍,世出世间一切法,你要想成就,一定要忍,不忍不能成就。  
    

禅定
1 佛法的修学着重禅定,不着重研究。经典愈研究是愈糟糕,愈差错;你心定,你心清净,你就全都明了了。

2 所谓觉心不动,你只要心定下来,就与你的觉性相应了。佛法不是知识,它是智慧。知识是从分别心里面显现出来的,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显现出来的,它不一样。

3 念佛人修清净心,清净心就是禅定。佛法法门虽然很多,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这是说明方法门径很多,修什么?统统修定。

4 定是佛门修行的关键,也就是说,我们要恢复本性、恢复真心,用什么方法?用定。念佛人讲“功夫成片、一心不乱”,那就是禅定。

5 净土宗是用“持名念佛”的方法修禅定!没有一个法门不是修定的,你认为只有禅宗才修定,那你就搞错了!

6 禅定不是心里什么都没有,不是的,禅定是清清楚楚、如如不动。禅定不是闭着眼睛参,是睁着眼睛参的,六根见外面六尘境界清清楚楚。

7 要不要打坐,跟“禅定”没什么大关系!真正高明的“定”没有迹相,行住坐卧都是“禅定”,嬉笑怒骂也是“禅定”。

8 《坛经》里面说:外不着相叫“禅”,内不动心叫“定”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你不着相,就叫做“禅”;心里不起贪嗔痴慢,心里清净不起烦恼,就叫做“定”。

9 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”,就是“外不着相,内不动心”。遇到任何事情,都要练习心中了了分明,如如不动。“如如不动”就是内心清净,没有妄想分别执着。

10 六根接触六尘,不被外相所迷,什么境界现前都不动,你把“能见所见”舍掉,心清净了,很容易得定,定境会现前。

11 佛菩萨的心是“定”的,凡夫的心是“动”的。佛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变成智慧、变成禅定;凡夫可怜,凡夫一接触外面境界,它就变成妄想分别执着,这是我们必须要警觉的。

12 修学的功夫,初步就是伏烦恼。烦恼伏住,在念佛法门就是功夫成片;如果烦恼伏不住,功夫没成就。

13 有道行的人,言语必少,因为他的心是定的。修行人要喜欢寂寞,无愿无求,心常住定中,才能成就三昧。三昧落实在生活中,落实在工作中,落实在处事待人中,才是真正的禅定。

14 三昧是印度话,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,正是正常,受是享受。正受就是禅定,禅定才是真的正常享受,也就是《阿弥陀经》所讲的一心不乱。

15 《阿弥陀经》里面最重要的两句话就是:一心不乱、心不颠倒,这八个字是全经的主体、中心。用什么方法修?就是用一句佛号,直截了当修一心不乱、修心不颠倒。

16 一心不乱是最高的禅定,性定,称性的大定;心不颠倒是最高的智慧,所以念佛声声都是福慧双修。

17 念佛功夫有三个等级:初步的功夫是功夫成片,这个没有得禅定,是相似的定;念到事一心不乱,那就是禅定,所谓念佛三昧;念到理一心不乱,那就是上上禅定。

18 真正有功夫的人预知时至,没有病苦,如入禅定,这是真功夫!修行有没有真功夫,就是最后那一招~~看你怎么走法。


禅定可以突破时空
1 现代科学家证实有过去、有未来,也知道我们可以回到过去世,也可以进入到未来的境界,但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回到过去;我们修行人知道,我们用高深的禅定的功夫,就能够突破时空,回到过去、进入未来。

2 现代许多地方流行一本畅销书,《圣经的密码》,传说这本书是三千年前写的,所写的事情是我们现代这个世间所发生重大的灾难。这是一本预言书,三千年前知道三千年后发生的事情,而且说得非常准确。

3 这本书的中文译本我看过,报导这桩事情是美国的一个新闻记者,他不信仰宗教,他看到这本书上所写的这些事情,非常惊讶!他也很聪明,他想像这个书不是上帝写的,如果是上帝写的,上帝应该有能力把这些灾难化解,而他只是提出警告,所以他认为这不是上帝写的。

4 他说:“这应该是一个很聪明、很有慈悲心的人,给这一个时代的众生,提出严重的警告!”这个观点实在讲相当客观。我们知道这个预言家是个聪明人,但是他不晓得灾难发生的原因,我们学佛的人知道。

5 凡是预言,无论是古今中外,理论根据只有两种:一种是从数学里面推断的;另外一种就是禅定。我想许多同修都念过《了凡四训》,孔先生给袁了凡先生算命,算得那么准,那也是预言。

6 了凡一生的休咎,几乎都被孔先生说中,孔先生是根据什么?他是根据数学来推算。他以生辰八字为依据,推算出了凡一生的吉凶祸福;如果他数学差一点,他就会搞错,那就算不准了。

7 算一个人比较容易,时间短;如果算世间的劫运,那就难,时间长。能算三千年之后的劫运,实在是不容易!所以,我们仔细看《圣经的密码》里面所写的,我们也能够肯定,这一份预言是从禅定里面产生的。

8 禅定的功夫,那不是数学,禅定可以突破时空,在禅定里面可以看到未来;未来三千年不算很长,所以他能看得到。这一份预言是从禅定里面产生的,比数学推算要可靠得多。数学推算会有错误,定中现量境界,几乎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正确!


看破
1 真正想学佛,真正想入佛境界,第一个条件,就是要看破。什么是看破?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了、清楚了,叫做看破。

2 佛教给我们看破,要怎样才能看破?多听经、多读经。经论经典字字都是无量义,听经、读经的时候,只要你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,一切法的真相就都在眼前,宇宙人生的真相,你就完全了解了。

3 一切法的真相,你明白了、了解了,你再也不会执着,再也不会分别,表现在行为上,你决定是“放下、自在、随缘”。

4 你看破了,你就会彻底放下,你在生活上,你必定会抱着这样的态度,一切随缘。一切随缘,绝不攀缘,你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和自在。

5 看破是智慧,放下是功夫!给诸位说,放下是太容易了,真正难是看破。看破难,放下很容易!看不破,实在讲就是放不下,放不下就是因为看不破。

6 看破,用佛在《金刚经》上的话,非常容易懂,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、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”。你真的看破,你就不执着了;你真的看破、真的放下,你一切都不计较了。

7 你要是碰到一个人,他今天把你的钱骗去了,或者偷去了,你一点也不会忧愁苦恼,你会若无其事,没事!你今天得到了什么东西,你也若无其事,你的心不会被外面境界转了,为什么?得到的,空的;丢掉了,也是空的。“得无所得,舍无所舍,没有得失”,这才是事实真相。

8 真看破了,你立刻就放下,为什么?事实真相你彻底明了了,决定不会有妄想分别执着,不可能有的;如果还有这个,换句话说,你还是没看破,佛所讲的这个理,你没有真正体会到!


放下不是事上放下,是心上放下
1 大家都晓得,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,我看到他非常忙碌,从早到晚没有休息。他在七十多岁的时候,在中兴新村大会堂讲《佛学概要十四讲》,听众大部分是省政府的官员。他每个星期去一次,一共讲了十四次。

2 我们这些人都是常随众,他到哪里,我们就跟到哪里。有一天他当众宣布:他往生自在,他想什么时候走,什么时候就可以走;在这世间多住两年,也不碍事。我们听了这番话,几个同学就商量,老师既然生死自在了,我们就希望他能多住世几年。

3 经过再三斟酌,最后决定请他讲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这个经很长,他要不讲完,总不好意思走!这个提议是我提出来的。他以后也曾经说过,他说他把《华严经》讲圆满,再讲一遍《阿弥陀经》,他就走。

4 同学们来问我,老师住世大概要多久,我看他讲了二十多年《华严经》的进度,我说照这个进度来讲,他应该活一百三十岁,但是他九十七岁就走了。他九十五岁时宣布,这个经他不讲完他就要走了。他不要讲完就走,这里面当然是有种种差别因缘。

5 这是说明他往生自在,他想什么时候走就走,像这样的能力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。李老师的功夫到什么境界?我跟诸位说,绝对没有到事一心不乱,没有到这个地步,但是凡圣同居土的上三品,应该是没有问题。

6 如果要讲到事一心,理一心,那的确就不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有把握能做得到;但功夫成片的九品,我们是有能力做到的,问题是你能不能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?可是,诸位一定要晓得:这个放下,不是事上放下,而是心上放下。

7 事没有妨碍,妨碍的是念头;换句话说,妨碍的是你心里的妄想分别执着,这个东西碍事。起心动念这个有妨碍,事没有妨碍,真的是事事无碍!但是有的人说,事影响到情绪、影响到心理;他心上放不下,那这个事就有障碍了。

8 我们看李老师的工作量很大,大概他一个人做的工作,至少是普通人四、五个人的工作,由此可见,一个人的心地清净,事确确实实没有障碍,所以真正功夫是讲心地功夫,这比什么都重要!


究竟圆满的慈悲济世
1 我们是凡夫,一天到晚在造业。善业里面生贪爱,恶业里面生嗔恚;换句话说,见色闻声,你生烦恼。烦恼是什么?喜怒哀乐、七情五欲。你被业所系缚,不得自在,这是凡夫,业系凡夫。

2 佛教给我们放下万缘,就是放下业系苦,使自己在生活里面,无论处顺境或者是处逆境,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身心清净。身心清净就是在一切法里面不去分别、不去执着、不打妄想。为什么?这些都不是真实的。

3 佛放下了,佛劝菩萨放下;菩萨放下了,菩萨劝一切众生放下。不但理上放下,事上也要放下。这个话初学同修不能听错,事有自己分内事,有自己分外之事,分内的事要做,本分以外的事情放下,决定不做。不是说事放下了,本分之内的事情也放下,那就错了。

4 如果说本分之内的事情也放下,佛又何必辛辛苦苦讲经说法四十九年?讲经说法,普度众生,是佛分内之事,他做得很认真、很圆满;分外的事情,佛连边都不沾。商人经商,工人做工,各个行业,在他们是本分事情,在佛是分外之事,分外事情不沾,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

5 那我们要问,佛法除了教学,要不要做社会救济慈善事业?社会救济慈善事业都包括在教学之中,不是离开教学,但是特别去搞社会慈善事业,那你又错了。佛法的慈善救济,是从根本上救起。哪是从根本救起?根本是教你转恶为善,这从根本救。

6 一切众生的灾难,种种不如意,从哪里来的?从恶业来的。佛做慈善救济工作,不是从枝枝叶叶,是从根本,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。

7 佛家是“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”,不是世间人所讲的,他没有衣服穿了,去做几件衣服送给他;没有东西吃了,去送一点粮食给他,这是救一时,不是救永久。

8 诸位一定要晓得,最严重的、最大的灾难是什么?是六道轮回,是三恶道。佛讲经说法帮助我们觉悟,脱离六道轮回,这是慈悲救济到了极处!佛的教诲,是救我们永久,也不疏忽一时,由此可见,佛做的是究竟圆满的慈悲济世!


随缘度日就好,不要去计较
1 这个世间,什么都是假的,一样也带不去。真正念佛人,在这个世间,随缘度日就好,不要去计较、不要去争执。我们一心一意念佛,只有自己将来走得很潇洒、走得很自在、走得很欢喜,这一着是真的。

2 真正有智慧的人,这一生只要求这个,其他的都不求。其他的统统是六道轮回的生死业,搞这个干什么?念佛念得再好,搞这个轮回生死业,就不能往生。

3 世间法,尽心尽力去做,不要放在心上。把世间法挂在心上,那就是妨碍。世间法样样都做,样样都做得最好,样样都不妨碍;做完了,放下,心里头决定没有牵挂,念念挂着阿弥陀佛。

4 不需要用思考的那些工作,工作时也可以念佛。我们在《往生传》里面,看到宋朝的王打铁,打铁不需要用思考,那个铁锤打下去念“阿弥陀佛”,提起来“阿弥陀佛”,它不妨碍。所以一切不用思考的,工作的时候,对于念佛一点妨碍都没有。

 
舍得,舍什么?
1 净土法门的殊胜,不必经历三大阿僧祇劫,“一念”就超越了。一念是念什么?“一念”就是一心,心里不起心动念则已,起心动念就是阿弥陀佛,没有第二个念头。

2 不是说能念阿弥陀佛就能超越,而是“一念”。你现在能念阿弥陀佛,没错!你还能念许许多多的东西,你不是一念,你是多念,你是杂念。

3 多念阿弥陀佛,不能往生,不能超越三大阿僧祇劫;如果你能把一切妄念统统断掉,只有这一念,那就超越了。

4 这个帐,诸位要好好地去算一算,到底是极乐世界好,还是娑婆世界好?我们想常住在极乐世界,还是想常住在娑婆世界?两个世界要好好地比较。

5 真正比较出来,如果采取西方极乐世界,这里要放下、要舍得!此地舍,西方极乐世界得;此地不舍,西方世界得不到。舍得!舍什么?舍一切的妄念。

6 我们不但要舍,要舍得干干净净。真能舍尽,在一切环境里面都没有障碍,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,这就是上智。上智是不是有些特殊的人呢?不是的,人人都是上智。

7 你现在这个上智,是被五欲六尘染污了。把上智变成下智、变成无知,是被无明烦恼、五欲六尘缠缚了。所以,佛法常常跟你讲要解脱,把这些缠缚解开,把这些烦恼摆脱。

8 我们要把一切妄念舍掉,一心念佛。“一心”就是一念,心里不起心动念则已,起心动念就是“阿弥陀佛”,没有第二个念头,这样念佛就成功了。心中还有杂念,还有妄念,错了!


我们今天学佛,学佛学什么?
1 我们学佛,学什么?学佛的存心、学佛的大愿。佛的心,念念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;佛的愿,希望一切众生破迷开悟。

2 诸佛如来都是用真心,不用妄心。我们今天学佛,无非是恢复我们的本性,使我们从此以后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、起心动念,用真心,不用妄心。

3 为什么一定要用真心?我要作佛。凡夫,他有真心,他不会用,他用妄心,用妄想分别执著,所以起惑、造业、受报,这是很冤枉的一桩事情。

4 明白这个事实,就晓得诸佛菩萨与我们的差别在哪里?差别在用心。他用真心,我们不会用真心。所以佛陀的教化,就是教我们恢复本能,跟佛菩萨一样,用真心,不用妄心。

5 我们今天学佛,学佛学什么?学佛是学戒定慧。戒定慧是三服药,用来对治贪嗔痴。我们用戒来对治贪欲,用定来对治嗔恚,用智慧来对治愚痴。

6 一切众生最大的忧患是生死,这是一切众生没有法子避免的苦恼。学佛,能帮助你开智慧,慧能帮助你破无明,帮助你了生死、出轮回、圆成佛道。

7 一切诸佛如来出现在世,是为了什么?为了度众生。“度”这个字,用现代的话来讲,就是帮助众生。诸佛如来讲经说法,从来没有间断,就是为了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帮助众生了生死、出轮回、圆成佛道。

8 一定要知道,转恶业为善行、转迷惑为觉悟、转烦恼为菩提、转生死为涅盘,这是佛陀的教育。我们今天学佛,就是学作佛。所以,我们要发愿作佛、要发愿学佛!


大叩则大鸣,小叩则小鸣
1 我们听经,为什么不会悟入?我们一听经,就分别、就执着、就打妄想,这是没法子悟入的。我们看佛经里面,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,经还没讲到一半,开悟的人就有好多个了,什么原因?他们是一心谛听。

2 经上常讲“谛听,谛听”,谛听就是离妄想分别执着。你在听经,夹杂妄想分别执着,那怎么行?佛没有这样教导我们,我们自己错了,自己没有懂得佛的意思。

3 所以佛的经本有没有意思?没有意思。你要说经本里头有意思的话,那你是侮辱释迦牟尼佛。没有意思,佛为什么能说得出来?佛没有心、没有念头。

4 早年释迦牟尼佛在世,就有个比喻。佛的大弟子当中,智慧第一舍利弗,他讲经说法,大家都赞叹。有人向佛请教,舍利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智慧?佛指着身旁的一面鼓说,舍利弗的心像鼓一样,这里面什么都没有。

5 鼓的心是空的,你一敲,它马上就响,“大叩则大鸣,小叩则小鸣”。所以他给你讲经说法,你一问他,他立刻就回答你,不会说“我想一想再给你讲”。想一想就完了,想想,你里面就有东西了。

6 佛没有心,圣人没有心,他们所说出来的东西,是自然的流露。从哪里流露?众生有感,佛菩萨就有应。感应流露出来的,没有意思;有一丝毫意思,就流不出来,就堵塞了。所以,佛经典哪有意思,这个道理先要懂得。

7 正因为经教、圣人的东西确实如此,它没有意思;没有意思,我们去用它的时候,无量义。所以我常讲,长说、短说,深说、浅说,你只要会了,体会到了,你就得大自在,就能够普遍应一切众生的根机。

8 超越时间,超越空间,这叫经。时空人事环境不断在改变,经里面所讲的真理原则永恒不变,这是它的高明之处!在这世间,几个人写一篇文章能超越时空?这什么道理?现在我们明了,经是从心性里头流出来的,所以它永恒不变。


一切法他都不挂在心里
1 有几位初学的同修到这里来看我,问我佛法,他们总以为佛法是非常深奥的哲学。我告诉他:“不然,佛法很容易入进去,一点都不难。”

2 难在什么地方?难在你放不下!第一个要把世间名闻利养放下,你肯不肯?你肯,就入门了;不肯,佛给你说法也枉然,你也没办法入门。

3 这个问题是在自己,它跟哲学不一样。哲学,愚痴一点、根性钝的人,他是真不能入;佛法不然,佛法没念过书的,不认识字的,像六祖都能入得进来。

4 六祖凭什么?凭清净心,一切法他都不挂在心里。他心地清净、一尘不染,他就入进来了。

5 他不认识字,听人家念经,念经的人没有开悟,而他听了开悟。为什么?念经的人没放下,他虽然会念,他不开悟。听经的人放下了,虽不会念,他开悟了,就这么个道理。

6 不但世间法要放下,出世间法也要放下,为什么?出世间法放不下,心里面有拉拉杂杂的那么多佛菩萨名号,那么多经典,那都是障碍,你还是不能明心见性。

7 净土法门是顿教,顿教是一尘不染。你那个心不清净,不是被世间法染污,就是被佛法染污。所谓染污,就是动心。我们中国人讲七情五欲,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,欲就是五欲,财色名食睡。只要心里动了七情五欲,你这个心就被染污,你的心就不清净。

8 我们净土法门的修学,特别着重在清净心。心净则国土净,国土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。我们修学,不但世法不染,佛法也不染,那才叫真清净。所以你要觉悟,心才一动,就要晓得:自己被染污了,要赶快回过头来依清净!净而不染,这是佛法修行的总纲领。


这叫真学佛
1 李老师一生在台中讲经说法四十年,他劝你学佛、劝你皈依,不劝你受戒,因为他老人家知道,如果你受了戒而不能持戒,你决定堕地狱。为什么?你破坏佛教形象。

2 你受了五戒、受了菩萨戒,你还作恶,你还有贪嗔痴慢,你还有是非人我。那别人骂你,骂你就是骂佛、骂菩萨、骂三宝,你叫人造这种罪业,你不堕阿鼻地狱,谁堕阿鼻地狱?这个佛在《戒经》上讲得很清楚。

3 现在受戒很马虎,从前不一样。从前三坛大戒,出家人三坛大戒不是一次受,是分三次。受戒之前,你要学戒;换句话说,你都能做到了,这才开始登坛受戒。你还没有做到,怎么敢受?受了,决定要做到,做不到,决定不能受。

4 所以在家的五戒可以分开来受,五戒全受叫满分戒;五戒当中有一条不能做,这一条不受,受四条,叫多分戒;或者五戒里头,我只有一条能做到,两条能做到,你就受一戒、受二戒,叫少分戒,这很如法。

5 你一条都做不到,决定不可以受戒,做不到的也能受,那佛教就全部崩溃了,这还成什么教?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

6 你受过三皈,你就是佛弟子!佛弟子是人中的好人,人天的好人,天人都尊敬你。为什么尊敬你?你的德行,你的修持,令诸天对你尊敬。

7 你起心动念,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,这是三皈依。如果你还是迷惑颠倒,你还有贪嗔痴慢,还有邪知邪见,还有是非人我,鬼神瞧不起你,你是假的,你不是真的,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

8 所以学佛,学佛到哪里学?经教里头学。你不读经,你不学教,你到哪里去学佛?佛不在世了,佛留下来的就是遗教,我们能够依教奉行,这叫真学佛。只学佛教这个形式而不学经教,就是没有内容,这是假的,这不是真的。


知识跟智慧,是两桩事情
1 智慧从哪里来?自己本来有的。你去求智慧,没这回事情,你所求得的是知识。知识跟智慧,是两桩事情。

2 智慧怎么求法?要把心定下来。清净心生智慧,我们的心不定,心里面是乱七八糟的东西,所以它不生智慧,生烦恼。

3 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有的,只有心定下来,放下分别执着,般若才能现前;分别执着没有放下,见闻觉知,你所看到的是知识,不是智慧。

4 知识跟智慧是两桩事情,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,没有后遗症;知识能解决一些问题,可是后遗症一大堆。

5 现代人学佛,成就往往比不上古人!我们看看古人,你在《高僧传》、在《居士传》里面去看,古人学佛往往在三年、五年当中就得到成就;现在人学佛学一辈子,丝毫的受用都得不到,是不是今人不如古人?这个话不然。

6 现代人头脑比从前人聪明,现在人所得到的物质享受比古人丰富,为什么我们学佛成就不如古人?那是方法上错了。

7 这个方法错误,首先错在观念上!古人学佛学什么?学觉正净。现在人学佛学什么?把佛教经典变成世间学问来读,专门作外表功夫;换句话说,他求的不是觉正净,他所求的是知识。

8 知识再丰富不能解决问题,智慧才能解决问题。今天是知识爆炸的时代,什么叫知识爆炸的时代?胡思乱想的时代。它的结果如何?我想诸位都知道,它的结果是给这个世界带来大灾难。


你没有智慧,哪来的慈悲?
1 佛法讲慈悲,慈悲从哪里表现?从“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;善护身业,不失律仪;善护意业,清净无染”。

2 “善护口业”到“清净无染”,这六句表现的是大慈大悲;必须清净才会有慈悲,心不清净,哪来的慈悲?

3 智慧是从定生的,定就是清净心。心清净生智慧,智慧才能造一切善业。换句话说,你没有智慧,你哪来的慈悲?

4 你没有定慧的功夫,你看不到事实真相;你没有定慧的基础,你伏不住烦恼。佛家说,“慈悲多祸害,方便出下流”,慈悲方便没有智慧,就变成祸害,就变成下流,麻烦就大了!


你要入门后,才能登堂入室
1 我们修净土法门,念佛往生是我们的正行,现在为什么大家对正行疏忽?对净土往生经典了解不够透彻、不够深入。

2 要怎样才能契入经教?从《弟子规》、从《十善业道》入门。《弟子规》是第一道门,《十善业道》是第二道门,三皈五戒是第三道门,你要入门后,才能登堂入室。

3 所以没有《弟子规》,没有《十善业道》,三皈都没有。三皈我们讲得很清楚,皈依觉、皈依正、皈依净;如果没有《弟子规》,没有《十善业道》,你还是迷邪染。

4 我们修行没有根,功夫不得力,现在从根本上修,这就对了!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求大家学《弟子规》、学《十善业道》。

5 《弟子规》是世间法里头的根,是世间伦理道德、学问之根本;《十善业道》是佛法的根,无论大乘、小乘、宗门、教下,显教、密教,都是以这个为根。你不从根本上修,那你叫好高骛远。

6 譬如一个小学生,你让他到大学博士班,就算念十年,他能不能毕得了业?毕不了。原因在哪里?他底下基础教育没学过。

7 《弟子规》好比是幼儿园,《十善业道》好比是小学,这是根,你不从这上扎根的话,就很难入门,所以,还得从这个地方老老实实来学。这两门东西学好之后,你就有根,你就有本了。

8 根非常之重要,如果没有《弟子规》的根,没有《十善业道》的根,你佛法学得再多,那都是假的!


这才是佛弟子
1 我们今天说,“我是佛弟子”,这是你自己说的。我们自己配不配做一个佛弟子?如果自己不配做佛弟子,冒充做佛弟子,这个罪很重,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。

2 怎样才是个佛弟子?经上教给我们,孝养父母、奉事师长、慈心不杀、修十善业,统统要做到,这才是佛弟子。

3 一切时、一切处,待人处事接物,处处要学忍让,不怨天不尤人,欢欢喜喜过日子,这才是佛弟子。

4 学佛,真正依教奉行,言真、行真,令一切众生欢喜,是社会大众的模范,这才是佛弟子。


佛法治学像大树
1 今天,一般学佛的人为什么都不能成就?他学得太多太杂,所以不能成就。要想成就,一定要专精!专精一门,你的心就定了。

2 中国自古教学就是“贵以专”,要专心,专攻一门。这个法门你要是专修三年的时间,纵然不能达到一心不乱,功夫成片是决定可以达到。

3 到自己功夫成片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有把握,什么时候想去,就什么时候去。这个时候,有这样的功夫本事,再去看其他的经论就无所谓,你多学一点、多看一点,不碍事;没有到这个功夫,你多学是碍事。

4 学佛这个方法跟世间人治学不一样,胡适之讲做学问要像金字塔,先要博学,最后要专精,他讲的也有点道理,但要知道,这是世间法。

5 佛法不是如此,佛法治学像大树一样,先要有根,有一个干,然后枝叶花果才会遍布。它不像金字塔,它先要精,先要专,然后一切贯通,所以一经通则一切经通,一个法门通达了,一切法门都通达,它跟胡适之的讲法完全相反。

6 《六祖坛经》里面记载,法达禅师念过三千部《法华经》,一部念下来差不多要五个小时,一天念一遍,念了十年。经是念得滚瓜烂熟,但是意思他不懂,念了十年没开悟。

7 法达到曹溪去请教六祖,六祖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没念过经,他叫法达把经文念出来,《法华经》二十八品,法达只念到第二品,六祖说:“不要念了,我统统知道了。” 六祖给法达讲解,法达一听就开悟了。

8 为什么六祖有这个本事?他的心清净,心境一如,所以一切经都通达了。这一切经通达,说实在话,不是说他样样不学就明了,不是这样的,他不接触不知道,一接触就知道。  


根本智
1 学佛是要从根本修。“从根本修”里头最重要的,教下着重在根本智。什么是根本智?《般若经》上说得好,般若无知。

2 什么叫做“般若无知”?离妄想分别执著,叫“般若无知”。有妄想分别执著,就是《楞严经》上讲的“知见立知”。

3 “知见立知”是你从知见上建立的“知”,这就错了。这是什么?楞严会上佛说得很好,是“无明本”,妄想的根本。

4 妄想的根本,就是你自以为有知,这个“知见立知”就是“自以为有知”。诸佛菩萨这些大圣者,他们绝对没有这个念头,他们无知,永远是无知,没有知的概念,这念头不起来,真的灭掉了,所以心境是一不是二,这就超越哲学了!

5 哲学,心境是二不是一,他有能、所。佛法里没有能、所,能生跟所生是一不是二,能即是所,所即是能,这不可思议,所以这法界叫“不思议解脱境界”。

6 念佛的人、修净土的人一定要知道,我们求的是什么?我们所求的是西方极乐世界。极乐世界怎样才能求得到?佛在一切大乘经典里讲得很多,“心净则土净”。《阿弥陀经》里面告诉我们,“一心不乱,心不颠倒”,在《无量寿经》里告诉我们,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。总而言之,把它归纳起来就是根本智。

7 《心经》上讲的“无智亦无得”,“无智”就是根本智。可是诸位听了这个话,不要发生误会!“无智”就是根本智,这个世间有很多白痴的人,如果你认为他们都有根本智,那就错了。

8 这个“无智”是“无邪智”,他有“正智”,他没有“邪智”!这跟禅家讲“无念”的意思一样,他无“邪念”,他有“正念”,这就叫做“根本智”。


后得智是真实智慧
1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当年去见五祖,没说上几句话,五祖就派他到槽房里面去做苦工。他的工作是舂米破柴,八个月跟五祖没有见过面,你想想看,五祖传了他什么?

2 我们看好像没传给他什么,事实上,惠能大师是真正得受用!那是教他什么?教他修根本智。根本智就是教他把一切知见统统放下,恢复到心地清净,一念不生。心清净,心不动,也就是《金刚经》末后所说的,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”,就修这个。

3 他每天破柴、每天舂米,身在劳动,心里面没有一个妄念,他在黄梅是用这种功夫,完全在那里修清净心。“外不着相,内不动心”,他用这个功夫。这个功夫成就了根本智,根本智得到之后,智慧就开了。

4 智慧开了,老师不会再留你,老师如果再留你在身边,他对不起你,一定要送你出去参学。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根本智得到之后,去参学了。参学是什么?成就你的后得智。

5 但是你根本智没有得到之前,决定不能离开老师,你离开老师,那就危险大了,你就会出麻烦,为什么?你没有能力辨别邪正,没有能力辨别是非,乃至于利害,你都不能辨别,你不跟老师怎么办!

6 由此可知,根本智得到之后,就有这个能力。一切诸法,哪是真的?哪是假的?哪是邪?哪是正?哪是是?哪是非?一接触就明了,有这种能力,这才叫根本智。这个时候才出去参学,参学是成就后得智,后得智就是“无所不知”。

7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一切众生遇到佛,向佛请教,众生提出任何问题,这一提出,佛立刻就解答了,那个解答的能力就是“后得智”。诸位要记住,对方提出问题,不是去想一想这个问题,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答复,那就不是后得智了,那个没有智慧。

8 智慧是随问随答,没有去研究,没有去想一想该怎么答,不需要,随问随答。没有人问,佛是一念不生,有人问随问随答,决定没有起心动念,也没有分别执着,答复出来的是“无所不知”,这是真实智慧!


