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 November 2018

印光大师为何被尊崇为净宗第13代祖师?

净空法师主讲

【问】 印光大师对我们佛教有什么大的贡献,而被尊崇为净宗的第十三代祖师呢?
【答】 印祖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谊,可以说四句话就包含尽了,而这四句话的意义实在是深广无尽,对现代这个社会来讲,依旧是一服有效的良药。
佛菩萨教化众生,无不注重在契机契理。所谓契机,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“对症下药”,“机”就是症候,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。今天不但是我们自己的国家社会有这个严重的病态,其他的国家,我们到世界各地去走走,几乎这种病态都相同的。
不相信因缘果报,美其名为科学,所提倡的是功利主义,所作所为的是损人利己,充满了贪瞋痴慢,而且还在加速的膨胀。这种现象正是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,是世界大灾难之前的预兆。我们稍稍涉猎一点古籍,对于目前这个现象就会担忧。
如何挽救呢?印光大师是一位有德行、有学问、有修持的大德。他给我们提出这四句口号,十六个字,简单明瞭。“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深信因果,老实念佛”,这十六个字把世出世法都挽救了,如果不是大智慧,不可能以这么简单明确的一服良药来通治这社会的大病。只要有人肯接受,肯依教奉行,劫难不是不能转变的,不是不能化解的。
就凭这一点,印祖对于近代众生的贡献,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和他相比的。


