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净居士整理
二、 第一条~~人天福
1. 孝养父母
一者,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。
“三福”第一条,这四句实在给我们讲,只讲了四个字:一、是孝;二、是敬;三、是慈;四、是善。这四个字是修行的大根大本。
我们先讲“孝养父母”,我们有没有做到?这个孝字绝对不只是养父母。这一句话非常不简单,我们对于父母在生活物质上一切奉养都能做到了,算得上孝养吗?你看看《论语》,孔老夫子讲的话: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。不敬,何以别乎?”如果这个叫孝养,畜生也可以做得到啊!所以一个明理的人,一个读书人,要养父母之志啊!父母对于你的期望,你能够不辜负,这个叫孝顺啊!可是我们话说回来,今天做父母对儿女是什么期望?真的是有问题。在古礼,小孩的命名,名字是父母对他的期望,希望你将来长大了,名副其实,所以古人给儿女取名字不是随便取的啊!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人,给儿女取的名字,有取成外国名字,我一看就奇怪!他的父母一定想将来希望他儿女变成外国人,这实在是对于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毫无所知,才会犯这种毛病啊!佛家讲孝,如果父母来生还搞六道轮回,那就是大不孝。真正孝子怎么能够忍心叫父母来生还堕六道呢?
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,这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,列祖列宗留给后世子子孙孙最宝贵的遗产,我们要知道珍惜。在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,没有看到这样完美的工具。中国文字的结构可以分为六大类,我们称它做“六书”。这个孝字,属于“会意”,你体会这个意思:这个字上面是一个“老”,下面是一个“子”;用现代话来说,就是上一代跟下一代集合成一体,你去想这个字的味道和它的含意,这叫做孝。那么上面一代还有上一代,下一代还有下一代,过去无始,未来无终,这是一个整体。西洋人不懂得这一个事实的真相,所以他有代沟,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没有听说代沟的,如果有,那就不孝了,孝字就没有了。
孝就是没有代沟的,就是始终是一体,这是从竖的方面来说。从横的方面来讲,佛法是横遍十方。所以这一个字真正的意思,就是佛家所讲~~“竖穷三际,横遍十方”,这是一个整体,这就是自己。
然而现代年轻人接触中国文化逐渐淡薄了!有人来问我,为什么要祭祖先,祖先去我们很远,什么样子我们也不知道,为什么还要供一个祖先牌位,还要春秋祭祀?你明白孝这个意思就懂得了。祭祖先就是永远叫我们体会到是一体,这个是孝道,这是孝道真实的含意。因此什么人能把这个孝做圆满呢?给诸位说只有成佛,这个孝道就做圆满了;菩萨都不圆满,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断,那就是他的孝道不圆满。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?原来一大藏经只说了一个“孝”字啊!所以华严说“一即一切”,这个孝是一,无量无边的法门都离不开这一个字,都是它演变出来的,还归这一个字,这是我们要把它认清楚的。
由此可知,佛子的大孝,是要度父母出离三界啊!第一孝行是要劝父母念佛求生净土,这是真孝啊!父母不肯念,父母不能接受,你要找出因素,找出那个原因,把这个原因消除,父母就乐意接受了!他才晓得这个好处嘛!父母疼爱子女,尤其年老了,儿女那里会骗父母呢?不过现代儿女骗父母的太多了,搞得父母也不相信了。在从前骗别人有之,骗父母的那是大逆不道,那罪过滔天啊!所以很少会骗父母的。劝父母亲念佛,这是大孝,没有比这个更究竟的了。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,我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。
不敬父母是不孝,不敬师长也是不孝,不敬长官也是不孝,不敬众生还是不孝。换一句话说,孝,一定讲顺,顺亲性;兄弟不和,父母很痛心,这就不孝;妯娌不和,这也不孝。所谓家和万事兴,家庭和睦,父母心里愉快,儿女都能够修养品德,从事正当的行业,不犯法,不违规,这是孝顺父母。你的邻里、乡党对你尊重,对你父母就更尊重了,这是孝亲啊!即使我们在工作,没有把工作做好,不能尽心尽力去做,那也叫不孝。所以孝顺两个字的确不容易做到,但是诸位要知道,这是学佛的大根大本。可见得这个“孝”字含意,确确实实涵盖了整个的宇宙人生,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地认识它。所以学佛是从那里学起?从孝亲做起。你要不做,那么换句话说,你就不想出三界嘛!来生还想搞六道轮回。不孝亲,你要是恭敬佛,那说得不好听的话,那是巴结佛,佛不会接受的;佛是看到你真正能够体会亲心,孝顺亲心,佛看到就欢喜了。为什么呢?你跟佛真正是志同道合,佛是孝子,你也是孝子,佛会尊敬你,你也会尊敬佛,这个才是如理如法,我们中国人常讲的合情合理。
如果家人、兄弟、妯娌他不懂,我怎么办呢?忍让。我们中国人讲孝,为什么一定讲舜?拿舜作一个榜样。你们看看舜王的传记,一家人对他的态度那么样的蛮横恶劣,他只是一个真诚恭敬对家里任何一个人,积年累月,十几年,全家都被他感动了,一家人后悔了,这才叫做孝养父母;孝养父母,大舜做到了啊!
“养父母”,不但要养父母之身,要养父母的心,要养父母之志,要养父母之愿,可见得孝养两个字的范围,也是非常的深广。兄弟多,兄弟不和就是不孝,家族不和睦也是不孝。为什么呢?父母操心,父母忧心。中国人常讲“家和万事兴”,“和”就是孝的效用,就是孝的一个结果。一家和,这是孝;兄弟姊妹,亲戚邻里乡党,都要和睦。社会不和也是不孝,国家不和、世界不和,你看看做父母的他怎么不担心,凡是叫父母忧心的,这都是不孝啊!希望同修们要常常从这个地方体会,从这个地方去下手,学佛从这里学起,这是起步,是基础的基础,根本的根本。
2. 奉事师长
第二句“奉事师长”。师长,这就讲到教育。师长的恩德跟父母是相同的,不能孝亲,就不能敬师,所以这是第二层楼,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;父母关心子女,老师关心学生,没有两样。但是师道在今天已经衰微了,已经看不见了!在从前古时候老师关心学生,决定超过他关心他的儿女。如果他关心儿女超过他的学生,社会上就要对他批评了;这个做老师的人有私心,没有认真教导学生,他有偏心,你看他教他的儿女,疏忽了学生。这在社会上会被舆论指责的。所以从前的老师宁愿自己的儿女不成器,这个社会人不会责怪他;学生有成就,这是他无限的光荣,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。所以做老师对于学生之爱护,比父母爱护儿女还要来得恳切;佛在经上常说:父母之恩是生我们的肉身,我们这个身体是得之于父母的;老师的恩德是生我们的法身慧命,法身慧命是得之于老师的。这是从前讲师道。
可是现在师道看不到啦!我们学了佛,我们到台中去拜老师,还是用古礼来拜。台中李老师有一年办了一个内典研究班,他办内典研究班请了六个老师;他一个人教不了,没那么多时间,请六个老师,我也是其中一个。李老师要请我们做老师,他代表学生家长,把我们这六个人请了上座,李老师在下面恭恭敬敬地拜三拜,我们也得要受着,受得很不自然,还是要受,礼不可以失,教那些学生跟着他后面,你想想看,我们教学能不认真吗?
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。诸位想想不孝顺父母,怎么可能尊敬师长呢?师长是不是要你尊敬呢?不是的,尊敬师长是为了敬业,是为了敬学,对于自己学业尊重,是这个意思。所以说“尊师重道”啊!古今的大德都教给我们,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。老师教学生,学生选择老师,这都是缘分。
现在学校不行啦!老师对学生严格一点,那要告状,老师还要受处罚,麻烦啦!所以老师乐得不要教啊!师道没有啦!所以奉事师长不容易做到。奉事师长里面最重要的一条,就是“依教奉行”,到那里去找一个依教奉行的学生呢?找不到啊!所以李老师讲,师资道合不容易,一个学生想求老师,可遇不可求,不容易求到一个真正善知识。真正好老师要找一个学生,他给我讲,比学生求老师还难,这我深深体会到,那里去找一个那么老实的学生?