没有知见,那叫正知正见
1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,正知正见是从心体离念里面生出来的,换句话说,是从真心里面起来的。真心里头没有知见,般若无知。无知是佛知佛见,是清净心的本体,它起作用的时候是“无所不知”。

2 释迦牟尼佛什么都不晓得,人家来问,无所不知,妙就妙在这里。你们每个人去向他请教,他随口就答复,记录下来这么多经典,这么多经典他统统都不知道,说而无说,无说而说,这是智慧,这叫正知正见。

3 诸位在这里听的时候,听而无听,无听而听,你才能够入门,才能入得了这个境界。你要是有说有听,那就坏了,全都落在邪智慧里面,落在邪知见里头。

4 邪法不可以执着,正法也不能执着;只要不执着,邪正都变成智慧,决不生烦恼,决不会变成障碍。一切法了不可得,不可得里头,你要是起一个“得”的念头,这就是执着、就是邪见。学佛总得要明白这个道理,要把握着这个原则,我们的功夫才能得力。


无有一法不知,无有一法不见
1 我们谁都希望开悟,就是悟不了。为什么悟不了?被烦恼障、所知障障碍住。

2 烦恼障是从我执生的,没有我,哪有烦恼?因为有我执、有我见,才有烦恼、才有贪嗔痴慢;“我”没有了,贪嗔痴慢就没有了。

3 所知障的根本是法执。法执是什么?分别。破了法执就大开圆解,就是经上讲的“一切智、道种智、一切种智”,你全都恢复了,你就是全知全能,像大经里面讲“无有一法不知,无有一法不见”。

4 一切智是正觉,道种智是正等正觉,一切种智是无上正等正觉,三智圆满,而且起作用显露出来,这叫“佛知”。

5 一切智是阿罗汉的智慧,道种智是菩萨的智慧,一切种智是如来的智慧。从哪里修?从一心中修。

6 佛法里面讲的三种智慧,是从一心当中证得的;乱心决定不能开智慧,决定不能开悟。

7 求三智用什么方法?用读诵。诸位要知道,读诵目的是在修戒定慧三学,是三学同时完成,真正用这个方法得到定,自然就开慧。

8 一切智、道种智、一切种智,这三种智慧都是我们本性本来具足的,总称之为“般若智慧”。这个智慧的作用不可思议,这个智慧如果现前,那真正是“无所不知、无所不能”。
 

事事无碍,这叫中道
1 佛在经上为我们说出事实的真相,一切法都是“当下即空即假即中”。即空即假即中,是一而三,三而一,是同时的,没有先后,没有次第。

2 空、假、中,我们一般人总是把它分作三桩事情,没有把它看成是一桩事情;而且都把它看成有三个阶段,不晓得它是同时的,所以不容易契入,原因就在此地。

3 佛的生活,就是在空假中一如之中,妙就妙在此地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一切时、一切处,即空即假即中。

4 讲空,是从体上说;讲假,是从相上讲,像释迦牟尼佛说法,说而无说,“无说是空,说是假”,假有,真空。空有是同时的,说跟无说是一不是二。

5 我们凡夫认为有说就不是无说,无说就不是有说,把有无看成两个对立的,而不知道有无不是对立的,有无是同时的,有无是一体的,这叫中道。

6 《华严经》上所讲的“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”,那个无碍就是中道,有碍就不是中道了。所以,一切法统统没有障碍。天台家讲的“一心三观”,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、说的这个境界。天台家讲的三观,一心三观,空假中是同时的,没有先后,没有次第。

7 我们如果从这个地方入,能入得进去,能体会得到,真如本性、法身理体、一心不乱,我们才能得到。如果不晓得这个真理,不知道这个方法,我们想入这个境界,那就太难了。所以“说而无说,无说而说”、“听而无听,无听而听”,这是很高的一个原则。

8 这个原则要是明白了,把它运用在六根上、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上,“见而无见,无见而见,触而无触,无触而触”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心地清净,那就没有不自在的,这就是真正的解脱、真实的自在,没有挂碍,心境一如!
 

《弥陀经》好,简单扼要
1 我过去在北京,很多同修来告诉我,说黄念祖老居士说的,净空法师到处提倡念《无量寿经》,可能是别有用意。

2 确实是别有用意,用意在哪里?你不相信,你的信愿没有生起来,《无量寿经》比《弥陀经》讲得详细,《弥陀经》言简意赅,你看不懂,所以叫你去念《无量寿经》。

3 念《无量寿经》用意在哪里?帮助你建立信心,帮助你发愿,真正有深信切愿,经就不要念了,用意在此地。

4 所以我劝人,要想入净土法门,先把《无量寿经》念三千遍,三千遍念下来,真的心定了。三年的功夫,不多,一天念三遍,念三年。

5 最重要的,是要专、要精,如果不专不精,三十年都没有用。

6 专精,其他一切经论、法门统统放下,我这三年功力完全用在《无量寿经》上。不仅是口念,一定要把经里面的教训时时刻刻记住,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、行为,这才叫读诵。

7 读经是在修行,是真正的修行,把这部经每天念三遍,念给佛菩萨听,这没有用处,要把教训做到。

8 你每天念,愈念得多,体会得愈深、体会得愈广,你才发现经的义理无有穷尽!

9 不要说三年你体会不完,你用一生的时间,一世的时间,乃至于你从初发心一直到你将来成佛,这个经里头的意思都没有止境。

10 叫你念《无量寿经》,目的是用这部经来启蒙,用这部经来奠定三资粮的真实基础。

11 为什么我们这些年来极力提倡教大家念《无量寿经》,不念《弥陀经》?诸位要晓得,现代人根性很劣,《弥陀经》虽然是第一,他不懂。不懂,念了没味道,这个味道十足,他尝不到,不喜欢念。

12 《无量寿经》讲得详细、讲得明白,念起来就有味道。其实《弥陀经》的味道比《无量寿经》还要足,我们看《弥陀经要解》,才晓得这部经不可思议。

13 不看《要解》,单看经文,真的是没有什么意思,像神话一样,像小说一样,提不起兴趣。

14 一切诸佛的真实教诲,诸位要记住,就是这一本《弥陀经》。所以世尊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,讲经三百余会,你要问哪一部经是第一?我告诉你,《阿弥陀经》是第一。

15 也许同学问,我过去不是常常讲《无量寿经》第一,现在怎么《弥陀经》第一?其实你要真明了你就不会问,为什么?《无量寿经》跟《弥陀经》是同一本经,《无量寿经》叫大本,《弥陀经》叫小本。

16 愈简单愈好,既然是一样的,小本比大本简单,这就是第一当中的第一!所以《无量寿经》跟《弥陀经》摆在那里,你问我选哪个?我一定选《弥陀经》。

17 你要想明白事实真相,《无量寿经》好,讲得详细;你要想真正用功夫,《弥陀经》好,简单扼要,真实纲领。所以这个要晓得,这是真实教诲。

18 我们了解这个事实,我们就不打妄想了,放下了,学这些祖师大德们,一卷《弥陀经》,一句阿弥陀佛,就决定成功。  
    

真正的依靠,真实的依靠
1 修学法门不能搞很多经论、很多法门,那你就学糟了。就像在学校里面念书一样,念大学,你选一个科系专心去念,四年毕业,你成就了。

2 如果你不老实,念大学你选这一个科系,学校里每一个科系的课,你都去上、你都去听,你四年毕不了业,你学乱了、你学杂了。佛法修学亦复如是,所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,“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”,你就成就了。

3 我常常教同学依一部经,我修哪一部经?《佛说阿弥陀经》。为什么?简单!容易!可是我讲《无量寿经》讲了十一遍,第十一遍没有讲圆满。《无量寿经》是大本《阿弥陀经》,我们要了解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、理事、因果,《无量寿经》上讲得透彻。

4 我平日受持,受持是愈简单愈好,我受持《阿弥陀经》,你们需不需学我?不一定,各人根性不相同。如果你们对于净土的性相、理事、因果没有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,最好依《无量寿经》。我们皈依阿弥陀佛,皈依《无量寿经》或《阿弥陀经》,这是真正的依靠,真实的依靠!


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
1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,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佛没有定法可说,这个道理要懂。

2 所以,佛开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都第一,门门都成无上道。为什么开那么多门?众生根性不相同。佛真是慈悲到极处!

3 现代人心浮气躁,没有定力,佛早就知道我们现代人的根性,所以在经上开了一个处方,留给我们后人做参考。这个处方就是:正法时期,戒律成就;像法时期,禅定成就;末法时期,净土成就。

4 现在的时代走向工商业、走上高科技,每一个人的生活压力、精神压力都非常沉重,根本没有时间和精神参究经教,佛大慈大悲,把净土法门介绍给我们。

5 净土法门最适合我们现代人的根性,而且这个法门的经教最少,净宗所依的经论是五经一论。佛自己给我们介绍的只有三经: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就这三部。

6 其他三种是后人加的,《往生论》是天亲菩萨自己修学净土的心得报告,提供给我们做参考;《普贤行愿品》是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加的;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是印光大师加上去的,所以现在是五经一论。

7 五经一论的来源要清楚、要明了!五经一论的分量不多,合印在一起也是薄薄的一小册,净土宗所依的经论全部在里头,这对我们现代的人太方便了。

8 自古以来世出世间法,真正善知识教学,真正爱护学生,都是主张“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”,因此这六门东西,只要选一样就行。五经一论,你专一一门,肯定成就;你这个六门都搞,就很难成就!


不能一门深入,你不会有成就
1 佛法的修学,要有相当的耐心,这才行!如果没有耐心,不能一门深入、长时薰修,你不会有成就。

2 现在一般人学佛,说实在地,比不上前面一代。现代人比过去人聪明,为什么成就不如古人?方法错了、自作聪明、不肯依照传统的方法来修学。

3 古人老实,他的本事就是专,他能遵守老师的教训、能遵守从前人的经验,他很容易成就。

4 现代人要搞博,实在讲,那个博就是杂、就是乱。杂乱就无章,怎么能成就得了?所谓自作聪明,“聪明反被聪明误”,这可惜了。

5 《三字经》上说“教之道,贵以专”,教是教学,教学的道理,最重要的,就是要专。连世间的教学法都是“贵以专”,何况了生死的大法?所以一定要专。

6 现在人不相信,现在人喜欢出花样,现在教之道是“贵以博”,一博,一切都完了!

7 现在的社会,看到人家学那么多,心里很难过,“你看他学那么多,我就学一样,枯燥无味”,你要没有耐心,怎么行?

8 你这一样,如果学个三年,你就出人头地,为什么?专家一个。他学三年,学了很多样,样样都懂一点,样样都半通不通,他没办法熬出头;你学一样,一生专修这一门、专学这一门、专弘这一门,可不得了!


误导众生
1 有一些同修来告诉我:“法师,你叫我们念阿弥陀佛,你叫我们念《阿弥陀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,我过去念了好多经,念了好多佛菩萨,现在不念,那佛菩萨不是会怪我?”

2 你起这个念头,这就是谤佛!佛菩萨的心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你不但没有把佛菩萨当作好人,还把他当作一个有报复心的恶人,你怕得罪他麻烦大,你把他当作这种人,现在我们讲,当作黑社会的人,你说你这个罪过大不大?

3 你起这种心,动这个念头,这还叫学佛?鬼神你得罪他,他才会找麻烦;佛菩萨你得罪他,他不会找麻烦。但是你这种心,你把佛菩萨当作是个凡夫,还当作是个恶凡夫,这个罪很重。结罪是从这里结的,佛菩萨决定不会找你麻烦,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。

4 如果你过去修行不如法,现在如法了,专门学一部经,专门念一尊佛,你过去拜的那些佛菩萨看到,欢喜都来不及了,怎么会找麻烦?世间一般人不懂得这个道理,不了解事实真相,产生这么大的误会,这个误会就造罪业。

5 实在讲,众生自己造作这个罪,他并不晓得,不知道这是有罪,这有什么罪?我们觉得没说错,诸佛菩萨那个眼睛看到,我们凡夫犯了很大的错误。犯了什么错误?谤佛。

6 为什么是谤佛?你的想法、说法,会影响别人,会断掉别人一生成佛的机缘。你学佛又造了业,造这个业很麻烦,这个业不比世间的业,这个业是破坏别人法身慧命的业,这个业重了,这个业是谤佛、谤法、谤僧。

7 毁谤三宝,戒经里面讲,那个罪过是堕阿鼻地狱。不论你是有意、还是无意,你了不了解,你说这个话影响别人,就是误导众生,是从这个地方结罪的。

8 你误导众生,你错解了佛法,你知见不正,障碍别人往生,这个罪非常之重,你将来要堕阿鼻地狱!实在说,佛菩萨大慈大悲,你怎么样毁谤他,他绝对不会怪你,那个结罪是误导众生,罪是从这里结的。


止语不说话,这很容易成就
1 修行人,你看很多修行功夫得力,他用什么方法?止语。

2 止语是什么?不议,不说。人只要不说话,他就不会起心动念,妄想就减少,道心就增长。

3 进念佛堂统统止语,只有一句佛号,不可以说任何话,也不要跟任何人打招呼,这是规矩。

4 你念你的佛,什么人都不打招呼,这不是没有礼貌,这是真正尊重,真正如法。

5 止语可以让自己心清净,为什么?你不跟别人说话,人家不跟你说话,心就慢慢定下来了。

6 念佛堂里不但要止语,进去之后,要万缘放下,一心专念。进念佛堂,一句闲话都不说,一个杂念都不生,你的心怎么会不清净?

7 止语,不说话,见人问个讯,合掌问个讯,一句话没有,心容易定。进念佛堂,既然身心世界放下了,还有什么事情?没事了。

8 离开念佛堂之后,在道场里面,不是重要的事情,尽可能少说话,这个重要。

9 不该说的决定不说,该说的最好也不说,一句弥陀念到底。止语,你的心是定的,你的功夫会得力。

10 如果杂心闲话,肯定把你的功夫破坏掉。念佛功夫能不能成就,秘诀就在此。

11 佛家修行讲求止语。你看念佛堂止语,禅堂止语,讲堂虽然不挂“止语”牌子,也是以尽量不说话为妙。

12 十方一切诸佛赞叹的念佛堂,是什么样的念佛堂?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,除了一句阿弥陀佛,大众在一起共修的,没有一句闲话,没有一个杂念。

13 进念佛堂,一定要放下身心世界,你还有事,你还有杂念,你还没有放下,你怎么能得一心、你怎么能得功夫成片?

14 现在念佛,说老实话,在一般念佛堂不能成就,为什么?你的六根会受外面境界影响,你会看这个人不如法,那个人你看到不舒服,你心是浮动的,你心不是定的。

15 净宗道场如果真正要想成就,最重要的是止语。净土念佛堂里面止语,这很有道理,这止语不仅仅在佛七当中要这样做,平时就要学,这对于自己的道业绝对有好处。

16 一切时、一切处,我们止语不说话,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~~想的是阿弥陀佛,念的是阿弥陀佛,这很容易成就。

17 我劝导大家,你要不能万缘放下,最好不要到念佛堂去,为什么?到那个地方去,你去扰乱人家的磁场,破坏了别人的道心,那有罪过。

18 真正念佛堂,决定没有杂心闲话,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,什么原因?说杂心闲话,你修行所有的功德都从口里漏失,你的这一生就完了,你说多可怕!


会念佛的人,受持是关键
1 佛在经上常常劝我们“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”,这是教给我们修学方法。我们要修行,首先要知道,什么叫受持?我们一生信受一部经典,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方法去修行,这就叫“受持”。

2 你能够读,你能够解其义,常常把佛的教诲记在心中,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,一切时、一切处,不离经教,这叫读诵。读诵而不解其义,不能够落实在自己生活里面,这不是读诵。

3 一部经念下来,当中一个妄想没有、一个错字没有,这叫功夫,这叫“读诵”。 “读诵”的目的不是记,是在破妄念。因为你不读经的时候就起妄念,心里念着经就不起妄念,所以要知道,读诵的目的是在“离妄证真”,不是在记诵。

4 把佛的教诲,落实在生活中,念念为众生,决不为自己,叫“为人演说”。“为人演说”不但是自己广结善缘,也是广大阿弥陀佛的悲愿。弥陀要普摄众生,普度众生,我们也要尽一分力量~~满弥陀的大愿,就是满自己的大愿。

5 为人演说的意思很广,并不是一定要上台来讲经,随时随处,我们真的有这个心,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大众,这就是为人演说。时时刻刻劝人念佛求生净土,遇到人就劝他,这就是为人演说,这就是度众生。

6 会念佛的人,经上讲“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”,这是佛常常劝我们的,受持是关键。会念佛的人,念头才动,这个念不管是善念、是恶念,佛号就提起来,“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”,把这个念头压住。能够压得住,功夫得力。

7 在日常生活当中,对人对事对物,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,凡夫的老习气,妄念会起来~~顺境里面生欢喜心,欢喜是妄念;逆境里面生烦恼心,那也是妄念。恶念是妄念,善念还是妄念,你所感的都是六道轮回~~善念感三善道,恶念感三恶道,你总出不了六道轮回。

8 所以这个法门真是妙极了,念头一起,“阿弥陀佛”,把念头压下去,以这句佛号,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心、平等心。心要真的清净平等,就生智慧。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,而没有过失。没有过失,就是我们佛家常讲的不造业。
 

受持读诵、为人演说
1 《金刚经》里面讲,大千世界七宝布施,都不如为人演说四句偈的功德。四句,任何四句,就叫一首偈,两句就是半偈。你能给人讲四句、跟人讲两句都好,所以经要天天读,你读得很熟,很容易就会“为人演说”!

2 我们今天有缘接受念佛法门,佛给我们说了,是我们过去生中在佛面前受过记。我们过去生中有这样深厚的善根,现在能不能往生,就看这一生的缘。缘是什么?就是“受持读诵、为人演说”。

3 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,种种的演说,目标方向只有一个,帮助一切众生觉悟。我们佛门常说,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,这是个总方向、总目标。我们帮助一切众生,“为人演说”,最主要是要做出一个好样子给人看。你看经上,世尊给我们说了多少次,劝勉我们“受持读诵、为人演说”,这个意思很深!

4 我们对佛的言教,佛所讲的理论、佛所讲的方法、佛所讲的境界,全盘接受,这是“受”;接受过了之后,永远保持而不丧失、而不变质,决定遵守,这是“持”;不仅仅如此,还要“为人演说”。演是什么?做出样子来给人看,这是“表演”。生活就是表演,做出个样子给人看。我做出这个样子,要与经上讲的完全相应。

5 譬如,佛告诉我们“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”,如果我们天天说别人的坏话,那就错了!跟经上讲的不相应,你就没有“受持”、你就没有“为人演说”。做出样子给人看,这个样子,一定要跟经上讲的完全相应才行。

6 我们每一次回向,“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”。念是念了,报恩了没有?你拿什么去报?自己信受奉行之后,一定要为人演说,你才能报恩。“信受奉行,为人演说”,这才是真正报恩!

7 《观经》三福最后一条给我们讲“发菩提心、深信因果、读诵大乘、劝进行者”,“劝进行者”就是为人演说。“为人演说”不但是自己广结善缘,也是广大阿弥陀佛的悲愿。弥陀要普摄众生,普度众生,我们也要尽一分力量,“为人演说,普度众生”。

8 诸位一定要知道,“为人演说”,也是念佛。我把净土的道理讲给别人听,劝别人相信、劝别人发愿,那就是“念佛”。我们念佛要想成就,“受持读诵、为人演说”,非常非常重要!


他念念都是回向
1 佛法里面对于回向非常重视,为什么要回向?回向是破执着,你就晓得这个很重要!

2 我们要把自己修学的功德、布施的功德,一生当中所作大大小小的善业,都回向给“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”~~“上报四重恩”是回向给我们有恩德的人,“下济三途苦”是回向给我们累劫的冤亲债主。

3 常念三宝恩、常念众生恩、常念父母恩、常念国家恩,这是我们回向偈上天天念的“上报四重恩”。一个人能常常念恩,德行就会愈积愈厚。

4 这个“下济三途苦”,是叫我们看现代的人,造了这个业因,但还没有堕落下去的,我们可以帮他忙;已经堕下地狱道、饿鬼道、畜生道去的,就没法子了。

5 回向偈我们天天都念,从哪里下手?要怎么做法?上报四重恩就要从“孝亲尊师”这里做起,下济三途苦就要从“慈心不杀”做起。

6 我们修行,不是为自己修,而是为众生修!我们断恶修善、破迷开悟不是为自己,成佛也不是为自己,乃至于我们生活、吃饭、喝水也不是为自己,只要有这个心,就是回向。

7 我们以智慧善巧方便将佛法传播,推荐给一切大众,这样去做,做了不求人间任何的福报,只有一个目标,求生西方净土,这叫大回向~~无比的回向。

8 念佛这个法门,经上还有说这个法门叫“不回向法门”。为什么叫“不回向法门”?因为念佛人只有一个目标,就是念佛求生西方净土!换句话说,他虽然不回向,他念念都是回向。
 

其他的统统不求!
1 我们拜佛、诵经、念佛,都希望回向给历劫冤亲债主,更应当发愿;将来自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,首先我来度你们。

2 超度不需要具备什么仪式,真正功夫成就了,以自己的诚心诵经念佛,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他,就超度了,他就得利益了。

3 回向的意义是“作而无作”,我所做的这个无心,就当作没做一样,不着相,心才清净!如果你做桩好事,常常念到做了多少多少好事,那功德又没有了,有迷了,愈迷愈深。

4 回向是帮助你觉悟,所做的一切功德统统不要,统统把它忘掉,福报、善行是一切众生的,不是“我”的,把“我”给忘掉,这叫做回向。

5 人生很短!在这极短的时光当中,我们要能忍受,纵然有福,不能享尽!我们要认真修福,所修一切善根福德统统回向求生净土,这样才能保住我们临终时清清楚楚。

6 回向非常重要!普贤十愿,实在讲只有七个誓愿~~从“礼敬诸佛”到“请佛住世”这七条,后面三条是属于回向。回向里面第一条是“常随佛学”,这一条是回向菩提~~菩提是大彻大悟,我自己要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,这样作法是帮助我们成就无上正等正觉。

7 第二条是“恒顺众生”。我们要像诸佛如来,拿出我们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帮助一切众生。我们有这个心,我们有一分能力做到一分,有二分能力做到二分,这个功德都叫圆满。

8 最后一个是“普皆回向”,这是回向实际。“回”是回归,把我们所修积一切功德回归向着一个目标,这就有不思议的成就;“实际”就是真心本性,我们修学没有别的,就是求明心见性,求生西方净土,其他的统统不求!


回向给社会大众,这就是修福
1 真正修行人,万缘放下,什么事情都不闻不问,一心念佛求生净土,这是圆满功德。一般人不晓得这个道理:他们关在家里念几句佛,对社会有什么好处?

2 这些人修行,好像什么事都不干,对国家、对社会有什么好处?有好处,真有好处,社会人没见到。他们在真正修行,往生不退成佛,每天以这个功德回向给社会,回向给这个世界,这是为众生祈福,为国家祈福,这个事情雍正皇帝知道。

3 你看他上谕里面写的,不要认为这些修行人好像都是逃避现实,他们在祈祷、祈福,对于国家、对于社会有好处。所以雍正说,对真正修行人一定要拥护,一定要照顾。他懂、他内行!雍正皇帝提倡三教合一,他儒、释、道三教都通。因为那个时候在中国只有儒释道这三教,三教合一,三教是一家,他提出来的。

4 我们今天讲种族团结、宗教团结,这个宗教团结是雍正皇帝提出来的。他是创办人,是最早提出来的,这个功劳不可以没。他提倡种族团结、宗教团结,互相合作,共同来创造安定和平,给一切众生带来幸福美满,这个意思很好。

5 清朝开国的几个皇帝实在了不起,如果诸位能读读历史,没有不佩服的,尤其是康熙、雍正、乾隆这三个人,真正了不起,在我们中国历代帝王当中找不到的。我看过他们所批的奏折,就是公文,批的公文,真的是爱国爱民,念念都是为老百姓福利着想,真难得。

6 清朝之兴盛,在我们中国历史上,前所未有。康熙、雍正、乾隆在位,前后长达一百三十多年,这是最盛的时期,宫廷里面皇帝带着文武百官每天念《无量寿经》,这个高明!

7 这几个皇帝,不是人民公仆,是人民的父母~~以父母之心,爱护老百姓,像爱护子女一样。读经就是他们发起的,宫廷里面读经,天天读《无量寿经》,这个了不起。不是读皇帝的诏书,也不是念他的语录,念《无量寿经》,上下都跟阿弥陀佛学,这还得了!

8 宫廷里面,每一天课诵《无量寿经》,所以他上下相安,为什么?大家都知道因果报应,自自然然安于本分。我们对于清朝这些帝王不能不佩服!宫廷里面天天念《无量寿经》,让大家都知道因果报应,每个人都能守分,都知道修福,都知道积德,所以国家强盛,人民安乐。

9 今天社会动乱不安,人们贪图享受,享受里头造无量无边的罪业,就是不知道因果报应,不晓得造业受报的可怕。我常常跟同学们说,我们相信因果,从因果上说,我们要修福。不修福,你福报从哪来?在日常生活当中,要懂得惜福、要懂得修福。懂得节俭、懂得布施供养,这是真正修福。

10 我们自己修行用功,平常不出门,不出门能修福吗?能!我们以虔诚的心,每天修行,念佛、拜佛,以这种种功德,回向给一切众生,回向给社会大众,这就是修福。


我们学得跟佛一样,这才叫学佛!
1 什么叫学佛?学佛就是向佛学习。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做的,我们一定认真努力去做;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,我们一定要听话,不但身不能做,念头都不可以有,这才叫学佛。

2 学佛要有智慧,智慧从哪里来?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,智慧的来源只有一个办法,听经、念佛。听经不念佛,开智慧很慢;念佛不听经,开智慧也慢;听经跟念佛合起来,开智慧就快了。

3 学佛,佛告诉你要转识成智。迷的时候转智成识,变成我们现在这个样子;觉悟之后,转识成智,这就恢复我们本来面目,这才叫学佛。

4 我们学佛的,做佛的学生,做佛的弟子,学佛什么?首先要学佛的存心,要学佛的用心,我们心跟佛不一样,那叫学什么佛?

5 我们每天做早晚课,每天读经念佛,是不是学佛?不是的,那只是接触佛法一点气分,接触到一点边缘。

6 怎样才叫学佛?学作佛。佛对人真诚,我们要对人真诚;佛对人平等,我们对人要平等;佛对人慈悲,我们对一切众生要慈悲。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学起,从这个地方做起,这才叫学佛。

7 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勉励同学,特别是发心学讲经的同学,一定要着重实行,把经教的道理和教诲,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与生活行为。你真的落实、真的做到,这才叫学人,这才叫学佛。

8 我们学得跟佛一样,这才叫学佛!如果做不到,只是念经、只是研究讨论,而不能认真去做,这是在搞佛学,不是学佛。学佛,能够帮助你了生死、出三界、证佛道;搞佛学,不能够帮助你转识成智,不能够帮助你了生死,换句话说,六道轮回、三途果报决定免不了。


自性觉、自性正、自性净
1 三皈依叫三自皈,这是诸位要牢牢记住的!古来祖师大德看到三自皈这三条经文重要,将它定为早晚功课。三自皈,无论是大乘、小乘,无论是哪个宗派、哪个法门,它是我们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。

2 佛法,修什么?所修的就是觉正净,所学的也是觉正净,所求的还是觉正净。所以,佛教不迷信。给诸位说,觉正净得到,世出世间法,你样样都得到,“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”,没有一样得不到,为什么?因为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,一切法都是自性感应的。因果就是很明显的感应的道理。

3 我们常讲“善因有善果,恶因有恶果”,“自性觉正净”纯善无恶,那什么样的善果会得不到?统统都可以现前!所谓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无边的方法手段统统修觉正净,到后头全都归入三皈依,这才知道三皈依的重要!

4 有不少人把佛教看成迷信,我们能不能怪这些人?不能怪!为什么?你去找一个佛教徒来问问,“你们佛教学的是什么?修的是什么?”他说不出来。“你们皈依了没有?”皈依了。皈依谁?我皈依某某法师。糟糕不糟糕!这怎么不是迷信?这么好的一个教育沦落成迷信的宗教,这真是悲哀!

5 我们今天总算把这个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我们要告诉那些学佛的人,跟一些不学佛的人,让他们真正认识佛教的本来面目。他要是真了解、认识,说老实话,绝对不排斥佛教,不但不排斥,他愿意接受佛教。

6 我早年在香港讲经,讲三皈依的时候,曾经有共产党的干部在听,讲完之后他来见我,他说:“法师,你讲的这些是你自己想的,还是佛教本来就是这样的?”我说:“佛教本来就是这样的”。他说:“那我们共产党可以接受。”

7 由此可知,对于佛教一无所知,才会造成误会;真正搞清楚,绝对不会反对佛教。所以“认识佛教”这个课题就非常重要,我们一定要把它搞得很清楚,才能够有条不紊地介绍给别人,让大家知道佛法究竟是什么。

8 佛法,八万四千法门,所修的就是觉正净。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,这叫皈依佛;从错误的观念、思想回过头来依佛之知见,这叫皈依法;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自性净,这叫皈依僧。所以,只要你六根在六尘境界上,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,就是“自性觉”、“自性正”、“自性净”。


我们修行的功夫,是以这个为标准
1 我们今天拜佛,求佛保佑,求佛加持,佛教就是保佑,佛教就是加持。佛加持你什么?加持你开悟。你读经明理,道理明白了之后,你晓得应该怎样做人,知道应该怎样处世。

2 我们学佛,学的是什么?我们修行,修的是什么?一定要懂得。佛法讲,一个人的吉凶祸福,是他自己善恶业之感召,无不是自作自受,所以这才讲究修行。

3 修行要修菩萨行。什么是“菩萨”?“菩萨”是梵语,意思是“觉悟”。佛法是教育,佛法是教学,永远无间断地在学习,这是菩萨行,因此,经不能不读。

4 “经”是什么?经是佛教教学里面的教科书。我们用经典里面所说的道理、方法,来修正我们自己错误的想法、看法、说法、做法。我们修行的功夫,我们一切的作为,是以这个为标准。

5 我们的思想、见解、言行与这个标准相应,正确的,这是佛菩萨的思想、佛菩萨的见解、佛菩萨的言行,我们学菩萨行。

6 如果我们的思想、见解、言行跟经典所说的不相应,我们自己错了!所以我们每天读经、念经,用意在哪里?读经、念经是对照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。

7 自己的心行与经典相应,欢喜,要想着怎样保持不要失掉;心行与经论所说的不相应,要改过自新,这就是忏除业障,这样读经,才叫做修菩萨行,才叫做积功累德。

8 所以,经典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,不是念给别人听的,是自己修菩萨行唯一的一个标准。我们如果离开这个标准,到哪里去修?修什么?这个要知道。  
    

怎样才能够契入经教?
1 经教不是念的,经教是教你要行的。你看看古大德给经判教,判教就是作注解,部部经都离不开信解行证,行重要!你首先是建立信心,你要理解,有信解之后,要把它落实到生活。证是什么意思?证就是我们从日常生活当中,证明佛经上所讲的是正确的,这就是证。

2 经是我们的生活,经是我们的生命,我们的身心融化在经里,经就是我们自己的身心,这里头就有乐趣了;你要是不能够契入,你哪来的乐趣?这个乐是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之乐,你不契入,你尝不到!这个乐不是别人传给你的,这是要你自己行证,你才能尝到。

3 诸佛菩萨对我们的帮助,止于信解。他帮助我们信,帮助我们明了,那是解;至于行证,他帮不上忙,一定要靠自己修行。如果你身口意三业的行为,跟经上讲的不相应,那你就要知道,你还一样受苦,还一样遭难,甚至于还一样要堕落!

