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 December 2021

常须隐恶扬善

(发明)奸人早作夜思,不遗余力者,恶之实。而其消沮闭藏,惟恐人知者,恶之名。恶而不隐,势必转相传播,无地自容。先哲有云:“闻人有过,如闻父母之名,耳可得而闻,口不可得而言。”大哉!仁人君子之论也。彼轻薄庸流,往往喜闻人过,惯以传述之词,据为确实之论,甚至粉饰增添,丧人名节,其有不显遭人祸,阴受天诛者,几希矣!
(发明)奸恶的人提前考虑作恶,千方百计,不遗余力,这是作恶的事实。但他销毁证据、隐藏赃物,生怕别人知道,这是指作恶的名声。名声不能隐蔽,就会互相辗转传播,使人无地自容。先哲说:“听说那有过错的人的名字,就好像听到了父母的名字,可以从别人口里得知,自己再不能说出去。”说得多好啊!真是仁人君子的高论。那些轻薄平庸的人往往喜欢听闻别人的过错,习惯于把互相谣传的话,作为确实的结论,甚至还要添油加醋,败坏别人的名声。这样的人不遇到横祸,不遭天谴,是很稀少的。

恶之在细行者,固当隐;恶之在大节者,尤当隐。恶之在男子者,固宜隐;恶之在妇女者,尤宜隐。恶之在自身者,固不容不隐;恶之在祖先者,尤不容不隐。总是恶名愈大,则吾隐之之功愈大。其无志隐恶者,皆其无福隐恶者也。
表现在小的方面的恶行,当然不应当使人知道;表现在大的方面的恶行,尤其不应当使人知道。男子作了恶,当然不应当使人知道;女人作了恶,尤其不应当使人知道。自己作了恶,当然不愿使人知道;祖先作了恶,尤其注意不要使人知道。总之,恶的名声越大,我隐藏的功德也越大。那些没有隐恶志向的人,都是没有福分隐恶的人。

孔子论益者之乐,必曰:“乐道人之善.”道之云者,即扬之谓也。善言善行,人之所难。苟有一德,人即传播,则善者益进于善,此即与人为善之意也。是故善在圣贤,可以鼓励风俗;善在乡党,可以式化顽愚。其机全在揄扬赞叹,不没人善之心而已。
孔子论善知识的快乐,一定说:“喜欢讲别人的好处。”所谓讲就是赞扬和宣传。说好话,做好事,是人难以做到的。如果一个人有一处优点,大家就加以宣传,那么这个人就更加会上进,这就是与人为善的意思。因此圣人讲善,可以转变社会风气;百姓讲善,可以感化愚顽恶人。关键的地方就是赞叹宣传人的长处,不隐没人的善心罢了。

“善”字,所该甚广,当兼言行大小,远近闻见而言;“扬”字,所该亦广,兼笔舌劝化,自作教他而言。
“善”字范围很广,应当包括言行大小、远近闻见;“扬”字的意思也包括很多,应当兼用书面和口头的方式,自己做了,还要教别人做。

下附征事(原文译白三则)

宿世口业
(据《发觉净心经》)

佛在祇洹说法,有六十个初发心菩萨,一起来见佛,五体投地,悲泪如雨,求问自己前世的事情。佛说:“你们在拘留孙佛时,出家学道,道心渐渐消失。当时有一个很虔诚的施主,供养两位法师,极其钦敬。你们在这个时候,生起嫉妒心,对施主说法师的坏话,使他渐渐轻视怠慢法师,断送了他的善根。因此,你们死后堕落在四种地狱里面。若干万年后,才又为人,五百世中,都是瞎子,愚痴无智,常常被人轻视侮辱。你们将来在五百年正法灭时,还会投生到恶国恶人的地方,成为下贱的人,被别人诽谤,迷失本心。过了这五百年后,就灭尽了一切业障,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,这个时候,阿弥陀佛才给你们授记成佛。”

(按)诽谤三宝,说无因果报应,与杀父母、杀阿罗汉的罪等同,是最大的罪过。因为断送了人的善根,消灭了人的慧命。世俗看见有人斋供僧尼,没有不说阻碍的话的。这有两个缘故:一是本性刻薄,以讥笑评论为才干;二是不知有三世,不知三宝是大福田。


口业余报
(据《杂宝藏经》)

罽宾国有一个罗汉,名叫离越,在山中坐禅。有人丢失了牛,寻到山中来了。当时正碰上离越煮草染衣,他的衣服自然变成牛皮,染汁自然变成牛血,煮的草自然变成牛肉,手里的钵盂变成牛头。失牛人就抓住他送官,关进了监狱。在狱中十二年,一直为狱监饲马除粪。业缘将尽时,离越的弟子在远处看见师父在罽宾监狱中,即来报告国王。国王命令狱中僧人出来,离越一听,头发自然落下,飞身空中,作十八种神变。国王看见,心中惭愧,再三道歉。离越说:“我在过去,也曾经因丢失过牛,诬陷诽谤罗汉,诽谤了一天一夜,就堕落三途,受了无量的苦。因为业障未尽,所以今天虽然已经修成罗汉,但还要被人诬陷诽谤。”
罗汉已经不受后来之身,但还不免有余报,是因为他还有怨敌存在。不过必须知道罗汉所受的业果,与普通人所受的业果是完全不同的。譬如天人同一处吃饭,饮食却有精粗之分;三只野兽渡河,水的深浅不同,不能一概而论啊!


绮语花报
(沈永思所说)

宜兴县的潘书升,名宗洛,康熙甲子年秋,梦见到关帝殿,正在发卷。喊第一个人到,马上就把他踢下去,第二名就是自己,第三名、第五名都不到。又看见墙壁上挂了一张黄榜,榜首的名字是“为楫”二字,看不见姓。不久,一个红面人,提起所戴头盔,放到潘的头上。潘醒来后,感到很惊讶。等到发榜,潘果然得第一名。潘又到处访问叫“为楫”的人,不久就访知是娄县的傅鹿野。特意前往拜访,得知傅平素很有文名,主考官果然把他定为第一名,开头两场考试的文章,评价很高,因为丢失了第三场卷,所以就排除了名额。原来傅有口才,平生说了很多绮语,喜欢议论别人的短处,所以得到这个报应。考试揭晓后,主考官很爱他的文章,特意喊他见面。以后傅就怏怏不乐,非常苦闷,没过多久,就因腹胀暴亡。

(按)文人的口业、绮语占多数。别人刺心的事,他偏偏能在谈笑风生中说出来,在我的口头愈是顺口,在别人心里抱恨愈深。常常看见一些聪明的文人,往往贫困潦倒,甚至还不如那小生意的人,能够满足衣食之需。这样的处境,难道全是前世的缘故吗?如果能够心地仁厚,常以隐恶扬善为怀,那么口中所犯四种恶业①,不去制止而自然制止了。

注:①身、口、意共有十种恶业,身三、口四、意三,身三即是杀生、偷盗、邪淫(夫妻之外的男女关系),口四是妄语(假话)、两舌(挑拨离间的话)、恶口(粗恶话)、绮语(杂秽话,语含淫意),意三是贪欲、嗔恚、邪见(否定因果等)。
 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安士全书~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解》,承印者:和裕出版社,印赠者:华藏净宗学会,2004年10月初版
*** 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安士全书~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解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