现代的学生,程度愈高愈不听话。为什么呢?他的妄想愈多,成见愈深,愈不好教。基本道德观念舍了之后,一般来讲,受教育愈高的是愈麻烦,都是自以为是,狂妄啊!轻视了别人。今天报纸上登英国新首相只是高中程度,很值得人深深去反省。我们中国人常说:“英雄不怕出身低。”往往出身低的人谦虚、恭敬,念念当中我不如人,他才能成就。别人不如我,就完了,我还会有成就吗?还会有进步吗?没有啦!所以诸位看看《华严经》善财五十三参,你看看每一位善知识,那都是大菩萨,善财童子去参访,他把他自己所修学的法门教给善财童子,教完之后告诉他,无量无边甚深法门我只知道这一点点,我不如那些善知识。你去查查看,没有一个不是自己谦虚,尊敬别人、推崇别人,五十三个善知识找不到一个傲慢的。
连孔老夫子都说,假设这个人他的才华像周公一样:“如周公之才之美。”周公是圣人,孔老夫子最佩服的啊!“使骄且吝”;“骄”是傲慢,而且“吝”啬。假如他有这两点,夫子就说了:“其余不足观也矣?”那都不必看。为什么呢?统统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所以《礼记》一开头,圣人就教“傲不可长”。儒家讲的是世间法,没有强调断烦恼,但是人家伏烦恼~~不可增长啊!佛家要出三界,决定要断烦恼;断烦恼,从那里断起啊?傲慢的习气先断掉。所以佛法的修学,首先就是折磨你,把你那个骄慢的习气折伏尽,然后才有资格学道。才有什么?心清净。对人才有恭敬心,才真正做到自卑而尊人,这才能承受,才成为一个法器,才能接受甚深之法。
甚深之法是如来平等性法,有一丝毫骄慢,佛不是不慈悲,不是不肯传授给你,传授给你没有用,装不进去啊!这里传给你,那里漏掉,所以叫有漏。漏是什么?就是你烦恼!佛法一装进去了,一会儿就漏掉了。所以首先一定要把见思烦恼断掉,见思烦恼断了之后,这才是个法器。见思烦恼,思惑里面:贪、嗔恚、愚痴、傲慢、怀疑~~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,有一条就不能成就;不但一般佛法你不能成就,念佛都不能往生,这是真的。
所以演培法师选学生,他只要选老实,呆呆的,不要很聪明,初中毕业就可以了,不要太高。几个人懂得?程度愈高了,愈不听话,阳奉阴违,表面上他给你点头,背过头来他搞他的,不能成就啊!这个程度愈低,他愈谦虚。为什么呢?他有自卑感,他总觉得处处不如人,能够发愤,能够向上,他能够接受老师指导;愈是书念得多,见识又广的时候,贡高我慢,那个不能成就。想看看,现代老师找学生,找不到;学生找老师也找不到,往往希望很渺茫啊!这个两句是根本的根本,实在是不容易啊!
你要问:什么样的老师是一个真正好老师呢?给诸位说他有一个绝对的标准,这个标准是什么呢?就是我自己心目当中最仰慕的这一个人,这个人就是我的好老师。也许他的学问道德不如另外的人,另外的那个人,我没有看得起他,我没有重视他,他纵有学问道德,你跟他也是枉然。为什么呢?没有诚敬。换句话说,你在他的门下,什么也得不到,就是不肯依教奉行。我们自己心目当中最仰慕的这个老师,他所讲的话,我们会百分之百地把它做到,这就没问题了。因此选择老师,诸位懂得这一个道理,你就会选择了,你在这一生当中,多少总会有成就,这一生决定不致于空过。
亲近一个善知识,真正遇到老师了,如果同学当中有磨擦、有意见,这不是奉事师长。为什么呢?叫师长操心,等于不孝顺师长。家里面兄弟相聚人数还不多,同学们相聚往往超过家里兄弟的人数,如何能和睦相处?在佛法僧团里面六和敬,六和敬要做不到,就不能叫做奉事师长。我们想一想,我们那一个人做到六和敬?所以从这个地方认真来细细思维,才知道往生不容易。可是你真正要想超越三界,了生死,这一生圆成佛道,你不走这一条路,没有第二条路好走。
我学佛,说实在话,我年轻的时候,喜欢读书,读得很多;要想把我说服,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。那时我看佛教不如基督教,基督教不如回教。为什么呢?我都接触过。佛教迷信嘛!怎么能够叫我们心服口服呢?所以从来就没有把佛教放在眼里,不知道佛教是怎么一回事情。就是到寺院里来,看到这么多的神像(那时候不知道,以为是神像),这个神一多了,叫泛神教、多神教。泛神教、多神教是低级的宗教,比不上基督教,基督教只有一个神,唯一的真神,不复杂,这佛教比不上它。没有人能够把这些事实真相给我们讲清楚,那么这样去信仰,那不是迷信是什么呢?
我学佛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的,我在民国四十二年跟他学哲学,承蒙方先生非常的爱护,给我作了一个有系统的教导。从西洋哲学讲到中国哲学,中国是从易经一直讲到王阳明的哲学,然后在第三个单元讲到印度哲学,从印度部派、瑜伽、数论,一直讲到佛经哲学。最后他告诉我,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精华,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,是人生的最高享受。我是听了他这么一介绍,原来佛教里有这么好的东西,这才一下明白了。明白之后,到寺院里去借经书看,那个时候民国四十几年,台湾的经书非常缺乏,买不到,只有寺院里面还有旧的藏经,我们渐渐跟寺院的法师们熟了,藏经可以借出来看,好的东西,我们自己手抄,还抄了不少本的经书,可见得那个时候得到一部经书,如获至宝啊!不像现在得来这么容易,那时求学非常地辛苦,这是提供同修们作个参考。
不是自己心目当中最仰慕的老师,你对他讲的东西是半信半疑,你不能接受。所以最仰慕的老师,他给我们讲的,我们百分之百的信任,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,这是方老师引我入佛门。我入佛门,缘分实在讲是非常非常地殊胜,在大概一个多月的时候,认识了章嘉大师,以后在经典上,遇到些困难问题,都是他老人家指导我。那个时候章嘉大师住青田街八号,我是每一个星期天一定要到他那里去,他给我两个小时的时间,我跟他三年,我的佛学基础是章嘉大师奠定的。所以师道完全在一个敬字,以真诚心、清净心、恭敬心,去求学,要去求啊!去求道。
老师选择学生用什么标准呢?就是真诚恭敬。就这一个标准。没有真诚恭敬;实在说我那时候希望亲近方东美先生,自己的愿望只是希望他容许我到学校里面去旁听他的课程,我的愿望只是如此啊!没有想到他召见我。谈话之后,他是在他家里召见,他家住牯岭街,台大的宿舍;在他家里谈话之后,他就告诉我:“现在的学校,先生不像先生,学生不像学生。”他说:“你想到学校去听课,你会一无所得。”这几句话是凉水浇头,我想到学校听他的课,没指望了。我当时听他老人家这几句话,心里非常难过,他也看出来了;最后他非常慈悲,他说:“这样好了,你每一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,我给你上两小时课。”所以我跟方先生学哲学,是每一个星期天,在他家里客厅小圆桌上,一个老师,一个学生,我们课是这样上的;这是我没有想像到的,也不敢想像的。以后跟章嘉大师三年,也是一个老师、一个学生,在他住所里教导,这个因缘非常之特殊。当时我不明瞭,以后我才知道,所以我对老师一生感激,念念不忘。
为什么不让我到学校里去?假如我到学校里面去旁听,我会认识很多同学,也会认识很多教授,会听到许许多多的学术,这是必然的。好不好呢?不好。什么不好呢?我们的清净心被污染,我们的思想见解被污染。我学哲学的时候,我是有这个愿望、兴趣,但我没有学过,没有读过哲学的书,也没有听过哲学的课,所以方先生看我是一张白纸,没有被染污过的。一个真正好老师想找一个学生,就是找一张白纸,一切没有受染,这是宝贝,所以要亲自教导,不可以到学校,到学校怕被污染。这一种苦心,我们知道之后,才深深感谢他。
假如当时他问我:“你看了些什么哲学书籍?”
我说:“我看了很多很多。”
“有没有听到课程,听演讲?”