4 佛菩萨所讲的经,是从心性流出,心性流出来的语言文字,超时间、超空间,决不受时间限制,所以称之为经。不像现在世间人写的文章,报纸杂志里头的文章,至看一遍,就可以丢进垃圾桶,没有看第二遍的必要。

5 这个经不同,经是永恒不变,经是我们自性的流露。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,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,我们现在自性迷了,迷而不觉,要靠诸佛如来从心性流出来的言语文字,引发我们的自性。我们对诸佛如来要有信心,决定不能有丝毫怀疑。

6 如果有疑惑,不要去想它,不要去分别,不要去研究,愈研究就愈错,这个道理要懂!为什么愈研究愈错?佛讲经是从离妄想分别执著里面说出来的,你今天用妄想分别执著心来学它,怎么能理解?要怎样才能够真正了解经义?要离妄想分别执著。

7 学佛不能死在字里行间,不能死在言语之下,万万不能执著,一定要记着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教给我们,“离言说相,离名字相,离心缘相”,就是心里面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。我们绝对不要去想它,你愈想就愈错,因为你那个心是分别心、执著心,你会把经典都想歪了。

8 什么都不想,你老实念经,你就会契入,你就会豁然大悟!所以心愈清净,你悟得就愈深,悟的面就愈广,天天有悟处!念经有悟处,你会法喜充满,非常快乐。这个乐,是真乐,是真正的乐,绝对不是世间那些娱乐能够相比的!


愿解如来真实义,不简单!
1 佛说法是意在言外,你要懂得弦外之音,可不能死在文字里头;死在文字里头,那就糟了。所以,念经的时候,决定不能随文字转,要用文字把自性本具的智慧光明引发出来,这样念才行。

2 佛所说的一切经,都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,你要从言语、文字里面去领略佛经的义趣,去体会,这样才能得道。

3 念经的时候,以真诚心、清净心,恭恭敬敬地去念,经的义趣自然会显现。不执着文字、不执着名词术语、不执着佛经里头的意思,你这才能真正体会到如来所说真实义。

4 佛讲经说法,意在言外,你要会体会,决定不能执着;你要是执着佛的言语、执着经上的文字,那就错了!佛在经上说,“依文解义,三世佛冤”,三世诸佛都喊冤枉!

5 开经偈说得好,“愿解如来真实义”,你要是去想,这是什么道理,那是什么意思,你完全落在意识里,那你就完全错解如来真实义了。

6 佛所说的一切经,都是从无分别心流露出来的,你用有分别的心去想,你绝对得不到它的意思!

7 你必须把分别执着妄想统统打掉,这样念经,才能得如来真实义。你天天念经,念到最后是错解如来真实义,那很冤枉!

8 现在学佛的人很多,错解佛意思的人也很多,所以开经偈,“愿解如来真实义”,不简单!我们看很多人,曲解如来真实义、错解如来真实义,那就没法子!


要降伏妄念,从念经下手
1 学佛的同修,念经也好,念佛也好,不能降伏妄念,不能摄心,统统叫盲修瞎练。念经文,念佛号,还在胡思乱想,这就是修行功夫不得力,久修无成的关键所在。

2 要降伏妄念,从念经下手。念佛,一句佛号滑口过去,有时打妄想,自己还不觉察;念经夹杂妄想,自己容易发觉,因为妄念来了,经就念错了。

3 在初学半年当中,只要把经念熟,当中夹杂妄想没有关系;半年之后,希望大家走上修行的道路,换句话说,就是你念经当中,打个妄想,念错一句,这一遍就不算,从头念起。

4 念经不夹杂妄想,在初学阶段,你一天一定念不完一部经,为什么?你会打妄想。所以,开头半年,希望你把经念熟,打妄想没关系;熟了以后,决定不许可有妄想。

5 念经念到摄心,从头到尾一个妄念都没有,那叫功夫。这种功夫,比念佛的功夫要坚固。佛号毕竟很短,念佛比念经容易得多,就算有时打个妄想,底下还是“阿弥陀佛”。

6 读经的时候,起一个妄念,这一遍不算,从头再来,你就晓得,这个比念佛号要难得多!但是对修行人来说,念经的功德利益确实胜过佛号。

7 开头的时候,希望用念经的功夫,真正念到心地清净。念到妄念不生了,然后不读经,就专念阿弥陀佛。念这句阿弥陀佛,也不夹杂妄念,功夫成就了,你决定往生。

8 人在世间最大的福报是什么?不是财富,不是长寿,而是临终的时候不生病,预知时至,想坐着走、站着走,爱怎么走就怎么走。我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诸位,希望大家要认真努力!


念经是修行
1 学佛从哪里学起?从戒定慧学起,这是最根本的法。戒定慧是整个佛法的三大纲领。读经跟念佛,都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。
2 佛所说的经论很多,不是教我们统统都学,他老人家要求我们只学一样,“一门深入、长时薰修”。“一门深入、长时薰修”,你的心是定的,定就容易开慧。

3 念经是修行,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。什么是戒律?戒律就是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,小乘戒是“诸恶莫作”,菩萨戒是“众善奉行”。

4 我们念经的时候,心地真诚、恭敬、清净,心里没有一个妄念、没有一个恶念,“诸恶莫作”就做到了。

5 经典是如来从真如本性当中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,真正是善中之善,没有比这个更善了,所以读经是“众善奉行”。

6 念经的时候,心里头不起一个念头,没有妄想分别执着,这是修定。把经文念得字字分明、句句清楚,没有念错、没有念颠倒,这就是修慧。

7 念经,在初学的阶段,往往超过了念佛,为什么?佛号只有四个字,一面念佛号,一面还可以打妄想。念经,一打妄想,字就会念错,所以精神要集中。

8 念经是修行,念经是戒定慧一次完成,所以念经的功德无量。我们应当养成习惯,天天要念经!天天念经,天天亲近佛菩萨,天天不离佛菩萨,你怎么会不成就?


出声读经,这个功德很大!
1 读经能够出声读是最好,出声读一定要把意思念出来,这个功德很大!

2 你要度你的家人、邻居,你跟他讲佛法,他不能接受,他要排斥;你念经,如果念的声音很好听,抑扬顿挫,把经里面的意义都在言语里面表达出来,他一听就懂,听了生欢喜心,来请教你念的是什么,这样子他就会学佛了。

3 如果你念经没有抑扬顿挫,念了半天,人家一个字也没听出来,他当然不能接受。读经应该用什么方法?电视剧里念台词,句句讲得清清楚楚,能感动人,读佛经也要这样念法。

4 你念经的时候,我们眼睛看不到的一些鬼神,他们在听,你念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把经义表达出来,能感动这些鬼神回心转意向善,对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大的帮助。

5 社会动乱,鬼神先乱!度鬼神这个用意很深,尤其现在妖魔鬼怪充斥在社会里。度鬼神要用什么方法?是不是要用《地藏经》?不必要。

6 《无量寿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这两部净土经,古人讲这是“华严奥藏,法华秘髓”,你就晓得这是一切经里的第一经。我们还要用第三、第四、第五吗?用不着了,就用第一经来度他们。

7 用什么方法?每天念经。念经,他们在听,我念就等于讲给他们听一样,代佛宣讲!

8 我们把意思念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叫回向。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念,这个力量很大!  
    

佛经,真是百读不厌
1 佛经,真是百读不厌,从初发心到等觉菩萨,念上无量劫都念不厌,这是为什么?因为它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出来的。

2 本性是无有穷尽,所以佛经的言语文字里所含的法味也就无有穷尽。它有很浓厚的义味,虽有这些义味,如果没有文字来引导我们,我们没有办法得到。

3 这个法味从哪里来的?法味从自性来的。诸位要知道,法味,绝对不是文字里头有的;如果文字里有法味,每个人读文字应该都可以领略到。

4 为什么说法味无有穷尽?因为是你藉着文字,把自己的心性引发出来,所以其味无穷~~这就叫法喜充满,这就是我们一般讲的悟处。

5 这个“悟”有没有止境?没有,没有止境的。你去念经,天天有悟处。也许有人说,“我天天念经,都没有悟处”,为什么没有悟处?你念经不得法,一面念经,一面打妄想,所以没有悟处。

6 念经的时候,心地不清净、态度不恭敬,不会有悟处。你要是用诚敬心、清净心来念经,没有说是没有悟处的,只可以说,悟的有浅深差别,一定有悟处!

7 念一遍有一遍的悟处,念两遍有两遍的悟处,这个悟处没有止境的,所以佛经从初发心到成佛都念不厌,就是这个道理。

8 念经,是把自己真如本性里面无量的智慧、德能统统念出来,妙就妙在这里,这不可思议!所以佛劝我们,佛经不可不读!《观经》三福,最后是读诵大乘,由此可见,读经非常之重要。


经有一种力量,能摄持一切众生
1 我们展开经卷,真的欲罢不能,看一遍欢喜,看二遍更欢喜,十遍、二十遍、千遍、万遍,永远看不厌,这是“摄”。

2 你们看报纸,看一遍之后还会看第二遍吗?不会。什么原因?那个文章没有“摄”这个力量。“摄”是欲罢不能,为什么佛经有这么大力量?那就是它里面有无量义。

3 经遍遍有新意思,我们看一遍发现一点,再看又发现一点,天天有新发现,它不是死的,它是活的。经有没有讲法?给诸位说,经没有讲法,因为有个讲法那就是死的。

4 我们在此地讲这部经,一遍是一个意思,第二遍又是一个新意思,第三遍又是新意思,遍遍不一样。如果把这遍讲下来都用白话文写出,死的。这个死的东西,“摄”没有了。

5 佛经没有讲法,没有意思,般若无知;我们谈谈,讨论讨论,无量义,无所不知。因此学佛不能死在字里行间,不能死在言语之下,万万不能执着,一定要记着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教给我们,“离言说相,离名字相,离心缘相”。

6 离心缘相就是心里面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,听得清清楚楚,神听,这样听法会开悟;听不懂,我想一下应该会懂,愈想愈糟糕,想就落在第六意识,落在妄想里面。

7 妄想怎么会开悟?妄想障碍你的悟门,不会开悟。悟是一接触就豁然明了,这叫悟。通过思考就落到心意识去了,那个开悟是世智辩聪,不是真正的开悟,真正的开悟不用心意识。

8 诸位要是离心意识读经,那其味无穷,真是快乐无比!所以要知道,经有一种力量,能摄持一切众生。


佛法重视重复
1  佛在讲经时,往往讲完一段开示之后,会用偈颂的体裁,很整齐的句子,把这个意思重复说一遍,这叫“重颂”。

2  世尊对我们非常了解,知道我们的根性不利,所以他讲完之后,用偈颂重新再讲一遍。偈颂文字少而且押韵,容易背诵,便于记忆。

3  偈颂就是要你记住,长行文不能够背诵,你就读偈颂。能够记住经文,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才能够奉行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立刻会想到,我们的心行跟佛的教诲相应不相应。

4  重颂的意义很深,因为经文必须要记住,如果不记住,你就没法子观想,但是长行文太长不便于记诵,所以佛把它里面重要的意思用偈颂的体裁再说一遍,便于大家记诵,这是第一个意思。

5  另外一个意思,佛讲经的道场跟学校不同,学校学生上课是按时都要来的,佛讲经道场没有限制,有先来后到,有的经讲一半他才来。

6  佛非常慈悲,对于后到的人,前面没有听到,用偈颂很简单地把前面的大意重复一遍,使后来的人也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意思。这是大慈大悲的设施,所以经中常有重颂。

7  释迦牟尼佛示现在这个世间,教化众生是以音声为教体,也就是说教学主要的方式是演说,让学生们多听,而且要重复地听,长时间的薰修。

8 佛法重视重复,这里面还有一个很深的道理,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,就是在重复读诵里头一次完成。现在人不懂这个道理,不知道这个方法,所以得不到这样殊胜的利益,很可惜!


经,量不必多,要重复
1 听经,量不必多,不要听很多种,要重复,遍数要多。古人常讲“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”,这是古人订的标准,至少是一千遍。

2 你们如果能够相信,你拿到一部经的光碟,你要能听一千遍,你就会开悟。为什么?能听一千遍,你的心定了。我判断你能开悟,是从这个理由上来说的。

3 佛法重在薰修,一遍一遍地听,一遍一遍地学,一部经听一千遍,你心定了,定心起用就是智慧。

4 凡夫最难的,心乱,心定不下来。一部经听一千遍,心定了,因定开慧。所以这种听经的方法,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,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手段。


听不懂,不研究
1 听经研教,佛家有一个原则:听懂了,很好;听不懂,不研究,不去思索。为什么?听不懂的,你要想把它搞懂,愈想愈远,愈想愈错。

2 你懂了,是你直心直接体会到的;你用思惟想像、用分别执着,决定是邪知邪见。所以这个东西不能思惟,不能研究。

3 你不分别、不执着、不打妄想,这样你才能得到如来真实义,开经偈讲的“愿解如来真实义”,你才会真正懂得。

4 在一切境界里面,学着不分别、不执着、不落印象,保持自己的清净心,这叫修行。

5 学佛人所贵的,是二六时中保持清净心。我们念佛人,妄念才一生起来,就“阿弥陀佛”压下去,除了阿弥陀佛这一念,没有第二念,这是真正功夫。

6 初学的人很不容易,他的成见很深,意见太多,不肯老老实实念佛,这才叫他念经。念经的目的在哪里?一个目的是训练清净心,另一个目的是教你了解理论、方法、境界。你通彻了解后,你就会死心塌地念佛。

7 念经有两重目的,念佛是单刀直入,一个目标。有许多同学辛辛苦苦地修学,修了很长的时间,得不到结果,非常可惜!如果懂得方法,死心塌地去念佛,给各位说,三个月就有效。

8 这三个月的训练,你的心就清净很多;六个月,你一定生法喜;三年就有成就。三年,你的人生观、宇宙观不相同,你的气质、相貌不一样!如果你学了几十年,思想行为没变,还是老样子,你那个佛号是白念了!  
    

我们听经、听佛号,是“听而不闻”~
1 天天念经,是天天亲近佛菩萨。所以我们应当养成习惯,天天念经。

2 念经时,一心念,不要思惟,不要想经里面的意思,为什么?这样念会开悟。

3 你一想,那就二心、三心,心都乱了,这怎么行?你念得再多,也不会开悟。一心念经,那个意思会突然出来,不是你想的,这叫“悟”。

4 一心念经,这是修定;一部经从头到尾,念得清清楚楚、字字分明,这就是慧。样样都明了,离妄想分别执着,这是根本智,这是真正智慧。

5 智慧开了以后,应用在生活当中,叫做“三慧”。三慧是闻思修。三慧是在一刹那中圆满成就,不是有次第的,这个诸位要记住。

6 三慧里面,接触是“闻慧”;读经、听经,不去研究,不去思考,一接触就明了,明了叫“思慧”;明了当然就不迷,不迷就叫“修慧”。

7 什么人会闻?菩萨会闻。菩萨念经、念佛,是闻思修三慧同时薰修。

8 我们有没有闻?没有。我们听经、听佛号,是“听而不闻”,古人听经会开悟,我们现在人听经为什么不会开悟?一面听经,一面打妄想,怎么会开悟?


听经、读经,要用什么态度?
1 我们听经、读经,要用什么态度?马鸣菩萨告诉我们,第一个要离言说相。言说是言语,言语记录下来是文字,不能着这个相,这要放下。

2 连记忆都不需要!你记是分别,是执着,所以不需要记;领悟,听了觉悟,这个才重要。

3 第二个要离名字相。什么叫布施,什么叫般若,什么叫法身,什么叫真性,这些名词术语,都不可以执着,为什么?假的。

4 为了说话讲解方便起见,沟通方便起见,佛用这些假名字。清净心中一法不立,你要执着真的有这个东西,那就坏了。

5 第三个,不能执着心缘相。心缘相是“我想它是什么意思”,一想就坏了。

6 一想,妄想就起来了!我觉得是这个意思,他觉得是那个意思,还去辩论,你说糟糕不糟糕?明白的人看你辩论,他在旁边笑话,虚妄执着、迷惑颠倒,你没有悟入。

7 我过去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的时候,别的同学听老师讲经,写很多笔记,老师不出声。我听经也写笔记,我们是一个礼拜上一堂课,第三堂课上完之后,老师就把我叫到房间,他说:你写这个干什么?我回答:好的东西我怕忘掉。

8 老师说:你执着文字相、言说相干什么?不要写,专心听,领悟在心,你到明年,你的境界提升了,你写的东西一个字都用不上。我想想也有道理,就不再写了。所以,我在那里听十年经,十年,老师不让写,教的什么?悟处。

9 我的同学当中,最有名的周家麟居士,他是全部记录,老师不说他,我也不敢问。到以后经验告诉我:学生根性不一样,哪种根性就用哪种方法。

10 我离开台中出家,老师心里很难过,他说出内心的话,我很感动。他说:你在台中十年,我只选了两个学生,你跟周家麟,你们两个根性不一样。

11 周家麟的古书念得多,他有汉学的基础;我读书,私塾念了两年,早就忘光,没有基础。老师说我的悟性比他高,所以老师教我着重在悟性,教他着重在记忆。老师让他写笔记,不准我写,就是要我专心听。

12 我专心听经,年年境界不一样,我很感恩老师。为什么?如果当初我在听经时写记录,一定会分心,就很难做到《起信论》里面讲的原则。你想想看,我听经记录,有没有着言说相?有没有着名字相?有没有着心缘相?统统着!

13 李老师告诉我,把笔记舍掉,专心来听讲,听懂就懂了,听不懂不要去想,为什么?你想是妄想,绝对不是如来真实义。

14 看经也是如此,看得懂的,你读诵的时候懂就懂;不懂,千万不要去想,你那个想不是如来的意思,是你的意思。你把你的妄想当做如来真实义,那就错了。

15 所以古人讲得好,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,千遍是什么?心定了。定生慧,智慧开了,一接触就通达明了,就跟惠能大师的境界相同。

16 古人说的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,这个话是实话。可是现在的人,你跟他讲这个,他不相信,这怎么行?这怎么能学到东西?什么原因?他的妄想分别执着根深蒂固,不这样学,他学不到东西。

17 佛家讲上中下三根,我们在台中求学十年,不晓得,到以后慢慢自己契入才知道。知道之后,对老师感恩的心就大幅度的上升,才知道老师不简单,老师是因人施教。我们同班的学生不多,二十几个人,他对每个人教学的方法不一样,所以每个同学成就不一样。

18 二十个学生当中,一半以上不但不进步,还退步了;能保持进步的人不多,非常不容易,这里头有真智慧、真功夫。功夫是放下,智慧是看破,我明白这些道理,我都把它说出来,毫无保留。  
    

你用有念来学佛法,怎么能入得了门?
1 我们起心动念,一切造作,这是众苦之因。《地藏经》上说,“起心动念,无不是业”,我们凡夫迷了,才干这些事情。

2 什么是迷?我们一天到晚起念头,这就是迷。真心里面没有念头,你的念头愈多,就是迷得愈深,没有念头就觉了。

3 什么是觉?“心体离念”,这就是觉。不觉而有其念,觉了就没有念了。

4 觉的相,是心里面没有念头;迷的相,就是有念。我们凡夫迷了,一个念头生、一个念头灭,一天不晓得打多少妄想?

5 学佛的宗旨是破迷开悟,换句话说,用世间做学问的方法来学佛法,那就糟糕了!世间做学问的方法,都是不觉而有其念,你用“有念”来学佛法,怎么能入得了门?

6 我们在讲席中一再提示,希望大家牢牢地记住,而且要会用,听经要“消归自性”。什么叫“消归自性”?听了之后,要能与自性相应。决不是一面听,一面胡思乱想,那就错了!

7 消归自性就是心体离念,句句听得清清楚楚,决没有一点分别、执着、妄想,这才叫“消归自性”。

8 自性没有念,如果你把所听到的统统记在心里,那是不觉而有其念,那就变成世间法,那样学佛,无量阿僧祇劫也不能成就!


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
1 我们念佛,“能念”是我们灵明觉知的心,“所念”是这句阿弥陀佛的名号。能所是一不是二。

2 我们开始念的时候,有能念、有所念;这个“能所”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是没有到一心。

3 念久了的时候,所谓是“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”,自自然然到这个境界,这个境界就是一心的境界。

4 所以只要一直念下去,什么都不要问,这个境界会很快得到。如果一面念佛,一面怀疑,常常要问,常常要追根究底,这一生决定达不到这个境界。什么原因?夹杂。

5 夹杂着怀疑、夹杂着妄想,一心的境界,就不容易得到。最要紧的是,一心念到底,什么都不要问!

6 有些人念佛,他说“我念到一个时期,把自己也忘掉,到了念而无念这个境界”,他来问我,我给他说:“你的功夫不错,很难得。”

7 其实怎么样?他还晓得他是无念,还晓得他身体没有了,这还是妄想执着。

8 他来给我讲,他是要炫耀自己的功夫了不起,这都叫妄想。真正用功夫的人,到了这个境界,绝对不会跟人家说的,说了人家也不懂,什么原因?他们没有这个境界。  
    

最有智慧的人
1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说法四十九年,没有中断过,为的是帮助众生开启智慧、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。

2 你要想得到智慧,唯一的方法是听经、读经。经是帮助你开悟的,它确实有用。要怎样听?要怎样读诵?用清净心。

3 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,佛法一定要有智慧,没有智慧,你不能开悟。

4 你知识纵然丰富,你经论看得很多,那就是《礼记》所讲的「记问之学」,你记得多,你听得多、看得多,统统是别人的,不是你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。

5 自性流露是真的,是真正的学问,是真智慧!佛家讲真正的智慧是因戒生定,因定开慧,定就是清净心。心不清净,决定只有妄想,没有智慧。

6 佛法讲的是真智慧,我们世间这个智慧是从意识心里面生的,不是从清净心生的,心意识里面所生的是世智辩聪。用意识心来修行,不能见性。

7 念经时不分别、不执着就见性。念经的时候,离分别执着,样样都明了,这是真正智慧。

8 念经时不分别、不执着、不打妄想,不求解经义,只是一遍一遍地念。念经就是修戒、修定、修慧,这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。

9 一切都放下,认真去断恶修善,断迷邪染,修觉正净,这是上上智慧。智慧开了,就有能力辨别真妄、邪正、利害、得失。

10 一切的才艺,与无量无边的福报,都来自智慧。有了智慧,什么问题都能解决。

11 经云: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。我们要想得到智慧德相,就要放下妄想执着。

12 用心如镜~~不着相、不执着,就是智慧,就是般若。任何事做了就算了,不必去想它,这就是不执着。

13 对于一切人事物的真假、邪正、是非、善恶,明明了了、不迷惑、不颠倒,这就是般若智慧。真正的般若是“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”,真正的般若是“开口便错,动念即乖”。

14 “开口便错,动念即乖”,不开口、不动念,这是教我们体会到自己的真心。真心就是自己的佛性。人人都有佛性,佛性是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。

15 佛教我们放下~~放下是放下妄想,放下执着,放下牵挂,放下烦恼,放下就如意,放下就自在!佛法求的是清凉自在,你智慧圆满,你就永远生活在清凉自在的境界中。

16 你能够真正放下,你所得的是清净心。二六时中身心清净,你的智慧就会增长,无论处什么事情,你都比别人看得清楚,比别人高明。

17 你真能看破放下,你就会有悟处,对佛的教诲就有更深更透彻的理解,这是智慧现前。

18 “开口便错,动念即乖”,能一切放下,一心一意念佛的人,是最有智慧的人。


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这是功夫!
1 俗话常说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”,无论世出世间的善法,总有障碍;你必须要有能力、有毅力、有智慧,知道如何去应付,你才能成就。

2 不要说我们现前学佛、弘法有魔难,即使世尊当年在世,也有提婆达多、六群比丘这些人找他麻烦。佛都没有办法完全排除魔难,何况后世?

3 六祖大师,我们在《坛经》里面看到,他老人家得法之后,还在猎人队里面避难十五年,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后人,障难是不能够避免的,所以大家要修清净心,要修一心不乱,尽量把障碍减到最低的限度。

4 外面是非人我多,为什么?魔来破坏,魔来扰乱。因为你现在修道了,这些魔不让你成就,所以想尽方法来障碍你。你要是没有修道,外面就没有障碍,什么是非人我都没有了。

5 你一认真修行,一切障碍就都来了。你不想成就,他不来扰乱,为什么?他可以再等,将来你真正想成就了,他才来破坏。所以你一认真修行,魔就统统出现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

6 这种境界正是考验你,你果然能够在这个境界里头,佛在《金刚经》讲的两句话,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”,你成功了,你超越了。

7 什么样是非人我的障碍到我这地方,怎么样?听而不闻。你跟我讲,我听,我也点头,之后人家问我,我什么都不知道。没听进去,我心清净、不染。

8 世间不管什么事情,听到也好,看到也好,与我都不相干,决定不把它放在心上,就什么事都没有。“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”,这是功夫!


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
1 我们佛法讲修行,怎么修法?要修“不动心”。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好,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”,这是修行的总纲领、总原则。

2 不取相就是不着相,“外不着相,内不动心”,你把这个原则完全掌握到,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,功夫没有不得力。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原则,“外着相,内动心”,无论修学哪个法门,你都不能成功。

3 我们平常一定要晓得用功,用功一定要晓得掌握原则,所以会修行的人,是在境界上修。《华严经》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做样子给我们看,什么样子?历事练心。

4 修行无过于历事练心,在境界事相里面练清净心,就练这个。万事万相你要不经历,你怎么知道你能够不着相、不动心?你没有接触过,那个功夫靠不住。

5 莲池大师《竹窗随笔》里面有一段故事,很能令人深省。他认识一个老法师,这个老法师往年修行很不错,可是到晚年就不行了,堕落了。

6 什么原因?法师年轻的时候住山,修行得很好,真的做到“外不着相,内不动心”。可是在晚年的时候,信徒们在都市里面建了一个道场,礼请他去主持,于是他下山,一下山,就跟五欲六尘接触;一接触,他就退转了。

7 莲池大师就提醒他,他说:“有老修行住山,几十年不下山,他在山上养道,修得很不错;可是下山没多久,心就动摇了,贪嗔痴慢就起来了。”这法师听了之后,就向莲池大师请教:“这是谁呀?”莲池大师说:“就是你老兄!”

8 这说明什么?不接触大众,你的定是假的,没有经过考验,境界现前自己做不了主,烦恼习气统统现行了。所以,修行要在哪里修?在五欲六尘里头修。修什么?修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”。唯有真正做到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”,这才是真正修行,这才是真正得法。


闻到异香
1 我们在拜佛诵经,或者是在念佛的时候,有时候会闻到异香,这是什么原因?那多半是天人经过你这里,看到你在念佛、看经,他对你很恭敬,他用这个香来供养你。

2 闻到异香,这是很好的瑞相,一个人修学真诚,会遇到这个境界。但是如果常常有,就不是好境界,那是魔境现前。这个境界不是求来的,如果你心有所求,一旦被妖魔鬼怪发现,他就会弄点香来诱惑你,让你着魔。

3 诸位要记住,你无心闻到的,那才是真的,这是感应道交。瑞相的感应也不能多,几年当中有个一次、二次,这是好境界;如果常常有,那你就快着魔了,这是我们要晓得的。

4 佛与魔的区别就在此地:佛的教法一切都是正常的,他教你增长戒定慧;魔的教法是非常的,他教你增长贪嗔痴慢。

5 所以,真正学佛的人,他纵然见到佛现相、闻到异香,也若无其事。像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”,这就对了。

6 “闻到异香”这个感应现前,多半是在三个时期。第一个时期,是你初学的时候,帮助你起信。你不太相信,帮助你起信,你真正相信以后,这个感应就没有了。

7 第二个时期,就是你功夫到某一个程度,你会闻到异香,那是佛来考试的,看你会不会动心;第三次是在临命终时往生,这个时候你一定见到瑞相,一定闻到香,这个我们在大本经上看得很清楚!

8 有些同修他来问我,他说他在初学的时候常常闻到香,现在这么多年来,一次都闻不到,是不是退步了?我就告诉他:“不是退步,如果你常常闻到,那你就完了!那肯定是着魔了!”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。


这叫做灌顶
1 我初学佛的时候遇到章嘉大师,他是密宗上师,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。章嘉大师是中国密教四大喇嘛之一,黄教的。达赖、班禅、章嘉、哲不尊丹巴,这在中国边疆是四大佛教领袖。

2 我有幸遇到他,他没教我持咒,他教我学教,在经典上下功夫,这是正确的,这是真正的善知识。不像一般金刚上师,一见到你,要你赶快来灌顶。你跟这些金刚上师修学,修一辈子也不能成就。

3 黄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刚上师,他晚年专修净土。他在《无量寿经注解》里面,为我们说明密宗灌顶的意义。“灌”是慈悲加佑的意思,“顶”是最高的法门,灌顶就是把佛至高无上的法门传授给你,这叫做灌顶。

4 我们早年在美国、台湾,见到不少学佛的人,有些密宗的上师仁波切来了,他一窝蜂地都到那里去灌顶。是不是真的接受了灌顶?不是真的,假的。什么叫灌顶,没搞清楚。

5 我们今天修净土法门,如果听说那个地方有密宗灌顶,也想去参加,这是什么?这是颠倒错乱。

6 “顶”是最高的法门,诸佛如来至高无上的第一法门是什么?就是《佛说阿弥陀经》。你把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从头到尾恭恭敬敬地念一遍,就是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给你灌顶一次;你念两遍,就给你灌顶两次,你不知道!

7 念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一切诸佛如来给你灌顶,居然不晓得,没有一点感激的心,来了一个密宗上师,不得了,赶紧要去,这成什么话?这就是颠倒错乱。

8 诸位一定要明了,这净土法门是叫你成佛的,诸佛如来慈悲加佑,将这个顶法为我们说出来,所以念佛的人,一天到晚都沐浴在佛光之中,都接受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灌顶。


开光是什么意思?
1 开光是什么意思?一尊新的佛像塑造成功,塑成了,启用典礼的时候,把佛像供养的意义跟大家说明白,这就是开光。

2 开光,是藉着佛像开我们自己性中般若之光,不是我们替佛像开光,这个事情不可以颠倒了,我们有什么能力替佛开光?

3 阿弥陀佛代表无量觉,我们一见到这个佛,我们就觉而不迷,觉就是光!我们供养这尊佛像,佛像时时刻刻开启我们自性的光明,开光是这么个意思。

4 现在人都搞错了,认为佛像不开光就不灵,要请法师来给它开个光它才灵,这是错误的观念,是迷信。开光的意义本来非常好,现在大家迷惑了,搞错了,误会了。

5 佛是代表自性的性德,菩萨是代表修德。我们供养释迦牟尼佛的像,要讲释迦牟尼佛的历史、修行、功德,使大家明了,对他尊敬,效法他老人家,见贤思齐,他能成佛,我也一样能成佛。

6 我们供养观音菩萨,要说明观音菩萨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难的精神,我们应当效法他,我们要做观世音。看到他,想到我们自己,我要跟他一样,我要学他。

7 见到地藏菩萨,要学他的孝顺父母、尊敬师长;看到普贤菩萨,要学他把整个佛法统统落实在生活上。供养佛菩萨的像,全是为了开启我们自性的光明,是这个意义,现在好多人都搞错了。

8 在佛法里面讲,见到佛像提不起自性觉,见到菩萨像提不起自性净,展开经典提不起自性正,是这个人的业障太重了!如果你把供佛像的意思统统弄明白、弄清楚了,这个佛菩萨形象就全都开了光。  


外道
1 我们在印度历史上看到,世尊当年在世,著名的外道有九十六种。这些外道,如果用现代的名词来说,是宗教家、哲学家、科学家,都是了不起的顶尖人物。

2 所以“外道”,不是毁谤人,不是贬低人。“外道”这两个字的定义,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清楚,“心外求法”叫外道。我们自己要细心去检点、去反省,我们是不是心外求法?如果是心外求法,那也是外道。

3 这个外道,在佛门有个术语叫“门内外”。佛门里面的外道,虽然学佛、皈依受戒了,还是心外求法。换句话说,对于佛的经典没有深入,不了解经教的义理,念念还会受外面境界的影响,这都叫外道。

4 与“外道”相对的是“内学”,所以,佛法从哪里学起?从内,内是心性。换句话说,内是能现能变,外面是所现所变;能现能变是真的,所现所变是假的,你在假的那一面去求,那你哪一年才能见道?

