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 July 2020

四圣谛简释

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

佛成道后,初转法轮(注2),是在古印度波罗奈国的鹿野苑(Sarnath)(注3),为阿若憍陈如等五人(注4)说四圣谛法门。四圣谛的‘圣’字,是解作‘正’的意思。谛是真理,即是表明苦、集、灭、道的四谛法,是圣者所亲自证验到的四种人生正确真理。
一、苦谛~~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,人生有生、老、病、死,人人免不了的痛苦。还有爱别离苦,怨憎会苦,求不得苦,五阴炽盛苦(注5),都是苦的果报。
二、集谛~~是说明人生集起贪嗔痴等许多烦恼的‘因’,去造种种的不善业,才会招受种种的苦果,故‘苦’以‘集’为因。
三、灭谛~~是指修道所证的圣果,即是烦恼灭除,获得无生(解脱生死)的真理。
四、道谛~~道就是正道即戒、定、慧三无漏学,道有多种,主要的指修习八正道,就会得到最胜智慧(般若),修善断恶,解脱生死痛苦。
‘集’为‘苦’的根本,此二谛又为流转于世间的因果;知苦而断集,断集以离苦,为声闻乘厌离世间的观行。
‘灭’为‘道’的收获,此二谛即为超出世间的因果;求证灭而修道,由修道以证灭,是为声闻乘修证涅槃的行果。
声闻乘证得涅槃果,即断集谛所集起之烦恼见思二惑,此见思二惑具含有十使:①贪,②嗔,③痴,④慢,⑤疑,⑥身见,⑦边见,⑧邪见,⑨见取见,⑩戒禁取见。断此十使乃修戒定慧三学,以破我执,证得我空真如,而解脱生死。
当时佛以三转四圣谛(注6)开示憍陈如等五人,令彼等悟道。现将三转四圣谛列表于下:



苦谛苦果
集谛苦因
灭谛乐果
道谛乐因
初转  示相:此是苦,逼迫性
次转  劝修:此是苦,你应知
三转  作证:此是苦,我已知
初转  示相:此是集,招感性
次转  劝修:此是集,汝应断
三转  作证:此是集,我已断
初转  示相:此是灭,可证性
次转  劝修:此是灭,汝应证
三转  作证:此是灭,我已证
初转  示相:此是道,可修性
次转  劝修:此是道,汝应修
三转  作证:此是道,我已修
又称三转十二法轮
【注】
1、四谛法中苦集二谛是世间迷妄的因果,灭道二谛是出世间证悟的因果。苦谛是迷惑的苦果,集谛的主力为贪嗔痴诸迷惑是苦因。灭谛是消灭烦恼,证涅槃果,道谛是修道的正因。
2、转法轮~~佛说法,叫做转法轮。轮的意义:①如碾米之轮,能碾破糠粃,喻佛法能破五住烦恼。②如舟车的轮,能通行抵达于目的地,喻佛法能通达四德涅槃(常、乐、我、净叫做四德涅槃)。转的意思,谓诸众生能所改转,即转迷为悟,转染为净,转凡成圣。故法轮依第一解,使众生借以破五住烦恼(五住烦恼~~①三界见惑,②欲界思惑,③色界思惑,④无色界思惑,⑤无明惑。),依第二解,使众生由闻佛法喻如舟车可运载到达四德涅槃之岸。
3、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度五比丘,是佛教有僧伽的开始。也是有具足三宝的开始。(最初的具足三宝:佛宝是释迦牟尼佛,法宝是四谛法,僧宝是五比丘。)
4、五比丘的译名根据巴利文与华译对照如下:
①KONDANNA(音译空达婼)华译憍陈如。
②VAPPA(音译瓦伯)华译婆沙波或伐钵。
③BHADDIYA(音译峇里雅)华译跋提或婆提和跋陀罗阇。
④MAHANAMA(音译马哈那嘛)华译摩诃男或摩诃那摩。
⑤ASSAJI(音译阿沙据)华译阿说示或阿湿波恃和阿舍波阇又译马胜比丘。
5、五阴炽盛苦~~身心欲求如火之炽盛,故苦。
6、佛初转法轮说四圣谛三转十二法轮,教史上称此次说法为转法轮经。

以上资料来自:
《佛学入门》,发行人:简丰文,出版及印赠者: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,流通处:马来西亚净宗学会(No. 90 & 92, Jalan Pahang, 53000 Kuala Lumpur, Malaysia),2005年5月修订

*** 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佛学入门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