“我听了很多。”
那方老师顶多点点头:“好吧!那一天你到学校来旁听。”这就如此而已。
为什么呢?被污染之后,很难教,先入为主,你有成见;你把你那些错误的见解再把他洗干净,很不容易。所以真正好老师希望教一个真正发心喜欢学,又没有学过的人,这是他选择的对象。
拜老师,真诚恭敬啊!在过去,我六、七岁的时候,大约六十年前,我的父亲送我到私塾里面去念书(我大概念了四个月的私塾)。这个私塾是在一家祠堂里面,祠堂的大殿供奉着孔老夫子的神位,我们先要向孔老夫子的神位行大礼,三跪九叩首(清朝时候的礼节)。拜完了孔夫子神位之后,请老师上座,我的父亲带上礼物,他在前面,我在他的后面,要跟老师行大礼,也是三跪九叩首。那个老师没有说“一拜”,不说的,他就坐在那里就收了,接受了。诸位要晓得,这个大礼是父母把他的小孩付托给老师,老师如果不认真地来管教,怎么对得起他的父母,他的父母对老师这样地恭敬。
那么我们看看现在的教育,没有了。从前我们小孩顽皮,喜欢闹事,被老师处分,罚跪、打手心,手心都打肿。回家之后父母看到了,今天被老师教训,父母明天备一份厚礼,到学校去谢谢老师。现在我听说学生要是被老师打了,学生第二天到警察局去告状,你说这个跟从前完全相反了。所以从前做老师不敢不认真地管教,那真的对不起家长;现在家长是小孩受了委屈,要告老师,老师怎么敢教学生!这个父母要负责任,叫老师不敢认真地教学。我们从前因为看到父母第二天还要给老师送礼,还去道谢,所以以后在学校被老师处罚了,回家不动声色,绝对不说。为什么?说了,第二天父母还要破财,还要去给老师道谢。
这是说到师道,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从前一个小孩,从小就是父母跟老师双方面配合,把这个人教成了,所以家庭教育跟学校教育要配合,密切地合作。父母对于儿女虽然恩德很大,自己总不好意思叫着儿子女儿:“我对你恩德很大,你要孝顺我。”这个话说不出口,这个很难讲的。要谁来说呢?要老师来说。老师要劝学生,叫学生尽孝,叫学生懂得什么叫“孝”,什么叫“悌”,懂得事亲,懂得侍奉兄弟姊妹,教这个。同样地,老师教学生也不好意思叫学生:“学生,我是你的老师,你要尊敬我。”这也说不出口。这要谁来教呢?要父母教。父母教儿女要尊师重道;老师教学生要孝顺父母,两个互相教,这才能成功。一个人一生的幸福、家庭的美满、社会的和谐、国家的富强、世界的和平,都在教育。所以《学记》里面就说得很明白:“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”国家政治设施什么最重要呢?不是经济,教育最重要。我们今天台湾的社会非常不安定,大家都看到,毛病出在那里呢?出在教育。教育彻底失败了,所以虽富,富而不乐,你说这个多冤枉。
我是民国四十八年出家的,我在临济寺出家。四十八年临济寺那个地方还是郊外,巴士只有一路~~十七路。到达圆山动物园,一个小时一班,人很稀少;临济寺外面树木很多,很空旷,我们每天早晨起来在寺庙门前扫树叶。有一天我在扫地的时候,有四个学生,到临济寺散步,举止很不文雅,我就非常感叹:“哎!可惜没有受过教育。”这个话被他们听到了,他们转过头来就质问我,他告诉我,他们是台大法学院,好像是三、四年级的学生。
他说:“你怎么可以说我们没有受过教育?”
我一听说台大的学生,我也就很有兴趣了。我说:“好吧,那我就向你请教了。”
“什么叫做教?什么叫做育?什么叫做教育?我这三个问题,你说给我听听。”
结果四个人没有一个能说得圆满,都说不出来。那个时候学生跟现在不一样,他很明理,一被我问倒之后,这个傲慢态度就没有了,心地也就转到很谦虚,转过头来向我请教,他来问我:“什么叫教育?”
我就告诉他:“你们不但高等教育没有受过,连小学教育都不懂啊!”他愈听愈惊奇,怎么小学教育我都不懂呢?
我说:“什么叫小学教育?小学教育教洒扫应对。”
我说:“你学过没有?不但这个你没学过,你连饭都不会吃啊!”
他愈听愈奇怪,这饭怎么不会吃呢?
我说:“我做四个菜,这四个菜怎么摆法,你晓不晓得?你有没有学过?不是随便摆的。”
“我们中国这一桌菜出来的时候,按照阴阳五行来摆的,这不能随便摆,你摆错了,一看到,没有受过教育,外行;你去念《礼记》、《月令》、《曲礼》,就晓得啊!”
“你学过没有?那是小学教育啊!”
所以小学教育,是生活教育。教育我们人与人的关系、父子什么关系、兄弟什么关系;知道人与人的关系,才能够把人做好,晓得我是什么身分,我应该尽什么样的义务,我应该行什么样的礼节,这是教育。
那么今天我们的教育,这些舍弃掉了,伦理没有了、道德没有了!教育就是伦理、道德;有伦理道德为基础,这个福报才是真实的。那个时候,你想我们这经济发达,我们人人真是享福啊!台湾是这一个地球上的天堂,是这个地球上的极乐世界。为什么?我们这样的富有,我们的富有世界第一;这是很多年我就看到了,我说过,我说我们的富有决定超过日本,当时有很多人不相信,今天确实我们超过日本了。但是为什么我们社会这么乱?为什么我们日子过得这么苦?精神生活为什么这么紧张?没有安全感?我们的教育失败了,没有从基础上来作起。即使我们今天再恢复伦理道德的教育,诸位要晓得,要收到成效至少要二、三十年之后,不是一朝一夕能收到效果的。可是快速能收到效果的,唯有大乘佛法的教育。
在中国古时候,老师跟父母看得是一样重,诸位如果是读《礼记》,读古礼你就晓得,父母过世,守孝是三年,居丧三年。那么老师过世呢?心丧三年,就是没有形式,不要穿孝服。这是学生对老师和对父母没有两样。那么还有一个显著的,就是称名。古时候只有童子(没有成年的人),可以叫他的名;成年以后了,如果再称名,那是对他很不恭敬,对他很不礼貌,尤其是连姓带名称,那更没有这个道理,那是侮辱到了极处啦!
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冠礼,戴帽子,戴帽子表示大人,不是小孩了,你见到他要尊重,不能称他的名。女子十六岁行笄礼,就是梳头了,她成年了。这一天,她的长辈、同辈、兄弟姊妹要送她一个“字”,名“字”,从这一天起大家都称她这个“字”,不再称名了。那“名”以后谁称呢?只有父母。父母一生称你名;第二人就是老师,老师一生称你“名”,除这两个人之外,你的祖父母、伯伯、叔叔,你的家亲眷属统统都称你“字”;祖父母因为隔一代,他对你要尊敬。长幼有序嘛!他要尊敬你。你在朝廷上作官,皇帝也称你“字”,不称你“名”。如果皇帝要是称你“名”,你就有罪了,那要判刑了,你这个官位就保不住了;如果皇帝是连姓带名一起称,那恐怕要杀头了,脑袋都保不住了。所以在称呼上,老师跟父母是相同,这是在古礼上很明显地能够看出,孝道跟师道是不能分的。我们今天孝道不谈了,所以师道也没有了;师道没有了,怎么可能成就呢?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,今天说老实话,几个人懂孝道?几个人懂师道?世法里面完全舍弃了,佛法里面现在也不存在了。表面上看起来,比世法上好像好一点,只有个形式,内容没有了。那么这个师道从那里讲起呢?今天这个第二句,就是给我们说明师道具体的内容,怎样叫做尊师?如何是重道?