5 这个“见道”,就是你见到心性,宗门讲“明心见性”,见性这才入门,佛家通常讲“入大乘之门”,才入门,距离登堂入室,那还相当遥远。这个入门,在《华严经》里面就是初住菩萨,《华严》是圆教,圆教初住菩萨才入门。

6 由此可知,佛法是从内求的,“内求诸己,不求诸人”这是佛法的殊胜。实在讲,内证的方法好,直接稳当,它不迂回,直接教我们从内证。

7 但是,我们往往不懂得佛的意思,不明了佛教导我们方法的所以然,于是有意无意当中,我们的思想言行跟佛所教的恰恰相反,这是我们不能证果,不能入门的真正原因。

8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有九十六种外道,佛以种种善巧方便摄受外道,降伏外道,帮助外道契入净土法门;如果我们懂得佛的意思,知道他的善巧方便,我们如理如法地修学,在一生当中契入境界,不是个难事情。


起心动念,无不是业,无不是罪
1 我们今天念经,念经的目的在哪里?为什么要念经?为什么要念佛?一定要懂得。我们不念经、不念佛,就会打妄想,妄想是什么?妄想就是业障。

2 有人说:“我业障很重。”你问问他,什么是业障?他也说不出来。罪业很重,什么是罪业,他也搞不清楚!《地藏经》上讲得清楚,“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,无不是业,无不是罪”。

3 罪业是什么?罪业就是起心动念,就是打妄想。由此可知,学佛人他学什么东西?就是把妄想去掉而已。妄想去掉,心就定,心就清净,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。

4 学佛到底学的是什么,修的是什么,这个一定要搞清楚!绝对不是我念了多少部经、念了多少部论,我也会写、我也会讲,那没有用处的,那些世间人都会!把佛法当作世间一种学问去研究,他搞的是佛学,不是学佛。

5 学佛是要搞戒定慧,佛学是搞世智辩聪,完全是两桩事情!学佛,成就的是功德;佛学,成就是造业,不但功德没有,说老实话,福德也没有。真正讲老实话,那是造业!

6 这世间有许多人,佛法懂得不少,对于净土法门不能接受,什么原因?佛说了,他前生是三恶道来的。这个法门是无上法门,第一法门,他当然不能接受!他不但不能接受,他还随便批评,甚至毁谤弘扬这个法门的人。

7 这些弘扬净土的人当中,我们肉眼凡夫不晓得,有不少是诸佛菩萨再来示现的,我们胆敢批评毁谤,岂不是得罪了诸佛菩萨?

8 实在说,诸佛如来、诸大菩萨天天跟我们在一起,我们不认识,我们不晓得,过失在哪里?过失在我们自己迷惑颠倒。就像《地藏经》上所说的,“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,无不是业,无不是罪”。     


我们跟他一样的堕落,这就真正的错了!
1 修行,古大德一再教导我们,“从根本修”,根本就是起心动念。我们回头,要从起心动念处回头,务必把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塑造成纯善的人。

2 什么叫纯善?像佛在《十善业道经》里面所说的,菩萨昼夜常念善法、思惟善法、观察善法,不容毫分不善夹杂,这就是纯善。

3 我们背诵经典,把经典上的教训念得很熟,这是常念善法;我们起心动念跟善法相应,这是思惟善法;我们的身语意三业无一不善,这就是观察善法。

4 常念善法是心善,思惟善法是思想善,观察善法是行为善,务必要叫善法念念增长。末后佛还一再郑重嘱咐,“不容毫分不善间杂”,这才真正叫止于至善。

5 止于至善,这是佛菩萨的大道,我们为什么不走大道?为什么走妖魔鬼怪的小道?我们能够遵守佛陀的教诲,不但走出六道,也走出十法界。

6 自己要认识清楚,要认真努力去干,别人怎么看法,与我不相干;别人怎么个批评法,与我也不相干。

7 你要是个纯善的人,不肯造恶,不肯说人坏话,现在社会人说,你是迷信,你是个怪物,因为你跟他们不一样。是不一样,随他怎么讲去!我们走我们的佛道、菩萨道,他走他的三恶道。

8 我们没有能力帮助他回头,我们也不可以受他的影响。这些熟人跟自己总算是有缘人,将来自己成佛了,再回过头来帮助他们也不算晚。我们自己不成就,跟他一样的堕落,这就真正的错了!  
    

五欲六尘是诱惑,绝不能上它的当
1 佛门里面,无论是出家在家,真正是一个精进修行人,他决定不贪恋五欲六尘。

2 我们通常讲的五欲六尘,五欲是财色名食睡,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,这是我们的六根所对的。

3 财色名食睡,佛常在经上告诉我们,这五欲是地狱五条根。我们学佛的人,要把这个舍掉,甘心于淡泊的生活,道业才能成功。

4 贪爱之心,是轮回的根本!我们都认为贪恋五欲六尘,这是应当的,为什么?每个人都是这样的。

5 佛为我们说出,我们这才晓得,贪恋五欲六尘是生死轮回的根本。佛要不给我们说破,我们确确实实不知道!

6 佛陀当年在世,三衣一钵,生活降到最低的水准,为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。这样的生活,世间人不肯过,认为这是乞丐,贫贱到极处!他不晓得,贫贱到极处,这是最高度、最圆满的智慧。

7 诸位一定要晓得,五欲六尘是诱惑,绝不能上它的当,绝不能受它欺骗!落在它那个圈套里面,是真正可怜,一切诸佛虽然慈悲,也救不了你,你是自作自受,所以要觉悟。

8 觉悟从哪里做起?从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做起。只有放下这个,你才能一心向道。所以要晓得,五欲六尘决定沾不得,一沾上这个,就把自己的前途毁掉了!
 

贿赂佛菩萨,没有用处!
1 有很多人到道场来,以为烧一支香,磕几个头,供一点水果,贿赂贿赂,佛菩萨就答应保佑他了,哪有这么便宜事情?

2 现在在这个世间,在中国、在外国学佛的同修,实在讲,着重在修福是占绝大多数。他修福的目的在哪里?求发财、求升官、求家里人平安。心量就那么小,自私自利,诸位想想能求得到吗?决定求不到。

3 假如我是佛菩萨,你这样来求我,我会拒绝你,你的供养我不会接受的。为什么?你心量太小了,自私自利,我怎么能接受?我要接受你的贿赂,保佑你,那我不就变成了贪官污吏?所以这是迷信,这是大错特错。

4 诸位要记住,不要说是佛菩萨,凡是正神都不接受贿赂的,你用金钱财物去供养,巴结不上的!妖魔鬼怪他才接受,接受之后,他是不是真的保佑你?他才不保佑你!到你该害病还是害病,该死的时候还是死。邪神总是欺骗人,正神不欺骗人,所以他不接受你的贿赂。

5 我们众生希求果报,一定要晓得果报是怎样形成的,换句话说,一定要知道它的因缘。修因得果,这是佛教给我们的~~你种什么因,就得什么果报。财富、智慧、健康长寿是每个人都想求的,想求而不肯种因,哪来的果?

6 佛菩萨保佑,是教你修因。你自己不肯修因,天天拜佛,求佛菩萨保佑你、加持你,如果佛菩萨真的保佑加持你,佛菩萨是接受你的贿赂,那成什么话,没这个道理。

7 我们对于因果要深信,凡是善的果报,我们希望得到,我们一定要修因,才真正会得到利益。如果你不修因,就算你天天拜佛、诵经,天天供养佛菩萨、贿赂佛菩萨,没有用处!

8 想求得诸佛菩萨保佑,没有那么简单,你要有他保佑的条件。如果你是发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,这是非保佑不可,为什么?你很快地就要往生不退成佛了,诸佛欢喜赞叹,没有一尊佛不保佑你~~你不要求他,他也保佑你,这些统统都是事实。


把佛菩萨当作神明膜拜
1 佛在经典里面一再说: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。得人身、闻佛法,就有出离生死、超越轮回的机会;你要是不闻佛法,这个机会就得不到。但是遇到佛法,一定要正确了解佛法的义趣,我们才能真正得利益。

2 在现前这个社会里面,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佛法,他只是把佛菩萨当做神明去膜拜,求佛菩萨保佑他,保佑他升官发财,这是迷信,这搞错了!

3 有很多人做了坏事,以为到佛门去修供养,佛菩萨会保佑他,会赦免他的罪,这完全搞错了!天天干坏事情,回来之后一忏悔,罪就消灭了,没这个道理,这讲不通!

4 如果这个道理要能够成立,那做坏事情的人尽管做坏事,尤其黑社会的大头目,什么坏事都干,可以请一批法师天天在家里给他拜忏,他这边做坏事,那边就消掉,那不就没事了,哪有这种道理?

5 在我们周边,有很多人说他学佛,你要问他,佛法是什么?佛教我们什么?几个人能答得清楚?甚至于还有很多皈依了、受戒了,仔细去盘问,都是受的糊涂戒~~迷迷糊糊皈依、糊里糊涂受戒!

6 佛法是师道,佛是教导我们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、教我们怎样做人、教我们怎样处事,所以它是智慧的教育、是圆满的教育,这要清楚!

7 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是经教,我们把经典的教训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,这叫学佛。离开经典,烧香拜佛,求佛菩萨保佑,没这回事情!你把佛菩萨当作神明去膜拜,那你是迷信!

8 佛菩萨是觉悟的人,他不是神,我们皈依了,受戒了,还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,那就错了!说实在的话,神还是没有觉悟,他们福报比我们大一点、智慧比我们高一点,其实高也高不了好多,都没有超越三界六道,这些事跟理我们都要清楚!


迷惑的人,佛来了也是魔
1 蕅益大师说得好,“境界里无佛亦无魔,魔与佛都在你自己心中”。

2 外面境界是无佛亦无魔,佛与魔是自心变现的,境随心转!魔与佛是“唯心所现”,是一念觉迷变现的境界,你一念觉,外面统统是佛;一念迷,外头统统是魔。

3 说穿了,真正外境是无佛亦无魔!你自己心里有把握,做得了主宰,什么境界都“不取相、不动心”,外面境界统统是佛菩萨。

4 你心清净、平等,外面统统是佛菩萨;你心不清净、不平等,外面统统是魔、是障,找不到佛菩萨。

5 你是一个染污的心,是随风飘荡的心,你去找佛、找菩萨,到哪里去找?你在这里找无量个阿僧祇劫也找不到,尽虚空遍法界里也找不到。

6 假如你的心清净,外面纵有再多的诱惑,你不为所动,佛菩萨就在你面前,所谓“头头是道,左右逢源”。如果不懂得这些原理原则,你怎么修?你那个不叫盲修瞎练叫什么?

7 一说盲修瞎练,你马上就生气,一点没错,这就叫盲修瞎练!境界风稍稍动一下,你禁不住,你就受不了,你马上就垮了,这怎么行?

8 你要是觉悟了,人家来赞叹你,或是来侮辱你,他来考你,你如如不动,他是佛!所以,觉悟的人看一切人都是佛;迷惑的人,佛来了也是魔。


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
1 佛讲“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”,这两句话的义趣甚深!

2 我们六道凡夫,得人身很不容易,失人身太容易了;失掉人身再得人身,那就难了!

3 我们要常常反省,我们失掉人身,来生能得人身吗?几个人敢说我来生还能得人身,得不到了。来生要得人身,五戒十善要持得很干净,我们能做到吗?

4 我们无始劫以来,没能超越三界,都在六道里头打转,正如经上所说的,“三恶道的时间长,人天道的时间短”。

5 现代这个社会,大多数人都是为自己着想,有几个人真正念五戒十善?凡是为自己想的,念头与贪嗔痴相应的,就免不了三恶道;一切都能替别人想的,大概他人天机会比较多一点。

6 纵然是念佛人,“阿弥陀佛”挂在口上,心里面还有人我是非、贪嗔痴慢,他来生不但成不了佛,人身也得不到!

7 佛在经典上说得很多,失掉人身之后,再得人身非常之困难。纵然得人身,有几个人有机会闻到佛法?纵然闻到佛法,有几个人闻到净土?

8 经上常讲,“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”,我们得到人身,也遇到了佛法,不但遇到,而且遇到了净土法门,如果在这一生当中,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那就太辜负自己了!


八难
1、佛在经上常常跟我们说,一切众生最严重的灾难,是没有机缘闻佛法,为什么这么说法?因为只有闻到佛法,才有永脱轮回、超越十法界的可能。

2、诸位必须要知道,一切众生第一殊胜希有的因缘就是闻佛法!在佛法看起来,世界末日是小事一桩,不是大灾难;不闻佛法,不能脱离轮回,这才是大灾大难,佛家讲八难。

3、八难,到底是哪八种难?第一个是“地狱”。嗔恚心重的、嫉妒心重的,堕地狱道。地狱没有佛法,虽然地藏菩萨是“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”,那是菩萨的愿。

4、你堕地狱,想等地藏菩萨来救你,这个机会非常的渺茫!不是菩萨不慈悲,菩萨去度你,你还毁谤,还不相信,不能接受,这是你自己的业障太重了。

5、佛菩萨是无处不分身,无处不现身,地狱当然不例外。《楞严经》上说得好,佛菩萨的现身是感应道交,众生有感,佛菩萨就有应。众生没有一个善念,没有求佛、求三宝这个意念,佛菩萨怎么会现身?不可能的事情。

6、八难第二个是“饿鬼”。饿鬼道是以悭贪心所造之业,招来饿鬼道的不自在。饿鬼道里面,当然也有佛菩萨在那里教化众生,但度饿鬼道的众生比度人道困难得多。

7、八难第三个是“畜生”。畜生道愚痴,真妄、邪正、是非、善恶没有能力辨别,颠倒其事。畜生道愚痴,它坚固地执著那个身、那个生活环境就是自己,所以很不容易摆脱畜生身,这个我们要觉悟。

8、三恶道难!在三恶道里面想得度,那是很不容易!恶道众生也有得度的,那是一生真正勤苦地修行,临终一念之差使他堕落;但是他善根深厚,佛菩萨到恶道教化,他能接受。

9、想想我们善根如何?我们是认真地在修学吗?假如我们懈怠懒惰、迷惑颠倒,咱们堕了三途,佛走到你面前,也度不了你。

10、第四个是“盲聋瘖哑”,这也是一难。盲,眼睛瞎了,经书他看不见,佛像看不见;聋,给他说法他听不见;瘖哑,不能说话,他心里有疑问,问不出来,这对于学佛都是很大的障碍。

11、第五个是“世智辩聪”。这种人很有辩才,他不相信佛法,你给他谈佛法,他要强辩,他说一套歪理,这一类的人不容易接受,他自以为是。

12、第六个是“佛前佛后”。佛没出世之前,这个世间没有佛法;佛灭度之后,这个世间也没有佛法。我们今天算是非常的幸运,虽然释迦牟尼佛灭度了,可是释迦牟尼佛的遗教还存在这个世间。

13、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,一万二千年之后这个世间就没有佛法了,必须再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,弥勒佛出现在世间,这世间才会有佛法。

14、如果不能好好地把握这个机会,一失人身,下一次再得人身恐怕就是灭法的时候了!开经偈说“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”,这是很值得警惕的句子。

15、第七个是“北俱芦洲”。生到北俱芦洲的人福报太大,衣食受用都是自然的,他不相信佛法。所谓是富贵学道难,他的生活无忧无虑,他一天到晚快快乐乐,他认为生活已经很美好,把学佛这桩大事情疏忽了。

16、最后一个是“长寿天”。长寿天就是四空天,那个地方没有佛菩萨去讲经说法,为什么?他们不接受,他们都以为自己证得大涅盘了。长寿天的寿命长,最少的是两万大劫,最长是八万大劫,这样长的时间闻不到佛法,他的定功一失掉,就往下坠落,堕落在三途,继续去搞六道轮回。

17 这八种没有闻法的机缘,都叫遭难。有闻佛法的机缘,就有超越三界的机会;没有这个缘分,这一生必定空过,所以佛称之为遭难。

18 这八种难是无比严重的灾难,一般世间人不知道,然后你才晓得,闻佛法这个因缘相当不容易!我们今天不但闻到佛法,而且遇到最殊胜的净土法门,你说,这是多么的幸运!


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不修就不得
1 佛法是平等的,人人都可以修成,人人都可以得到,问题就是你肯不肯修?

2 所谓“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”,不修就不得,这个问题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。

3 有一些学佛的同修,有一个很大错误的观念,认为佛菩萨靠得住,我靠他就行了。佛在《楞严经》经上讲得很清楚,无谁代者,“谁”包括佛菩萨,佛菩萨也不能够代替。

4 众生苦,我们怎么能代?不要说我们不能代了,佛菩萨也不能代。佛菩萨要能代,我们很苦,佛菩萨不代我们受苦,那佛菩萨的慈悲在哪里?

5 所谓“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”,没有人可以把“道”送给你的。如果能把“道”送给我们,佛菩萨都大慈大悲,何必要我们苦修?

6 勉强说,福报可以送给你,智慧是没有办法给你的。再给你讲真的,你要是没有福报,送给你福报,你消化不了,担当不起。

7 没有福报的人,你多送他一点钱财,他马上灾难就来。他没有那个钱财,还得不到祸;钱财一来,祸害马上跟着就来。

8 自己不修福,你要是看到福来了,那不是福,那是祸,这是我们必须要警觉的。

9 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,所以成佛是两个条件,一个是福报圆满,一个是智慧圆满,所以佛称作二足尊。足就是满足,我们今天讲圆满。佛的福德、智慧都满足、都圆满。

10 佛法重在行,解是手段,行是实质。你能解不能行,你一生所修学的全都是福德,没有功德。

11 要修功德,才能了生死、出三界。修福德容易,修功德不容易。功德是什么?功是功夫,你修行真有功夫,有功夫当然你就有收获。

12 譬如祖师们常讲持戒有功,你持戒有功夫,得定就是德。功是修因,德是证果,你得定了,这才叫功德。持戒要没有功,你不能得定,你得的是福报,那不叫功德。

13 修定有功,开智慧就是德。修定要是不能开智慧,那个定是福报。

14 福报可以与人共享,这功德没有办法分给人,一丝一毫都没有法子分给人,一定要自己修。

15 佛法讲因果,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不修就不得,因缘果报丝毫不爽。

16 你们看《楞严经》,阿难尊者当初就是这么一个错误观念,认为佛最疼爱他,将来一定把佛法给他。到遭魔登伽女之难才晓得,原来别人所修的没有办法给自己,再亲密的关系也没办法。

17 钱财可以送给别人享受,智慧、才艺怎么能给别人?没法子。所以功德这个东西,确实是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一定要靠自己修。

18 《坛经》上六祖说,此事福不能救,此事是讲生死大事,你修福报,没修功德,该怎么生死,还是怎么生死。


如果你真正相信,你修学就不难了
1 “一切众生本来是佛”,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,我们学佛,一定要肯定佛陀这句话!如果你真正相信、你肯定这种见解,你修学大乘佛法就不难了,你真正是大乘佛法的法器,有资格接受大乘佛法。

2 “一切众生本来是佛”,你知道这个讯息就了不起!你看六道里头芸芸众生,几个人知道?知道就是解悟。解悟的人,他找到目标、找到方向,只要肯干,决定可以达到目的。没有找到的人很可怜,无论他怎么修,用再长的时间,都不能成就。

3 佛告诉我们,贪嗔痴是烦恼的根、是生死的根,世间所有一切的恶,都是从贪嗔痴生的;世间所有一切的善,都是从无贪、无嗔、无痴生的。所以,佛教给我们,“勤修戒定慧,熄灭贪嗔痴”。

4 我们学佛,要学做老实人,佛教我们“熄灭贪嗔痴,勤修戒定慧”,我们做到了没有?没做到就不信。天天念经、念佛,你没做到,照样不信佛;真正依教奉行的,他不念经、不拜佛,他是真正信佛!要晓得这个道理。


只有不信佛的人,才会造恶业
1 我们学佛,“信”摆在第一!净宗法门讲“信愿行”,第一个是要相信自己,第二个是要信佛。

2 一定要信佛!信佛要常亲近佛,现在佛不在我们面前,我们怎么样亲近他?我们每天读经,读经就是听佛的教训,这是亲近佛;我们每天念佛,念佛就是亲近佛。

3 现在学佛的人多,有成就的人少,原因在哪里?信佛的人很少,不要说是在家同修信佛的人很少,出家人也不例外。

4 我当年受戒之后,到台中拜谢李老师,见面第一句话,老师就叫我要信佛。我学佛那么多年,一出家就教佛学院,又受了大戒,怎么还叫我信佛?

5 他老人家给我解释:信佛非常不容易,有许多出家人一直到老死都不信佛。信佛,他怎么会造恶业?怎么会堕三途?只有不信佛的人,才会造恶业、才会堕三途,所以信佛非常不容易。

6 “要真正信佛”,这是从前李老师常常提醒我的。什么叫信佛?佛在经上讲的每一句话、每一个字,我深信不疑,佛教我怎么做,我就要百分之百地做到,这叫信佛。

7 如果天天读经,做不到,读是一桩事情,讲是一桩事情,自己行为又是一桩事情,这叫“阳奉阴违”,这叫“欺骗三宝”,那是造罪业,哪里是修行?

8 所以修行,我们真正好的同学,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成就,诸佛菩萨、祖师大德是我们的好榜样,我们要跟他学,不能跟世间人学。


喜欢跑道场的,都没有信根
1 “信”字不容易!我们今天想修净土法门,听到人家那里讲禅宗,心里羡慕,还想学;听说那个地方有密宗灌顶,也想去参加,这是什么?虽有信,没有根!

2 没有根的信,就像水上浮萍一样,随风飘荡,八识田中种一个福田而已,这一生不可能有成就。

3 如果这个信有根,决定不动摇,这才叫有根。信到有根,这就可贵,这就是你很有可能会成就。

4 所以同修们自己可以省察一下,也可以观察这些学佛的同修们,哪个人有成就,哪个人没有成就,我们心里都会有数,很清楚、很明白。

5 凡是心地会动摇、见异思迁这种人,这一生不可能成就;凡是坚信不疑,绝无动摇,这个人这一生会有成就。

6 我再说得明显一点,喜欢跑道场的,都没有信根,都是动摇的。没有信根,精进心提不起来,念力不能集中,他怎么会有成就?

7 真正有信根,跟诸位说,跟一个老师,走一个道场,绝不到第二家去,绝不听第二个人,这个人有信根。

8 你对哪个老师深信不疑,对你有好处!大经上常说:“信为道元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根”,你说这多么重要!


你所在之处就是道场
1 道场,顾名思义,这个场所有道,才能称为道场。道有很多种,除了佛教,道教也是道,儒也是道,国外一些宗教也都是道。道,有正有邪,邪门外道,那也是场,也都是道场。

2 在佛门里面,道场要有道,不必有形式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他老人家教学四十九年,他在哪里教?都是在山林树下,都是在旷野,没有建筑。

3 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晚上就在树底下盘腿打坐。佛一生都没有建过房舍,他所在之处,都是在教学,教学的那个场地,就叫做道场。

4 道场,最重要的是有道,明了这个意思,我们今天无论在什么处所,统统是道场。你就是在家庭也是一样,你一家人天天听经、诵经、念佛,一心向佛,那你的家就是道场。

5 在大乘教里面的定义,四个人在一起共同修行,都能够遵守佛陀的教诲,修六和敬,那就是佛家标准的道场。你一家有四个人,四个人都念佛求生极乐世界,都修六和敬,那你家里头就是标准道场。

6 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,整个社会动荡不安,真正修道的人要万缘放下,心里头有道,那才叫真正道场。所以道场在哪里?道场在心地,不在外面。你心中有道,无论你坐在哪里,那个地方就是道场。

7 印光大师给我们开示,非常清楚明白。就佛教而论,佛家的法印,四句话,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”。这不仅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,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如来教人,原则、方向、目标,就是这四句话。

8 四句话,实际上就是前面这三句,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”,就这三句十二个字,这是一切诸佛教学的总方向、总目标、总纲领。我们心里头常常有这四句话,你所在之处就是道场。


你能这样做法,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
1 我在没有学佛之前,起心动念一切造作,用的是轮回心,造的是轮回业;学佛之后,这几十年接受佛法的薰陶,渐渐觉悟了。觉悟才明白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才把自己的分别执着放下。

2 起心动念,不敢讲是完全能随顺性德,至少我有少分的随顺,这少分的随顺,利益已经是不可思议了。

3 身为佛弟子,自己真正确确实实明了、觉悟,一定要随顺佛陀教诲,一定要去做,诸佛菩萨是教我一个人的,不是教别人的;别人做不做,与我不相干,我自己一定要做!

4 从哪里做起?净业三福。佛给我们提了一个纲领,“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”,从这里做起。

5 你是不是佛弟子,或者世俗人讲是不是佛教徒,绝对不是从形相上看。你受了三皈,受了五戒,或者出了家,受了三坛大戒,穿上这一身衣服,样子是像,实质上是不是?有问题!

6 从实质上来说,佛法最基本的课程是五戒十善,你做到了没有?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,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,不贪、不嗔、不痴,哪一条你做到了?表面上你做得很像,如果念头没有断,没做到。

7 《十善业道经》上讲得很好,佛教初学的菩萨,就给他说“昼夜常念善法”,念这十善,“思惟善法,观察善法,不容毫分不善夹杂”。你能这样做法,你才是真正的佛教徒,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。

8 如果你认真努力、老老实实地修学,再向前踏进一步,真正做到心地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那你这一生当中,念佛一定能得生净土。得生净土,那就是大圆满!     


心清净,就不会遭魔难
1 在我们现在这个世间,现前这个阶段,“魔强法弱”,魔多佛少。如果没有三宝的加持,我们今天要想真正做一桩善事很难,为什么?魔来扰乱。

2 所谓“魔强”,从自己来说,烦恼情执深而严重;外面境界来讲,诱惑的力量多而且普遍。如果自己烦恼重,又有外界众多的诱惑,这个事情麻烦大了,这就叫“魔强法弱”。

3 “法”是觉悟之法,“魔”是迷惑之法。迷法强,觉法弱,很不容易觉悟;换句话说,不容易了生死,不容易出三界,显现出来的现象是愈迷愈深,显现的果报是愈报愈苦。

4 现在是末法时期,我们在弘法利生当中,决定会遭遇许多障碍。只要你真正发心,一定有三宝加持;你以真诚心来修学,一定有感应。有十方三宝加持,我们宣扬教义,推广佛陀教育,任何障难想把我们阻碍住都不容易!

5 你要有这个毅力,要有这样的决心,不怕一切的“障难”~~不怕魔来扰乱、不怕外道来刁难、一切都不怕,“勇猛精进”,这样才能弘扬正法、护持正法,这个非常重要!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,“障难”特别多,你要是没有毅力、没有勇气,你就没有办法“弘护正法”。

6 你今天学佛,为什么遇到很多魔障?魔来欺负你。魔来扰乱你,说老实话,是你的心不清净,跟诸佛菩萨没有感应;假如你的心清净,不为外面境界所动,佛菩萨就在你面前!所以心清净,就不会遭魔难。

7 如果你真正有坚定的心,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魔不敢扰乱你。第一种情形,魔看到你,赶紧远离,他不敢干扰你;第二种情形,魔转过头来,发心护法,他对你恭敬、对你佩服、对你尊重。

8 可见得我们要想自求多福,只有一个方法,老实念佛。问题就是:你老不老实?一心称念,这就老实了;还有三心二意,那就不老实了。念佛还要想别的,那就错了!


一切诸佛都护念,你怎么会遇到魔障?
1 许多人学佛,常常会遇到魔障,这是什么原因?宿障深厚、不善用心。

2 无量劫来,我们跟一切众生结了许许多多的冤仇,宿障深厚;不要说过去生了,我们这一生当中,没学佛之前,我们杀生吃肉,与这些众生结的冤仇就不知道有多少!

3 宿障深重,这是无可奈何!要消除深重的业障,只有老实念佛;我们一心念佛,念久了,业障确实能消除。

4 我们念佛,依照经典的教训去修,这是“善用心”,不会着魔障;我们违背佛陀的教诲,没有依照经典里面的理论、方法、境界去修学,这叫“不善用心”,就很容易着魔障。

5 《弥陀经》,原来的题目是《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》,所以念佛人真正念佛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会来护念,绝对不会有魔障!

6 所以佛要说这部《弥陀经》,尤其是在末法多障,能够护持修行人不至于遭魔障,不至于堕落。

7 《弥陀经》修学的中心,“一心念佛,求愿往生”,释迦牟尼佛说《弥陀经》就是为这个;一切诸佛赞叹,也是赞叹这个。

8 你能把世缘放下,一心念佛,求愿往生,不但西方三圣护念,十方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不护念!一切诸佛都护念,你怎么会遇到魔障?


至诚感通
1 所谓“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”,感要用什么条件去感?古德常常教给我们“至诚感通”。

2 我们用真诚心、用清净心、用恭敬心去念佛菩萨的名号,礼敬佛菩萨,想念佛菩萨,这就是感。有感,佛菩萨一定就有应。

3 一般人求佛、求菩萨没效,就是他心不诚,怎么晓得他心不诚?他要求许许多多佛菩萨,他心就不诚。心要是真诚,只求一尊佛菩萨,你平常专念他,到时候一定有灵验。

4 真干,真用功,真正是一向专念,佛菩萨加持,决定有感应。如果说没有感应,是我们自己心不够真诚;至诚感通,真诚到极处,决定有感应,这是我们决定不可以怀疑。

5 我学佛,这是年轻的时候三个老师,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,告诉我“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”,章嘉大师教我“看破、放下”,李老师教我“至诚感通”。

6 我这一生得力于李老师两句话,终身奉行,决定没有改变。老师的两句话,第一句“至诚感通”,第二句教我“一门深入”,我一生当中自行化他,是以这两句话做基础。

7 李老师教导我们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教导我们用至诚感通,求感应。所以十年之后,初得小自在;二十年之后,那就相当自在;三十年之后,跟诸位说,得大自在!