【问】 请教老法师,这四句话如何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?
【答】 敦伦尽分,伦是伦理,伦常。社会有社会的伦理道德,出世间的佛法,也有出世间的伦理道德。这是首先教我们做一个好人,人要做好人,好人的标准就是这四字。中国古代的教育,大乘佛法的教学,都是以伦理为中心。
五伦的第一个就是夫妇,这是从最小的关系说起。夫妇同住在一间房,这是最亲密的。房间之外就是家庭,家庭里上有父母,中有兄弟,下有子女。这样才构成伦理的关系。家庭之外是社会,在社会上有君臣,有朋友。所以夫妇、父子、兄弟、君臣、朋友构成了五伦。
中国自古以来从未听说讲什么“团结”,“团结”是现代名词,中国人需不需要讲团结呢?不需要。五伦就是真正的团结。因为不团结才要讲团结。它为什么不团结?它没有伦常的教育,它怎么能团结得起来?五伦是最坚实、最自然的团结。
所以教育就要从小教导你怎样做人,你自己要知道你是什么样的身分。夫妻相处,你是丈夫的身分,或者你是妻子的身分。家庭里面你是父母的身分,或者是子女的身分,或者你是兄弟的身分。走进社会,与你交往的,你是朋友的身分。“朋”是同学;“友”是同志,志同道合是友,所以“友”比“朋”要亲密得多了,同学未必是同志。
你在社会上工作,一定有领导与被领导。你若是一个公司的老板,你就是君,领导人;你属下那些员工就是臣,被领导。所以一个人在社会上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是什么身分。实实在在讲,对于世出世法都明白的人,就瞭解这个事实真相,人生如戏啊,就像唱一台戏一样,你在这戏台上扮演什么角色?这五伦就是角色。怎么样把这角色演好,这叫“尽分”,“分”就是本分。所以五伦就有十义了,在义务上讲,有十种义务。
你是夫妇,作丈夫的要讲义气,妻子要听。现在的家庭出了大问题了,无论中国或外国,每年,现在应该是每月、每周了,你看看离婚率有多少。问题出在哪里呢?丈夫不义,太太当然不听了,你这一个房间就出了问题了。
家庭里问题也来了,父不慈,子不孝,兄不友,弟就不恭。换句话说,现在有许多人不晓得自己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什么角色,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干些什么。这是教育问题。
中国古时候的教育及佛法的教育都是教你怎么做人,所以中国的教育是伦常的教育,如此家庭才和睦,社会才和谐,大家互助合作,共存共荣,达到究竟圆满的幸福,这是教育的目标。我们想想现在,这世界各地的教育都把这个疏忽掉了。现在是科技的教育,只讲求技术,把做人的事情忘掉了。科技不断的在发达,人文却逐渐的在低落,低落到最后,就与禽兽没有什么不同了。人跟禽兽不一样的,就是人接受过伦理教育,如果没有伦理教育,人和禽兽有什么两样?它是动物,人也是动物。由此可知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。
五伦、十义,这十种义务不能不讲求,人人都知道自己本分,都遵守自己的义务,这台戏就唱好了,你这一生就有价值,因为你把这一台戏唱好了,你要知道你影响多少人?别人的家庭有了问题,向你看齐,向你学习,你是社会的大导师。这在佛法里讲,你就是佛菩萨,你是来救度这些众生,众生已迷失了自己。什么叫迷失了自己?不知道自己的身分,不知道自己应该干的事情,这就是迷失了自己。
今天我们在社会各行业中选择了这行业,这是佛教的行业。佛教是什么呢?是佛陀的教育,我们选择佛陀教育的行业,人家称呼我们一声“法师”,“师”是老师。我们是什么身分呢?是佛陀教育的推行者,我们是佛陀的学生,我们的本分是要继承佛陀教育的事业。我们把这个本分做好了,也就是我们在这个舞台上的角色演好了。
人人都能够尽他自己的本分,都把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,社会是一切大众互相来合作,是互相来配合的,人类才有幸福,社会才会繁荣。所以五伦十义就是敦伦尽分,基本的原则就是五常,“常”即是永远不能变更的。这是十种义务里的精华,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这就是人和禽兽不一样的地方,人懂得这五种常道,要是用佛法来讲,这五条是性德,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,实在讲,不是学来的。
仁,是爱人,是推己及人,想到自己就会想到别人。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仁心哪!这个字是会意,二人,可见得他不是独尊,不是完全为自己。想到自己,立刻就想到别人。这是桩好事情,我自己想要得到它,我要想到别人也想得到它;这是桩不善的事情,我自己不想得到它,我要同时想到别人也不想得到它。这种心就叫做仁心,常常能够推己及人。
义,是义务。义务里不讲权利,如果讲权利讲报酬,那就不是义务了。为家庭、为社会、为国家、为一切众生,我们只讲尽义务,不讲享权利。你明白这个道理,社会上争权夺利的现象就没有了,天下就太平了。所有一切祸端都是争利争权而演变的,带给社会及一切众生无尽的苦难。要防止大的灾难,就要从小地方做起,我懂不懂得尽义务?要从我本身做起。
礼,是处事待人都有个分寸,不能过之,也不能不及。换句话说,处事待人接物你都能够做到恰到好处,这个叫“礼”,所以叫“礼节”,“节”就是有节度的。我们今天讲的“分寸”就是节度,不超过也不能不及,要恰到好处。
智,是今天讲的理智,不能感情用事,感情用事就坏了。佛法重视智慧,儒家的教学也重视,而将它放在五常之一。无论在什么时候,顺境也好,逆境也好,处事待人接物要理性,不可以动感情。
信,是信用,对人绝定要讲信用。现在外国的社会很重视这个字,外国人如果不守信,他就没有办法生存。因为在外国,几乎一般家庭或一般人身上已经不会带钱了,带什么东西?带信用卡。你的信用卡几次不能兑现,你的信用就没有了;换句话说,你在这个社会已经行不通了。所以外国人今天他不怕别的,他不怕因果,他怕信用没了,他就困难了。
这个“信”,实在讲是法律限定他非建立信用不可,不是从自性里头建立的。我们看中国早些年的时候,在抗战后,大约民国四十年,我在台湾,一般商人还相当守信,我们有信用。我喜欢看书,常常到书店去翻书,去的次数多了,和书店的老板慢慢就熟悉了。我喜欢的书可以先带走,也不必签字,我也未付钱给他,什么时候有钱,我就什么时候才还他,他相信我,我也相信他,这很自在。到那里,看到好东西,价钱再高也是拿了就走。我有一个朋友跟我去,见了之后,“你不错啊,他相信得过你。”,我说:“他相信,我发了薪水,头一件事就是给他送钱来。”。信用要紧,人无信在社会上就无法立足。所以信用是连个纸条都不要写,他也不必去记账,我也免得这个麻烦。过去的社会确确实实是如此,就凭一句话,哪里还要写什么字据,甚或到法院去公证。现在这个社会讲信用就一定要写信用状,一定还要经过什么证明,这哪里算是信呢?这谈不上“信”了。信,实在讲,就是一句话,绝对遵守,绝无反悔的。
“礼义仁智信”是做人的基本条件,这社会上有一般人讲“做人的人格”,这是做人的资格,就这五条。这五条和佛家五戒的精神非常接近,不杀生,仁;不偷盗,义;不邪淫,礼;不饮酒,智;不妄语,信。