今天师生的关系确实在佛法上还有几分尊师重道,你看我们从事于佛法教育,我们出家人、法师,就是佛教教育的教员,我们这个教员在佛陀教育里面,学生对老师还挺恭敬的,见到还顶礼,还很难得。现在你在一般学校里做老师,学生见你恭不恭敬呢?你将从这个地方看出来,佛教教学为什么能快速收到效果,就是“尊师重道”,佛门里面还保持着。在世间教学为什么收不到效果?尊师重道这个概念没有了!如何再恢复?如何再建立?这是非常严肃的一个问题。你要问:我们个人什么时候得到真正幸福?什么时候我们家庭真正的圆满?社会真正和谐?如果不能恢复伦理道德的教育,就永远没有指望了。所以佛给我们讲修学这才是基础,这才是根本之根本。这个敬师跟孝亲里面的境界之深之广之涵盖,完全相同。
3. 慈心不杀
第三句“慈心不杀”。不杀是慈。慈不只不杀这一桩事情,慈的范围也是无量地深广,佛只举出一个例子,不杀是慈,不害也是慈。我们对人、对事、对物起心动念,都有一个真诚的心,希望别人能离苦得乐,希望一切众生能够离苦得乐;不但我们要希望,而且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他,所谓成人之美,帮他离苦,帮他得乐,这是慈。如果我们只有这个心,不能尽心尽力协助,这个慈心不圆满,圆满的慈是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。
4. 修十善业
① 十法界
末后一句是“修十善业”。佛在经上明白地给我们开示,佛说这个世界有六道,世间之外还有四圣法界,所以宇宙间大别来分有十大类,这十大类,就叫十法界。十法界怎么形成的呢?我们不能不清楚。佛告诉我们,十法界是从我们一念分别、执着变现出来的,本来没有啊!离开一切妄想、分别、执着,十法界就没有了。没有了,那叫什么呢?这不得已叫一真法界。那是真的,真实的。所以十法界是我们妄心变现出来的幻境,这一句话把世界真相说明了。当然变现出来是有无量的因缘,这个因缘我们今天讲条件,很多很多的条件,非常复杂,不是单纯的。那么许许多多条件里面,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什么?佛告诉我们,我们从上说到下,怎样成佛?成佛的第一个条件是~~平等心。
佛心是平等的,《无量寿经》经题里面就教给我们~~清净、平等、觉。所以那个经是成佛的经典,是教你修平等心的。菩萨是修六度,菩萨心是六度;缘觉,就是辟支佛,修十二因缘;声闻,就是阿罗汉,是修四谛的。这是“四圣法界”。“六凡法界”,第一个是天道,佛给我们讲修的上品十善;人道是中品十善;修罗是下品十善。十善生天啊!“五戒”是人身,五戒做得很圆满,没有欠缺,这能得人道来。五戒跟儒家所讲的五常,内容完全相同。儒家讲的“五常”,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;常是常道,决定不能违背的。我们世间人常讲人格,什么叫人格呢?六道里面取得人道的资格。得人道的资格,五个条件,在佛叫五戒;在儒家叫五常。再往下面去,畜生~~愚痴。什么叫愚痴呢?世出世间一切法,真假不分、邪正不分、是非莫辨,甚至于利害都不清楚,这就是愚痴;那么要想做到不痴,要读书,要明理,你才会不愚痴。你不读圣贤书,不明理,往往把是非弄颠倒了。特别是我们这个时代,积非若是,大家都错了,我们认为这很对的嘛!很难辨别,实在不容易。如果叫你真正有能力辨别,那要去念圣贤人书。念圣贤书,简单的,四书五经;复杂一点,儒家的十三经、二十五史、诸子百家,要念几十年才能搞清楚,才有这个能力啊!时间来不及了!来不及,也有方法补救,补救是救一时,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,给了我们三样东西,救急,特效药啊!使我们能够治这个愚痴的病。这三样东西:一、是了凡四训;二、感应篇汇编;三、是安士全书。这三本书,特效药啊!可以救急,真管用;然后再以儒、佛慢慢地滋补,你才能把身体恢复啊!这三样东西是救命,叫你不死,不死还很弱啊!要用大乘佛法、儒家这些经论,慢慢地再去学。不读圣贤书,后果不堪设想,这是真正的教育。
现在中国没有教育。家庭没有教育,你的家庭、儿女没有前途;国家没有教育,这个国家决定会亡国。教育是什么呢?教育就是不愚痴,就是对于是非、真妄、邪正有能力辨别。换句话说,培养你正确的思想、正确的见解、正确的行为。正的标准是什么?与你真如本性相应。佛是这个标准,儒家也是这个标准,这是教育。所以佛法是教育,是佛陀的教育。
愚痴堕畜生,悭贪变饿鬼,嗔恚堕地狱。所以贪、嗔、痴又叫做三毒烦恼,它的果报就是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这是在十法界里面最苦的三道,我们叫它做三恶道。佛教给我们修十善业,就是离开三恶道。
② 十善业
“十善业”,业是造做;正在造做时叫做事,事情做完了,那个结果就叫做业。你看你在学校念书,你的学分都念完了,叫毕业。正在念书的时候,你们所有的练习本子叫作业簿,那叫“作业”。我们身体的动作,身在作业;口里面的言语,口在造业;心里面起心动念,是意在造业。这身、语、意,统统都在造业。造业一定有果报,不会说是你造的业没有果报,没有这回事情,因此我们造业就要小心了。业里面有善业、恶业、净业。善业果报在三善道,在人天;恶业果报在三恶道;净业,这才能超越三界,超越六道轮回,四圣法界所造的统统叫净业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因此学佛的人修净土,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净业。但是我们在没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前,我们这个身还在这个社会,不能离开人群,不能离开大众,那么我们身、语、意三业就要知道造善业,不造恶业。
在《观无量寿经》里面,念佛叫定善。善导大师所讲的,修十善业叫散善;身、口、意造的善业叫散善。具足定、散二善,决定得生。这是释迦牟尼佛为韦提希夫人说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,我们今天在这里是讲的基础。那么身三善业是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,这是身的三善。三善的范围也非常之广泛:
第一不杀生,里面就包括不伤害,伤害众生有的时候比杀害他还要重。怎么见得呢?你看我们中国古时候的念书人,念书人非常重视气节,常说“士可杀不可辱”;杀头没关系,侮辱不可以,他把侮辱看得比杀头还严重。那么我们要对他侮辱,对他的伤害,那比杀头还严重。所以要知道不杀里面包括不害,绝不伤害众生;换句话说,决定不跟众生结冤仇。这是身的第一善。
第二不偷盗,偷盗意思也是非常地深广,在佛家叫不与取。凡是物有主,主人没有同意给你,你就不能够自取,你自己取,这就是犯了盗戒。我们一般人,尤其是现代的中国人,古人不说;现代中国人喜欢占一点小便宜,诸位要晓得喜欢占一点小便宜这个念头,就是盗心。殊不知这个盗是负债,负了债,将来要还债。假如诸位能够看到三世因果,看到过去世、现在世、未来世,你看到三世因果,你才知道事实真相不是我们想像的。你杀众生一定要偿命,你偷盗将来一定要还债;换一句话说,决定没有占便宜的事情,也决定没有吃亏的事情,这老天爷是真公平啊!三世因果就能看到事实的真相,知道这个事实,我们的心就定下来了,自己再清苦,也不会起一个盗的意念,这个戒律才能持得干净,才能够得真实的利益。佛告诉我们,不盗得大富啊!不杀得健康长寿,后头都有果报的啊!不淫得美满眷属;他那一条因,都有那一条果报的啊!确确实实这因果报应丝毫不爽。
语业:不妄语,“妄语”是欺骗人。不两舌,“两舌”是挑拨是非。不绮语,“绮语”是花言巧语,欺骗众生。不恶口,“恶口”是说话粗鲁,就是说的话很难听,叫人听了很不舒服。这是口业里的四善。
意里面不贪、不嗔、不痴。不贪的人就富足。世间什么人最富?不贪的人最富。纵然他有许多的财富,他还有贪吝,他的心不安;所以这个欲望没有止境,他苦啊!那个知足的人快乐了,他不需要了;你还要,我都不需要了,知足常乐啊!你想在世间要怎样得到真正快乐,真正幸福呢?不贪;幸福、快乐马上就得到。这不难得到,就在你念头能不能转过来。不痴,不愚痴,就是真正的智慧。不嗔恚,是真正的慈悲啊!佛教给我们从这个地方修起,所以十善业是我们对人、对事、对物的标准,依照这个标准,修正我们一切错误的观念、言行,奠定人天福德的基础,以这个基础再向上提升,这才能建立圆满的佛法。我们已把第一福介绍给诸位。
延伸阅读;
《净业三福讲记》 —— 全文
佛法的本质~~教育
第二条~~二乘福
第三条~~大乘菩萨福
以上资料来自:
1. 孝养父母
一者,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。
“三福”第一条,这四句实在给我们讲,只讲了四个字:一、是孝;二、是敬;三、是慈;四、是善。这四个字是修行的大根大本。
我们先讲“孝养父母”,我们有没有做到?这个孝字绝对不只是养父母。这一句话非常不简单,我们对于父母在生活物质上一切奉养都能做到了,算得上孝养吗?你看看《论语》,孔老夫子讲的话: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。不敬,何以别乎?”如果这个叫孝养,畜生也可以做得到啊!所以一个明理的人,一个读书人,要养父母之志啊!父母对于你的期望,你能够不辜负,这个叫孝顺啊!可是我们话说回来,今天做父母对儿女是什么期望?真的是有问题。在古礼,小孩的命名,名字是父母对他的期望,希望你将来长大了,名副其实,所以古人给儿女取名字不是随便取的啊!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人,给儿女取的名字,有取成外国名字,我一看就奇怪!他的父母一定想将来希望他儿女变成外国人,这实在是对于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毫无所知,才会犯这种毛病啊!佛家讲孝,如果父母来生还搞六道轮回,那就是大不孝。真正孝子怎么能够忍心叫父母来生还堕六道呢?