8 如今五十年了,愈来愈欢喜,愈来愈自在,愈来愈快乐,真干,一定有感应,一定得受用~~佛不欺骗我们。


心想善,吉福就来了
1 佛在大经里头讲得很好,“一切法从心想生”。祸福吉凶从哪里来的?心想来的。

2 心想恶,凶灾就来了;心想善,吉福就来了。我们改变我们的想法、改变我们的说法、改变我们的做法,从这个地方真正转变,凶灾就消掉了。

3 灾真的消,福就来了,不要求福,福自然来。为什么说福就来?福是自性里面的性德,灾是障碍、是烦恼,烦恼放下,性德就现前。

4 迷了,你造业,你才有苦报;悟了,你忏除业障,业障消了,福就来了。什么叫忏除业障?每天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,下定决心把它改过来,这就叫忏除业障。


一定要用真诚心
1 学佛一定要用真诚之心,不欺骗自己,不欺骗别人,要真、要诚。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从早到晚,生活处事待人接物,我们一定要用真心、诚心。

2 佛菩萨跟我们什么地方不一样,实在讲,就是用心不一样。处事待人接物这些礼节、态度、方式没有两样,就是用心不一样,佛菩萨用真心,真诚到极处!我们凡夫用的是妄心,妄心是什么?妄想、分别、执着。

3 佛菩萨用的心是真诚,我们也用真诚心,跟佛菩萨就没有两样。可是,什么叫做真?什么叫做诚?这个要搞清楚。

4 我们常听到一些人说,“我诚心诚意,用真心待人”,他说他是真心待人,其实他不真,他也不诚。他不晓得“真诚”两个字怎么讲法,他误会了。

5 曾国藩在读书笔记里,对“诚”下了一个定义,这个定义下得很好,很简单,也很容易明了,他说:“一念不生谓之诚”。这个念是指妄念。

6 心里干干净净,一个妄念都没有,这个心就是诚心。诚心就是真心,真心里头没有妄想、没有杂念;你有妄想有杂念,这个心就不真,就不诚了。

7 你没有受菩萨戒,你会用真诚心,就是你已经发了菩提心,那你就是菩萨。受菩萨戒的,未必是菩萨!你用真心待人,那你是真菩萨,为什么?发了菩提心。

8 受了菩萨戒,还是以虚情假意待人,那叫什么菩萨?那个菩萨,说得不好听,是骗佛的,实在讲,是骗自己的。佛哪能骗得了?所以学佛的人,要想在这一生中成就,一定要用真诚心。


心的力量强,口的力量薄弱
1 念佛法门叫二力法门,所谓二力法门,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。自己先要有力量,佛的力量才帮得上;自己不相信自己,佛帮不上忙。

2 我们天天念佛求生净土,为什么感受不到显著的佛力加持?我们对于这个法门的事理真相,一点都没搞清楚,所以佛力加持不上。

3 佛常说:“一切法从心想生”,《华严经》上讲,“万法唯心,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”,唯识经论里面说得更多、更详细,都是归结到“心生万法”。由此可知,念头重要。

4 我们想佛就变佛,念佛就成佛,但是念不是口念,口里念佛,心上没有佛,那不叫念佛,那个叫有口无心,正是古人所谓“喊破喉咙也枉然”,没用!

5 念,是心上真有。我们中国的文字,的确是充满了高度的智慧,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所没有的。我们的“念”字,是“今”、“心”,现在你心上有,这个叫念。心上真有就叫念,念从心不从口。

6 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,“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”。忆是想,念是心上真有,果然能够做到“忆佛念佛”这四个字,阿弥陀佛跟你就没有界限了,就是一体了。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佛力加持。

7 佛力加持,是平等加持,我们心上有念、有忆念,我们就接受了,就跟他合而为一了。我们不忆不念,是我们自己有一个排斥的力量,不是他不加持,是加持不上,我们排斥的力量把它抗拒了。

8 我们心里头念什么?念“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”,念这些。佛说,“财色名食睡,地狱五条根”,我们要好好反省反省,我们到底在念什么?口里念佛,心里念地狱,心的力量强,口的力量薄弱,当然强者先牵,就先到地狱去了!这个不能不晓得。


打佛七求的是什么?
1 佛在《阿弥陀经》上告诉我们,一心称念,念到一心,求生西方净土只要七天,七天就成功了。念佛法门里面,打佛七就是经上讲的“若一日,若二日到若七日”,七天功成是这个意思,克期取证。

2 过去我在台中,李老师告诉我:“真正打佛七,人数决定不能超过十个人。超过十个人,主七师的精神照顾不过来。

3 就跟学校老师教学生一样,这班里面学生少,只有十几二十个,这个老师全部精神,每一个学生都能贯注到,学生学业当然好。如果这个班上学生五、六十人,老师哪有精神个个贯注到?看作业,划一划,任务就算完成,为什么?没有时间。

4 所以佛七不能超过十个人,那叫真正用功办道。同时我觉得,如果是打佛七,最好是先把《弥陀经》详细地参究讨论一番、《弥陀经疏钞演义》仔细地讲过一遍,理论、方法、境界统统都明白了,我们才举行佛七。

5 那个佛七等于考试一样,书都没念就去考试,考个什么?当然得零分。所以一定是先讲经,后举办佛七,这比较如法。

6 今天的佛七、禅七,统统是法会,统统是修福,为什么?不如法。真正念佛堂打佛七,这七天七夜只有一句佛号,不能起第二个念头;口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,不能说其他的话。

7 打佛七里头决定不准讲话的,而且念佛声音七天七夜不能中断。这一支香念完,就张家长、李家短,这是法会,不是佛七。

8 “功夫成片、一心不乱”,打佛七求的是这个!人多了没有办法,都变成形式了。现代人就喜欢形式,不重实质~~现在人打佛七,只是到念佛堂那里培养一下念佛的习惯,除此之外,什么也得不到!


烦恼现行伏不住,这很糟糕!
1 八万四千法门里面,只有净土法门叫特别法门。这个法门,只要伏住烦恼就行了,这太殊胜了!

2 烦恼是什么?喜怒哀乐、七情五欲。烦恼要怎么伏法?在日常生活当中,烦恼一起来,马上“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”,用这一句佛号把它伏住。

3 烦恼果然伏住,你必定得生,而且你能预知时至;如果烦恼伏不住,那是什么?业障现前。业障现前,这个问题严重,它障碍你往生。烦恼现行伏不住,这很糟糕!我们自己要清楚。

4 譬如遇到顺心的事情,你很开心、很欢喜,这就生烦恼。七情五欲起作用,你欢喜心生起来了,你的心不清净、不平等,有起伏,怎么办?古大德讲“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”。

5 这念头起来,赶快觉悟,“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”,阿弥陀佛就是觉悟。统统回归到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把你的清净心、平等心又恢复正常,这叫做念佛。

6 现在我们看到一般念佛的,禁不起风浪,小小一点境界现前,烦恼马上起现行。一点点不如意,脾气发起来了,这就完了;一点点顺自己的意,欢喜心生起来,这不行,这也完了!

7 心上真有阿弥陀佛,真有西方净土,无论遇到什么事情,第一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,这叫真念佛,这叫会念佛。

8 一面念佛,一面还在发脾气,或者一面还在动感情,这叫不会念佛。那种念佛只是跟极乐世界结个善缘,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  


拨念珠念佛
1 念佛的时候,最重要的是,精神要集中!把精神专注在佛号上,把妄念丢掉,这个念佛叫功夫,这样念法叫功夫得力。

2 妄念起来,不要去理会它就好!愈理会妄念就愈多,愈想把妄念断掉,妄念就愈断不了,所以干脆就不要去想它,不要去理会它。我们把精神专注在佛号上,时间久了,妄念自然就少了,功夫自然就得力了。

3 印光大师在《文钞》里面,教我们念佛不要用念珠,为什么?因为用念珠,一面念佛,一面计数,心不专一,这话说得有道理。

4 我们念佛,念一声拨一个珠子,一圈念完到头了,“哦!一百零八声了”,自自然然就有这么个念头起来,这个念头叫打闲岔,这个念头就把我们的功夫破坏了。

5 但是念珠可不可以持?可以,我们一面念佛,一面可以掐珠,掐珠不计数,要紧的是把全部的精神贯注在佛号上。这个珠放在手上是什么?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念佛。

6 手上拿着一串念珠,这个好,这是自度;别人看到,“他在念佛”,那个人阿赖耶识里头,佛的种子种在心上,这是度他,所以带一串念珠,挂在脖子上,或者套在手上都好。

7 现在很多同修,念佛这个心摄不住,这一句佛号像唱歌一样唱熟了,罩不住妄想,因此,他用念珠计数,以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。计数是防止懈怠、防止懒散,它有这个好处。

8 用念珠,一声阿弥陀佛拨一个念珠,摄心比较困难,不容易克服妄想;他要念三声阿弥陀佛拨一个珠子,就容易摄心,为什么?专心。

9 念三声佛号拨一个珠子,三声佛号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数字很清楚,数的念头没有,“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”很清楚,就容易摄心。

10 从三再增到四、增到五,慢慢地再增加。如果能够念十声阿弥陀佛拨一个珠子,那是相当高明的功夫了,这是初学的人两三年当中做不到的。

11 净宗修的是“清净平等觉”,如果我们真正是以真诚、清净、平等心念佛,果报非常殊胜!如果每天拿着念珠数着名号,声声都是迷而不觉,这个不行!

12 佛是觉的意思,念佛就是念觉,觉而不迷。心永远保持清净,绝对不为境界所动,一切时、一切处,无论是顺逆境界,念念觉而不迷,这才叫念佛。

13 念佛的秘诀在伏烦恼,烦恼我们断不了,没有这个能力,一定要把烦恼伏住!能够把烦恼伏住,妄想一天比一天少,心一天比一天清净,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,这就叫功夫得力。

14 如果烦恼伏不住,心不清净,一天念十万声佛号,也不能往生,古人所谓“喊破喉咙也枉然”!这就说明念“阿弥陀佛”这四个字不容易,无怪乎现在这个世间,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。

15 念佛,念的数字是不是一定要多?不是的,这个诸位要知道。应该怎样念才如法?念到自己心清净就如法。

16 念佛是手段,清净是目的,我一天念十万声,心不清净,这个没用处;我一天只念十声,心地清净,它有用处,这就行,所以不在乎念多少。

17 古人也有特别强调念的数字要多,那是为什么?为一些业障很重的众生,他的妄念太多、妄想太多、烦恼太多,希望多念能把烦恼换过来,目的在此地。

18 所以念佛也没有一定的方法,但是有一定的原则,那就是心清净。心清净,身自然清净,身心清净,境界就清净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


功夫不得力
1 我们常常听到“功夫不得力”,什么叫功夫不得力?烦恼习气还照常,一丝毫没有改变过来,那就是功夫不得力。

2 功夫得力,不在于念佛念多少,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,照样功夫不得力。不得力,就是伏不住烦恼。

3 如果你一天只念十声佛号,只修十念,你这十念得力,真能伏烦恼,那就不得了,那就是功夫得力!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

4 古大德常常劝我们“珠不离手,佛不离口”,为什么?这里头有一个道理,那就是我们心里要是不想佛、不念佛,就会胡思乱想。

5 诸位可以勘验,看看自己是不是这个样子?不念佛的时候,你就想东想西,想一念善,就是种下三善道的业因种子;想一个恶事情,就是种下三恶道的种子。

6 佛教我们只想阿弥陀佛,你一天到晚念佛、想佛,所感的是西方极乐世界,何况大乘经里面佛常说,“心净则佛土净”,你真正把修学的纲领抓住了,你功夫就会得力。

7 要想功夫得力,平时要用功夫,平时用什么功夫?看破、放下。也就是说,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对于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要看淡一点,不要分别执着。

8 一切法门里面,念佛这个法门最殊胜!我们一天到晚没有别的念头,起心动念只有阿弥陀佛,我们这个念佛功夫就得力了。


平常不用功,这不保险
1 “十念必生”是阿弥陀佛在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,这是弥陀本愿。古来祖师大德告诉我们,这个法门虽然是易行道,一定要修清净心,要真正把五欲六尘舍掉,把贪嗔痴慢放下,这样念法才会成功。

2 这十念是怎么念法?十念有平常的念法,有临终时候的念法。十念,尽一口气为一念,这是平常的念法;临命终时,一声佛号叫一念,换句话说,这十念就是念十句佛号。

3 临终一念十念皆得往生,古德告诉我们,这桩事看起来是很容易,其实不容易,这里面有因有缘,本身的条件是你临命终时,你的神识很清楚,这个条件就不容易。

4 从前李老师告诉我们,他说临终一念十念往生要具备三个条件。他说你想想这三个条件,你将来临命终时能够得到吗?第一个条件是临终的时候神智很清楚,一点都不迷惑。

5 他说你仔细看看那个病重的人、临死的人,你看看他走的时候头脑清不清楚?临命终时头脑还清楚的,一万人当中找不到一个,这个事情太侥幸了,我们能有把握吗?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

6 第二,即使临命终时头脑很清楚,一点都不迷惑,他要遇到善知识,在这个时候提醒他,劝他念佛求生净土,要遇这个缘。第三个条件,他听了之后真能接受,一切放下,这才能往生。我们想想,这个事情真不容易,真难!

7 学习念佛不难,学习信愿也不难,真正难在哪里?难在放不下。我们希望这一生真正有成就,一定要把念佛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,要放下万缘,随缘随分度日,这个事情现在就要干。

8 所以要知道,临终一念十念皆得往生,那十念是什么?是真放下,是清净念。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身心世界、世出世法统统放下,你就决定得生。但是你要晓得,平常不用功,希望临终有这个侥幸,这不保险。
 

万一到那个时候,缘不殊胜怎么办?
1 自古以来,这个法门都讲带业往生,可是要知道,凡夫虽然带业往生,烦恼要是没有伏住,这就要看临命终时的缘分。

2 有很多人念佛念一辈子,临命终时念头错了,去不了。什么念头错了?恩怨放不下,情爱放不下,儿女子孙放不下,财产放不下。

3 统统要放下!只要有一个念头放不下,就去不了。千万不要以为,现在放不下不要紧,等临终时候会放下,但是你怎么能真正自己有把握,临终时候你会放下?

4 现在放不下,那往生的时候就得看缘分,你缘殊胜,临终的时候遇到善友助念、善知识开导提醒,这最后一念是念佛,你还能往生。

5 万一到那个时候,没有遇到,找不到人怎么办?如果在临终那一刹那,那是关键的时刻,没有遇到善友、善知识,家亲眷属又哭又闹,牵肠挂肚,一念错了,就不能往生。

6 就怕临终有人扰乱,这种情形很多。家亲眷属来看你,他也不是有意来害你,世间讲这是人情,可是在念佛人来说,那统统叫魔障。为什么叫魔障?你临终那个气没有断,他来折磨你,来障碍你往生。

7 所以平时不放下,临终的时候要想真正放下,决定要靠助缘。临终的时候,有善知识提醒你,你想到自己快要死了,反正带不去,算了,一切放下,这才能成功。

8 如果没有善知识提醒你,你对这个世间还有很多贪恋,你还牵挂着,你不能放下,这一生虽然念佛,西方世界你今生没份。

9 觉悟的人放下,彻底放下,所以他生死自在;你不肯放下,你还有一丝毫牵挂,你去不了,你不能怪别人,你只能怪自己。

10 修念佛法门,往生西方世界最要紧的条件是深信切愿、一心系念。深信是决定没有怀疑,切愿是恳切的愿望,愿意见阿弥陀佛,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;一心系念是心里除了阿弥陀佛之外,其他的念头都没有。

11 世间人往往亲情放不下,儿孙放不下,财产放不下,这是往生的大障碍!你把儿孙换成阿弥陀佛,那就是一心系念;你财产放不下,你把财产换成极乐世界,一心一意就挂念极乐世界,那就叫一心系念。

12 诸位要晓得,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世间一切的一切都是假的,都是过眼云烟,给你眼睛看一下,你什么都得不到!

13 这个世间,没有一样东西是真的,全是假的。连自己的身体,连自己思惟想象那个心都是假的,都得不到,这是事实。

14 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得到,包括自己的身体。你晚上睡觉睡熟了,人家把你抬走你都不晓得,是不是?这身体都不是自己的,何况身外之物!所以你那个牵挂白搭了,一点用处都没有!

15 你牵挂极乐世界,牵挂阿弥陀佛,那真管用,为什么?你有愿往生,到命终的时候,阿弥陀佛会现一个最亲切的身来接引你。

16 生到西方世界,西方世界物质享受的富贵,这个世间怎么能比!你们今天把黄金宝石看作无价之宝,戴在身上觉得美得不得了,在西方世界,黄金是铺地的,七宝是钢筋水泥建筑材料,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看到你们把这些东西挂满身,笑掉大牙!

17 人生无常,人命在呼吸之间,所以要觉悟,不要愚迷,人情、恩怨、情爱、财产这些东西统统是害人的,使我们贪恋娑婆世界,永远不能出离。

18 真正觉悟了,这些东西统统叫魔障,要把它丢得干干净净!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受它的害,这一生还要再受它的害吗?看清楚、看明白,统统丢掉,不再受它害了,我们这一生才真正能出离。
 

一天到晚念钞票
1 真正修行人,家里供个佛堂,一尊阿弥陀佛、一本《弥陀经》、一个香炉,顶多再一个引磬、一个木鱼,什么都没有,心专一!案头还摆一大堆书,这不行,就不专;真正专的,顶多《净土五经》。

2 愈是精,他这个心就愈专,真正到专一,那个受用的确是不可思议!我讲,你也无法体会,为什么没有法子体会?因为你没有专过。你要是能专三个月,你就体会到这里头的味道,这个好处你就体会到了。

3 你就真干三个月,报纸、杂志、广播电视统统不要看,一些不必要的应酬统统舍掉。不但世间这些书不能看,其他佛经也不能看,就专念一本《弥陀经》或《无量寿经》,念三个月;除念经之外就念佛,尽可能使佛号不要中断。

4 这是要真实的愿力支持你,你要是没有真实的愿力,见异思迁,外面境界一来,马上就动摇,马上就退转了。朋友找你打麻将,好了,你得要去应付一下;那个朋友请你去看电影,你去一下就完了,一切完了。

5 诸位一定要知道,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,全摄弥陀无量功德。我们用一念净信的心念这句佛号,把阿弥陀佛的功德,统统变成自己的功德,所以“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”,你晓得念佛的功德有多大?这是世间很多人不知道!

6 《观经》上讲得好,“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”。这句话就是佛在《华严》、《圆觉》上所讲的“一切众生本来成佛”。“是心是佛”、“本来成佛”,这是理,可是事实上不相应。事实上,我们念念都念六道、念十法界,不是念佛!今天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,那就是“是心作佛”。

7 你念一句阿弥陀佛,就是一念作佛;念二句阿弥陀佛,就是二念作佛。你这念头不间断,你是念念作佛,那就真的成佛了,诸位好好去想这个道理!你念菩萨就成菩萨,念阿罗汉就成阿罗汉,你念贪、念嗔、念痴,都有果报。念是在造因,后面一定就有果报,因缘果报丝毫不爽!

8 今天有很多人一天到晚念钞票,你们想想,将来的果报是什么?钞票上有很多细菌,将来都变成那东西了。明白事实真相才晓得,一切法门没有念佛好,念佛是真好,真正究竟!


我们发的是功利心
1 我们看六祖的发心,这就太稀有了。《坛经》里头记载,他到黄梅,五祖问他:你来干什么?他说:我来作佛。别无所求,只是想来作佛。发这样的心,这样的口气,真的,我们从来没见到过,也没听说过。这个真正是不可思议,令人敬佩!

2 但是六祖跟阿弥陀佛比较一下,那又差太远了。六祖说我来作佛,很含糊很笼统,阿弥陀佛这四十八愿,一条一条的,太具体、太实在了,不是六祖能比得上的。

3 这么看就是佛与佛虽然道同,但是因地发心不一样。发心必定是有结法缘,所以在因地这一发心,每一位佛与一切众生结的法缘不相同。

4 一切诸佛在因地发心各个不相同,但发的都是菩提心。我们现在发的这个心太小了,不但不能说是菩提心,我们发的是功利心。我们为什么学佛?希望离苦得乐。希望离苦得乐,这是功利心。

5 我现在太苦了,我希望日子过得舒服一点,希望学佛能够发财,希望学佛能够长寿,希望学佛我的家人都能够平平安安,为这个。

6 换句话说,从来没有发过了生死出三界的心,没有!口是心非,口里说我要出三界,心里才不想出三界。口里想往生,我们这里打个佛七,七天就往生,一个也不会来!这还得了,七天就要死了,我的命还长得很!不会有人来的,口是心非!

7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,太广大了。在因地初发心就发这种心,实在难得,真正不容易!我们念《无量寿经》,读四十八愿,要能够体会到这一点意思。他那个心实在是太慈悲、太清净、太广大,没有人能比!

8 我们也有这个清净心,也有这个慈悲心,也有这个广大心,发不出来。为什么发不出来?被无明迷惑,被业障障碍,虽有,不能显发!


业障怎能消得了?
1 我们六道凡夫,一天到晚都在造业。业,分为“善业”、“恶业”和“无记业”。于一切众生有利益的是“善业”;于自己有利益的,不利于众生的是“恶业”;谈不上善与恶,非善非恶这一类的是“无记业”。这三类都产生障碍。

2 贪嗔痴三毒,就是从业障里面来的。善业起贪爱,恶业感得嗔恚,无记业的果报是愚痴。我们一天到晚都在造作,天天都在制造贪嗔痴,业障怎么能消得掉?

3 甚至我还听说,念佛都起贪嗔痴!怎么念佛起贪嗔痴?他一天念一万声,我念二万声,要超过他,这是贪心、傲慢心、嫉妒心,试问:这样念佛能往生吗?

4 到寺庙烧香,也要抢着烧第一炷香!那法师也高明,要信徒拿十万块钱烧第一炷,拿八万块钱烧第二炷,大家来比赛,愚痴!实在讲,他们的所作所为,都是在修贪嗔痴,业障怎能消得了?


一天到晚讲废话,这是业障
1 打妄想是业障,一天到晚讲废话,这是业障,所以古大德教给我们,“少说一句话,多念一声佛”。我们多念佛,不打妄想了,也不说废话了,业障就消了。

2 我们天天想消业障,念佛就是最好的方法!你要是会用,果报是相当殊胜;要是不会用,果报就不殊胜。果报殊胜与否,在于我们一念觉迷。

3 我们今天难在哪里?六根接触六尘之处,分别舍不掉,执着舍不掉,我们一定要分别、一定要执着,一天到晚在打妄想,这就没法子了!

4 觉悟的人,不执着、不分别,没有牵挂、没有忧虑、没有烦恼;迷的人执着,迷的人造业,迷的人很苦,他有烦恼、他有忧虑、他有牵挂,悟与迷的差别就在此地。

5 明白以后,我们要学什么?学在一切法里头不分别、不执着、不打妄想。我们是六道凡夫,虽然是很想学,而实际上我们做不到。

6 佛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他老人家大慈大悲,特地把念佛法门介绍给我们。这个法门好,好在哪里?好在简单容易、稳当有效,随时随地可以修,无论什么境界都可以修。

7 这个法门好,这个法门妙!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才起心动念,马上提起佛号,“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”,这一句佛号就能把念头给伏住。

8 古人所谓“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”,什么是觉?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着,统统转变成阿弥陀佛,这就是觉。     
    

真回头,不贰过
1 我们展开经卷,不解如来真实义,或听闻佛法,曲解如来真实义,什么原因?自己烦恼业障很重。真实义没有听懂,在佛法上讲,这就是业障,这就叫愚痴。那要怎么改过来?真诚忏悔。

2 不解如来真实义,有这种毛病的人很多,我们自己也在所不免,怎么办?求佛力加持,使我们能够契入经论。

3 经论是佛陀对于我们的教诲,我们懂得佛的意思,明了佛教导我们修学的方法,我们接受了,把自己的毛病习气改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认真修正自己错误的心行,这样念佛会有感应。

4 我初学佛的时候,我的老师章嘉大师这样教给我,“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”。他说:“你求,求不到,求没有感应,那是你本身有业障。只要你真心忏悔,业障没有了,感应就现前”。

5 什么叫忏悔?不隐瞒自己的罪过叫忏,后不再造是悔。忏悔的力量强,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!唯有忏悔,才知道改过,才真正肯干。

6 有很多人,自己的善根福德不足,今天在佛面前求忏悔,明天又照干,或者自己做不了主,一接触外面的境界,自私自利、贪嗔痴慢、损人利己马上就现前,这个不管用,所以经教要天天学,要认真学!

7 我们要想真回头,要天天反省、天天忏悔、天天改过。我们只看自己,不要看别人,别人与我不相干!佛多慈悲,普度众生。众生违逆性德,不要说一尊佛,一切诸佛来帮助他都枉然。

8 “真回头,不贰过”,这个事情要靠自己,我今天知道我错了,从明天之后决定不会犯同样的过失,那叫真忏悔。只要你真忏悔,你就能得到诸佛威神加持,你就能得到龙天善神拥护!


真正肯改过,这个人有善根
1 我们学佛,真正关键是什么?放下。放下什么?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五欲六尘,放下贪嗔痴慢,起心动念为社会、为人民、为一切众生。

2 修行修什么?就是修这个东西。自己不认真修行,这怎么行?学佛的同修都知道自己业障很重,念念都求着消业障,你的业障为什么消不了?就是你不肯放下。

3 你只要把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嗔痴慢放下,你的业障就消掉。如果你不肯放下,你的业障永远消不了,不但消不了,还要增长业障。

4 有一些人坚固执着,这种人非常可怜,做错事情不承认,还要把责任推给别人,这种人在佛经里面叫“一阐提”。“一阐提”是印度话,中国意思叫断善根的人。这个人善根断了,佛来了都救不了他。

5 修行就是改过,古人所谓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”,知道自己的过失,这叫善根。什么人有善根?知道自己有过失,真正肯改过,这个人有善根。

6 过去曾经有人问我,开悟是什么意思?佛门里面讲开悟,这个术语好像很玄。“开悟”这两个字,我说得很简单,什么叫开悟?你自己知道有过失,这就叫开悟。

7 不知道自己过失是迷,知道自己过失是悟。你天天反省、天天检点,每天知道自己过失,你就天天在觉悟。积小悟就成大悟,积大悟就成彻悟,你不知道自己过失,这怎么行?

8 知道过失立刻就能改,这叫修行。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过失,人哪能没过失?给诸位说,等觉菩萨还有过失,他那一品生相无明没破,就是他的过失。等觉菩萨还知过改过,何况我们?


以为出钱,罪就能消掉,哪有那么简单?
1 传记里面说,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。宝志公在世的那个时候,是梁武帝这个时代,梁武帝是虔诚的佛教徒,对宝志公非常尊敬。

2 梁武帝的妃子在世的时候,曾经造恶业,堕在畜生道,他请求宝志公给她作法超度。于是宝志公编了《梁皇忏》,亲自主持法会,把她超度到忉利天。

3 在国外曾经有人问我:忏除业障,是不是要去拜梁皇忏、拜水忏?梁皇忏拜了、水忏也拜了,业障消除了没有?不但没消除,还增加不少。怎么说没消除?贪嗔痴慢增长。

4 什么叫忏除业障?每天想想你的过失,能改过就叫做忏除业障。知道自己过失,这是觉悟;能够把过失改过来,这是功夫。你不能够反省、你不能改过,业障怎能消除?

5 对于自己起心动念、一切行为,天天在改进,改进就是消业障;不改进,就是业障没消除!

6 现在大家都误会了,以为拜拜佛、念念佛,搞一个经忏佛事,我这个灾就消掉了。罪业重的,以为出钱请几个法师拜《梁皇忏》,罪就能消掉,哪有那么简单?

7 我看罪不但消不掉,还要罪上加罪,为什么?不明理,错用了佛法!今天这些经忏佛事,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一次都没有,罪是从哪里消的?清净心。

8 慈云灌顶法师,这个法师在佛教史里面很有地位,他说过,世间人造极重的罪,一切经、一切忏法都不能够消的业障,这一句阿弥陀佛能完全消掉。所以要晓得,“阿弥陀佛”消业障、消罪业的功德是第一。


念佛能消业障,这是一点也不假!
1 我们六道凡夫,天天在造业,什么叫造业?给诸位说,起心动念就叫造业。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,分别执着打妄想,这都叫造业。

2 业有染净,觉悟之后,造的业叫做净业;不觉,造的业叫染业。染业里面又有善恶,恶业果报在三恶道,善业果报在三善道,出不了轮回,为什么?统统是染业,染污我们的真心。

3 净业虽然有业,不染,所以能够超越三界。心动就造业,要赶快转业,把起心动念转成“阿弥陀佛”,把我们的染业转变为净业,你会转,这就是真正的修行。

4 修行容易,修心难,而念佛这个法门,对于修心来讲,是一服清凉剂。你有妄念,妄念息不掉,你把念头转,不起念则已,一起念就是“阿弥陀佛”,把一切妄念转变成一念,这个法子妙!

5 “阿弥陀佛”这一念,虽然还是妄念,这一念的功德无量无边!把所有的妄念,整理统一了,归到一个妄念,这是佛法修学的要领,所以古人教我们,“少说一句话,多念一声佛”。

6 多念佛,诸位要晓得,就是消业障!学佛的人要能转境界,不要被境界所转。被境界所转的是凡夫!

7 念佛能转境界,转境界就叫消业障。我们这个佛号,如果声声佛号都能转境界,那就消业障了;如果这个佛号转不了境界,那就消不了业障。

8 念佛是最好的消业障的方法,问题是你会不会用?如果你真的会用,果报相当殊胜,句句都能消业障,这是一点也不假!

 
再严重的业障都能忏除
1 我初学佛时,章嘉大师教导我,什么叫忏悔?知过即改,后不再造。所谓“后不再造”,就是儒家讲的“不贰(èr)过”~~过失只有一次,下次不再犯同样的过失。

2 所以天天发现自己过失,这叫开悟,人觉悟了;每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,是迷惑,这一天空过了。

3 佛法里面忏除业障,重视在改过自新,做这些仪式并不重要,仪式是做给别人看的。所以要知道,佛门讲忏悔,不是在佛菩萨面前忏悔;在佛菩萨面前忏悔,那是形式,不是实质。

4 佛法的修持重实质,不在乎形式。形式上忏悔有没有必要?有。为什么必要?做给别人看。好像我们唱戏、表演,是给那些没有学佛的人看,所以形式也不能够忽略。

5 没有学佛的人看我们都在忏悔,想想自己有业障也应该忏悔一下,所以我们在佛菩萨面前忏悔,是提醒他们,不是自己。自己用的不在形式,形式都是为了接引众生~~为了帮助众生、启发众生,是这个意义。

6 忏悔不是在佛菩萨面前,说我过去怎么错、怎么错,错了一大堆又造一次错,这哪里叫忏悔法?真正忏悔是下定决心断恶修善,起心动念、一切造作都能与十善相应~~这是世尊教初学的人。

7 再给诸位说,对于我们念佛人,一心念佛就是忏悔。忏悔的意思是后不再造,你一心念佛,心里头只有佛号,一切恶念都没有了,这是真正忏悔。

8 这一句佛号消业障的力量不可思议,再严重的业障都能忏除,所以你只要一心念佛就圆满了。不要再去拜《梁皇忏》、《大悲忏》,那个都用不着了,那个实在是忏不了的~~没有多大效果。


一生当中唯一的大事
1 信愿行,是资助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条件~~净土三资粮,必须要具足,一条都不能缺。

2 什么叫做信?于净土妙理,深信不疑,这才叫真信。我们现在信不信?很难说。你说不信,好像很虔诚;说你信,净土道理还没懂。“不懂”是无明覆盖,那是个大障碍!理一定要懂得,一定要断疑生信,才是真实的信心。

3 心心向往极乐世界,念念都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这叫做“愿”。我们真的心心念念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吗?我们在念经或念佛时,心里还在打妄想,还在胡思乱想,可见得是有口无心,没愿!