【问】 再请开示“闲邪存诚”之义。
【答】 记得在往年,社会上正大力的在提倡恢复中华文化。中华文化的特色是什么呢?就是伦理,伦常这个道理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特色,离开了伦理道德就谈不上中华文化了,伦理道德是中华文化的大根大本。
有一次,我在方东美先生家里,正好遇到教育部有几位官员也去拜访方老师,向方老师请教如何把复兴文化的工作做好。方老师听了他们的发问,大概静默了有五分钟,他的态度很严肃,一句话不说,五分钟以后他开口了。“如果你们有诚意,想真正把复兴文化的工作做好,有几桩事情就要赶快去做。”,这几位官员听了很兴奋,“哪几桩?”,都瞪着眼睛看着方先生。
方先生说:“第一个,广播电台关闭,电视台关闭,报纸关闭,杂志也关闭。”,这些官员听到都摇头,“这个做不到啊!”,方先生就说了,“你们想复兴中华文化,这些东西天天在破坏中华文化,你要是不把破坏中华文化的东西连根拔除,你还能谈复兴吗?”。他老人家讲的话有道理,我们在台湾这么多年,大家都看到的,当时复兴中华文化的口号有多么响亮,到如今社会变成什么样子?这不是清清楚楚的事实吗?
方老师为什么说这些东西破坏中华文化?这就要谈到印祖讲的“防非”,这些东西里面所传递的讯息都是污染,都是不善的,都是邪知邪见,这些东西染污人心,染污本性。方先生接着又说:“电视、广播、报纸、杂志都是好工具,但是内容糟糕,你怎能不妨呢?”。
现在最麻烦的事,大家都晓得的,就是儿女不听话,不听管教;学生不听老师管教;在社会上,员工不服老板。他从哪里学来的?就是从这些东西学来的。你要是不在这方面下功夫,你想要挽救社会,挽救你的家庭、难,太难,太难了。而且现在经营这些资讯的事业都是有钱的商人,他们都为利,为自己的利润,而不顾社会的安全,没想到自己的责任。
你从事这行业,你要救社会,你要教化众生,你要教他断恶修善,要教导他敦伦尽分,你怎能诱导他往邪恶?人心学好难,学坏容易,你要是投其所好,随着他的欲望去走,那就祸患无穷,这不能不提防。
中国古时候的教育及大乘佛法,都讲求防患于未然,像黄河长江的堤防一样,有个小洞,赶快就要补,否则的话,一旦崩溃了,那就不能收拾,要小心翼翼的去防患。在过去,国家政府有这个责任,你不要看中国帝王专制,你用客观的立场,不要有成见去看它。好像是专制不讲理,一个人治理天下,没有民主这么好,你这种看法说法不是客观的,是你主观的观念。你用客观的观念仔细去看,可以说各有利弊。
中国自古以来的帝王将相负责任的多啊,不负责任的是极少数。他要是不负责任,在他这一代必定亡国。得不到人民的拥护,得不到人民的支持,就会有另一股势力起来,将他的政权,取而代之。所以这些执政当权的人必须尽量为老百姓着想,满清的帝王都不例外。
我们从《四库全书》里,看到满清历代帝王的诏书,批的这些奏折,你就能够看出他们的心真的是为老百姓。奏上来的建议,虽然是为朝廷的,是为当时好,但他们也都会很冷静、很客观的去判断,他们惟恐将来的历史骂他们为昏君,所以也就批不准。我们看到这些奏折批文很受感动,他不糊涂,他固然自己要得到利益,他同时也能想到老百姓的利益。
这种政治制度,你说它不好,它却能绵延几千年;你说民主制度好,大家公认台湾现在是民主,是民主发展到最高峰的国家,美国人讲民主还比不上台湾,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都比不上台湾,台湾人民对于我们的民主应当感到满意了,为什么还要纷纷想尽方法去移民?君主专制时代没听说大量移民的,事实摆在面前哪!今天政府不能替人民防非止恶,我们自己要有警觉。当然这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,你在家里教训你的儿女,要仁义道德,可是他踏进社会及学校不是这样的,又被一些邪知邪见污染了,这个问题严重。社会教育、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不能配合,不能同一个手法;如果可以,那年青人及学生就相信了。
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,一个政权,一个政府,它将来在历史上能否留芳千古,实在说,就在它的教育能否成功。教育成功了,这是贤明的政府,受万世人的尊敬。教育失败了,你科技发达,你经济发达,都没用处,为什么呢?社会不安全,生活在恐怖之中,没有安全感。
所以“闲邪”二个字就重要了。“邪”就是邪知邪见,错误的想法、错误的看法、错误的说法。“闲”是防止。“存诚”是教我们存心,处事待人接物都要存一个真诚之心,也就是不自欺、不欺人。
这个说法,从前的人听了没有问题,能体会到这个意思。今天我们讲真诚,这个意思,实在说,几个人能体会到?把“真诚”二字的含义都误会了,以为直来直往就是真诚。我今天对你提出了要求,你都能满足我,我求名,名给我,我求利,利给我,真的都给我了,这是真诚?大家都曲解了真诚的意思。
“诚”字怎么讲?佛儒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,佛法叫“菩提心”,儒家教学里叫“诚意正心”。曾国藩解释这个“诚”,他解释的很好,“一念不生之为诚”,换句话说,“诚”是清净心,心里没有一个杂念。在佛法里讲,没有妄想,没有分别,没有执着,这个心就是真诚心。
今天有几个人能有真诚心?一天到晚胡思乱想,念头永远不会中断,没有诚了。所以听到“真诚”,都把这两个字误解了。
“存诚”,用佛法说,就是用真心而不用妄心。懂得佛法的人,我这样讲,他容易体会。交光大师在《楞严》注解里讲的,“舍识用根”,“识”是妄心,是妄想、分别、执着。“根”是根性,用见性见,用闻性闻;见性闻性里没有妄想,没有分别,没有执着。
“存诚”这两个字不好懂,“存诚”就是佛家讲的发菩提心,也是儒家里成圣成贤的基础。善导大师讲的“一切皆从真实心中作”,那就是存诚。