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,这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,列祖列宗留给后世子子孙孙最宝贵的遗产,我们要知道珍惜。在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,没有看到这样完美的工具。中国文字的结构可以分为六大类,我们称它做“六书”。这个孝字,属于“会意”,你体会这个意思:这个字上面是一个“老”,下面是一个“子”;用现代话来说,就是上一代跟下一代集合成一体,你去想这个字的味道和它的含意,这叫做孝。那么上面一代还有上一代,下一代还有下一代,过去无始,未来无终,这是一个整体。西洋人不懂得这一个事实的真相,所以他有代沟,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没有听说代沟的,如果有,那就不孝了,孝字就没有了。
孝就是没有代沟的,就是始终是一体,这是从竖的方面来说。从横的方面来讲,佛法是横遍十方。所以这一个字真正的意思,就是佛家所讲~~“竖穷三际,横遍十方”,这是一个整体,这就是自己。
然而现代年轻人接触中国文化逐渐淡薄了!有人来问我,为什么要祭祖先,祖先去我们很远,什么样子我们也不知道,为什么还要供一个祖先牌位,还要春秋祭祀?你明白孝这个意思就懂得了。祭祖先就是永远叫我们体会到是一体,这个是孝道,这是孝道真实的含意。因此什么人能把这个孝做圆满呢?给诸位说只有成佛,这个孝道就做圆满了;菩萨都不圆满,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断,那就是他的孝道不圆满。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?原来一大藏经只说了一个“孝”字啊!所以华严说“一即一切”,这个孝是一,无量无边的法门都离不开这一个字,都是它演变出来的,还归这一个字,这是我们要把它认清楚的。
由此可知,佛子的大孝,是要度父母出离三界啊!第一孝行是要劝父母念佛求生净土,这是真孝啊!父母不肯念,父母不能接受,你要找出因素,找出那个原因,把这个原因消除,父母就乐意接受了!他才晓得这个好处嘛!父母疼爱子女,尤其年老了,儿女那里会骗父母呢?不过现代儿女骗父母的太多了,搞得父母也不相信了。在从前骗别人有之,骗父母的那是大逆不道,那罪过滔天啊!所以很少会骗父母的。劝父母亲念佛,这是大孝,没有比这个更究竟的了。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,我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。
不敬父母是不孝,不敬师长也是不孝,不敬长官也是不孝,不敬众生还是不孝。换一句话说,孝,一定讲顺,顺亲性;兄弟不和,父母很痛心,这就不孝;妯娌不和,这也不孝。所谓家和万事兴,家庭和睦,父母心里愉快,儿女都能够修养品德,从事正当的行业,不犯法,不违规,这是孝顺父母。你的邻里、乡党对你尊重,对你父母就更尊重了,这是孝亲啊!即使我们在工作,没有把工作做好,不能尽心尽力去做,那也叫不孝。所以孝顺两个字的确不容易做到,但是诸位要知道,这是学佛的大根大本。可见得这个“孝”字含意,确确实实涵盖了整个的宇宙人生,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地认识它。所以学佛是从那里学起?从孝亲做起。你要不做,那么换句话说,你就不想出三界嘛!来生还想搞六道轮回。不孝亲,你要是恭敬佛,那说得不好听的话,那是巴结佛,佛不会接受的;佛是看到你真正能够体会亲心,孝顺亲心,佛看到就欢喜了。为什么呢?你跟佛真正是志同道合,佛是孝子,你也是孝子,佛会尊敬你,你也会尊敬佛,这个才是如理如法,我们中国人常讲的合情合理。
如果家人、兄弟、妯娌他不懂,我怎么办呢?忍让。我们中国人讲孝,为什么一定讲舜?拿舜作一个榜样。你们看看舜王的传记,一家人对他的态度那么样的蛮横恶劣,他只是一个真诚恭敬对家里任何一个人,积年累月,十几年,全家都被他感动了,一家人后悔了,这才叫做孝养父母;孝养父母,大舜做到了啊!
“养父母”,不但要养父母之身,要养父母的心,要养父母之志,要养父母之愿,可见得孝养两个字的范围,也是非常的深广。兄弟多,兄弟不和就是不孝,家族不和睦也是不孝。为什么呢?父母操心,父母忧心。中国人常讲“家和万事兴”,“和”就是孝的效用,就是孝的一个结果。一家和,这是孝;兄弟姊妹,亲戚邻里乡党,都要和睦。社会不和也是不孝,国家不和、世界不和,你看看做父母的他怎么不担心,凡是叫父母忧心的,这都是不孝啊!希望同修们要常常从这个地方体会,从这个地方去下手,学佛从这里学起,这是起步,是基础的基础,根本的根本。
2. 奉事师长
第二句“奉事师长”。师长,这就讲到教育。师长的恩德跟父母是相同的,不能孝亲,就不能敬师,所以这是第二层楼,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;父母关心子女,老师关心学生,没有两样。但是师道在今天已经衰微了,已经看不见了!在从前古时候老师关心学生,决定超过他关心他的儿女。如果他关心儿女超过他的学生,社会上就要对他批评了;这个做老师的人有私心,没有认真教导学生,他有偏心,你看他教他的儿女,疏忽了学生。这在社会上会被舆论指责的。所以从前的老师宁愿自己的儿女不成器,这个社会人不会责怪他;学生有成就,这是他无限的光荣,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。所以做老师对于学生之爱护,比父母爱护儿女还要来得恳切;佛在经上常说:父母之恩是生我们的肉身,我们这个身体是得之于父母的;老师的恩德是生我们的法身慧命,法身慧命是得之于老师的。这是从前讲师道。
可是现在师道看不到啦!我们学了佛,我们到台中去拜老师,还是用古礼来拜。台中李老师有一年办了一个内典研究班,他办内典研究班请了六个老师;他一个人教不了,没那么多时间,请六个老师,我也是其中一个。李老师要请我们做老师,他代表学生家长,把我们这六个人请了上座,李老师在下面恭恭敬敬地拜三拜,我们也得要受着,受得很不自然,还是要受,礼不可以失,教那些学生跟着他后面,你想想看,我们教学能不认真吗?
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。诸位想想不孝顺父母,怎么可能尊敬师长呢?师长是不是要你尊敬呢?不是的,尊敬师长是为了敬业,是为了敬学,对于自己学业尊重,是这个意思。所以说“尊师重道”啊!古今的大德都教给我们,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。老师教学生,学生选择老师,这都是缘分。
现在学校不行啦!老师对学生严格一点,那要告状,老师还要受处罚,麻烦啦!所以老师乐得不要教啊!师道没有啦!所以奉事师长不容易做到。奉事师长里面最重要的一条,就是“依教奉行”,到那里去找一个依教奉行的学生呢?找不到啊!所以李老师讲,师资道合不容易,一个学生想求老师,可遇不可求,不容易求到一个真正善知识。真正好老师要找一个学生,他给我讲,比学生求老师还难,这我深深体会到,那里去找一个那么老实的学生?