4 “行”是讲修行,“行”就是趋向、就是造作。我们向哪一个目标趋向?我们要趋向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目标、这个方向,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与这个目标相应。

5 《阿弥陀经》告诉我们修学的方法~~“执持名号”、“一心不乱”、“心不颠倒”,这三句最重要,这三句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条件。

6 阿弥陀佛是无量觉,觉而不迷,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现前这个心是觉而不迷,我们就是阿弥陀佛。所以这句名号,要把你现前迷惑颠倒的心叫回来,要把它唤醒,从迷归悟、从染归净、从散乱归到一心,这是行。

7 我们想一想,信愿行我们有没有呢?我们念佛念了这么多年,为什么没有感应?信愿行这三个条件不具足。净土三资粮,一条都不能缺,缺一条都不行。

8 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是我们一生当中唯一的大事,其余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、不相干的事、轮回的事!念念都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这个事是大事、最要紧的事!总得要把这个事情,当作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来办~~要这样地办,才能有成就!


人生在这个世间,要懂得提升灵性
1 我们这个世间是五恶世界,一切众生在造作五恶,而五恶在这个世间是非常非常的普遍,非常非常的严重。

2 我们得人身,来到这个世间,是过去生中修五戒十善。五戒是什么?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它的反面就是五恶~~杀、盗、淫、妄、酒。

3 经上讲五恶,实际上包括了十恶~~身业,杀、盗、淫;口业,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;意业,贪、嗔、痴。

4 这个五恶、十恶是决定不能犯,你要是犯了,果报决定在三途,决定障碍往生,你这个佛号念得再好也没用处。

5 《弥陀经》上讲得很清楚,西方世界是“诸上善人俱会一处”,不是普通的善,是上善。我们就凭一天念十万声佛号,就能往生吗?不能!

6 所以人生在这个世间,最重要的一桩大事,就是要懂得在这一生当中把自己的灵性向上提升,提升得愈高愈好。

7 上善是根本善,我们身口善是下善,不是上善;上善是指心里头没有一个恶念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一片慈悲,全心全力照顾别人、帮助别人。

8 我们念佛人,在日常生活当中,与一切大众互助合作,事情做得圆圆满满,心里面清清净净。我们与人无争、于世无求,二六时中,心里就一句佛号,除这一句佛号之外,什么都没有,这样就好。


这就是功夫,这就是好相
1 修行人讲功夫、讲好相,什么是功夫?什么是好相?你每天见佛、每天看到莲花,每天看到这里放光、那个地方动地,跟诸位说,那你就快着魔了,那不是好相。真正的好相是什么?每天都发现自己的过失,这是真正的瑞相,真正的好相。

2 所以一个真正修行人,天天发现自己的过失;他发现过失,他才能改,改过就叫做修行。“修”是修正,“行”就是错误的行为,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

3 如果你一天到晚都没有发现自己的过失,换句话说,你这一天没修行;如果你一年到头都没有看到自己过失,你这一年也没修行。诸位要记住,修行决定不是每天早晚去念经、念佛、拜佛,那是形式、表面功夫。

4 每天念经、念佛、拜佛,搞这些形式样子,没有用处;学佛是修正我们错误的想法、看法、做法,这才叫修行。我们的身心一天比一天清净,一天比一天庄严,这就是功夫,这就是好相。


这个人叫真念佛
1 一句佛号,二六时中不间断,这是真正的“精进念佛”。说二六时中不间断, 我们听了这句话,就不要死在这话里头;死在这话里头,那就错了。    

2 你现在天天要工作,天天要为生活奔波,好,你也拼命在念佛。一天到晚都在念佛,又想着还要工作,结果是佛没念好,工作也没做好,世出世法样样都不是,这就错了。    

3 “一心不乱”,不能错解了。一心不乱就是处事待人接物,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心,就是专心。我在念佛上得到一心不乱,要把它运用在社会上,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,这才管用。  

4 你一面开车,一面一心不乱念佛,好了,出车祸了。如果这样念佛的话,念佛这个法门会被整个社会批评,会被整个社会摒弃,为什么?不合人情。    

5 大家都学佛了,整个社会瘫痪了,这还得了吗?你学佛了,你家里人也不要吃饭了,你的太太、儿女天天挨饿,他们一定到外面宣传:“千万不能学佛,学佛不得了,都变成神经病!”所以一定要懂得这道理。    

6 做什么事情专心去做,那就叫“一心不乱”。吃饭就一心不乱地吃饭,穿衣就一心不乱地穿衣,接待客人就一心不乱地接待,世出世间法样样圆满,念佛对于整个社会才有贡献,大家才觉得这是真正需要的。不能搞错了,这句话听错,可不得了!    

7 再跟诸位说,念佛“念念相继,无有间断”,念念是什么念?是觉念、正念、 清净念。“阿弥陀佛”这句话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觉,“阿” 翻作无,“弥陀” 翻作量,佛”翻作觉。我样样都觉而不迷,就是阿弥陀佛。  

8 咱们念这句“阿弥陀佛”,提醒自己觉正净,提醒自己!我不念这句佛号也是念佛,我觉而不迷,样样都觉而不迷。处事待人接物,统统不迷、不邪、不染,一句佛号也不念,这个人叫真念佛。
 

佛号就是觉  
1 众生因为迷惑,随顺烦恼,随顺习气,造作种种不善,所以得的果报不善,常常生活在苦难之中。

2 这个苦难不分贫富贵贱,有很多人地位很高,财富很多,但是生活非常痛苦。地位高了之后,变成朋友都没有了,朋友不敢跟他接近,找个朋友聊聊天都找不到。

3 得的财富太多了,时时刻刻提防别人陷害他,所以出门都要请很多保镖,行动不自由。真正知心的朋友没有了,所遇见的人他都提防,“他来见我,他是什么目的?他有什么企图?”所以真正变成孤零零的一个人。所以富贵人有富贵人的苦难,贫贱人有贫贱人的苦难。

4 说到苦难,大家都一样,唯有菩萨能帮助他。菩萨于世间一无所求,与人无争,于世无求,菩萨能够以爱语安慰他。爱语是爱护他的言语,不一定是好听的,对他有真实的利益,打他骂他都是爱护他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,这是真正的有爱心。

5 在今天的社会,大概只有父母对子女还有爱心,还有爱语,老师对学生都未必有了,朋友之间就更难,所以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悲惨的世界,伦理道德全部沦丧了,这是一个大乱的时代。

6 在这个时代,我们总算是有幸,过去世还修的有一点善根福德,在这一生当中还能闻佛法,还懂得要发心去修行,这个非常稀有而难得,所以我们一定要保住自己这一念善心,要保护自己这一念善心。

7 一定要认清楚,如果你还随顺烦恼习气,退堕是决定不能够避免。佛在《金刚经》上告诉我们,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、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”,我们修净土的人,要常常记住,唯有这样,你才能降伏烦恼。

8 如果你还随顺烦恼,还随顺习气,没有随顺佛号,你这是迷惑颠倒,你没有觉悟。古人讲“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”,什么叫觉?佛号就是觉,立刻将佛号提起来,这就是觉。净宗法门殊胜,就殊胜在此地。


念佛人最忌讳的是夹杂
1 我们现在学佛,同参道友,善友少、恶友多。什么是恶友?使我们对这个法门怀疑,不能专修,这就是恶友。一味劝导我们、鼓励我们,放下万缘,专修这个法门,这是善友。

2 我们同学当中,他劝你《华严经》好,不能不读;《法华经》也不错,要多看看,这不是真善知识。为什么?分心,也就是夹杂。纵然你很努力、进步,你是杂进,不是精进!精是纯而不杂。

3 古来净宗的大德,一生就这一部《弥陀经》就够,那叫真善知识,叫真精进;那就是“应当发愿,愿生彼国”。不但世缘要放下,佛法也要放下才行,专到极处,这样的人没有一个不往生的。

4 在我们自己的一生当中,我们曾经见过、听过,这个听说都有事实,决不是传闻,决不是虚构!往往有些乡下老太婆,不认识字,什么经也没听过,就念这么一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念个三年五载,站着往生,坐着往生,预知时至。

5 给诸位说,这些人是真正善根成熟,她真正相信、真正愿意去、真正肯念佛!她一生专精,她一点都不杂,这是知识分子、士大夫阶级不能够相比的!

6 古人常讲:“唯上智与下愚不移。”文殊、普贤这些人是上智,他们对这事实真相完全明白、完全了解,所以一心念佛,一心无二用。

7 不错!文殊、普贤讲了很多经,他为什么讲那些经?看到你根器没成熟,你不能接受这个法门。你想学般若,给你讲般若;你想学方等,给你讲方等,这是不得已。根熟的众生,他什么都不讲,专门教你念佛!

8 念佛人最忌讳的是夹杂,我们今天念佛人诵净土五经是本分,五经之外的经典都叫做夹杂。我们偏偏要夹杂,那是什么?那是自以为是,误了自己!


怕对不起观音菩萨
1 有人拜观音菩萨、念《普门品》念了很多年,现在听到我讲经,想念阿弥陀佛,想改念《无量寿经》,又害怕,怕对不起观音菩萨,他来问:“行不行?”“不但行,决定行!”

2 你现在念《普门品》、念观音菩萨,你是以他为老师,他还未必理你,你心不诚他不理你。你今天改念《无量寿经》,念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是他的老师,到西方世界我们是同学,大大的不一样,他对你格外客气、格外恭敬。为什么?你跟他是同学,同一个老师,这不一样。

3 所以,只要念《无量寿经》、念阿弥陀佛,什么忌讳都没有。不管你过去念什么经,念什么佛,念什么菩萨,统统没有关系,你所念的那些佛菩萨没有一个不欢喜、不恭贺你,为什么?你进步了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4 如果念阿弥陀佛,念《无量寿经》,改念别的经,改修别的法门,诸佛菩萨都摇头,“可惜!”他往下堕落了。提升,大家欢喜;堕落,诸佛菩萨就不欢喜,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。今天你知道有阿弥陀佛,你改念《无量寿经》、改念阿弥陀佛,是把你的修行向上提升,这是好事情!


看别的经,你不能往生
1 有许多修净土的同学,他也念《金刚经》,他不知道,那不是念佛,为什么?那个经上没有讲阿弥陀佛,没讲西方极乐世界。这一点诸位要搞清楚。

2 《金刚经》上讲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”,几个人能真正看破?几个人能做得到?经没有错,不契现在人的根性。

3 《金刚经》是禅宗修的,是性宗修的,不是净土宗修的,你修净土宗,就是要见佛;你修《金刚经》,就是不能见佛。

4 所以你要是修禅,你就修《金刚经》;你要修净,你就修《弥陀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,可不能看别的经。看别的经,你不能往生。

5 释迦牟尼佛讲的经,就好像我们药铺里头各种的药,什么样的药都有。你害的是哪种病,你用的药用对了,吃了你病就好了,吃错了就吃死了,这个要知道。

6 法门可以救你,也可以叫你堕阿鼻地狱,可不能吃错药,不可以学错法门。所以,学佛一定要有老师,老师就好像是医生、护士,他们会照顾你,否则的话,你只好乱吃药。

7 我们要想学《金刚经》上那些理论、那些境界,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学不迟。修行是有层次的,《金刚经》是为法身菩萨说的,那是离一切相;离相,实在讲,我们凡夫也离不了。

8 净宗是着相修行的,所以它容易!佛法当中,以往生净土为无比的殊胜,你要是真正想求往生,那你一定要依净宗法门。


信愿为前导,持名为正修
1 “信愿为前导,持名为正修”,这是念佛法门里面重要的纲领。蕅益大师说得好:“能不能往生,决定在信愿之有无;品位高下,决定在念佛功夫之浅深。”

2 “信愿持名”,是我们一生当中唯一的大事。我们持名时,心如佛,言如佛,行如佛,身口意三业都能与佛相应,则“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”。

3 阿弥陀佛是梵文,意思是“无量觉”。我们用这句佛号,唤醒我们的自性觉。如果我们念这一句佛号,我们心里还是迷惑颠倒,口里面还是人我是非,这是“迷而不觉”。

4 身口意都不觉,与“无量觉”不相应,这样念法就是古人所说的“喊破喉咙也枉然”。念念要“觉而不迷”才有用处,果然念念“觉而不迷”,那就“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”。


主修一定是念佛,这个重要!
1 古德教人“老实念佛”,这四个字一点都不错。什么叫老实?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,不起一个妄念,不打一个妄想,这个重要。

2 三时系念是附带的,主修一定是念佛,一定要求往生,真正往生你就成佛了,你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。为什么做三时系念?三时系念是治标,因为现在世界上灾难太多,特别是地球上这些灾难与鬼神有关系,三时系念冥阳两利。

3 三时系念与一般宗教里面的祈祷,作用完全相同~~大家在一起祈祷,对于化解眼前的灾难有帮助。

4 我们有这个时间、有这个机缘,也可以做~~帮助现前这些苦难的众生。但是自己成就更重要,不能够因为三时系念,把自己主修的功课耽误了,这是错误的。所以要知道,三时系念是助修,主修一定是念佛,这个重要!


一定要老实,老实非常可贵!
 1 佛说法的规矩,都是请法而后说法,总是有启请的,这样大家对佛法才会尊重。没有来请问,佛就自己说,那么这个法门有两个意思。第一个意思:机缘成熟了;第二个意思:非常重要~~虽然大家没问,应该要说。

2 《弥陀经》就是属于无问自说,这个经虽然没有人启请,但是缘成熟了,也就是说,这世界的人可以修这个法门,这个法门能够很快叫你成就,而且这个经非常非常重要。

3 《弥陀经》这里面所讲的全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,《弥陀经》如是,《无量寿经》亦如是。念一句阿弥陀佛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统统念到了,一尊佛都没有漏掉,这是不可思议!为什么?一切诸佛没有不护佑念阿弥陀佛的人。

4 你念阿弥陀佛,一切诸佛都加持你、都保佑你;你念别的佛,不一定有其他的佛来加持你。念阿弥陀佛,没有一尊佛不加持你!

5 净土法门是很特别的法门,这个法门一生能成就,决定成就。所以,这个法门不能不说。本师释迦牟尼佛慈悲到了极处,他看到众生善根、福德、因缘成熟,所以无问自说。

6 修净土的这个方法太容易了,就念这一句“阿弥陀佛”。除这个方法之外,其他什么方法都不用,单单念这一句佛号,就保证你成就,这个不可思议!

7 往往有一些人不相信,“哪有这么容易”,他要搞许多的法门来修,修到最后还是去不了。那个老实人自认为不行,智慧不行、福德也不行,没有一样能比得上人,就老实念阿弥陀佛,最后人家站着往生,坐着往生,预知时至,反而他成功了。

8 正是中国古人所讲的,“聪明反被聪明误”,聪明人很糟糕,被聪明给耽误了,这是世智辩聪,是佛法不取的。一定要老实,老实非常可贵。


一句佛号念到底
1 修行人讲功夫,什么叫功夫?你什么都懂,拿到《大藏经》,统统都会讲,讲得天花乱坠,算不算功夫?不算功夫。

2 功夫是什么?一切境界里头如如不动,这是功夫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能够不分别、不执着、不起心、不动念,又能够了了分明,这是功夫。

3 所以六根在六尘境界里是“定慧双修”,这就是六祖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所讲的“定慧等持”。大师无论接触什么境界,顺境也好,逆境也好,他一接触,都变成了定慧。他不生烦恼,他不动心。

4 “不动心”成就他的定,“了了分明”成就他的慧,六尘境界,对他来说,没有障碍。无论什么法门,世出世间法,他都是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”,他就是修这个。

5 念佛是一句佛号念到底,这句佛号是无量觉。觉心是如如不动的,觉相是清净无染的;起心动念,着相就迷了,那都不是真心,那是迷心、是妄心。

6 心里面才动,才有一样东西,那是妄心。妄心是动的,真心不动!六祖说得好: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,那是真心,觉心。

7 我们念佛人,句句佛号都要唤醒我们的觉心!南无阿弥陀佛是“皈依无量觉”,所以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这个法门实实在在是第一,声声唤醒你“觉而不迷”。

8 既然“觉”了,必定“正”;正而不邪,必定“净”;净而不染,你不成佛谁成佛?这个法门简单容易又稳当,一句佛号念到底,当生就成就!你在一切法门里,到哪里去挑去?到哪里去找去?


念佛不夹杂就灵/十念法
1 古人笔记里头,有一段记载明朝大将戚继光的故事。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,一生受持《金刚经》,《金刚经》念得很熟。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,梦到他的属下,是一个小兵,死了求他超度,怎么超度法?念《金刚经》回向给他,戚继光答应了。

2 第二天他起来,确确实实就烧香礼佛,恭恭敬敬地给他的属下念《金刚经》回向。念到一半的时候,他的侍从端了一杯茶汤来给他,他看到之后没有说话,只是摆了摆手,示意侍从退下去。他继续念他的经,经念完之后,给属下回向。

3 当天晚上他又做了一个梦,这个属下来跟他说:“元帅,我非常感谢你,我只得到半部《金刚经》。因为你当中夹了一个‘不用’,所以这个经没有效果”。“不用”没有念出来,只是示意,那个念经里头已经夹杂“不用”两字,所以戚继光第二天重新再念。

4 你就晓得难!《金刚经》五千字,所以愈是长的经就愈难受持,念经一夹杂就没效!古人讲“念经不如念咒,念咒不如念佛”,“阿弥陀佛”四个字,四个字里头不夹杂妄念容易做到。念佛号,不夹杂妄念就灵,夹杂妄念就不灵。

5 古德说得好:“口念弥陀心散乱,喊破喉咙也枉然。 ”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、念二十万声佛号,里面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,统统不灵,所以我传授给大家“十念法”。

6 “十念法”不是十句佛号,是尽一口气叫一念。一口气不论多少声佛号,长短不拘,念十口气,里头不夹杂一个妄念,就产生效果。为什么?《大势至菩萨圆通章》里面讲的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”,这个标准你做到了。

7 “十念法”,一天做九次,九次怎么个订法?早晨起来一次,晚上睡觉之前一次,这有两次,这早晚课。每天三餐吃饭的时候念,这就三次;上午上班下班,下午上班下班,四次,一共九次。九次不能少,愈多愈好!

8 你照我这个方法做,做上三个月,做上半年,决定有效果,人人做得到。我这个方法传出去之后,有不少人做,有人写信给我,有人打电话给我,确实有效!


这三样清楚,你才会摄心
1 最近北京胡小林居士到香港来看我,告诉我,他烦恼习气太重,最近四个月,一百二十天,他采取印光老法师讲的十念法~~记数的十念法,很有效果,念佛的时候,烦恼进不去。

2 老法师的十念法,知道的人很多,但是认真做的人不多。印祖教的方法是三个清楚:第一个,佛号从心中生起,清清楚楚;第二个,口中念出,耳朵听进去,念得清楚,听得清楚;还有个最重要的,记数记得清楚,不能用念珠,用念珠就分心了。

3 怎么记法?从一到十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我这个阿弥陀佛是第几声,清清楚楚。心里头记得清清楚楚,可不能说阿弥陀佛一、阿弥陀佛二,那就不行,那就错了。阿弥陀佛,念得愈慢愈好,不要太快,让你的心定下来。

4 这个方法真好,胡小林做了报告之后,胡妮妮居士在家里试验,试验了三天,效果真好。以前念佛,杂念、妄念太多,用这个方法,这个念头居然少了,很有效果。

5 要很有耐心,从一记到十,每一句佛号得知道这是第几声,念了十声佛号之后,又从第一声起。如果觉得还有困难,这都是印祖说的,你把它分成两段,从一到五,从六到十,用这种方法。

6 如果再不行,就用三段,三三四,一二三、四五六、七八九十,清清楚楚。这三样清楚,你才会摄心。

7 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,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”。念佛摄心,计数是摄心。如果错了,就从头再来。要很有耐心,你这样去念,每天念的时间愈长愈好~~念的佛号愈多,就是你修戒定慧的时间愈多,时间久了,你的妄念自然就没有了,自然就得清净心。

8 印光大师讲的这个十念法,根性很劣的人,用这个方法,也能够达到大势至菩萨的标准~~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”,好!


摄心专注,这真正是大学问
1.我们学佛,不管用什么方法,你不能摄心,不能降伏你的分别执着妄想,统统叫盲修瞎练。

2.什么叫摄心?摄心就是我们俗话讲收心。你能够把心收起来,你能够专注,这个要紧。

3.不但佛法讲摄心,这个世间法也这样讲。我们中国孟老夫子就是这样讲的,“学问之道无他,求其放心而已”。所谓“放心”,是你心在外头乱走,把这个心收回来,这就是学问。

4.摄心专注,这真正是大学问。为什么这么说法?因为只要你心清净,清净心生智慧,对于一切法都能够通达。

5.所以我们念佛修什么?修清净心。念佛要怎么念?有些人主张记数,有些人不主张记数,其实记数与不记数是因人而异,因为这个功夫是要摄心的。

6.我记数能摄心,这个方法对我就很实用;不记数也能摄心,我就不需要记数,使我修学更活泼、更生动、更深入。

7.修行总要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活活泼泼,你才能得到法喜。功夫与生活不能相应就得不到法喜,会觉得修行很苦;能跟生活打成一片,你就觉得修行很快乐。

8.念佛是以耳识闻名号,念的方法,古来的大德常常提示我们,首先要放下万缘,也就是把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,佛号要从心里面生出来,从口里面念出来,然后才从耳朵里听进去,用这个方法能摄心。


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
1 明末清初,净土宗第九代祖师蕅益大师,这个人很了不起,他给《弥陀经》做的注解,叫《弥陀经要解》。他在《要解》里面,告诉我们一个事实:积罪假使有体相,尽虚空界不能容受。

2 什么叫积罪?我们生生世世造的罪业,累积下来的罪业就叫积罪。假使这个罪业要有体相,我们今天讲,要有个体积、有个样子,哪怕再小,像佛家讲的微尘,像现在科学里面讲的电子,甚至于比电子更小的这些物质,虚空法界都装不下。

3 我们造一个罪,就有一个那么个东西在,我们无始劫所造的罪业太多太多,虚空法界都装不下。好在造的罪业没有形相、没有体积,要有形相、有体积,你就会感觉太可怕了。这个话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!

4 为什么我们遇到这样殊胜、这样方便、这样简单、容易、直捷的法门,我们修学起来还这么困难?这就证明我们无始劫来积累的业障太重!这样简单容易的法门,我们还感觉非常困难,这是业障太重,我们不能够不警觉,不能够不知道。

5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我们每念一声佛号,都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,可是蕅益大师却说,我们纵然每天念二十万声佛号,每天不断,念上一百年,“所灭的罪如爪上土,未灭罪如大地土”,这是怎么一回事情?

6 经上给我们讲,念一声阿弥陀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,这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你天天念阿弥陀佛,所灭的罪,就像我们在地上抓一把土撒下去,指甲里头还留一点,你灭的罪就这么多,为什么会是这样?你造的罪业太多了。是这么一回事情。

7 可是诸位要知道,会念的人念佛,他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,确实能够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;不会念的,灭不了那么多。不会念就是有口无心,那不能灭罪。

8 净业三福,是修净土的大根大本,是我们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的基础。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建立在三种净业的基础上,那你句句佛号都相应,你才能说“一声佛号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”。你天天念这句“阿弥陀佛”,这三种净业都没有,这个佛号没有力量,不起作用,你的罪灭不了!


少说一句话,多念一句佛
1 我们六道凡夫,是被业缠缚住。“业”是什么?善恶业。善业里面生贪爱,被贪爱所缠缚;恶业里面生嗔恚,被嗔恚所缠缚。换句话说,见色闻声,你生烦恼,喜怒哀乐、七情五欲,都是烦恼。

2 我们被业所系缚,不得自在,所以佛祖教给我们放下万缘,使我们在生活里面,无论处顺境或者是处逆境,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身心清净。所谓身心清净,就是在一切法里面,不去分别、不去执着,也不去打妄想。为什么?这些都不是真实的。

3 所以古人教我们,“少说一句话,多念一声佛”。我们说的那些话叫废话,没有意义!我们要多念佛,诸位要晓得,念佛就是消业障,为什么?你起心动念打妄想就是业障,你一天到晚讲废话是业障。念佛,你不打妄想了,也不说废话了,你的业障岂不就消除了?

4 我们天天想求消灾,用什么方法?念佛就是最好的消灾方法,最好的消业障的方法,你要会用!如果我们真的会用,会觉悟,果报是相当殊胜;要是不会用,果报就不胜。果报胜与不胜,在我们一念觉迷。

5 觉明妙行菩萨在《西方确指》里劝我们,“少说一句话,多念一句佛,打得念头死,许汝法身活”,这话说得很明白,那些往生的人是这样去往生的。我们一天到晚佛是念了,妄念还照样起来,口业身业还照样造,这个样子怎么能去得了?

6 口业最容易造,妄语、绮语、两舌,挑拨是非,有意无意都在那里造,非常可怕!我们六道凡夫不知不觉在造这些罪业,并不知道后果的严重,所以《无量寿经》一开端,佛就教给我们“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”。佛用心之苦,真正是慈悲到极处!

7 佛知道一切众生所有的一些误会、结怨,十之八九都是言语造成的,所谓“多言必失”,话太多了容易失言,容易引起别人误会、猜疑,于是就与人结怨了。结怨之后,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有意无意当中,造成菩提道上许许多多的障难。

8 诸位要知道,念佛是真实的善业,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要尽可能地用“多念佛少说话”来避免口过,用这个方法来杜绝口恶。“身、语、意”这三类的行为,佛教导我们从“善护口业”下手,真是有道理,所以古大德教给我们,“少说一句话,多念一句佛”。


四个字比六个字简单容易
1 说到念佛,念佛的种类有很多,就是持名,持名也有许多种念法。你要问:哪一种正确?很难讲,每个人的根性不相同,你明了一个原则就好,哪一种腔调你听了很舒服,听了你的心能静得下来,这种腔调就最适合你。

2 念佛最重要的是:心口要相应!心里头真的有佛,真的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这句佛号念起来才会得力。谈到得生净土,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”,这是持名念佛最重要的纲领,我们能不能得生,就是这一句我们是不是真正能够做到!

3 世尊在经上,教导我们“执持名号”,名号只有四个字,“南无”是我们加上去的,南无是梵语,意思是皈依、归命、恭敬,所以从前莲池大师念佛念四个字,《竹窗随笔》里面有记载,这是他老人家自己笔记里面写的。

4 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:“你老人家教人家念佛,是怎样教法?你自己念佛是怎么个念法?”他就说:“我教人念佛,教他念六个字;我自己念佛,念四个字。”人家觉得奇怪,就问他:“为什么你教人的跟自己念的不一样?”

5 大师就说:“我自己对西方净土有坚定的信心、恳切的愿望,这一生是决定要去,非去不可,所以我就遵守世尊的教诫,执持名号四个字。我教别人,别人未必有信心、未必有这个愿望,所以我教他念‘南无阿弥陀佛’。”

6 换句话说,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,还不想去的,加上“南无”好,客气一点,跟阿弥陀佛结个缘,种种善根,这一生不能去,还有来生,还有后生,是这么个意思。所以,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恭敬礼敬阿弥陀佛,那是对一般人讲的。

7 真正决心要生净土,跟阿弥陀佛就不要讲客气,客套都不要,直截了当就是这一句名号。这客气话不必要,愈简单愈好,祖师给我们做了典范、给我们做了模范,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,就知道应当怎样修学。

8 《阿弥陀经》上讲执持名号,名号只有四个字,所以,莲池大师在晚年,“三藏十二部,让给别人悟”,他老人家就是一部《阿弥陀经》、一声阿弥陀佛。他念四个字,不念六个字,四个字比六个字简单容易。


放念佛机好处多
1 我们佛堂里,二六时中,一年到头,佛号决定不中断的。我们讲经的时候,把佛号放到最小;不讲经的时候,佛号稍微开大一点,日夜都不断。

2 为什么佛号不能断?我们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。念佛机坏掉一个再接一个,何况一个念佛机用好几个月都不会坏。

3 从前道场殊胜,它是每天讲经、每天念佛,一天给你讲上八个钟点经,念上八个钟点佛。我们今天用随身听,用念佛机(用耳机)听佛号,不干扰别人,不亚于古时候的道场。

4 念佛机打开,二十四小时佛号不中断,跟古时候那个念佛堂就没有什么两样!今人有这个福报,这是古人梦寐也不敢希求的。今人虽然有这个福报,他会不会用?他会不会享这个福?

5 说实在话,今天真正用功,还不如在自己家里。现在修学环境不如从前,但是说到方便,比从前又要殊胜。现在我们可以利用随身听、念佛机,把佛号提起来,不使它中断,这是从前没有的。

​6 我们现在用念佛机,佛号二十四个小时都可以不间断,我们要请个法师帮助我们念佛,二十四小时人家还做不到。

7 念佛机确实可以日夜不中断,用这个非常好,日夜提醒自己,使佛号不中断,这对于真正发心求生净土,有很大的帮助。

8 家里念佛机二十四小时不中断,许许多多幽冥界的众生都会跟着你念佛。“这样一来,我不是把鬼都找上门来了?那还得了?”你不要怕,没错,鬼会很多很多,都在你家里,都是你的护法神,为什么?他受你的恩德,知恩报恩。


一心不乱
1 《弥陀经》讲“一心不乱”,有“事一心”、“理一心”,执持名号有事持、理持。在《弥陀经要解》里面,蕅益大师说,无论是事持还是理持,念到见思烦恼断了,都叫做“事一心”。

2 由此可知,事持跟理持是方法上的不同,效果是一样的。念到“破一品无明、见一分真性”,这个时候,就叫做“理一心不乱”。

3 什么叫做事持?依照经上讲的方法,二六时中执持名号,这句佛号不间断,这就叫事持。什么叫做理持?理持是真正通达实相了,像《观经》所说“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”。念这一句佛号,与般若空慧相应,这个念法,叫做理持。

4 理持就能得理一心吗?不见得。绝对不是说事持就得“事一心不乱”,理持就得“理一心不乱”,这个地方不能误会! “一心不乱”,完全是持名功夫浅深的问题。念这句佛号即使与空慧相应,有的时候,他还得不到一心。

5 如果自己还有是非人我、还有贪嗔痴慢、还有分别执着,就没有得一心;不但没有得一心,连功夫成片都没有得到。换句话说,这样念佛是无法往生的,真正要往生,最低限度,要念到功夫成片。

6 是非人我、分别执着、贪嗔痴慢确实没有断;虽没有断,这句佛号起作用,能把烦恼压住。妄想才一起来,马上就换成佛号,二六时中只有佛号,没有妄想,这叫功夫成片。一面念佛,一面还在打妄想,这不行,这是很大的忌讳!那是古大德所谓“喊破喉咙也枉然”。

7 在平常,我们从早到晚待人接物,念佛功夫从哪里做?从起心动念上做。这个念头才起来,不管它是善是恶,不管它是正是邪,一律都换成阿弥陀佛。换句话说,不起心动念则已,起心动念就是阿弥陀佛。

8 真正念佛人,心之所思、意之所念,只有一个阿弥陀佛,只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。除了阿弥陀佛跟西方极乐世界,一切都不攀缘,一切都放下。


一心系念,佛光一照,就变成一心不乱
1 佛在经上跟我们说得很明白,来生要得人身,需要具足五戒十善。我们今天反省一下,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与五戒十善有几分相应?自己给自己打个分数,看看能不能及格?