【问】 印光大师的第三句是“深信因果”,请开示所谓“因果通三世”及“显报”、“冥报”。
【答】 因果的理论与事实,不但在佛法,在世间法里,它也是真理,它是事实的真相,如果说现代人不相信,那就是佛经里所说的愚痴、颠倒。佛法讲因果,印度古时候,许许多多的宗教肯定因果报应。在中国,儒家道家,甚至于朱子百家也都承认这是事实,种善因一定得善果,造恶因一定有恶报。
印光大师为了教导世人深信因果,他用《了凡四训》、《感应篇汇编》、《安士全书》这三种作为教材,希望因果的教育能够普及到全国及全世界。所以他在一生当中,不遗余力的来推展,印送这些资料的数量也特别多。我早年在香港讲经,看到弘化社的出版物,从版权页里概略的算一算,大概估计一下,这三种书,老法师在一生当中印送的数量超过三百万册。民国初年,印刷术并不是很发达,能有这样的数量,实在令人吃惊。
而弘化社所印送的其它佛书很少,要是跟这三本比起来,那差得太远了。为什么老法师以出家人的身分却不在佛法上大力的来流通、来弘扬,而去流通弘扬这三样东西?这在一般人看到,岂不是一个怪现象?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想通了,才知道老法师智慧高超。他老人家所做的是应机说法,看看这个世间现在是什么病,众生得的是什么病?不相信因果报应,于是伦理道德也不相信了,为非做歹,邪知邪见,这怎么得了!
儒佛要挽救这个时代已经来不及了,儒家常讲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,佛家和儒家的教学至少也要二、三十年才能收到效果,不能救急了,现在灾难已在眉睫之间,你怎么办?因果报应之说比较有效果,大家要是能听进去,大家要是能肯定了,他的起心动念,所作所为,自然会收敛一点。
佛菩萨及古圣先贤不是拿因缘果报来吓唬众生,没有这个道理。要是说拿这个东西来吓唬人,吓得你不敢做坏事,这种教学就是最笨的教学法,是个愚痴的教学法。世出世间的圣贤聪明绝顶,高度的智慧,他怎么会用这种教学法?
给你讲的全都是事实。你今天做恶,你不悔改,你不相信,到恶报临头的时候,你后悔莫及了。然后才晓得那些人讲的是真话,不是假话,没有欺骗我。这时后悔,你还是要受报,不能说是后悔就不受报应了,没有这个道理,而且因果不能抵销。不能说我过去造了太多的恶业,我现在多做一点善,我可以抵销,没这个道理。种瓜一定得瓜,种豆一定得豆;种瓜不会变成豆,种豆也不会变成瓜。佛法讲的是究竟义,这是真的。
你所造作的业,包括你的起心动念。你一念善,你就造了一念善因;你一念恶,你就造了一念恶因。善恶业的种子全部含藏在阿赖耶识里,永远不会消灭。什么时候受报呢?那要看缘。所以佛法不讲“因生”,它讲“缘生”。“因”就是你做的这些善恶业,这些善恶业的业因遇不到缘,他就不会受报,果报不会现前,遇到缘才会现前。
换句话说,我们无始劫以来,所造的善恶业统统都有,佛给我们讲的也很清楚、很明白,绝定是恶业多,善业少。从什么地方能够验得出来呢?从我们的学善及学恶,你看学善很难,学坏一下子就学会了,这就证明你阿赖耶识里恶的习气多,善的习气少,所以学坏事一学就会,学善事就感觉很困难。这是可以勘验的,可以试验的,一定不是假的。
果报我们则是可以控制,从哪里控制?从缘上控制。我如果不想要我过去造的那些恶业现前,我现在把恶的缘断掉,我修善缘,我断恶缘,那我虽有恶因,我现在就不会有恶报了。我的善缘成熟,我的善业就先受报。善缘里面最善的,就是念佛的缘。
今天听到这句佛号生欢喜,那是过去生生世世曾经念过佛,现在偶然听到,感觉还蛮喜欢,这就证明你的阿赖耶识里有佛的种子,你现在再认真勤奋的去念,不中断的去念,你这个缘成熟了。这个果报现前,就是极乐世界现前了,最殊胜的果报啊!
所以因果报应是事实,不是假设的,更不是欺骗人的,要深信不疑。