现代的学生,程度愈高愈不听话。为什么呢?他的妄想愈多,成见愈深,愈不好教。基本道德观念舍了之后,一般来讲,受教育愈高的是愈麻烦,都是自以为是,狂妄啊!轻视了别人。今天报纸上登英国新首相只是高中程度,很值得人深深去反省。我们中国人常说:“英雄不怕出身低。”往往出身低的人谦虚、恭敬,念念当中我不如人,他才能成就。别人不如我,就完了,我还会有成就吗?还会有进步吗?没有啦!所以诸位看看《华严经》善财五十三参,你看看每一位善知识,那都是大菩萨,善财童子去参访,他把他自己所修学的法门教给善财童子,教完之后告诉他,无量无边甚深法门我只知道这一点点,我不如那些善知识。你去查查看,没有一个不是自己谦虚,尊敬别人、推崇别人,五十三个善知识找不到一个傲慢的。
连孔老夫子都说,假设这个人他的才华像周公一样:“如周公之才之美。”周公是圣人,孔老夫子最佩服的啊!“使骄且吝”;“骄”是傲慢,而且“吝”啬。假如他有这两点,夫子就说了:“其余不足观也矣?”那都不必看。为什么呢?统统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所以《礼记》一开头,圣人就教“傲不可长”。儒家讲的是世间法,没有强调断烦恼,但是人家伏烦恼~~不可增长啊!佛家要出三界,决定要断烦恼;断烦恼,从那里断起啊?傲慢的习气先断掉。所以佛法的修学,首先就是折磨你,把你那个骄慢的习气折伏尽,然后才有资格学道。才有什么?心清净。对人才有恭敬心,才真正做到自卑而尊人,这才能承受,才成为一个法器,才能接受甚深之法。
甚深之法是如来平等性法,有一丝毫骄慢,佛不是不慈悲,不是不肯传授给你,传授给你没有用,装不进去啊!这里传给你,那里漏掉,所以叫有漏。漏是什么?就是你烦恼!佛法一装进去了,一会儿就漏掉了。所以首先一定要把见思烦恼断掉,见思烦恼断了之后,这才是个法器。见思烦恼,思惑里面:贪、嗔恚、愚痴、傲慢、怀疑~~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,有一条就不能成就;不但一般佛法你不能成就,念佛都不能往生,这是真的。
所以演培法师选学生,他只要选老实,呆呆的,不要很聪明,初中毕业就可以了,不要太高。几个人懂得?程度愈高了,愈不听话,阳奉阴违,表面上他给你点头,背过头来他搞他的,不能成就啊!这个程度愈低,他愈谦虚。为什么呢?他有自卑感,他总觉得处处不如人,能够发愤,能够向上,他能够接受老师指导;愈是书念得多,见识又广的时候,贡高我慢,那个不能成就。想看看,现代老师找学生,找不到;学生找老师也找不到,往往希望很渺茫啊!这个两句是根本的根本,实在是不容易啊!
你要问:什么样的老师是一个真正好老师呢?给诸位说他有一个绝对的标准,这个标准是什么呢?就是我自己心目当中最仰慕的这一个人,这个人就是我的好老师。也许他的学问道德不如另外的人,另外的那个人,我没有看得起他,我没有重视他,他纵有学问道德,你跟他也是枉然。为什么呢?没有诚敬。换句话说,你在他的门下,什么也得不到,就是不肯依教奉行。我们自己心目当中最仰慕的这个老师,他所讲的话,我们会百分之百地把它做到,这就没问题了。因此选择老师,诸位懂得这一个道理,你就会选择了,你在这一生当中,多少总会有成就,这一生决定不致于空过。
亲近一个善知识,真正遇到老师了,如果同学当中有磨擦、有意见,这不是奉事师长。为什么呢?叫师长操心,等于不孝顺师长。家里面兄弟相聚人数还不多,同学们相聚往往超过家里兄弟的人数,如何能和睦相处?在佛法僧团里面六和敬,六和敬要做不到,就不能叫做奉事师长。我们想一想,我们那一个人做到六和敬?所以从这个地方认真来细细思维,才知道往生不容易。可是你真正要想超越三界,了生死,这一生圆成佛道,你不走这一条路,没有第二条路好走。
我学佛,说实在话,我年轻的时候,喜欢读书,读得很多;要想把我说服,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。那时我看佛教不如基督教,基督教不如回教。为什么呢?我都接触过。佛教迷信嘛!怎么能够叫我们心服口服呢?所以从来就没有把佛教放在眼里,不知道佛教是怎么一回事情。就是到寺院里来,看到这么多的神像(那时候不知道,以为是神像),这个神一多了,叫泛神教、多神教。泛神教、多神教是低级的宗教,比不上基督教,基督教只有一个神,唯一的真神,不复杂,这佛教比不上它。没有人能够把这些事实真相给我们讲清楚,那么这样去信仰,那不是迷信是什么呢?
我学佛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的,我在民国四十二年跟他学哲学,承蒙方先生非常的爱护,给我作了一个有系统的教导。从西洋哲学讲到中国哲学,中国是从易经一直讲到王阳明的哲学,然后在第三个单元讲到印度哲学,从印度部派、瑜伽、数论,一直讲到佛经哲学。最后他告诉我,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精华,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,是人生的最高享受。我是听了他这么一介绍,原来佛教里有这么好的东西,这才一下明白了。明白之后,到寺院里去借经书看,那个时候民国四十几年,台湾的经书非常缺乏,买不到,只有寺院里面还有旧的藏经,我们渐渐跟寺院的法师们熟了,藏经可以借出来看,好的东西,我们自己手抄,还抄了不少本的经书,可见得那个时候得到一部经书,如获至宝啊!不像现在得来这么容易,那时求学非常地辛苦,这是提供同修们作个参考。
不是自己心目当中最仰慕的老师,你对他讲的东西是半信半疑,你不能接受。所以最仰慕的老师,他给我们讲的,我们百分之百的信任,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,这是方老师引我入佛门。我入佛门,缘分实在讲是非常非常地殊胜,在大概一个多月的时候,认识了章嘉大师,以后在经典上,遇到些困难问题,都是他老人家指导我。那个时候章嘉大师住青田街八号,我是每一个星期天一定要到他那里去,他给我两个小时的时间,我跟他三年,我的佛学基础是章嘉大师奠定的。所以师道完全在一个敬字,以真诚心、清净心、恭敬心,去求学,要去求啊!去求道。
老师选择学生用什么标准呢?就是真诚恭敬。就这一个标准。没有真诚恭敬;实在说我那时候希望亲近方东美先生,自己的愿望只是希望他容许我到学校里面去旁听他的课程,我的愿望只是如此啊!没有想到他召见我。谈话之后,他是在他家里召见,他家住牯岭街,台大的宿舍;在他家里谈话之后,他就告诉我:“现在的学校,先生不像先生,学生不像学生。”他说:“你想到学校去听课,你会一无所得。”这几句话是凉水浇头,我想到学校听他的课,没指望了。我当时听他老人家这几句话,心里非常难过,他也看出来了;最后他非常慈悲,他说:“这样好了,你每一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,我给你上两小时课。”所以我跟方先生学哲学,是每一个星期天,在他家里客厅小圆桌上,一个老师,一个学生,我们课是这样上的;这是我没有想像到的,也不敢想像的。以后跟章嘉大师三年,也是一个老师、一个学生,在他住所里教导,这个因缘非常之特殊。当时我不明瞭,以后我才知道,所以我对老师一生感激,念念不忘。
为什么不让我到学校里去?假如我到学校里面去旁听,我会认识很多同学,也会认识很多教授,会听到许许多多的学术,这是必然的。好不好呢?不好。什么不好呢?我们的清净心被污染,我们的思想见解被污染。我学哲学的时候,我是有这个愿望、兴趣,但我没有学过,没有读过哲学的书,也没有听过哲学的课,所以方先生看我是一张白纸,没有被染污过的。一个真正好老师想找一个学生,就是找一张白纸,一切没有受染,这是宝贝,所以要亲自教导,不可以到学校,到学校怕被污染。这一种苦心,我们知道之后,才深深感谢他。
假如当时他问我:“你看了些什么哲学书籍?”
我说:“我看了很多很多。”
“有没有听到课程,听演讲?”