2 如果仅仅及格,人天福报还不见得可以拿到。这个分数标准至少是八、九十分,来生人身可以稳稳当当拿到!如果是七十分以下,人身不容易得到,这是值得警惕的。

3 修学佛法,最容易、最殊胜的,无过于念佛法门。实在讲,修其他法门,这一生想出离不容易,不往生西方净土,就免不了六道轮回。

4 怎样才能往生?要修清净心才能往生,这是从因上讲,正是经上所讲的心净则土净。西方极乐世界是清净国土,一定要用清净心往生。

5 心不清净,决定不能往生,念佛也没用处,古德说“一天念十万声佛号,喊破喉咙也枉然”,为什么枉然?因为你心不清净。

6 所以要知道,念《阿弥陀经》、念这句佛号,目的是修清净心。我们念经、念佛,就不胡思乱想了,就没有分别执着了。

7 念经,要恭恭敬敬、老老实实地去念,不要想经里头的意思!你一面念经,一面胡思乱想,想经里面的意思,心就不清净了。

8 要晓得,念经不是求解义,念经无非是要把我们的妄想执着念掉。不念经,会打妄想,没有办法把妄想赶走。念经是个方法、手段,不是叫你懂得意思的。

9 念经就是修行,修什么?修清净心,念一个钟点修一个钟点清净心,念二个钟点修二个钟点清净心。千万不要去研究,一研究,清净心没有了,那就大错特错!

10 这个心果然清净了,清净心自然生智慧,真正智慧是从清净心生的。念佛人一定要知道,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果报,愿意去是缘,因就是修清净心。

11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跟诸位说,还是继续修清净心~~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是修清净心。心清净,身清净、言语清净,没有一样不清净。

12 特别是净土宗,所修的就是一个清净心。大势至菩萨修念佛法门,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”,净念就是此地讲的清净心。心清净,身清净、境界清净。

13 清净心就是佛心,清净心的作用就是无量智慧、无量佛法,这是学佛的秘诀,许多人不知道!

14 修其他的法门、其他的经典,一定要得到真正清净心,你才能成就。念阿弥陀佛,心虽然不到真正的清净,有个一、二分相似的清净,你就能往生。这个法门带业往生,阿弥陀佛帮助你,没有清净还能往生!

15 长期清净不容易,一、二分钟清净可以,一、二分钟没有贪嗔痴慢可以,长久了不行,烦恼会发作,把它短时间压住,这是可以做得到的。

16 如果临命终时,二、三分钟当中,你把烦恼压住了,那不就往生了吗?这个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你,首先佛光照注,得到加持的力量,使你的清净心得到真正的清净,这个境界就叫一心不乱。

17 《阿弥陀经》梵文原本里面,没有“一心不乱”,玄奘大师翻的是“一心系念”。一天到晚心里想着阿弥陀佛、念着阿弥陀佛,这叫一心系念,这个不断烦恼,我们做得到!一心不乱,烦恼要断,我们没有办法做到。

18 罗什大师译《阿弥陀经》,译“一心不乱”是有道理的。念佛人什么时候得一心不乱?是怎么样往生的?佛来接引你的时候,你本来是一心系念,佛光一照,就变成一心不乱,把你的功夫加一倍提升,是这样往生的。


入无上正等正觉
1 《弥陀经》大家也听了不少遍,要知道,整个《大藏经》都比不上这一部《弥陀经》。

2 《弥陀经》是一切诸佛所赞叹的经典,这个经题原来是《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》。这个经名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。

3 这个名字非常之重要,从这个经名,我们就能够认识这个法门不可思议。“一切诸佛”,没有一尊佛漏掉,你想想这个经题,不可思议!你们查一查,哪部经是一切诸佛之所护念?

4 《华严经》称为经中之王,《弥陀经》是王上之王,《华严经》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所以我常说,《弥陀经》是第一经,这句阿弥陀佛是第一法门。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单刀直入,入什么?入无上正等正觉。奈何大家不相信,那有什么法子!


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
1 《华严经》是佛家最殊胜的课本,最完美的课本,这里面有理论、有方法,五十三参是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。善财是什么人?善财并不是真正有一个人,你们要这样看,那是看错了!

2 善财是一个修学大乘人的代表,你真正发心修学大乘,你就叫善财。“善”是说他有善根,“财”是说他有福德;有善根、有福德的人,就叫做善财童子。“童子”是个美称,天真没有被污染,所以称他为童子。

3 不分男女老少,只要你发心修学大乘,你具足善根福德,你就称为“善财童子”。发心求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,这个心难,所以文殊菩萨赞叹善财童子。

4 我们同学学佛的人很多,你可以去问问那些学佛的人,你为什么学佛?我听到很多人回答我,为求消灾学佛,为求免难学佛,为求升官发财学佛,为求自己家里平安学佛。

5 你去问问看有几个人说,我为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学佛,你去问问看有没有?我们为保平安、为健康长寿、为升官发财,文殊菩萨听了也点头,绝不赞叹你。你为了要成佛来学佛,他就赞叹你了。

6 我过去读经,最初读经第一部读的是《六祖坛经》,我看六祖那个口气,我就非常惊讶。六祖到黄梅去参礼五祖的时候,五祖问他:“你到这个地方来求什么?”惠能大师回答“我来作佛的”,这了不起!这跟善财童子发心完全相同。他们都是发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”,这是来作佛的。

7 他学佛是为了来作佛的,所以他能成佛。我们学佛为什么成不了佛?因为根本就没有发作佛的心,甚至于一听说作佛,都吓得赶快跑了,这不行,这怎么可以成佛?

8 佛法所追求的是最高最圆满的智慧,在佛经里面称为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,这是梵语音译过来的,意思是“无上正等正觉”。得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,就是我们俗语说的“成佛了,得道了”。


往生就是成佛
1 佛法不仅仅是在现前这个时代,实际上来说,从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开始,佛教我们什么?虽然说的是八万四千法门,其实那都是不得已而说的~~善巧方便而说的,真实说只有一门,就是念佛法门。

2 《华严经》上说:“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。”一乘法是什么?老实念佛就是一乘法。也许有一些同修听了不服气,以为我们念佛的人自己夸大,可是你细细地去推敲,无论是中国、外国,古代或是现世,没有不尊重《华严经》的。

3 《华严经》是根本法轮,一乘圆教,这是古今中外所公认的。《华严》里面讲什么?跟诸位说,就是讲的念佛。念什么佛?念阿弥陀佛。

4 你们要不相信,你把《华严经》展开来看,讲到最后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就是教你念佛求生净土。这就是一乘圆教的秘密法门,原来如此!

5 仔细再看看经典里面的内容,你才知道,善财童子是我们修行人的榜样。善财童子从文殊菩萨会下奠定根基,什么根基?清净心。清净心就是信心。

6 我们要问一问,善财童子参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,他修什么法门?他修的是念“阿弥陀佛”的法门。这一点一定要明了!他修念佛法门,为什么还要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?其实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代表八万四千法门,代表无量法门。

7 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,无量无边的法门现在你面前,自己怎么样?了了分明、清清楚楚、如如不动,还是一句弥陀念到底,这就是华严的秘诀,我们对这个一定要认识清楚!

8 念佛法门是第一法门,遇到这是你殊胜的因缘!换句话说,这是你成佛的机会。这个“成佛”,就是往生,往生就是成佛,你这一生能够把握住,那你这一生成佛了;你要是不善于运用,把这个机会空过,那真可惜,实实在在的可惜!


释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
1 蕅益大师在《弥陀经要解》里面,明白地告诉我们:释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。

2 佛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上说,他老人家自己是念阿弥陀佛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就是得无上正等正觉,就是成佛。

3 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说:“故一声阿弥陀佛,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,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,就是讲这桩事。可见得蕅益大师说这个话,真的是有根据的。

4 有很多人《阿弥陀经》念得滚瓜烂熟,假如碰到一个人问他:“释迦牟尼佛修什么法门成佛的?”他就呆着,不知道!哪里晓得他老人家成佛的法门,就在《弥陀经》这一句,可见得我们天天念经,是有口无心!

5 如果你真正留意到,我相信其他所有宗派法门你都不要修了。为什么?不但释迦牟尼佛是这个方法成佛的,一切诸佛如来都是这个方法成佛的。我不修这个方法,我还会修别的方法,不可能的事情!

6 蕅益大师真的对我们有大恩德!他要不跟我们点破,我们怎么能知道?说老实话,《弥陀经》我也念了几十年,也不晓得佛是怎么成佛的,读了大师的要解,这才恍然大悟。

7 等觉菩萨用这个方法成佛,大家相信,如果说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用这个方法也一样能成佛,大家就摇头了,不相信了。这是道理没搞清楚,事实真相不明白。

8 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才知道万缘放下;真的放下了,其他的什么都不搞了。古来有许多真正彻底明了的人,他在一生修行当中所表现的,就是一卷《阿弥陀经》,一声“阿弥陀佛”,其他的都舍弃了。


要怎样念佛,才能功夫得力?
1 有同修问,怎样念佛才能功夫得力?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,问得非常之好!祖师大德告诉我们,“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,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之浅深”,这话说得好。

2 可是“三辈往生”,世尊教给我们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。在《无量寿经》上,十八愿是“一向专念”,第十九愿就是“发菩提心”。

3 菩提心是一个真正觉悟的心,它的体是至诚心。什么叫诚?曾国藩先生说得好,一念不生谓之诚。我们一天到晚妄念纷飞,哪来的诚心?

4 至诚心是真心!我们今天心不真,我们用的是假心。我们念佛用真心,待人接物用假心,佛告诉我们“一真一切真,一妄一切妄”,处事待人接物用妄心,你就要觉悟到,你念佛也是在用妄心!

5 祖师大德教给我们,要老实念佛,“实”是“实实在在、老老实实”,我们不老实。我们今天念佛,不但“实”没有,“真心”也没有,怎么能成就?

6 我们今天不是用“真心”念佛,用什么?用妄心、用假心。我们是用妄想在念佛,用第六意识在念佛。诸位要晓得,妄心、假心,这是轮回心,我们用轮回心来信净土、来修净土,修到最后还是搞六道轮回。

7 李炳南老居士常讲,一万个念佛人当中,真正能往生的不过二、三人而已。问题到底出在哪里?问题出在他是不是真修、真干。

8 古来的祖师大德给我们讲,这个法门是“万修万人去”,现在万修只有二、三人去,可见只有二、三人是真正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,其余的都是用“轮回心”。我们念佛,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往生,关键在此地。

 
单单念佛不能往生,一定要发菩提心
1 佛在《无量寿经》上教给我们,往生的先决条件是“发菩提心”。什么是菩提心?我讲得很清楚,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,这就是菩提心。现在有很多人,他只抓住“一向专念”,没有“发菩提心”,所以他一生精进努力,还是不能往生!

2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要学用真诚心对人,不可以虚伪对人,这样一来,有很多人说:“我用真诚心对人,别人用虚伪的心对我,那我不是吃亏吗?”不要紧,在这个世间吃一点小亏,将来到极乐世界占大便宜;现在小亏不肯吃,将来极乐世界没分!

3 所以,别人用染污的心对我,我用清净心对他;别人用贡高我慢对我,我用平等心对他;别人对我自私自利,我对他大慈大悲。我们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,用菩提心把自己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统统磨掉,我们念佛一向专念,才决定得生。

4 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,这个重要,这比什么都重要!如果只有“一向专念”,没有“发菩提心”,还是不能得生,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!特别是念佛堂的同学,不能不提高警觉,要常常提醒自己:单单念佛不能往生,一定要发菩提心。


深信发愿,即无上菩提
1 净土法门没有别的诀窍,就像大经里面所说的,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,《阿弥陀经》里面讲“一心不乱、心不颠倒”。你只要真正能照这样做,就决定成功,所以说非常非常的重要。

2 菩提是梵语,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的意思;换句话说,菩提心就是觉心,觉则不迷。菩提心不发,你是凡夫,你出不了六道;要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一定要发菩提心。

3 什么叫做迷?什么叫做觉?凡是贪恋这个世间,迷恋世乐,这是愚痴,这是迷。这个世间是虚妄的,只有苦,没有乐,如果真的搞明了了,你会感觉到这个世间非常可怕,这是觉悟。

4 心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,这就是大觉,这个心就是真正的菩提心。

5 蕅益大师说得好,“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,品位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之深浅”。

6 “深信发愿,即无上菩提”,这句话也是蕅益大师给我们说出来的。印光大师认为这几句话,完全是阿弥陀佛的意思,被蕅益大师说出来了。

7 用菩提心来念佛,念念相应,所谓“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”。念佛,用普通的心念,感应的力量很薄弱;如果是用菩提心来念,感应的力量就不可思议了!

8 菩提心不难发,佛容易念,无论什么人遇到这个机缘都可以修学,都一样的成就。


念佛一定是心平气和,什么都不求
1 《阿弥陀经》是圆顿大法,经上讲,若一日到若七日就能成就。念佛法门,如果真正如理如法地修学,七天能成功。但是诸位要记住,“如理如法”,我把话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

2 如果你没有搞清楚,你拼命在那里干,干上七天;也许这七天佛念完了,念了七天七夜往生没去得了,神经病院是住定了,那个麻烦就大了,走火入魔。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?你不如法,操之过急。

3 人家念佛,是心平气和地去念,是没有一切欲念去念,这样才能念得成功。你有个欲望、有个念头,你这样去念容易着魔。因为你有希望在那里,魔就给你一个希望;换句话说,你有个把柄掌握在人家手上。

4 你什么希望都没有,魔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!如果你有欲望,你想要钱,他有很多钱诱惑你,你就会上当;你想要名,他给你一个名义,就把你套住了;你什么希望都没有,他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,无可奈何。

5 所以念佛人心要清净,真正念佛,不求往生、不求一心不乱、不求功夫成片,什么都不求,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,念了几天,自然得一心,自然见佛往生~~那是自然的,水到渠成,诸位要懂这个道理。

6 所以念佛的人什么都不能求,有求都是妄念。如果再求好胜的话,那就更是着魔,这与魔搭上缘了。好胜心,我要超过别人,这个不得了!西方极乐世界没好胜的人,这种心万万要不得。

7 现在打佛七,一天念到晚,都不是真念佛!打佛七当中有好胜的,你拜一千拜,我拜一千二百拜,我超过你,你不如我,这种心怎么行?

8 你一天念一万声,我念两万声,这比赛!要抢到第一,这个念头都错了。这个念头只会着魔,不会得好结果,所以念佛一定是心平气和,什么都不求。


怎么才叫会念?
1 我们念佛的目的在哪里?要把自己清净心念出来,念佛目的在此。

2 我们要求的第一步功夫,功夫成片,所谓成片就是我没有妄念,念头一起来,“阿弥陀佛”就把它压住了,伏烦恼这叫功夫成片。这个功夫做成,带业往生,生凡圣同居土。

3 我们现在一天到晚念头还是那么多,并没有减少,换句话说,你那个佛都是白念了,功夫不得力,不能了生死,不能往生,大家要记住!

4 念佛,你要会念!止不了妄念,那就是不会念。会念的人,佛号能把妄念止住。只要你能把妄念止住,你的功夫就得力,往生就有把握。

5 佛号止不住妄念,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,古人所谓“喊破喉咙也枉然”,你还是六道生死轮回,这是我们真正修念佛法门,真正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,不可以不知道。

6 怎么才叫会念?不管什么念头,善念也好、恶念也好,念头一起,马上换成佛号,就用佛号代替了。换句话说,不起念则已,起念就是阿弥陀佛,这叫做会念。

7 不会念的,早晚课诵念几声阿弥陀佛,除这个之外是尽打妄想,搞一些是非人我,这个不行!这就叫做功夫不得力。

8 念佛的时候打妄想,听经的时候也打妄想,这样修行,搞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,这是实实在在的事情!


念佛最要紧的,是把妄心念掉
1 念佛最要紧的,是把妄心念掉,把真心念出来。哪些是妄心?贪心、嗔恨心、嫉妒心、愚痴心、我慢心、得失心,天天用这些心,苦死了,这造业!真心是清净心、是平等心,这个心多自在!

2 今天政府提倡,要提高生活品质,从哪里提起?念佛才是唯一真正提高了生活的品质,使你真正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。

3 念佛并没有与我们生活脱节,念佛就是我们实际的生活,可是诸位要记住,如果你用妄心,无论你怎么念,这种好处利益你得不到。

4 你念佛,如果你有贪婪、嗔恚、嫉妒、愚痴、傲慢,你来生还是要堕三恶道,只是阿赖耶识里种几个念佛的种子而已,你还是要受业力果报。

5 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常说,一万个念佛人,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两、三个,什么原因?能够依教奉行的人才能往生,不能依教奉行的人不能往生。

6 心中还有贪嗔痴慢,用的是妄心,不是真心,只是念佛,没有依教奉行,那有什么用处?这道理我们要搞清楚。

7 真心是清净心、平等心,如果你在境界里有分别,这个心不清净;如果你在境界里面不平等,这个心不清净。

8 清净心的相一定是平等的,一定是无分别,你能够懂得这个原理,在日常生活当中,从早到晚、一年到头,在境界里就练这个。


妄念来了不要怕
1 佛法的修学,无论大乘小乘,无论哪一个宗派,无论哪一个法门,它的原理原则是一个~~就是离名字、离言说、离心缘、离念。

2 如果掌握不住这个原则,不管修学哪个法门,统统不能成就。为什么不能成就?你的心不能恢复清净。

3 所谓离念,是离一切妄想、分别、执着。我念佛了,心中只有阿弥陀佛,别的念头都没有了,别的念头都离开了,这叫离念。

4 般若里面讲离念的功夫,是不许你有一念;我们净宗的方法是教你抓住一念,用一念除一切妄念,这个方法就来得容易。

5 有许多同修说,他不念佛的时候没有妄想,愈念妄想就愈多。其实他不知道,他不念佛的时候妄想就是那么多,他没有觉察;这一念佛的时候,想把这个念头伏住时他才发现。

6 并不是念佛的时候他妄想多,而是念佛的时候才发现妄想那么多,如果说念佛的时候妄念多,没有这个事情!所以要知道,在念佛的时候妄念很多,这是必然的现象。

7 不要去理会妄念,为什么?因为你愈是理会妄念,妄念就愈多,那佛号就忘掉了。所以妄念来了不要怕,最要紧的是把全部的精神贯注在佛号上。

8 你只要注意佛号,根本不去理会妄念,这个妄念必定会减少。妄想才一起来,马上就换成佛号,二六时中只有佛号,没有妄想,这叫功夫成片,这就算是成就了,带业往生决定有把握。


看经还是念佛
1 念佛最重要是心里有佛,口里不念没有关系,心里念。口里念累了,口就可以休息,心里头不能间断。

2 再跟诸位说,我们读经也是念佛,我们读《阿弥陀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,这还是念佛,因为经上讲的统统是西方极乐世界。

3 你念净土三经,或者念净土五经、念《往生论》,那个统统叫念佛。你可不能念别的经,你说你念《华严经》、念《法华经》、念《金刚经》,那不是念佛,那是夹杂了。那个经上没有讲阿弥陀佛、没讲西方极乐世界,这一点诸位要搞清楚。

4 我们口念,念累了,我们换换,我们来看经,看经还是念佛,可以调节我们的生理,使我们做到不疲不厌。

5 随着我们自己适时适中地去运用,念佛才会念到法喜充满。念佛,念到清凉自在,念到法喜充满,这样决定往生。

6 除净土法门之外,所谓八万四千法门,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断见思烦恼才能超越六道轮回,只有这个法门不必。

7 修净土法门,不必断烦恼就可以往生,妙就妙在此地。你真正相信、真正发愿、真正肯念佛,你这一生决定成功。

8 你要把一切放下,不但把世缘放下,就是一切所有的佛法都要放下。一切经教你不要去研究,你只要参究《阿弥陀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这两部经就够了~~保证你这一生往生。


念佛是心里有佛
1 佛法,不是叫你什么事都不做;我们样样都做,样样清净,样样不执着。
 
2 学佛,是修清净心。我们一切工作,无论是你家庭,或者是你事业上,你要问,于你学佛有没有妨碍?你问这个话就外行。
 
3 你应当问,于你自己的清净心有没有妨碍?假如于清净心没有妨碍,那就对了,就没错了。于自己清净心有妨碍,我们就不做;于自己清净心没有妨碍,你就放心去做。
 
4 我们在家同修有许许多多工作,当你工作的时候,要把念佛放下,专心办事。处事待人接物,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心,就是专心。
 
5 我在念佛上得到一心不乱,要把它运用在社会上,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,这才管用。
 
6 你一面开车,一面念佛,好了,出车祸了;如果这样念佛的话,念佛这个法门会被整个社会批评,会被整个社会扬弃,为什么?不合人情。
 
7 大家都学佛了,整个社会瘫痪了,这还得了吗?你学佛了,你家里人也不要吃饭了,你的太太、儿女天天挨饿,他们一定到外面宣传:千万不能学佛,学佛不得了,都变成神经病!
 
8 做什么事情都专心去做,那就叫“一心不乱”。吃饭就一心不乱地吃饭,穿衣就一心不乱地穿衣,接待客人就一心不乱地接待,世出世间法样样圆满,念佛对于整个社会才有贡献,大家才觉得佛法这是真正需要的。
 
9 在日常生活当中,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。我们工作的时候,专心工作,把佛号放下;工作做完了,专心念佛,把工作放下。这样,你佛也念好了,工作也做好!
 
10 诸位一定要明了,你能把佛号放下,办事的时候心地清净、一尘不染,这办事还是念佛。
 
11 一面工作,一面在念佛,两头都不好~~事情没做好,佛也没念好。自己还以为自己很精进,“我这一天的佛号没有断”,其实你两面都没有得到。
 
12 用劳力而不用思考的,这个工作可以念佛;凡是用思考的,须要用精神专注的,决定不能念佛。
 
13 再跟诸位说,念佛要“念念相继,无有间断”,念念是什么?是觉念、正念、清净念。
 
14 “阿弥陀佛”这句话,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觉。“阿”是无,“弥陀”翻作量,“佛”翻作觉。我样样都觉而不迷,就是阿弥陀佛。
 
15 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,是提醒自己觉正净!我样样都觉而不迷,我不念这句佛号也是念佛。处事待人接物,统统不迷、不邪、不染,一句佛号也不念,这个人叫真念佛。
 
16 现代人生活相当忙碌,念佛法门非常适合现代人的生活,这个法门不但适合各种根性,也不妨碍我们的生活与工作,修起来方便,也比较容易成就。
 
17 在我们工作的时候,须要用思考的,我们就把佛号放下,认真去做事情,事情做完了,我们要恢复念佛。念佛最重要是心里有佛,口里不念没有关系。
 
18 修念佛法门,只要一句弥陀念到底,不要断烦恼就能成功,你们想想,八万四千法门,还有哪个法门比这个更方便,比这个更容易?


这叫念佛三昧
1 佛菩萨讲经,经是从定中流出来的。“定”是真心,那我们接受,也要用真心。我们的心很清净、很定,这一听就开悟;如果心不定,妄想分别执著很重,很用心地去听也不会开悟,为什么?你有业障。

2 业障就是妄想分别执著。业障轻,心很定,一听就开悟,所以“三昧”比什么都重要。“三昧”是梵语,翻成中国话,就是禅定。三昧又翻作“息虑凝心”,虑是什么?虑是妄念。妄念息了,就叫三昧。

3 妄念,我们大家都知道,一天到晚不断的,前念灭,后念生,睡觉都还打妄想,为什么?做梦。没有妄想就不会做梦,睡觉的时候梦多就妄念多,这个我们要知道,为什么?可以从这测验自己的功夫。

4 我们学佛的同学们大概都有这个经验:初学佛的时候恶梦很多;学佛学个几年之后,恶梦少了,有时候还梦到诵经、念佛,或者梦到佛菩萨;功夫得力了,恶梦就愈来愈少,与佛菩萨感应的梦会增多。这个增多不是天天有,如果天天有,那就是着魔了。

5 一年有个二、三次,这是正常的;如果说每个月都有,这就不是好事。纵然在梦中见佛菩萨,要记住佛在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话,“不要执著,见如不见”。不要去理会它,你的心才能保持镇定;如果常常想起,一生欢喜心,“定”就失掉了。

6 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,决定不要放在心上,不要去在意,这样就好,这就正常了。所以正常的心没有念头,没有杂念。我们念佛的人二六时中常常保持“忆佛念佛”,不念佛的时候心里也有阿弥陀佛,这就真的有佛了。

7 心里真的有佛,别的都放下了,这就叫”功夫成片“。功夫成片不是说“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”,一句佛号二十四小时不断,不是的。你心里还有妄想,那哪里成片?心里头真的没有妄想,心里真有阿弥陀佛,口里没有阿弥陀佛,那是“功夫成片”。

8 口里没有阿弥陀佛没有关系,心里要真有。无论在什么时候、什么场合,心里第一个想到的是阿弥陀佛,这叫真有。你心里头真有,真有就成功了。所以说,“念兹在兹”这条重要!这叫什么?这叫念佛三昧。


死尽偷心,才能办得到
1 释迦牟尼佛讲经,讲了一辈子,所谓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,都是利益众生的妙用,希望这些众生在这一生当中个个上品上生,个个当生成佛。

2 用什么法子?除念佛法门之外,没有第二个办法。要想叫一切众生当生成就,我们自己首先要能成就;自己不能成就,没有办法帮助别人成就。要自己成就,那就念念都为一切众生。

3 所以,这部《阿弥陀经》比《华严经》、《法华经》还重要。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一生不能成佛,虽然它是圆教一乘,你去念念看,理论上讲是没错,但是那个方法很难修,一生确确实实不容易成就。

4 这个经只怕你不肯干,你要肯干的话,古大德说万修万人去,一个都不会落空。佛的妙用,用到了极处!

5 佛用“阿弥陀佛”四个字,就能把一切众生个个都超越生死苦海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一生圆满菩提!查遍《大藏经》,没有其他法门如此。

6 佛是老师,传授我们这个法门,就四个字。我们做学生的接受这四个字,在一生当中,就能从初发心证得初地,超越三大阿僧祇劫,我们一生当中就做到了。

7 你要是问:“我现在初发心,要念到理一心不乱,大概要多少时间,我才可以达到这个地步?”这个问题不能问我,问我没用处,要问你自己。

8 你要是真肯干,古人有例子,七天可以达到,经上讲“若一日到若七日”,换句话说,一天都可以达到。

9 《地藏经》里面,婆罗门女、光目女都是地藏菩萨的前身,救她的母亲,用什么方法?念佛。

10 你再仔细看经文,她是念到一心不乱,得到念佛三昧,才有资格到地狱去观光考察,才有这个能力;如果她没有成就念佛三昧,她不能去。

11 经上说得很清楚,到地狱只有两种人,一个是菩萨,一个是有罪业去受罪的人;不是这两种人,没有资格到地狱去。

12 所以她是用念佛法门,念了多久?一天一夜。岂不是本经里面所讲“若一日”?

13 修这个法门容易成就,就是你肯不肯死尽偷心,偷心就是妄念,能不能把一切妄念统统断尽,一心念佛。所谓一心,就是一句佛号,除这句佛号之外,一个妄念都没有。

14 如果你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时当中,这个佛号声声不断,里头一个妄念都没有,就成功!这也得死尽偷心,才能办得到。

15 所以光目女、婆罗门女的母亲能得度,是她母亲有功德、有福;她的女儿能成就,是母亲逼着她成就的,因为母亲堕到地狱里,她一心一意想救母亲,没有第二个妄念。

16 她母亲要不堕地狱,她也成就不了地藏菩萨,为什么?她不会那么专心。我们今天念佛不能专心,就是有偷心,投机取巧、偷懒,认为打个妄想没关系。

17 听说念佛念一支香打五、六个妄想,总得要五年、十来年的功夫,那我一个钟点打二、三十个妄想不是很正常吗?这就不行!我们念佛这个心不真切,就是没人逼我们。

18 如果我们自己父母堕在阿鼻地狱,你一下知道了,想救他的时候,那你就什么念头都没有了,一心一意去念佛。这个还得真正孝子才行!  
    

忆佛念佛不间断,这是功德
1 佛法贵乎流通,法布施功德最大。帮助众生修学佛法、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功德。我们今天修功德,最殊胜的是:印经布施、流通法宝。

2 功德是清净心,所以我们做好事,随缘去做,不攀缘。攀缘,心不清净,这个不叫功德,叫福德。

3 断恶修善,心地清净,没有分别执着是功德,还有分别执着是福德。功德要自己修,别人没办法代修;福德可以与人分享,功德却不能给人。

4 前面说过,功德是心地清净,我们念经、念佛,这个心没有把它修成清净,你的佛跟经叫白念了,这个念只有福德,而不是功德;念的时候没有妄想、没有杂念,这才是功德。

5 我们读经、听经,深解义趣,行与解相应,要百分之百地落实佛的教诲,才有真实功德。

6 在念佛法门讲,信愿持名是功德。功德比福德殊胜得多~~功德可以超越轮回、可以脱离三界,福德不行。

7 名号功德,远胜世间一切荣华富贵。大经经题上讲的“清净平等觉”,清净心、平等心、觉心,这都是功德。修行与“清净平等觉”相应是功德,只有功德才能往生。

8 忆佛念佛不间断,这是功德~~一心称念阿弥陀佛,不夹杂、不间断,在一生中,就能成就圆满的佛果,这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!


你有什么功德回向?
1 念佛的同修每天做完早晚课,都懂得要把念佛的功德,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众生,给一切冤亲债主,可是问题是:你有什么功德回向?念一卷经,念几声佛号,就有功德吗?