【问】 请问老法师,“深信因果”是否要我们相信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?
【答】 这句里面的含意很深很广,当然也包括这个意思在内,然而它不单单是这个意思。因为印光法师所讲的“深信因果”与《观经》三福里讲的“深信因果”在字面上是完全相同,可是在意思的广狭上却大有区别。
因为老法师提倡因果,你看他用《了凡四训》、《安士全书》、《感应篇》来极力的推广,挽救世道人心。由此可知他是着重在善因善果,恶因恶报,这样他才能挽救世道人心。《观经》里的“深信因果”,它是摆在第三福,它没有摆在第一。如果摆在第一,那跟在法师的意思就相同了,它是摆在第三。
第三是菩萨所修的,难道菩萨还不知道种善因得善果吗?哪一个菩萨不知道呢?所以深信因果绝定不是浅显的意思,对菩萨来讲,确实是“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”的意思,这种因果的的确确是许许多多的菩萨疏忽了。所以在《华严经》上,我们看到地上菩萨始终不离念佛,才讲到念佛这个因果,从初地到等觉共十一地,他们知道。由此可知,十一地之前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虽然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也看到他们念佛,也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但还谈不上深信,深信必须是地上菩萨才能做得到。
所以这个意思和印光法师讲的不一样,印光法师这个意思广,三乘五乘都具足,不像三福末后一福的深信因果是专对菩萨讲的。

【问】 第四句“老实念佛”,是贯彻了净业三福后再精进念佛,或只是专心的念佛,即可谓“老实”?
【答】 “老实”的标准有绝对的,有相对的。绝对的老实是要讲相应,与自性相应,这才是绝对的老实。与阿弥陀佛的心愿解行相应,这是相对的老实。
也可以说,唯有不怀疑、不分别、不间断,这就是老实。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为我们讲的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”,这可以说是老实的标准。六根,眼耳鼻舌身意,刹那不停的往外奔驰,这是凡夫。佛菩萨教我们要把六根从外面境界收回来,都摄六根。佛家是这个说法,儒家也是这个讲法,孟子他就说过,“学问之道无他,求其放心而矣。”,也是把放在外的心收回来,这就是学问,和大势至菩萨讲的“都摄六根”是一个意思,孟子则是“求其放心”。意思都是一样,但大势至菩萨讲的言语简单又非常圆满。
“都摄六根”可以说是绝对的标准,“净念相继”的净念则有浅深,这个就是有相对的标准。我们常说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这就是净念。如果有怀疑,你的心不清净;有夹杂,你的心不清净;有间断,你的心还是不清净,就不能叫“净念”。
所以夏莲居老居士称大势至菩萨为“净宗初祖”,很有道理。他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,简单扼要,八个字,这八个字里的含义深广无尽,我们依靠这个开示,你念佛的功夫可以成片,可以到事一心不乱,可以到理一心不乱,这是真实不虚。
至于祖师大德们对于这一句话的说明,太多太多了,散在一些著述论说之中,像印光大师文钞里就讲的很清楚,要以印祖的标准,把他这四句话做到,这就是老实念佛,四句话当中欠缺一句都不老实。

资料来自:
《种善因得善果》,净空法师主讲,承印处: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, 印赠及流通处:马来西亚净宗学会(No. 90 & 92, Jalan Pahang, 53000 Kuala Lumpur, Malaysia.),2014年2月印刷

***  备注:
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种善因得善果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