“我听了很多。”
那方老师顶多点点头:“好吧!那一天你到学校来旁听。”这就如此而已。
为什么呢?被污染之后,很难教,先入为主,你有成见;你把你那些错误的见解再把他洗干净,很不容易。所以真正好老师希望教一个真正发心喜欢学,又没有学过的人,这是他选择的对象。
拜老师,真诚恭敬啊!在过去,我六、七岁的时候,大约六十年前,我的父亲送我到私塾里面去念书(我大概念了四个月的私塾)。这个私塾是在一家祠堂里面,祠堂的大殿供奉着孔老夫子的神位,我们先要向孔老夫子的神位行大礼,三跪九叩首(清朝时候的礼节)。拜完了孔夫子神位之后,请老师上座,我的父亲带上礼物,他在前面,我在他的后面,要跟老师行大礼,也是三跪九叩首。那个老师没有说“一拜”,不说的,他就坐在那里就收了,接受了。诸位要晓得,这个大礼是父母把他的小孩付托给老师,老师如果不认真地来管教,怎么对得起他的父母,他的父母对老师这样地恭敬。
那么我们看看现在的教育,没有了。从前我们小孩顽皮,喜欢闹事,被老师处分,罚跪、打手心,手心都打肿。回家之后父母看到了,今天被老师教训,父母明天备一份厚礼,到学校去谢谢老师。现在我听说学生要是被老师打了,学生第二天到警察局去告状,你说这个跟从前完全相反了。所以从前做老师不敢不认真地管教,那真的对不起家长;现在家长是小孩受了委屈,要告老师,老师怎么敢教学生!这个父母要负责任,叫老师不敢认真地教学。我们从前因为看到父母第二天还要给老师送礼,还去道谢,所以以后在学校被老师处罚了,回家不动声色,绝对不说。为什么?说了,第二天父母还要破财,还要去给老师道谢。
这是说到师道,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从前一个小孩,从小就是父母跟老师双方面配合,把这个人教成了,所以家庭教育跟学校教育要配合,密切地合作。父母对于儿女虽然恩德很大,自己总不好意思叫着儿子女儿:“我对你恩德很大,你要孝顺我。”这个话说不出口,这个很难讲的。要谁来说呢?要老师来说。老师要劝学生,叫学生尽孝,叫学生懂得什么叫“孝”,什么叫“悌”,懂得事亲,懂得侍奉兄弟姊妹,教这个。同样地,老师教学生也不好意思叫学生:“学生,我是你的老师,你要尊敬我。”这也说不出口。这要谁来教呢?要父母教。父母教儿女要尊师重道;老师教学生要孝顺父母,两个互相教,这才能成功。一个人一生的幸福、家庭的美满、社会的和谐、国家的富强、世界的和平,都在教育。所以《学记》里面就说得很明白:“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”国家政治设施什么最重要呢?不是经济,教育最重要。我们今天台湾的社会非常不安定,大家都看到,毛病出在那里呢?出在教育。教育彻底失败了,所以虽富,富而不乐,你说这个多冤枉。
我是民国四十八年出家的,我在临济寺出家。四十八年临济寺那个地方还是郊外,巴士只有一路~~十七路。到达圆山动物园,一个小时一班,人很稀少;临济寺外面树木很多,很空旷,我们每天早晨起来在寺庙门前扫树叶。有一天我在扫地的时候,有四个学生,到临济寺散步,举止很不文雅,我就非常感叹:“哎!可惜没有受过教育。”这个话被他们听到了,他们转过头来就质问我,他告诉我,他们是台大法学院,好像是三、四年级的学生。
他说:“你怎么可以说我们没有受过教育?”
我一听说台大的学生,我也就很有兴趣了。我说:“好吧,那我就向你请教了。”
“什么叫做教?什么叫做育?什么叫做教育?我这三个问题,你说给我听听。”
结果四个人没有一个能说得圆满,都说不出来。那个时候学生跟现在不一样,他很明理,一被我问倒之后,这个傲慢态度就没有了,心地也就转到很谦虚,转过头来向我请教,他来问我:“什么叫教育?”
我就告诉他:“你们不但高等教育没有受过,连小学教育都不懂啊!”他愈听愈惊奇,怎么小学教育我都不懂呢?
我说:“什么叫小学教育?小学教育教洒扫应对。”
我说:“你学过没有?不但这个你没学过,你连饭都不会吃啊!”
他愈听愈奇怪,这饭怎么不会吃呢?
我说:“我做四个菜,这四个菜怎么摆法,你晓不晓得?你有没有学过?不是随便摆的。”
“我们中国这一桌菜出来的时候,按照阴阳五行来摆的,这不能随便摆,你摆错了,一看到,没有受过教育,外行;你去念《礼记》、《月令》、《曲礼》,就晓得啊!”
“你学过没有?那是小学教育啊!”
所以小学教育,是生活教育。教育我们人与人的关系、父子什么关系、兄弟什么关系;知道人与人的关系,才能够把人做好,晓得我是什么身分,我应该尽什么样的义务,我应该行什么样的礼节,这是教育。
那么今天我们的教育,这些舍弃掉了,伦理没有了、道德没有了!教育就是伦理、道德;有伦理道德为基础,这个福报才是真实的。那个时候,你想我们这经济发达,我们人人真是享福啊!台湾是这一个地球上的天堂,是这个地球上的极乐世界。为什么?我们这样的富有,我们的富有世界第一;这是很多年我就看到了,我说过,我说我们的富有决定超过日本,当时有很多人不相信,今天确实我们超过日本了。但是为什么我们社会这么乱?为什么我们日子过得这么苦?精神生活为什么这么紧张?没有安全感?我们的教育失败了,没有从基础上来作起。即使我们今天再恢复伦理道德的教育,诸位要晓得,要收到成效至少要二、三十年之后,不是一朝一夕能收到效果的。可是快速能收到效果的,唯有大乘佛法的教育。
在中国古时候,老师跟父母看得是一样重,诸位如果是读《礼记》,读古礼你就晓得,父母过世,守孝是三年,居丧三年。那么老师过世呢?心丧三年,就是没有形式,不要穿孝服。这是学生对老师和对父母没有两样。那么还有一个显著的,就是称名。古时候只有童子(没有成年的人),可以叫他的名;成年以后了,如果再称名,那是对他很不恭敬,对他很不礼貌,尤其是连姓带名称,那更没有这个道理,那是侮辱到了极处啦!
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冠礼,戴帽子,戴帽子表示大人,不是小孩了,你见到他要尊重,不能称他的名。女子十六岁行笄礼,就是梳头了,她成年了。这一天,她的长辈、同辈、兄弟姊妹要送她一个“字”,名“字”,从这一天起大家都称她这个“字”,不再称名了。那“名”以后谁称呢?只有父母。父母一生称你名;第二人就是老师,老师一生称你“名”,除这两个人之外,你的祖父母、伯伯、叔叔,你的家亲眷属统统都称你“字”;祖父母因为隔一代,他对你要尊敬。长幼有序嘛!他要尊敬你。你在朝廷上作官,皇帝也称你“字”,不称你“名”。如果皇帝要是称你“名”,你就有罪了,那要判刑了,你这个官位就保不住了;如果皇帝是连姓带名一起称,那恐怕要杀头了,脑袋都保不住了。所以在称呼上,老师跟父母是相同,这是在古礼上很明显地能够看出,孝道跟师道是不能分的。我们今天孝道不谈了,所以师道也没有了;师道没有了,怎么可能成就呢?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,今天说老实话,几个人懂孝道?几个人懂师道?世法里面完全舍弃了,佛法里面现在也不存在了。表面上看起来,比世法上好像好一点,只有个形式,内容没有了。那么这个师道从那里讲起呢?今天这个第二句,就是给我们说明师道具体的内容,怎样叫做尊师?如何是重道?