2 你念经的时候,你的心跟经融合成一体,古人讲的“随文入观”,这就有功德。你念这一声佛,你跟阿弥陀佛能够合而为一,心如佛、愿如佛、行如佛、言如佛,那就很有功德。“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”,这才能回向。

3 “口念弥陀心散乱”,你拿什么回向?拿散乱回向。口念阿弥陀佛,心里还恨着这个人,还讨厌着那个人,你以怨恨回向,这怎么行?所以行、解要相应,才有功德;行跟解不相应,哪来的功德?所以,以功德回向,你首先要想到:你有什么功德?

4 普贤菩萨教我们的第一句话是“礼敬诸佛”,我们有没有做到?最简单的,《十善业道》,我们的心,我们的行,都能够与十善业相应,这是功德。如果说是与十恶业相应,那你念阿弥陀佛念得再多,也是古人所说的“喊破喉咙也枉然”!这个不可以不知道。


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
1 净业三福,是出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里面,给我们讲佛法修学基本的三条戒。这三条戒我们一定要遵守,而且我特别强调,它是“三世诸佛净业正因”。

2 第三福一开头讲发菩提心,这个不必多说了。第二是深信因果,这句话值得研究,因为第三福是菩萨的福报,对菩萨讲的。

3 这地方的因果不是普通因果,而是“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”。这个因果的确很多菩萨不知道,如果菩萨知道了,他不会走很多冤枉路,他一生就成佛了。

4 菩萨还要修其他的法门,就是对于这个因果还不知道,还不相信,不能接受,所以他这一生还是成不了佛,还是不能到西方世界去。

5 《无量寿经》上告诉我们,有许许多多的菩萨,因为这一生当中没有机会听到念佛法门,所以有一亿菩萨退失菩提心,退转了。

6 我们看到阿阇王子过去生中住菩萨道,供养四百亿佛,现在还退转,还有隔阴之迷,他这一生到人间来是王子,是居士长者,换句话说,他已经退转了,从菩萨道退转到这种程度。

7 所以,在无量法门里面,念佛法门第一殊胜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的。

8 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,我们的确非常幸运,知道这桩事情,才晓得怎样才能证无上菩提,怎样才能成佛。你想要成佛,你就老老实实,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。

9 成佛之因人人都有,这是真如本性里本来具足,现在少的是成佛的缘。成佛的缘要如何来争取?如何来培养?念佛。这个不容易!

10 《阿弥陀经》反复给我们开导、给我们说明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,其目的就是使我们对西方极乐生起欣慕之心。只要你有向往之心,那就行了。

11 只要往生,到了西方极乐世界,哪怕是下品下生,最大的利益,寿命长,那是报得的,阿弥陀佛无量寿,你也无量寿。

12 纵然成佛需要三大阿僧衹劫,你的寿命是无量阿僧衹劫,三大阿僧衹劫算什么?除非不生西方,生西方决定一生成佛。既得往生,直至成佛,这是真实的。

13 到达西方极乐世界,这是真实当中的真实,一真法界的一真法界,了义之了义,是最究竟、最彻底、最圆满的法界。这个法界里学什么东西?就是念佛法门。

14 从这个世界到他方去参访诸佛,诸佛当然给你讲一切法里头最殊胜的第一法门,第一法门是什么?就是《阿弥陀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,念佛成佛,给你讲这个法门。

15 你要不相信,看《华严经》上说的,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,才晓得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之所赞叹,一切诸佛之所弘扬。其他的法门、经典没有这样说法的。

16 你去参访别的佛,别的佛还是劝你念佛!一切诸佛异口同音都劝你念佛成佛,这就是《观经》三福上的深信因果。那个深信因果,是“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”,这才知道这个法门第一殊胜,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!

17 念这句阿弥陀佛,是成佛之道!这句阿弥陀佛不是菩萨道,菩萨道是六度万行。我们一天到晚念这句阿弥陀佛,是佛道、无上正道,诸位要懂这个意思。

18 我们肉眼凡夫,看到人家念佛,不在意,以为这没什么了不起;诸佛菩萨看到念佛人,肃然起敬,因为他深深明了: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。


总在遇缘不同
1 西方世界有四土,每一土都有三辈九品,四乘九是三十六,大分三十六个等级。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哪一个等级,要靠你自己努力。

2 三辈九品,这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不同,就好像念书,有一年级、二年级、三年级,程度不一样。

3 西方世界有四土~~凡圣同居土、方便有余土、实报庄严土、常寂光净土,这就好比学校有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,每一土里面都有三辈九品。

4 三辈是上、中、下,九品是三辈里面分出来的:上品里面有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;中品里面有中上、中中、中下;下品里面有下上、下中、下下,一共有九品,四土三辈九品。

5 善导大师他老人家讲,三辈九品是我们遇缘不同而有差别,这个话讲的有道理,我们衷心的佩服。

6 换句话说,无始劫以来的善根我们都有,他有我也有,就是我们遇缘不同,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有九品的差别。

7 善导大师讲得好,总在遇缘不同。你遇到的缘殊胜,你这一生可以上品上生;遇到的缘不胜,那就是下品往生;如果遇到的缘差,可能往生都去不成。

8 什么叫殊胜?对于依正庄严、一切事理都能明理,深信不疑,这就殊胜。能遇到一个善知识把它讲得清清楚楚,你听得明明白白,毫无疑问的完全接受,这就是你遇缘殊胜。

9 善根薄的人,遇的缘好,遇的缘殊胜,上品上生;善根厚的人,一生没遇到胜缘,往生的品位低一点。

10 你遇到的善知识,遇到的同参道友,帮助你建立坚定的信心,这个缘胜;如果自己对于念佛理论不透彻,方法没搞清楚,半信半疑,这个善知识也讲不清楚,这个缘就差一点。

11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哪一个等级,要靠你自己努力,你的缘差一点,你念佛也就不很认真,这样往生品位当然就低一点。

12 四土三辈九品怎么来的?带业多寡不一样。带得最少的是等觉菩萨,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、观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这些等觉菩萨,他带一品生相无明;像初住菩萨,他带四十品无明。

13 即使我们往生品位没有那么高,我们的业障习气很重,生到西方世界下三品往生,可是到达极乐世界之后,我们的能力几乎跟上上品是相同的~~就是下下品往生,到达西方世界,也能够到他方世界随类化身去普度众生。

14 这个能力从哪来的?这种能力不是自己的,自己没见性,没有破无明,没有见法身,这个能力是阿弥陀佛加持的。

15 诸位要记住,就是极乐世界的人没有破无明、没有证得法身,也跟法身大士一样应化十方诸佛刹土,这是他方世界没有,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有,西方极乐世界称为第一殊胜,原因就在此地。

16 《弥陀经》上说,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。我们今天遇到净土法门,我们的缘殊胜,无比的殊胜!现在问题就在自己有没有善根福德。

17 什么是善根?善根就是信解,听了以后真的相信,真的明白了,真听懂了,这是善根。福德是什么?下定决心求生净土。《无量寿经》上教给我们“一向专念”,《弥陀经》里面讲“一心不乱”,那是大福德。

18 如果要想成功,这个关键就在“一心”。所谓一心,必须放下万缘。佛祖教给我们,一定要放下万缘,不但世间一切法要放下,没有一丝毫牵挂,佛法也要放下,千经万论无量法门统统放下,一天到晚牢牢的抓住这一句阿弥陀佛,这样才能成功。  
    

我们遇到念佛法门,这个因缘是无比的殊胜
1 佛法的修学,实在说一定要有善根,就跟世法是一样的。世间法,一个人在世间,一生富贵、事业、学业成就与否,固然是要靠努力,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,那就是宿世的善根。

2 在古时候,我们讲帝王的时代,常常流行在民间一句话,富贵功名是要靠阴功,要靠积阴德~~自己有德行,祖先有阴功。换句话说,富贵功名也不是凭自己努力能得到的。

3 这在古今中外,你细心去观察,你就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能够保持富贵的是阴德、阴功。什么叫阴功?做好事不要叫人知道,不要大肆宣传。

4 但是要知道,有阴功,不努力得不到;没有阴功,努力也得不到;阴功再加上努力,这才能够一帆风顺,这才能得到。佛法修学成就亦复如是。

5 古德告诉我们,今生这个修学,遇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。因为你遇到的缘殊胜,你的修学就一帆风顺;遇缘要不殊胜,纵然过去有善根、福德,你不会遇到佛法里最殊胜的法门~~念佛法门。

6 《弥陀经》上讲,“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”,往生的条件是要多善根、多福德、多因缘。不得生就是善根少、福德少,因缘没有遇到。

7 你不求往生,你只求开悟,还是要有善根、福德、因缘。你要没有因缘,遇不到真正善知识指点,你也开不了悟。由此可知,缘实实在在讲,世出世间法都占在第一个因素。

8 我们今天遇到念佛法门,这个因缘是无比殊胜,现在问题就在自己有没有善根福德。善根是什么?善根就是信解,你真正能够相信、真正能够明白。福德是什么?下定决心求生净土。     

    
念佛的好处
1 唐朝法照禅师是净土宗第四代祖师,他是亲身见到文殊菩萨,向文殊菩萨请教末法时期应该修什么法门?文殊菩萨传给他念佛法门。五会念佛那个声调,就是文殊菩萨教给法照,法照传给我们后世的。

2 文殊菩萨教我们要“系心一佛”,系是系念,心里面常常挂念着,念什么?念一尊佛,系念在一尊佛上。我不系念行不行?不行。你要不系念一尊佛,你会胡思乱想,你系念的东西太多了。

3 我什么都不系念了,你系念无明,系念一个“我什么都不念”,还是有个念头!换句话说,什么念头都没有,凡夫做不到。正因为你做不到,所以教你把所有的念头统统离开,想一个,就是以一念来对治万念。

4 “系心一佛”就是《楞严经》上大势至菩萨讲的“忆佛”;心里面专持名号,这叫“念佛”。忆佛念佛不能中断,这就叫功夫,功夫是讲不中断。大势至菩萨讲“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”,见佛就成佛了。

5 有些同修晓得念佛的好处,也很想念佛,但是念不下去,念几声就忘掉了,来问我:“这怎么办?”诸位要晓得,这就是业障,是你本身有障碍。有业障怎么办?最好的办法,是参加念佛会。念佛会是依众靠众,大家在一起念,就把你的佛号提起来,用这个方法来提醒自己。

6 现在还有一个方法,就是用随身听或念佛机,这个方法妙!把耳机塞在耳朵上,你就不容易忘掉了,这是个好方法,二六时中佛号不间断!我们要重视“持名念佛”,唯有这个方法能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,得到真实的成就。

7 也有人说:“念佛的好处充其量不过是往生,是来生的事情,现在的问题不能解决。”这个观念错了,错在哪里?他这个念头就叫妄想。我们持名念佛,是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我们的妄想打掉。要知道,妄想没有了,清净心就现前。

8 清净心现前,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就现前了,这时候我们读经、修学,甚至于生活、处事待人接物都有智慧了~~惠能大师所谓的“常生智慧”!有了智慧,我们做任何事,都会尽心尽力、做得圆圆满满,由此可见,真正念佛人,他现在所得到的利益就不可思议!


持名念佛,世尊非常重视
1 佛为我们讲念佛往生的经有三部,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,我们称为“净土三经”。这三部经是专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道理、方法、境界,古大德称为“往生经”。

2 后来祖师大德们又将《华严经》“普贤行愿品”、《楞严经》的“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”这两种附在三经后面,称为“净土五经”。净土五经,这五样东西,是专门教导我们修学念佛法门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。

3 经典里面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很多,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四种:第一、实相念佛;第二、观想念佛;第三、观像念佛;第四、持名念佛。这些方法都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之中。

4 净土三经,大本的《无量寿经》跟小本的《阿弥陀经》,佛都教我们专门采取“持名念佛”的方法,可见得“持名念佛”,释迦牟尼佛非常重视。

5 释迦牟尼佛重视,实在讲,也就是一切诸佛都重视。所谓佛佛道同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例外的,都重视这个法门。

6 这个法门怎么好,好到什么程度?确实一般人很不容易体会。如果不是真正实学、真正契入这个境界,是没有办法说得出来。

7 古德当中,像善导大师、永明大师、莲池大师、蕅益大师,确确实实为我们发挥得非常详细、明了;但是我们自己业障深重,读了这些书、听了这些开示,依旧不能够生起清净的信心,这是我们自己的不幸。

8 念佛法门的殊胜,除了需要善知识的开导、提携与帮助,还得要自己真正下功夫、真正地修行,你才会体会得到、才能把它认识清楚。如果不是认真去修学,读了、听了,充其量也只是八识田里面种一点善根而已,你这一生不能成就。
 

信、解、行、证
1 佛门的修持重在行,一般的法门修学的次序是:信、解、行、证。

2 解在行之前,先解后行。行什么?行你所信,行你所解。证是什么?证你的行、你的解、你的信,完全相应,那就是证。

3 开经偈讲的“愿解如来真实义”,真正不是一个容易事情!依照这个方式,那可以说,末法时期没有一个人能成就,所以弥陀、世尊大开方便之门,只要信只要行就能成就,不解也没有关系。

4 修学净宗法门,把“解”换成“愿”,信、愿、行、证,往生就是证,这给我们后世人、给我们中下根性人带来无量无边的殊胜方便。

5 信跟行没有变更,我们可以不要解,我们有愿就行了,什么愿?愿生西方,愿见弥陀。

6 只要这个愿恳切,超过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愿望,就成功了,这真正是大开方便之门,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众生统统得度,所以弥陀被诸佛尊称为“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

7 净宗虽然比一般法门易行、方便,还是有基本的条件~~净业三福。这个基本条件,大家决定不能够疏忽,这是“三世诸佛,净业正因”。

8 “净业三福”是修学大乘的大根大本,是修学大乘基础的基础,你没有这个基础,念佛不能往生,古人讲的,“喊破喉咙也枉然”!


你有没有作佛的心  
1 世间人常讲,人不立志,一生就无所成就。学佛,你看祖师大德许多著述里头都教导我们,修行最重要的是立愿为先。

2 你没有愿,你怎么能成就?你有多大的愿,你就有多大的成就,所以愿力与你的成就决定是成正比例的。我们世间一般人学佛没有成就,第一个因素在哪里?他没有愿。

3 我们稍稍留意,就能观察得到,很多人到佛堂来拜佛,你问他为什么要拜佛?为什么要学佛?求保平安,求升官发财,他的愿就这么大,他怎么能成就?

4 我学佛,实在讲第一部看的经典是《六祖坛经》。《六祖坛经》是在一个朋友家里看到的,是丁福保居士的笺注本。在《六祖坛经》之前,没有接触到佛经的时候,我读过《了凡四训》,朱镜宙老居士介绍我的。

5 我是有一次度假,有一个星期的假期,到台中住在一个老朋友的家里,在他的书房看到《六祖坛经》。我看了很欢喜,我大概用了三、四天的时间,就把这部经看完了,连注解都看完了。

6 我在这一生学习的当中,我只看到六祖惠能一个人与众不同。六祖大师当年到黄梅去参访,第一次见五祖的面,五祖忍和尚问他:“你来是为什么?”他说:“我是为作佛而来。”这个口气不得了!我从来没有听说一个人,他学佛是要来作佛的,没听说过,所以他成不了佛。

7 这真的是,修行最重要的是立愿为先!你根本就没有个愿望要作佛,你怎么能作得了佛?当然作不了佛。你口口声声要了生死出三界,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你为什么念佛不能往生?你没有作佛的心。

8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不是作别的,是去作佛的!真正有作佛的心,念佛肯定往生。为什么?“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”。我们念佛,是要到西方世界去作佛的,我们有没有这个愿望?我们有没有这个心愿?


如果可能的话,改行做佛
1 真正学佛的人,心清净。心清净的好处太多,心清净第一个得法喜。得法喜,你欢喜、你快乐!

2 佛法讲的“离苦得乐”,这个话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你心地清净就快乐,法喜充满。

3 十大愿王里面的随喜功德,随谁?随诸佛菩萨。

4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,都是以持名念佛普度一切众生,帮助众生当生圆满无上菩提。真正觉悟的人,我们随喜这个,这是“上随诸佛”。

5 下面,一切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,怎么成熟?他一听到持名念佛这个法门,他就欢喜、他就相信、他就接受、他就老实念佛。这是众生根机成熟了,值得我们随喜。

6 上随喜诸佛,下随喜根熟众生,这很难得,很不容易的!我们想想,几个人真正发心去做佛?

7 现在我听很多同学来告诉我,生活很苦,工作很辛苦,做哪一行都不好做。所以我就劝他,做佛这一行比哪一行都好,如果可能的话,改行做佛。

8 做佛,要是真的在这一生成佛,那确实不要说世间行业,就是出世间行业也比不上!


佛不问自说,这是慈悲到了极处!
 1 佛说法的规矩都是请法而后说法,总是有启请的,这样大家对佛法才会尊重。《佛说阿弥陀经》这部经是“不问自说”的,什么原因?这是因为这个法门太重要,对众生有莫大的利益,但是又没有人有这个智慧来启请佛来讲,所以佛就自己说出来。

2 在现前这个时代,唯独这个法门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。我们修这个法门,确确实实充实了自己的生活,丰富了自己的生命。

3 我们的生活过得幸福快乐,不学佛、不念佛的人不能感觉到;你真正学佛、念佛,你才会感觉到。所以你要想真正离苦,想得真乐,想得究竟之乐,你只有修这个法门。

4 在所有一切法门里头,唯独这个法门与佛的本怀相应,也就是说确确实实能帮助一切众生,在这一生当中圆成佛道。

5 《弥陀经》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的经典,佛不问自说,这真正是慈悲到了极处!所以我们要弘扬、要护持这部经、这个法门,为什么?唯有这部经、这个法门是真正畅佛的本怀。

6 佛说一切经都是不得已,说这个经是最痛快了,为什么?说别的经,你不见得能成功,指点你别的路子,你的障碍还很多;说这个经你是决定能成功,一生决定成佛。所以这个经是第一经,这个经是“一切诸佛之所护念”,道理就在此地。

7 实在讲,只有修这个法门,是究竟圆满的得度,是真正的得度。十方如来教化众生就是希望众生快快成佛,众生有缘遇到这个法门,依照这个法门去修学,一生当中果然成佛了,那诸佛心里,他的愿望达到了。

8 所以依照这个法门修学,以这个法门劝导一切众生,这是诸佛的本怀,诸佛的本愿。与诸佛同心、同愿、同行,那诸佛怎么会不护念?护法神怎么会不保佑?  
    

我们专修净土的
1 有个同学问,我们修净土法门的,是否需要在初一、十五念《地藏经》、念地藏佛号?如果这样做,算不算夹杂?

2 这视情形而定,你是慈悲心为一切堕在恶道众生,念经帮助他、超度他,这很好;如果自己是专修净土,就没有这个必要。

3 前清慈云灌顶法师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实际上消除业障力量最殊胜的,就是恭恭敬敬持这一句佛号,他说得很好,业障重的时候,所有一切的经典、所有一切忏悔的仪规都没有办法救的时候,最后还有这一句佛号能救。

4 造五逆十恶之罪,只要他一口气不断,头脑很清楚,真正忏悔,念这一句佛号也能往生。如果得痴呆症就没办法,最怕是这个现象,这是业障现前。名号功德不可思议,所有一切经忏都不能跟它相比,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。

5 也有些同学,学佛学了十余年,他初持《金刚经》,现为一门深入,改念《弥陀经》,他想知道,是否可以在早晚课时,加念《心经》及大悲咒?

6 《楞严经》上大势至菩萨讲:“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”。我们专修净土的,早晚课都念《弥陀经》最好,这是专修专念。早晚课是不是要加念《心经》及大悲咒?如果专修的话,可以不必加这些经咒进去。

7 《心经》及大悲咒,应当放在日常生活当中。生活当中怎么修?《心经》是观空,你真正能看的破、放得下,你就是受持《般若心经》;大悲咒就是大慈悲心,你能够用大慈悲心,见到一切众生有苦难,就全心全力帮助他,舍己为人,那就是大悲咒。

8 如果你做不到,天天念这个咒没有用处。蚊子来咬你,一巴掌打死,哪有大悲心?大悲咒就白念了,这个要懂。你念大悲咒为什么不灵?没有大悲心;念《心经》不灵,没有看破、没有放下。诸位明白这个道理就好。


心是真正的主宰
1 我们这个世间,现在人讲遗传,儿女的相有一点像父母,其实是不是遗传?不是的,是那个神识来投胎的时候,他跟父母有缘,他才来投胎;没有缘,不来!

2 有缘就生欢喜心,看到这个相他就喜欢,他那个时候念头一分别、一执着,他就变成这个相,相随心转!

3 投胎那一刹那,那个相是自己心变现的,看到父母的相欢喜,他就想像这个相,他就变成这个相,是这么来的。

4 我们出生以后,在一生成长当中,我们的相貌会变,怎么会变?因为我们心会变。

5 我们接受良好的教育,心地善良淳厚,这个相貌愈长愈端严,福相,有福!这个福固然有前世修的,有很多是这一生当中修的。

6 你看《了凡四训》就晓得,有很多人前生欠缺的,今生明白了,特别认真来修学,可以补过来。

7 前生没有福报,多修,到晚年福报就很大;前生短命,积功累德也能延年益寿,统统都起变化,可见得一切主宰是我们的心,不是外面的力量。

8 心是真正的主宰,身体健康长寿、幸福与否都是心在做主,这是真理,这是事实,一定要相信,一定要明了,修行从心地修起。


要自爱,要珍重自己
1 我们常常讲自爱,自爱是爱什么?爱我过去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,我要爱这个。

2 你自爱,你就不能受外面诱惑;受外头诱惑,你就不自爱。你自己身心清净一尘不染,就是你自己保佑你自己,就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,就能蒙诸佛菩萨加持。

3 如果你不自爱,自己都不保佑你自己,诸佛菩萨想保佑你也保不住。所以你自爱,佛菩萨才能爱护你;你自度,佛菩萨才能度你,帮助你。

4 自己不肯干,光指望佛菩萨能帮你的忙,靠不住!佛菩萨对你纵然是慈悲,也是无能为力,这是诸位一定要记住的。

5 你看我们今天全世界七十亿人口,能闻到佛法的几个人?纵然闻到佛法,有几个人闻到净土?纵然闻到净土,有几个人闻到《阿弥陀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,不容易,所以要自爱,要珍重自己。

6 我们遇到了这个法门,遇到了这个经,这一份因缘太难得到,我们就应该要珍惜,要努力一心念佛,期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,莲花化生。

7 经上讲得很好,念佛往生,纵然是下品下生,生到西方世界是圆证三不退,一生圆满成佛。说到这个地方,想到这个地方,怎能不庆幸?怎能不自重自爱?

8 在佛法里,无论在家、出家,修行证果,有没有成就,完全在于你能不能自爱。真正懂得爱护自己,真正懂得自爱,保护自己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?


人不自爱,他怎么会爱人?
1 现在人不懂得爱人,他为什么不懂得爱人?他不知道自爱。人不自爱,他怎么会爱人?什么人懂得自爱?给诸位说,佛菩萨懂得自爱,圣贤人懂得自爱。

2 懂得自爱的人不作恶,为什么?这人要是有贪,将来堕饿鬼,自爱的人怎么会到鬼道去?嗔恚,脾气很大,嫉妒心很重,这人不自爱,为什么?他死了以后堕地狱,哪有自爱的人会堕地狱?愚痴的人不自爱,自爱的人死了以后不会变畜生。

3 所以我们讲爱的时候,头一个提醒大家自爱。真正自爱的人,他学佛。我来生,来生到极乐世界成佛去了,真自爱。向往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很多,不自爱的人去不了,天天念佛也去不了,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。

4 不自爱的人不会爱人。多疑的人不自爱,怀疑这个、怀疑那个;顾虑多的人不自爱,自爱的人断疑生信。常常能保持自己清净平等觉的,这个人自爱。只有懂得自爱的人,他会爱人;不懂得自爱的人,疑虑多、恶念恶行多,他怎么会爱人?


妙音就是念佛
1 “妙音”就是念佛,执持名号就是“妙音”!

2 我们今天念的佛号,不是妙音。为什么?心不清净。假如心真正清净了,在境界里面是如如不动、自在光明,你这句佛号念出来的音,自然不一样!

3 一切事理明了、通达了,你这个佛号是愈念愈有精神、愈念愈欢喜!所以,念佛法门就叫“妙音”。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。

4 “妙音”,就是“一心称念阿弥陀佛”;这句佛号,就是圆满的妙音。

5 这句“阿弥陀佛”是圆满的妙音,我们天天在念,不知道这个音声之妙。唯独这个音声能叫博地凡夫,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,你说这个声音妙不妙!

6 这句佛号也是法界之妙音,这个音声,与如来心愿解行无一不相应,与一切众生之性德,与法界之理体也完全相应,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!

7 佛在《无量寿经》上给我们授记:我们如果真正发愿,依教奉行,将来我们往生示现成佛,名字统统叫“妙音如来”。

8 我们现在叫妙音居士,将来成佛了都是“妙音如来”。所以我们的皈依证上统统用“妙音”。这个“妙音”,是诸佛如来的法名,也是我们的法名,我们应当要好好地把它记住!


能念佛往生,这是真正的福报
1 世间人所求的福报,第一个是长寿。长寿一定要有智慧,如果没有智慧,寿命愈长,造的业就愈多,那就不是福报。

2 人的寿命,长短不一样,长的可以活到七、八十岁。古人常说「人生七十古来稀」,七十岁就是长寿了,不到七十岁走的太多了。

3 我们的朋友、同事,跟我们年龄相仿佛的,三十岁走的、四十几岁走的很多!寿命长的也有到八、九十岁的,也有超过一百岁的,毕竟是少数。

4 我们现在每天看到报纸上那些讣文,四、五十岁过世的很多,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与事实;换句话说,在现在这个时代,我们能够过五十岁就算是长寿。

5 五十岁以后,聪明人要为来生着想!这一生的事情要看淡,要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认真发愿念佛往生,前途就一片光明。

6 如果五十岁之后,还是把这些名闻利养看得那么重,那就危险!你还能活几年?不要看到现在世间人也有八、九十岁的,那是过去生中有特别的原因,不是偶然的,毕竟是少数又少数。

7 人在世间,最大的福报是什么?绝对不是财富,绝对不是长寿,世间人所求的,都是假的,都是一场空!真正修行人不求这个。

8 我这一生,从来没有求过财富,也从来没有求过寿命;我求智慧,我求往生!我只求这个,为什么?因为我知道,能念佛往生,这是真正的福报。


阿弥陀佛现前,才能跟他走
1 我们供养阿弥陀佛的形像,只供一尊,一生都不要换,这样,我们临命终时,佛现的相,决定不会把他认错。念佛的人,乃至于学佛的人,临命终时,佛现的相是本尊就不会错。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来了,这个相决定不错。

2 如果是妖魔鬼怪、冤亲债主变现佛相来骗我们,如果不是本尊,我们绝对不能跟他去。在佛法里面有个规矩,他不可以变本尊;他变本尊,护法神不会饶过他。这等于说,他不能够冒牌。

3 你临命终时,你是一心求阿弥陀佛,他现的相是释迦牟尼佛,这个护法神不会干涉,因为他不是本尊,你要跟释迦牟尼佛去了,你自己错了!临命终时,我们念佛人,如果不是阿弥陀佛来接引,任何佛菩萨现前,我们都不理会,这就没事。

4 许多念佛人在临命终时,会见到其他佛菩萨的相,这个时候,助念的人要特别提醒他。譬如,他见到地藏王菩萨来了,旁边人要提醒他:“不要理他,一直念下去!”要提醒他这句话:不管是什么佛相、菩萨相现前,一概不理;阿弥陀佛现前,才能跟他走!这是很重要的常识。
 

我念佛,念得身心自在、快乐无比!
1 净业三福末后一条教导我们,“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”,这是发大心、修大行。

2 什么叫“发菩提心”?菩提是梵语,意思是觉悟,发菩提心就是彻底觉悟。什么叫彻底觉悟?佛法讲立志作佛,发愿求生西方净土,这就是彻底觉悟。

3 第三福中讲的“深信因果”,这一句绝对不是讲世间的因果,佛菩萨哪有不知道世间因果的道理?不但诸佛菩萨,声闻、缘觉对于世间因果都非常通达,阿罗汉他的能力能知道过去五百世、未来五百世,因果报应人家实在看得太清楚了,哪有不知道的道理?

4 因此,这地方的因果就不是普通因果,而是“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”。 这样的因果,很多菩萨都不知道,如果他们知道的话,华严会上又何必要劳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?

5 “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”,我们知道这桩事情,的确非常幸运,才晓得怎样才能证无上菩提,怎样才能成佛,就老老实实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,为什么?我培养这个缘。

6 成佛之因我有,这是真如本性里本来具足,现在少的就是成佛的缘。成佛的缘要如何来争取?如何来培养?念佛。

7 有同修问我,这个佛要怎么念法?我告诉他,我念佛,我看到虚空法界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无一不是阿弥陀佛~~人人皆是阿弥陀佛、事事皆是阿弥陀佛、物物皆是阿弥陀佛,我是这个念法。

8 我从哪里学来的?从《无量寿经》上学来的、从《阿弥陀经》上学来的。经上说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,全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。

9 阿弥陀佛是谁?阿弥陀佛是我的自性,叫自性弥陀。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?是我的心,唯心净土。换句话说,我心里面如果没有分别执着,现的国土就是极乐世界。

10 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个自己,除自己之外,没有一法,法法都是自心所现、自心所变。所以我们心里头要常常想佛、要常常念佛,不要想别的,想别的没有用处。

11 想其他的,想人、想事都造业~~想好人、想好事,你造善业;想坏人、想坏事,你造恶业,不值得。想佛才有成就,这是我们要觉悟的。

12 我懂得这个道理、明了这些事实真相,所以我念佛,念得身心自在、快乐无比!


你说我多自在、多快乐!
1 贪是烦恼第一个根本,不贪就不愚痴,不贪就没有嗔恚心,贪不到才生嗔恚心,贪到他就不生嗔恚。

2 无量无边的烦恼,那个病的总根就是这个“贪”字。佛教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它?用布施。六度第一个是布施,布施是度悭贪的,是来对治这个烦恼的。

3 现在有许多人修布施,能不能度悭贪?不能,因为他是为贪心才去布施的。听说佛门是一本万利,“舍一得万报”,所以他才肯布施;如果告诉他,布施没有好报,他才不布施。这样修布施,是增长贪心。

4 我修布施目的在哪里?目的是我把无始劫来的悭贪心舍掉。我修布施,为一切众生服务,自己一无所求,你说我多自在、多快乐!    
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轻松学佛法》,净空老法师法语汇编,妙音居士整理,印赠者:芙蓉净宗学会(26-1, Jalan S2 B1, Lake View Square Seremban 2, 70300 Seremban, Negeri Sembilan, Malaysia), 承印者:光辉科技印刷,法宝流通处:麻坡净宗学会(100-1, Jalan Hashim 84000 Muar, Johor, Malaysia.)
***  备注:
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轻松学佛法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
 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