今天师生的关系确实在佛法上还有几分尊师重道,你看我们从事于佛法教育,我们出家人、法师,就是佛教教育的教员,我们这个教员在佛陀教育里面,学生对老师还挺恭敬的,见到还顶礼,还很难得。现在你在一般学校里做老师,学生见你恭不恭敬呢?你将从这个地方看出来,佛教教学为什么能快速收到效果,就是“尊师重道”,佛门里面还保持着。在世间教学为什么收不到效果?尊师重道这个概念没有了!如何再恢复?如何再建立?这是非常严肃的一个问题。你要问:我们个人什么时候得到真正幸福?什么时候我们家庭真正的圆满?社会真正和谐?如果不能恢复伦理道德的教育,就永远没有指望了。所以佛给我们讲修学这才是基础,这才是根本之根本。这个敬师跟孝亲里面的境界之深之广之涵盖,完全相同。
3. 慈心不杀
第三句“慈心不杀”。不杀是慈。慈不只不杀这一桩事情,慈的范围也是无量地深广,佛只举出一个例子,不杀是慈,不害也是慈。我们对人、对事、对物起心动念,都有一个真诚的心,希望别人能离苦得乐,希望一切众生能够离苦得乐;不但我们要希望,而且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他,所谓成人之美,帮他离苦,帮他得乐,这是慈。如果我们只有这个心,不能尽心尽力协助,这个慈心不圆满,圆满的慈是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。
4. 修十善业
① 十法界
末后一句是“修十善业”。佛在经上明白地给我们开示,佛说这个世界有六道,世间之外还有四圣法界,所以宇宙间大别来分有十大类,这十大类,就叫十法界。十法界怎么形成的呢?我们不能不清楚。佛告诉我们,十法界是从我们一念分别、执着变现出来的,本来没有啊!离开一切妄想、分别、执着,十法界就没有了。没有了,那叫什么呢?这不得已叫一真法界。那是真的,真实的。所以十法界是我们妄心变现出来的幻境,这一句话把世界真相说明了。当然变现出来是有无量的因缘,这个因缘我们今天讲条件,很多很多的条件,非常复杂,不是单纯的。那么许许多多条件里面,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什么?佛告诉我们,我们从上说到下,怎样成佛?成佛的第一个条件是~~平等心。
佛心是平等的,《无量寿经》经题里面就教给我们~~清净、平等、觉。所以那个经是成佛的经典,是教你修平等心的。菩萨是修六度,菩萨心是六度;缘觉,就是辟支佛,修十二因缘;声闻,就是阿罗汉,是修四谛的。这是“四圣法界”。“六凡法界”,第一个是天道,佛给我们讲修的上品十善;人道是中品十善;修罗是下品十善。十善生天啊!“五戒”是人身,五戒做得很圆满,没有欠缺,这能得人道来。五戒跟儒家所讲的五常,内容完全相同。儒家讲的“五常”,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;常是常道,决定不能违背的。我们世间人常讲人格,什么叫人格呢?六道里面取得人道的资格。得人道的资格,五个条件,在佛叫五戒;在儒家叫五常。再往下面去,畜生~~愚痴。什么叫愚痴呢?世出世间一切法,真假不分、邪正不分、是非莫辨,甚至于利害都不清楚,这就是愚痴;那么要想做到不痴,要读书,要明理,你才会不愚痴。你不读圣贤书,不明理,往往把是非弄颠倒了。特别是我们这个时代,积非若是,大家都错了,我们认为这很对的嘛!很难辨别,实在不容易。如果叫你真正有能力辨别,那要去念圣贤人书。念圣贤书,简单的,四书五经;复杂一点,儒家的十三经、二十五史、诸子百家,要念几十年才能搞清楚,才有这个能力啊!时间来不及了!来不及,也有方法补救,补救是救一时,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,给了我们三样东西,救急,特效药啊!使我们能够治这个愚痴的病。这三样东西:一、是了凡四训;二、感应篇汇编;三、是安士全书。这三本书,特效药啊!可以救急,真管用;然后再以儒、佛慢慢地滋补,你才能把身体恢复啊!这三样东西是救命,叫你不死,不死还很弱啊!要用大乘佛法、儒家这些经论,慢慢地再去学。不读圣贤书,后果不堪设想,这是真正的教育。
现在中国没有教育。家庭没有教育,你的家庭、儿女没有前途;国家没有教育,这个国家决定会亡国。教育是什么呢?教育就是不愚痴,就是对于是非、真妄、邪正有能力辨别。换句话说,培养你正确的思想、正确的见解、正确的行为。正的标准是什么?与你真如本性相应。佛是这个标准,儒家也是这个标准,这是教育。所以佛法是教育,是佛陀的教育。
愚痴堕畜生,悭贪变饿鬼,嗔恚堕地狱。所以贪、嗔、痴又叫做三毒烦恼,它的果报就是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这是在十法界里面最苦的三道,我们叫它做三恶道。佛教给我们修十善业,就是离开三恶道。
② 十善业
“十善业”,业是造做;正在造做时叫做事,事情做完了,那个结果就叫做业。你看你在学校念书,你的学分都念完了,叫毕业。正在念书的时候,你们所有的练习本子叫作业簿,那叫“作业”。我们身体的动作,身在作业;口里面的言语,口在造业;心里面起心动念,是意在造业。这身、语、意,统统都在造业。造业一定有果报,不会说是你造的业没有果报,没有这回事情,因此我们造业就要小心了。业里面有善业、恶业、净业。善业果报在三善道,在人天;恶业果报在三恶道;净业,这才能超越三界,超越六道轮回,四圣法界所造的统统叫净业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因此学佛的人修净土,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净业。但是我们在没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前,我们这个身还在这个社会,不能离开人群,不能离开大众,那么我们身、语、意三业就要知道造善业,不造恶业。
在《观无量寿经》里面,念佛叫定善。善导大师所讲的,修十善业叫散善;身、口、意造的善业叫散善。具足定、散二善,决定得生。这是释迦牟尼佛为韦提希夫人说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,我们今天在这里是讲的基础。那么身三善业是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,这是身的三善。三善的范围也非常之广泛:
第一不杀生,里面就包括不伤害,伤害众生有的时候比杀害他还要重。怎么见得呢?你看我们中国古时候的念书人,念书人非常重视气节,常说“士可杀不可辱”;杀头没关系,侮辱不可以,他把侮辱看得比杀头还严重。那么我们要对他侮辱,对他的伤害,那比杀头还严重。所以要知道不杀里面包括不害,绝不伤害众生;换句话说,决定不跟众生结冤仇。这是身的第一善。
第二不偷盗,偷盗意思也是非常地深广,在佛家叫不与取。凡是物有主,主人没有同意给你,你就不能够自取,你自己取,这就是犯了盗戒。我们一般人,尤其是现代的中国人,古人不说;现代中国人喜欢占一点小便宜,诸位要晓得喜欢占一点小便宜这个念头,就是盗心。殊不知这个盗是负债,负了债,将来要还债。假如诸位能够看到三世因果,看到过去世、现在世、未来世,你看到三世因果,你才知道事实真相不是我们想像的。你杀众生一定要偿命,你偷盗将来一定要还债;换一句话说,决定没有占便宜的事情,也决定没有吃亏的事情,这老天爷是真公平啊!三世因果就能看到事实的真相,知道这个事实,我们的心就定下来了,自己再清苦,也不会起一个盗的意念,这个戒律才能持得干净,才能够得真实的利益。佛告诉我们,不盗得大富啊!不杀得健康长寿,后头都有果报的啊!不淫得美满眷属;他那一条因,都有那一条果报的啊!确确实实这因果报应丝毫不爽。
语业:不妄语,“妄语”是欺骗人。不两舌,“两舌”是挑拨是非。不绮语,“绮语”是花言巧语,欺骗众生。不恶口,“恶口”是说话粗鲁,就是说的话很难听,叫人听了很不舒服。这是口业里的四善。
意里面不贪、不嗔、不痴。不贪的人就富足。世间什么人最富?不贪的人最富。纵然他有许多的财富,他还有贪吝,他的心不安;所以这个欲望没有止境,他苦啊!那个知足的人快乐了,他不需要了;你还要,我都不需要了,知足常乐啊!你想在世间要怎样得到真正快乐,真正幸福呢?不贪;幸福、快乐马上就得到。这不难得到,就在你念头能不能转过来。不痴,不愚痴,就是真正的智慧。不嗔恚,是真正的慈悲啊!佛教给我们从这个地方修起,所以十善业是我们对人、对事、对物的标准,依照这个标准,修正我们一切错误的观念、言行,奠定人天福德的基础,以这个基础再向上提升,这才能建立圆满的佛法。我们已把第一福介绍给诸位。
延伸阅读;
《净业三福讲记》 —— 全文
佛法的本质~~教育
第二条~~二乘福
第三条~~大乘菩萨福
以上资料来自:
《净业三福讲记》,净空法师讲述,传净居士整理,承印者: C.W.Printing
*** 备注:
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《净业三福讲记》一书,完全不含个人意见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